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计算机被普遍运用。有学者说:一个新媒体出现了,当我们还不太了解的时候,学生走在了我们前面。这种情形将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变化: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法,改变我们自己。在学生面前,我们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了。我们需要学习,同他们一起成长。河北省今年开始实行的新课程新教材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和愿望,学会倾听。
一、倾听的涵义
所谓倾听,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听取学生的各种想法,重视学生的内在世界,让学生敢于倾听自己的思想,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消除学生的各种顾虑,使学生把好表达和爱探究的天性发挥出来,使学生会学习和乐于学习,形成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二、倾听的宗旨
从尊重学生和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面向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品质和综合能力素质,就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为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新世纪的有用人才。这就让我们在教学中从倾听学生的心声开始。
三、倾听的目标
1、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其主动学习的精神,把讲的课堂变为议的课堂,把学生答变为学生问,从而高效率地学习。
2、以人文精神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关怀社会、了解自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其实践能力,以达到政治学科的知识、能力、觉悟、情感和价值观统一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倾听的操作途径
1、课堂内的倾听
(1)教授前的倾听
每节课拿出3至5分钟时间用于学生畅谈,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等进行述说,也可以对老师的教学发表意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权利,让学生一定要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谈出新意,让学生充分思考。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才,还培养和训练了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机。但是,教师也应及时引导,在肯定的同时,用商榷的口吻指出有偏差的观点,以纠正学生错误或模糊的认识。有的问题,学生准备得很充分,宜由学生自行搞系列讲座,每节课用5分钟时间,分几次讲完。例如,结合哲学部分的矛盾知识,有的学生搞了网络利与弊的讲座,就可用几次讲完,这使他们受到了锻炼,其他学生受到了启迪。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其中进行补充,也从中受到启发,倾听艺术就显示出成效了。
(2)授课中的倾听
在教授新课时,也要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防止教师一言堂。中学生已基本形成了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一些问题,他们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使是书本上的语言,也要引导学生说出来,还应适时地补充一些新的情景材料,特别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理想、情感、道德品质等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身的时候,他才能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来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整,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以,授课期间,教师充分发挥倾听的艺术,就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学而不是教师在灌。
(3)练习中倾听
练习可分课上练习和课下练习。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观点,特别要注意倾听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答案。教师切不可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可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回答问题。
2、课堂外的倾听
课下与学生交谈更容易亲近学生,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课下交谈的问题有的是课上没有谈完的话题,学生课下接着与老师探讨,老师一定要耐心倾听。有的时候,一些学生的观点不想在课上公布于众,要求与老师个别交谈,而且这时谈的往往是自己心灵的困惑和无奈,求助于老师。也许这些内容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不大,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努力地帮助解释。课下倾听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事先有准备,与学生相互讨论,有目的地倾听和交谈;二是学生随时随地与老师交谈。后者占多数。
3、研究性学习中的倾听
不管是以前的研究性学习要求的课程,还是现行的新课程新教材,都相当强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尤其是现在的新教材,专门安排了课时用于此学习。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倾听学生提出的课题报告和成果交流及课本中现有课题(在新教材中)的设想,倾听学生的结题评价。总之,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观点的倾听,以真正達到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自由空间,以全面展示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一、倾听的涵义
所谓倾听,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听取学生的各种想法,重视学生的内在世界,让学生敢于倾听自己的思想,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消除学生的各种顾虑,使学生把好表达和爱探究的天性发挥出来,使学生会学习和乐于学习,形成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二、倾听的宗旨
从尊重学生和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面向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品质和综合能力素质,就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为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新世纪的有用人才。这就让我们在教学中从倾听学生的心声开始。
三、倾听的目标
1、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其主动学习的精神,把讲的课堂变为议的课堂,把学生答变为学生问,从而高效率地学习。
2、以人文精神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关怀社会、了解自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其实践能力,以达到政治学科的知识、能力、觉悟、情感和价值观统一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倾听的操作途径
1、课堂内的倾听
(1)教授前的倾听
每节课拿出3至5分钟时间用于学生畅谈,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等进行述说,也可以对老师的教学发表意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权利,让学生一定要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谈出新意,让学生充分思考。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才,还培养和训练了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机。但是,教师也应及时引导,在肯定的同时,用商榷的口吻指出有偏差的观点,以纠正学生错误或模糊的认识。有的问题,学生准备得很充分,宜由学生自行搞系列讲座,每节课用5分钟时间,分几次讲完。例如,结合哲学部分的矛盾知识,有的学生搞了网络利与弊的讲座,就可用几次讲完,这使他们受到了锻炼,其他学生受到了启迪。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其中进行补充,也从中受到启发,倾听艺术就显示出成效了。
(2)授课中的倾听
在教授新课时,也要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防止教师一言堂。中学生已基本形成了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一些问题,他们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使是书本上的语言,也要引导学生说出来,还应适时地补充一些新的情景材料,特别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理想、情感、道德品质等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身的时候,他才能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来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整,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以,授课期间,教师充分发挥倾听的艺术,就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学而不是教师在灌。
(3)练习中倾听
练习可分课上练习和课下练习。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观点,特别要注意倾听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答案。教师切不可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可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回答问题。
2、课堂外的倾听
课下与学生交谈更容易亲近学生,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课下交谈的问题有的是课上没有谈完的话题,学生课下接着与老师探讨,老师一定要耐心倾听。有的时候,一些学生的观点不想在课上公布于众,要求与老师个别交谈,而且这时谈的往往是自己心灵的困惑和无奈,求助于老师。也许这些内容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不大,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努力地帮助解释。课下倾听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事先有准备,与学生相互讨论,有目的地倾听和交谈;二是学生随时随地与老师交谈。后者占多数。
3、研究性学习中的倾听
不管是以前的研究性学习要求的课程,还是现行的新课程新教材,都相当强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尤其是现在的新教材,专门安排了课时用于此学习。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倾听学生提出的课题报告和成果交流及课本中现有课题(在新教材中)的设想,倾听学生的结题评价。总之,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观点的倾听,以真正達到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自由空间,以全面展示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