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名字上看,王安忆的小说新作《天香》似乎是一个谜:书既以《天香》为名,天香当是小说的魂,然而,什么样的香才称得上天香?没错,小说中有个天香园作为故事展开的空间,可天香显然不是天香,唯有那个让天香园灵动起来,活泼起来,拥有生机的存在,才可能是“天香”。
天香园曾经有过许多的香。开始,是桃子的香——天香园的名字本来自于其中的桃林,那里的桃子皮薄肉厚,汁水饱满,口味里有一种奇香,近似梨,近似杏,又近似甜瓜,可回味几度,还是桃。后来,有了莲花的香——造园之初,池塘无莲,申柯海为了在朋友面前显摆,一日夜之间发动家中大小仆佣一并出发,四处买莲花装入木盆中放到水中如浮舟一般铺排开来,终于在第二日成就“一夜莲花”的奇事,满城尽传。再后来,有了“香雪海”——园子的男主人申明世大宴之时,专门造了一批蜡烛,一支烛内嵌入一株花蕊,烛光一亮,遍地花香……这些香,都是男人的香,里面有是男人的事业、面子、兴趣。然而,这些香都不久长,时光荏苒,一一败落。最后,维持着天香园名声不坠的,是天香园的绣,最为恒久的香,是园子里的女人香。
其实,刺绣本身是女儿家本分之事,凭什么天香园中的女儿绣就开出了花,化成了天香园的魂?这里面有着的是女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之间的遭际、纠葛、缠绵。在这样的因缘中,文明织入了丝线,人巧变成了天工。天香园内拿起针线的几个女子,多多少少都遭遇过男子的背叛。小绸出自七宝徐家这样的书香门第,对爱情贞烈异常,偏偏自己的丈夫柯海纳了小妾;闵女儿为了逃避皇家选秀,嫁给了柯海做妾,却发现丈夫根本不爱她;希昭和阿潜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但阿潜迷上了音乐后,毅然撇下了希昭离家出走;蕙兰是天香园的嫡亲孙女,偏生命途多舛,嫁的男人是个病秧子,留下一个儿子后便撒手归西……而与此对应的,却是女子间的相知相惜。镇海媳妇宽容大度,她与小绸的妯娌之情是割头不换,也是她让闵女儿和小绸共同发现了彼此的不幸,双方合作,诞生了天香园绣。小绸和希昭这一对婆媳本是一类人,共同的骄傲使得她们彼此相知,为了这份相知,希昭最终在绣阁上支起了绣棚,将心中的诗词书画化成了绣工。蕙兰在丈夫死了之后,与自己的婆婆成了闺中伴,仿佛前世母女一般,彼此在对方身上看到了生存的力量。刺绣也在蕙兰手中成了家用的贴补,谋生的方式。蕙兰最终开幔授徒,收下一批女弟子,光大了天香园绣。小说最后,是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康熙六年,绣幔中出品一幅绣字——《董其昌行书昼锦堂记屏》。从蕙兰始,渐成规矩,每学成后,便绣数字,代代相连,终绣成全文共四百八十八字,字字如莲,莲开遍地。”女儿香终于如莲花一般弥漫开来,遍地芬芳。结尾这女人的“莲”似乎照应着开头男人的“一夜莲花”,不过,男人的莲花一夜即过,而女人的莲花却成了坚忍的力量、文明的印迹。
所以,《天香》是一群女儿家的故事,天香园是一个女儿国,好比《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一般。然而,大观园是封闭的,天香园却与上海滩血脉相连。书中闵师傅探女归来,走出天香园,只感到园外有一股更大的气数,势不可挡,摧枯拉朽。抬头望去,“无处不见桅帆如林,顶上是无际的一片天,那天香园在天地间,如同一粒粟子。闵师傅曾在扬州一位客商家中,见过一具西洋镜,安置在紫檀木匣子里,镜下有一粟米。从镜中看,那粟米粒上竟是一个园子,山川树木,殿宇桥梁,人物舟楫,栩栩如生。离开镜子,复又变回一粒粟子。” 天香园正是这样的一个粟子,放大了,也就是整个上海滩。天香园绣由诞生而趋精巧,并最终走出了园子,进入了大千世界的过程,也就仿佛上海勃然渐兴,气象愈趋广大的过程。
可见,王安忆写的是女人香,折射的却是上海滩,其中暗藏有某种史诗感。然而,王安忆绝不用那种大开大合的刚性笔法,她虽在书中涉及了徐光启、董其昌、天主教这些已然成为上海的文明符号,但并不着重于此。这位上海女作家用细密笔致认真勾勒的,还是女人,只不过这次,她笔下的女人,不再是颓唐的、无奈的、而是蓬勃的、鲜灵的,既精致,又坚韧。天香园绣,不通诗书者绝对绣不出,承载的是女儿的才情,但最后,却成了家用的贴补,生存的依靠。所以,她们的刺绣如同董其昌的画,有着勃勃生机,既是雅趣,又有俗情。天香园绣本是艺术,这艺术最后又返归民间,于沉潜中隐藏了勃兴的力量。这一命运里面,有着的是上海的历史、上海的气象、上海的品味。于是,女人香弥漫于上海滩,终究博大起来了。
天香园曾经有过许多的香。开始,是桃子的香——天香园的名字本来自于其中的桃林,那里的桃子皮薄肉厚,汁水饱满,口味里有一种奇香,近似梨,近似杏,又近似甜瓜,可回味几度,还是桃。后来,有了莲花的香——造园之初,池塘无莲,申柯海为了在朋友面前显摆,一日夜之间发动家中大小仆佣一并出发,四处买莲花装入木盆中放到水中如浮舟一般铺排开来,终于在第二日成就“一夜莲花”的奇事,满城尽传。再后来,有了“香雪海”——园子的男主人申明世大宴之时,专门造了一批蜡烛,一支烛内嵌入一株花蕊,烛光一亮,遍地花香……这些香,都是男人的香,里面有是男人的事业、面子、兴趣。然而,这些香都不久长,时光荏苒,一一败落。最后,维持着天香园名声不坠的,是天香园的绣,最为恒久的香,是园子里的女人香。
其实,刺绣本身是女儿家本分之事,凭什么天香园中的女儿绣就开出了花,化成了天香园的魂?这里面有着的是女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之间的遭际、纠葛、缠绵。在这样的因缘中,文明织入了丝线,人巧变成了天工。天香园内拿起针线的几个女子,多多少少都遭遇过男子的背叛。小绸出自七宝徐家这样的书香门第,对爱情贞烈异常,偏偏自己的丈夫柯海纳了小妾;闵女儿为了逃避皇家选秀,嫁给了柯海做妾,却发现丈夫根本不爱她;希昭和阿潜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但阿潜迷上了音乐后,毅然撇下了希昭离家出走;蕙兰是天香园的嫡亲孙女,偏生命途多舛,嫁的男人是个病秧子,留下一个儿子后便撒手归西……而与此对应的,却是女子间的相知相惜。镇海媳妇宽容大度,她与小绸的妯娌之情是割头不换,也是她让闵女儿和小绸共同发现了彼此的不幸,双方合作,诞生了天香园绣。小绸和希昭这一对婆媳本是一类人,共同的骄傲使得她们彼此相知,为了这份相知,希昭最终在绣阁上支起了绣棚,将心中的诗词书画化成了绣工。蕙兰在丈夫死了之后,与自己的婆婆成了闺中伴,仿佛前世母女一般,彼此在对方身上看到了生存的力量。刺绣也在蕙兰手中成了家用的贴补,谋生的方式。蕙兰最终开幔授徒,收下一批女弟子,光大了天香园绣。小说最后,是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康熙六年,绣幔中出品一幅绣字——《董其昌行书昼锦堂记屏》。从蕙兰始,渐成规矩,每学成后,便绣数字,代代相连,终绣成全文共四百八十八字,字字如莲,莲开遍地。”女儿香终于如莲花一般弥漫开来,遍地芬芳。结尾这女人的“莲”似乎照应着开头男人的“一夜莲花”,不过,男人的莲花一夜即过,而女人的莲花却成了坚忍的力量、文明的印迹。
所以,《天香》是一群女儿家的故事,天香园是一个女儿国,好比《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一般。然而,大观园是封闭的,天香园却与上海滩血脉相连。书中闵师傅探女归来,走出天香园,只感到园外有一股更大的气数,势不可挡,摧枯拉朽。抬头望去,“无处不见桅帆如林,顶上是无际的一片天,那天香园在天地间,如同一粒粟子。闵师傅曾在扬州一位客商家中,见过一具西洋镜,安置在紫檀木匣子里,镜下有一粟米。从镜中看,那粟米粒上竟是一个园子,山川树木,殿宇桥梁,人物舟楫,栩栩如生。离开镜子,复又变回一粒粟子。” 天香园正是这样的一个粟子,放大了,也就是整个上海滩。天香园绣由诞生而趋精巧,并最终走出了园子,进入了大千世界的过程,也就仿佛上海勃然渐兴,气象愈趋广大的过程。
可见,王安忆写的是女人香,折射的却是上海滩,其中暗藏有某种史诗感。然而,王安忆绝不用那种大开大合的刚性笔法,她虽在书中涉及了徐光启、董其昌、天主教这些已然成为上海的文明符号,但并不着重于此。这位上海女作家用细密笔致认真勾勒的,还是女人,只不过这次,她笔下的女人,不再是颓唐的、无奈的、而是蓬勃的、鲜灵的,既精致,又坚韧。天香园绣,不通诗书者绝对绣不出,承载的是女儿的才情,但最后,却成了家用的贴补,生存的依靠。所以,她们的刺绣如同董其昌的画,有着勃勃生机,既是雅趣,又有俗情。天香园绣本是艺术,这艺术最后又返归民间,于沉潜中隐藏了勃兴的力量。这一命运里面,有着的是上海的历史、上海的气象、上海的品味。于是,女人香弥漫于上海滩,终究博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