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四种形式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0998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智慧地使之成为读写结合的教学载体,让学生在阅读中练笔,在练笔中内化,可以产生读与写的共振效应。
  一、想象练笔
  教师在钻研语文教材时总能发现文本的作者或有意或无意留着“空白”,往往是“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没有写明却引人入胜召唤读者去想象,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空白进行个性化填补,这不失为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时机。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小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往日军驻地的故事,文末写了美穗子看望聂将军。抓住这个空白点,笔者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补写一个没有说明的事件,这样不仅把文中隐没的部分充实起来,还帮助学生在练笔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了语言的内涵。又如《孔子游春》第二小节的第三句具体写大自然像伟大的母亲,把大地比作母亲的胸怀,把森林比作母亲的长发,把太阳比作母亲明亮的眼睛,把春风比作母亲甜蜜的絮语。这些比喻非常形象,尽情抒写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最后,用省略号结束这段文字,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和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就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句式来描写我们的大自然母亲。
  二、模仿练笔
  课文中有很多在表达方式上、结构技巧上体现出某些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如某些写景的名家名篇,它们的主要部分往往结构相同,叙述方法相似,而这种“相似”的语言现象是可以“迁移”的,可以概括类化的。抓住其相似点,让学生从仿写中畅想,拓宽延伸。换言之,即找准了阅读吸收与读写表达的结合点,及时设计小练笔,可以淡化读和写的整个互逆过程,使读和写互化“优势”。例如《夹竹桃》的第五小节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引起作者幻想的三个画面,生动有趣。我先引导学生一个画面一个画面认真品读,想象。然后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曾经看见月光下的树影投到地面或墙壁上的样子,试着写写作者还会有哪些幻想。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三、续写练笔
  故事类的课文具有情境创设的空间。情境拓展可创造学生练笔的机会。续写便是一种学生喜欢的方式。续写是基于对原文情节的合理推测,展开想象,创造性地续补有关内容的小练笔。如教了《爱之链》一课后,笔者让学生续写《乔伊醒来后》,学了《滥竽充数》续写《南郭先生后传》等。实践证明,学生十分乐意给原情节加上想象的“尾巴”,延伸出的结尾五花八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乐学”的氛围。
  四、改写练笔
  诗词是祖国语言的精华,万口诵读,形象生动,是祖国文化的浓缩和提炼。优美、精彩的语句汇聚着祖国文化的精英,蕴含着诗人的心境。在教学一些古诗时,如《观书有感》《清平乐·村居》等,笔者让学生感受古诗描绘的情境,发挥想象,感悟意境,让学生把古诗改写出有趣的故事或优美的散文。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蜀地,悠久的历史、神秘的气息、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琴人.从西汉的司马相如、清末的张孔山到近现代的裴铁侠、龙琴舫、侯卓吾、俞绍泽,无不在中国古琴音乐的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构建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感,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因此,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笔者就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过程,完成知识自主生成的问题作出以下思考。  一、创设多种渠道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四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什么是阅读期待?是指阅读前内心的期望和愿景,是一种最原始的阅读冲动,它能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是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的综合体现。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课堂教学是多元的交往活动过程,无疑具有现场生成性特点。在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生成”,有些甚至是错误的,是与教学预设完全背离的。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是巧妙利用这些“错误”,甚至故意设置“错误”,化被动为主动,激发思维兴趣,点石成金,真正实现预设和生成高度和谐的统一。  一、教师出“错”——化被动为主动  下面,请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执教的《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