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本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所进行的教法研究和尝试,阐述了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关系融洽;故事感染巧设悬念;情景体验;讨论探究
历史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于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非让学生产生兴趣不可。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愉快教学法”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关系融洽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故事感染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虽然这句话比较夸张,但生动的故事确实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高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例如,我们学习《春秋战国的掰一课时,就可以讲述“不计前嫌”“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故事,学习《伐无道诛暴秦》时,就可以讲述“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的故事。
三、巧设悬念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上课时,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使之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例如,学习《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时,提出一个问题“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奇怪的现象呢?”以此使学生尽快产生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再补充两条原始材料进行引导,揭开谜底,“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積于市”,“则鼻盈草,断足盈车”(《盐铁论.诏圣》),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所以买鞋的人少,买拐杖的人多。如此设计悬念,巧妙引出了课题。
四、情境体验
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体验,让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例如,我们在学习《三国鼎立》时,采用多媒体演示影片《官渡之战》中“火烧粮草”和《赤壁之战》中“火烧曹船”的片断,使学生置身于影视情景之中。同时演示《官渡之战示意图》和《赤壁之战示意图》,分别介绍袁绍和曹操、孙权、刘备的势力范围,以及他们进攻的路线和主要战场,把静态的地图变为动态的地图。这样,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讲授法紧密配合,始终抓住学生的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讨论探究
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启发,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易疏忽点得到强化。通过讨论亦可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理解认识上的偏差,教者在传授上的不足,教师能有效地获得反馈信息。组织学生探究,让学生各抒已见,集思广益,拓宽思路,活跃思维,提高能力。例如,我们在上《戊成变法》一课时,讲到由于袁世凯告密,戊戌变法失败,有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戊戌变法会失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探究、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周淑蜂。历史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法https://kns.cnki.net/kcms/ detail/detail.aspx?filename=ZYJP201918038&dbcode=CJFQ&dbname=CJFD2019&v=[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
作者简介:刘世杰,1975年2月,男,湖南省邵阳市,汉族。大学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邵阳市双清区教育局
关键词:关系融洽;故事感染巧设悬念;情景体验;讨论探究
历史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于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非让学生产生兴趣不可。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愉快教学法”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关系融洽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故事感染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虽然这句话比较夸张,但生动的故事确实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高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例如,我们学习《春秋战国的掰一课时,就可以讲述“不计前嫌”“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故事,学习《伐无道诛暴秦》时,就可以讲述“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的故事。
三、巧设悬念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上课时,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使之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例如,学习《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时,提出一个问题“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奇怪的现象呢?”以此使学生尽快产生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再补充两条原始材料进行引导,揭开谜底,“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積于市”,“则鼻盈草,断足盈车”(《盐铁论.诏圣》),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所以买鞋的人少,买拐杖的人多。如此设计悬念,巧妙引出了课题。
四、情境体验
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体验,让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例如,我们在学习《三国鼎立》时,采用多媒体演示影片《官渡之战》中“火烧粮草”和《赤壁之战》中“火烧曹船”的片断,使学生置身于影视情景之中。同时演示《官渡之战示意图》和《赤壁之战示意图》,分别介绍袁绍和曹操、孙权、刘备的势力范围,以及他们进攻的路线和主要战场,把静态的地图变为动态的地图。这样,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讲授法紧密配合,始终抓住学生的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讨论探究
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启发,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易疏忽点得到强化。通过讨论亦可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理解认识上的偏差,教者在传授上的不足,教师能有效地获得反馈信息。组织学生探究,让学生各抒已见,集思广益,拓宽思路,活跃思维,提高能力。例如,我们在上《戊成变法》一课时,讲到由于袁世凯告密,戊戌变法失败,有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戊戌变法会失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探究、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周淑蜂。历史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法https://kns.cnki.net/kcms/ detail/detail.aspx?filename=ZYJP201918038&dbcode=CJFQ&dbname=CJFD2019&v=[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
作者简介:刘世杰,1975年2月,男,湖南省邵阳市,汉族。大学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邵阳市双清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