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人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则不然,初中语文课本就是我们中学生习作的不竭粮仓。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诗意写作时,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赏析范本,带学生一路领略满园春色,让学生的习作充满诗意。
一、用心捕捉《春》中的动态美
美文好比天籁,细细品味其用心雕琢的词语,总给人以绕梁三日、余韵袅袅的回味。《春》中传神的动态美描绘了物象的形象,突出了物象的本质特点,从而更好地传达出作者对春强烈的喜爱赞美情感。
在《春》中,作家这样写道:
“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个“钻”字,传神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表达作者对春的热爱之情;“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中“卖弄”一词将鸟儿人格化,“卖弄”一词形象生动地写出春天来临,群鸟争春的美丽和谐景象,将春天的勃勃生机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中的“静默”一词将房屋人格化,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房屋沐浴春雨、静静守候忙于春耕晚归的农人的温馨情景,让人读来意犹未尽,余味悠长。
《春》中传神的动态,鲜明的节奏,明朗、和谐的旋律,如美妙的天籁之音,带学生畅游其中,凸显“既能悦耳,又可赏心,兼耳底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二、细细欣赏《春》中的绘画美
后人评价王维诗歌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朱自清散文《春》既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带学生观赏朱自清的“春”之花园后不难发现,作者为我们勾描了几幅美丽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而最为精妙、最让人回味咀嚼的是这段文字: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天的景象被朱自清几笔勾描得诗意盎然。作者着力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景象,视角由上而下,描写时按照“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有序写景。不仅桃花、杏花、梨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与百花争艳,与春光争辉。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读这段文字,你读出的是浓浓的诗意,作者通过虚写即想象带领读者走进优美、和谐和生机勃勃、百花斗艳的春天;读这段文字,你仿佛在观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画里有留连戏蝶时时舞,有百般红紫斗芳菲。这幅画,虚实相生,声形兼备,文有尽而意无穷。在这幅画里,涂抹的是作者对春天无尽的深情、无尽的爱恋。几多诗意,几许春色,便从作者精心勾描的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中中倾泻出来了。
三、反复咀嚼《春》中的感官美
文要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只有充分调动视、听、味、嗅、触五种感官,文字才会意蕴无穷。朱自清在《春》一文中正是巧妙调动多种感官去表现春色,将原本无形的春色写得五光十色、百味杂陈,动与静的结合,虚与实的相生,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结合等,手法灵活多样,多角度地描写出了一个别样的春天。
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调动触觉感官,将春风比做母亲的手,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则调动嗅觉,写出了春风吹拂、送来清香的动人情态;“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更是通过听觉写出了在春意浓浓、温暖宜人的春日,鸟儿、轻风、流水的悠然与愉悦,突出了春日的幽静与和谐。
作者从多个感官角度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难以捕捉、不易表现的事物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挥笔间顿生诗情画意。
四、妙手借鉴生出盎然的诗意美
在引领学生赏完《春》后,让学生借鉴《春》中的写作精妙进行习作《善良是朵美丽的花》。一位小作者用勾勒图画的方法在开头是这样写的:“善良是朵花苞,她朱唇紧闭,双眼微颤,洁齿轻咬,她在等”。读到此处,读者为小作者营造的意境之美、勾勒的形象之美拍案叫绝,眼前瞬间浮现出一位俏丽佳人,或是诗经里走出的那个伊人,或是那位勤劳、美丽的采莲女,亦或是那位君子心中的窈窕淑女。文尾用“花苞抖了抖身子,伸了伸懒腰。悄悄地,开出一瓣,两瓣,三瓣,四瓣”的句子结尾,用拟人修辞及短句结尾,既呼应开头营造的诗化意境,又似乎让人嗅到不断浓郁的善良芬芳,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思想是写作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打造诗意语言,就是在砥砺思想、丰富灵魂。带学生用好语文教材,观赏满园春色,学习借鉴大家们写作的手法,让学生的习作不再如秋日野草干巴、乏力,永远如春天的百花园般焕发生机、溢满盎然诗意。
一、用心捕捉《春》中的动态美
美文好比天籁,细细品味其用心雕琢的词语,总给人以绕梁三日、余韵袅袅的回味。《春》中传神的动态美描绘了物象的形象,突出了物象的本质特点,从而更好地传达出作者对春强烈的喜爱赞美情感。
在《春》中,作家这样写道:
“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个“钻”字,传神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表达作者对春的热爱之情;“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中“卖弄”一词将鸟儿人格化,“卖弄”一词形象生动地写出春天来临,群鸟争春的美丽和谐景象,将春天的勃勃生机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中的“静默”一词将房屋人格化,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房屋沐浴春雨、静静守候忙于春耕晚归的农人的温馨情景,让人读来意犹未尽,余味悠长。
《春》中传神的动态,鲜明的节奏,明朗、和谐的旋律,如美妙的天籁之音,带学生畅游其中,凸显“既能悦耳,又可赏心,兼耳底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二、细细欣赏《春》中的绘画美
后人评价王维诗歌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朱自清散文《春》既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带学生观赏朱自清的“春”之花园后不难发现,作者为我们勾描了几幅美丽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而最为精妙、最让人回味咀嚼的是这段文字: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天的景象被朱自清几笔勾描得诗意盎然。作者着力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景象,视角由上而下,描写时按照“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有序写景。不仅桃花、杏花、梨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与百花争艳,与春光争辉。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读这段文字,你读出的是浓浓的诗意,作者通过虚写即想象带领读者走进优美、和谐和生机勃勃、百花斗艳的春天;读这段文字,你仿佛在观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画里有留连戏蝶时时舞,有百般红紫斗芳菲。这幅画,虚实相生,声形兼备,文有尽而意无穷。在这幅画里,涂抹的是作者对春天无尽的深情、无尽的爱恋。几多诗意,几许春色,便从作者精心勾描的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中中倾泻出来了。
三、反复咀嚼《春》中的感官美
文要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只有充分调动视、听、味、嗅、触五种感官,文字才会意蕴无穷。朱自清在《春》一文中正是巧妙调动多种感官去表现春色,将原本无形的春色写得五光十色、百味杂陈,动与静的结合,虚与实的相生,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结合等,手法灵活多样,多角度地描写出了一个别样的春天。
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调动触觉感官,将春风比做母亲的手,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则调动嗅觉,写出了春风吹拂、送来清香的动人情态;“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更是通过听觉写出了在春意浓浓、温暖宜人的春日,鸟儿、轻风、流水的悠然与愉悦,突出了春日的幽静与和谐。
作者从多个感官角度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难以捕捉、不易表现的事物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挥笔间顿生诗情画意。
四、妙手借鉴生出盎然的诗意美
在引领学生赏完《春》后,让学生借鉴《春》中的写作精妙进行习作《善良是朵美丽的花》。一位小作者用勾勒图画的方法在开头是这样写的:“善良是朵花苞,她朱唇紧闭,双眼微颤,洁齿轻咬,她在等”。读到此处,读者为小作者营造的意境之美、勾勒的形象之美拍案叫绝,眼前瞬间浮现出一位俏丽佳人,或是诗经里走出的那个伊人,或是那位勤劳、美丽的采莲女,亦或是那位君子心中的窈窕淑女。文尾用“花苞抖了抖身子,伸了伸懒腰。悄悄地,开出一瓣,两瓣,三瓣,四瓣”的句子结尾,用拟人修辞及短句结尾,既呼应开头营造的诗化意境,又似乎让人嗅到不断浓郁的善良芬芳,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思想是写作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打造诗意语言,就是在砥砺思想、丰富灵魂。带学生用好语文教材,观赏满园春色,学习借鉴大家们写作的手法,让学生的习作不再如秋日野草干巴、乏力,永远如春天的百花园般焕发生机、溢满盎然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