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齐喑为哪般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课堂上他们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万马齐喑”的现象,一个问题下去,石沉大海,让讲课老师不无尴尬。学生沉默已成为当前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沉默的定义及分类
  人们交流时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不仅有言语行为,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在会话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除了目光、表情、动作和声音特征以外,还有一条主要非言语交流渠道不可忽视,这便是沉默。沉默有时与讲话相对,指没有言语的情况,当然也就包括诸多非言语行为,课堂教学的沉默现象一般分为不伴随其他行为特征的静止沉默和伴随一些体态动作等的非静止沉默。本文讨论的仅局限于学生方面的静止沉默。
  二、沉默现象的原因
  1出于礼貌和规范行为
  中国人内敛,在情感表达上经常采取克制、引导、自我调节的含蓄方式。“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深水不响,响水不深”,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祖训早就成为学生血液中的一部分了。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多听少言”,教师的“权威”不容侵犯。出于礼貌和对老师的尊重,很多学生选择沉默。
  2自信心不够,语言功底不深
  从理论上说,我们说的运用语言能力是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离开了语言知识,很难养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基础知识不牢固,不仅不利于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也会对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不利。当学生语言功底薄弱时,经常会怯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沉默应对,要么就是声如蚊蝇,根本听不清说什么。如果老师稍微变换问话方式,更不知如何应对,最后只好陷入沉默和慌乱之中。这些学生由于语言功底不深,自信心缺乏,怯于在公众场合发言,只能以沉默应答。
  3学生自身性格使然
  有些学生本身性格内向,言行拘谨,羞于在公开场合亮相。有的甚至一跟陌生人打交道就脸红心跳,张不开嘴,即使有深刻且独到的理解,也不会主动去表达。有些学生由于经历了较多的挫折,自卑感强,信心不足,即使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也担心某些方面考虑得不充分而放弃发言的机会。
  4激励性和肯定性的评价缺乏
  教学评价能帮助师生了解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生已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自信心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密切相关。语文教学如若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性的评价,算不上成功。如果一个老师对学生每一个想法都给予否定或者不予评价或者一味批评,学生必定会大受挫折,选择沉默。
  5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兴趣不浓
  学生沉默的原因,还与传统语文教学意识和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关。有的课堂变成了纯技术的“操练课”,忽视了形象思维、审美教育的培养,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严重缺失。其次,我们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需要静静地聆听、认真地记笔记。在他们看来,考试也就考笔记。教师的角色渐渐地被学生认同为“考试专家”,很难达到师生共获审美享受的境界。再者,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语文成绩的提高也很不明显,学生难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大的乐趣,从而降低甚至使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沉默便是一种必然。
  三、应对学生沉默的措施
  1注重开场情境的设置
  开讲之初,教师应根据课型及内容精心创设导入语或情境,争取一开始就营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氛围,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好的导入语如同吸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教师的提问技巧的好坏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语文教师的提问要能设疑激趣,深入浅出,扣人心弦,要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乏味为幽默风趣。一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推理、判断,以便找到答案。学生保持一定时间的沉默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沉默时间过长,教师就应该反思:是问题过难还是指令表述不清晰。语文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不能过难、过大,一个问题下去如果能够激起千层浪则更好。
  3关注学生,减轻学生的焦虑感
  语言学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教师应该真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沉默”而剥夺了他们继续回答问题的权利。我们要转变思想,深入研究,努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激发培养并加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语文课堂的面貌才能有所改观。
  4重视诊断式评价,真诚鼓励
  教师应该适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错误,多使用积极反馈语激励学生,注重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成功的典型。当某个学生经过努力终于不再三缄其口时,教师千万不要泼冷水。一旦学生失去被认同的快感,他可能将永远沉默。
  5提高教师个人魅力和教学艺术
  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除了知识与能力,教师更重要的是能用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去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感悟欣赏能力和语文素养。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老师自身丰富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应变的智慧会为本就充实的语文课堂增色不少。
  需指出的是沉默有负面作用,也有正面效果。沉默并不表明教学进程的“卡壳”,也不表明教学活动的失败,更不能说沉默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发生。对沉默我们要全面理解,要允许沉默,并且要耐心地等待学生从沉默中“爆发”。有些时候是我们老师“耐不住寂寞”,当学生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来时,似乎不忍心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白白流失,于是频繁“递招”,一问一答,一题一议,其实效果并不理想。
  理想的课堂,不一定就是举手林立、争相发言。相反,有时候沉默恰恰是学生的思维进入较高境界的一种外在表现。语文学习往往也需要学习者的“默识”和“精思”。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进入了积极主动的求知状态,他们是否真的在动脑筋。我们反对的沉默是思维僵化停滞、精神萎靡不振、师生缺乏互动式对话交流的沉默。
  教育,是爱与慢的艺术。语文教学特别需要平静与平和、细致与细腻、耐心与耐性。语文老师应该适当放慢脚步,等一等“沉默”中的学生。我们要全面理解沉默,正确解读沉默,积极应对沉默,打破学生“万马齐喑”的状态。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正仪中学(215347)
其他文献
在践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不少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就能走出“围城”,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细节决定成败》是我国学者汪中求先生撰写的经典书籍,作者结合真实的事例阐述了细节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言同样重要。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从以下几方面抓住小细节,才能构筑大课堂。  一、注重言談举止,展示个人魅力  作为
期刊
导言  “好文不厌千回改”,在写作教学中,我发现,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是让学生在不断地修改中,学会并运用写作技巧,提升写作的能力,用成功的体验唤起写作的热情。因此,我经常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展开专题式写作修改指导。  如何让作文在叙述清晰生动的基础上变得有情有味,是初二阶段学生作文的难点。为了让文章情节起伏有致,情味浓郁,达到融景入情,烘云托月的效果,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写作修改练习。  这里呈现
期刊
本文尝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触点迁移式”写作的有效探究,旨在避免语文阅读教学的虚浮无效,通过从文本中发掘某一触发思维的价值点,以短小轻便的随堂作文形式,实现和文本的深度对话,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所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位,是教师在构建课堂时的焦点所在。  笔者曾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作文方面的要求是“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不可小觑的地位,如何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段目标和内容”的作文方面提出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
期刊
当前有一些教师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专题教学,不够重视。他们认为,专题涉及的内容太多,在语文课堂上根本无法把一些问题处理清楚。于是,他们把专题课教学当成可有可无的课,这种做法延误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题“长城”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在专题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梳理出本专题的教学目标  教材中本专题设置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第一,引
期刊
为适应学生毕业和升学考试,九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年级和八年级相比,教学容量大,教学速度也比较快,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是苦不堪言。自我反省: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竟然如同编了“程序”一样,扫清字词障碍,顺畅朗读文章,完成古汉语知识的积累,再阅读探究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方法。一学期下来,学生觉得头疼,老师觉得枯燥。可怕的是,因为我们所编的“程序”,学生会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热情。  痛定思痛:与
期刊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增加,逐渐脱离了儿童时期的经验型思维模式。他们随着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的显著提高,逻辑思维开始向理论型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具有个性主张。简单的灌输式教育、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塑造学生品格的诉求。可见,点燃学生的智慧,教会学生识人论世之道,是这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  一、体悟亲情,学会感恩  随着身体发育急剧变化,初中生的心理开始向成人化
期刊
曾在西藏看到过这样一幅难忘的画面:寒风凛冽,铅云欲堕,一行朝圣者蠕动在旷野雪地上,双手扬起,落下,身体倏然扑地,额头叩撞泥土,如一条青藤蜿蜒于大地。木板摩擦冻土发出的声响,混合着绵绵不绝的诵经声,在山谷的上空如薄荷悠扬。  曾经很不明白这样的苦行,直到读了舒婷的《滴水观音》:  为了把自己斟满了  交给太阳  先投身  如渊的黑暗  猛然醒悟:这乃是一种强大的信念,一种最至诚的情有独钟,一种真正的
期刊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满足于对学生的倾听,而这种倾听往往是单向的,难以体现课堂对话的真正目的。本人在暑期网络研修期间观摩了《生命 生命》的教学案例,现针对课堂教师倾听,谈一点个人想法。  【案例再现】  教者首先让学生自主感悟“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聆听心跳”三件事,而后进行汇报交流。  片断一:  师:我们先来看飞蛾求生这一段,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说说你们的感悟。  生1:我从“挣
期刊
语文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人文特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真善美,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学生。  一、《我的叔叔于勒》真善美透视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揭示并讽刺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文章。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毁灭了像于勒这样没有金钱意识的人的生活,把他们推向了人生悲剧的深渊,使他们失去了亲人的爱和社会的关心;经济的社会,金钱的关系,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