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主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1创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将“微笑”、“信任”、“赏识”、“竞争”带进课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瞄准“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主发展。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完善自主发展的人格,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教学。
  2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可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设疑引导,给学生一个自由想像大胆创造的自主探究空间。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感知活动的角色,提倡独立思考,提倡多角度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加深理解和体验,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二、优化学生的学习空间
  综观目前的课堂学习,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宣布学生看书,但不到两分钟又开讲了,学生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再有,课堂上教师的谈话和提问占去了很多时间,学生活动和练习的时间相应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读书,扎扎实实地训练,仔仔细细地思考。那么充分的学习时间从哪儿来呢?这就要求减少教师的活动时间。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学会做减法,尽可能将琐碎的提问、无效的谈话等统统删除。学生能读懂、学会的,教师坚决不讲,将课堂教学时间节省下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2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在当下的阅读课堂中,余映潮老师创造的“板块式思路”设计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这种思路设计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每节课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活动。那么,每一个板块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哪些任务呢?如何有效地刺激学生投入到活动中来呢?例如,教学《端午日》,对于突破教学重点的板块“精读课文,赏析场面美”,笔者是这样设计学习指导的:“请同学们仔细品读文中赛龙舟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这一场面的?这样写好在哪里?5分钟后,比比谁分析得好!”这一指导中任务、要求明确、具体:用5分钟的时间,品读赛龙舟部分,找出描写角度,赏析场面美。“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这一场面的?这样写好在哪里?”这一问题从本课教学重点发问,引发学生品读、思考、理解、探究,从而轻便有力地整体牵引这一板块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比比谁分析得好!”引入竞争,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来。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堂好课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满脑子的思考走。在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多地着眼于学生是否能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这种准确性又是以教师本人或教参上的理解为参照系的。在对课文的感知理解上,学生不愿意也不敢从自己的独特视界出发,对课文做出创造性的解读,而是努力去追寻、猜测教师或者教参上对课文的答案。而一旦猜对了这些所谓的标准答案,也就意味着感知理解的结束与成功。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对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在这样的教学中被矮化与扼杀了。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要让学生“敢问”
  要激活问题意识,必须改变学生阅读的心理状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都应鼓励;对提问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启发他们换一个角度或换一个方法思考;对提出富有思考性问题的学生应给予赞赏;对不善于提问的学生教师要有十足的耐心,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没有精神束缚和精神负担,上课才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才能在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要指导学生“会问”
  学生提不出问题,不会提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掌握质疑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质疑。学习一篇课文,要掌握的内容无怪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可以借鉴李镇西老师的做法,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所有的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1)文章写了什么?(2)是怎样写的?(3)为什么要这样写?(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其次,要让学生根据经验质疑。学生的提问如能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唤醒头脑中储存的相关概念和经历,可以加深对文章的信息加工,从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再次,为了提高学生的接受水准,在阅读结束时不妨让学生进行怀疑性质疑,对文章大胆提出怀疑和补充,或者进行比较性质疑,比较揣摩,读出新意。
  四、构建多样的对话平台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因文而异,精心设计,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与文本、与作者、与生活、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强化自主学习,丰富语文实践。
  1构建与文本对话的平台
  阅读教学中,学生个体与文本的和谐对话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构建不同的平台,如朗读评价式平台、探究话题式平台、改编式平台等。例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可构建美读美评式平台,即以诵读为教学的起始,将学生引入课文,由诵读而引起评读,在评读中引导学生品析课文,再读再评,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再将这种深化了的理解通过诵读表达出来。课文是美文,教师构建美读、美析、美听这样的对话平台,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评得句句连珠,美不胜收。
  2构建与作者对话的平台
  解读文本要求知人论世,应让学生通过时空隧道直接和作者面对面的对话。在教《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后,可让学生以“上潜溪先生书”为题,以马生的口吻给宋濂写一封回信,深入理解、领会古人求学的艰难与学习的勤奋,激发学生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
  3构建与生活对话的平台
  美国语言学家科勒涅斯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教师要开沟引渠,引社会生活的活水、清流进课堂,巧妙地构建与现实生活对话的平台。在《五柳先生传》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场小辩论。甲方:当今社会,做人要像莲那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乙方:当今社会,做人要有所作为,建功立业。双方引经据典,唇枪舌剑。这一对话能展示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见解,拉近了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4构建与自我对话的平台
  “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所谓读到“自己”,就是通过阅读文本而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了解的社会,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例如,教学《我的母亲》时,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畅谈自己的母亲。学生在对话中感受母亲的平凡与伟大,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以上四种平台的构建,更多的情况下是相互渗透的。教师构建平台时要因文、因时、因地、因人地巧妙设计。“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说得真好,给学生一个平台,相信他们一定能奏出最动听的音乐,舞出最迷人的舞蹈。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平台与机会,就如把学生带进广阔的语文海洋里,在教师的导航护驾下,如饥似渴地阅读探究,兴趣盎然地对话交流。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而且可以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221700)
其他文献
导言  “好文不厌千回改”,在写作教学中,我发现,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是让学生在不断地修改中,学会并运用写作技巧,提升写作的能力,用成功的体验唤起写作的热情。因此,我经常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展开专题式写作修改指导。  如何让作文在叙述清晰生动的基础上变得有情有味,是初二阶段学生作文的难点。为了让文章情节起伏有致,情味浓郁,达到融景入情,烘云托月的效果,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写作修改练习。  这里呈现
期刊
本文尝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触点迁移式”写作的有效探究,旨在避免语文阅读教学的虚浮无效,通过从文本中发掘某一触发思维的价值点,以短小轻便的随堂作文形式,实现和文本的深度对话,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所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位,是教师在构建课堂时的焦点所在。  笔者曾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作文方面的要求是“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不可小觑的地位,如何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段目标和内容”的作文方面提出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
期刊
当前有一些教师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专题教学,不够重视。他们认为,专题涉及的内容太多,在语文课堂上根本无法把一些问题处理清楚。于是,他们把专题课教学当成可有可无的课,这种做法延误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题“长城”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在专题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梳理出本专题的教学目标  教材中本专题设置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第一,引
期刊
为适应学生毕业和升学考试,九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年级和八年级相比,教学容量大,教学速度也比较快,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是苦不堪言。自我反省: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竟然如同编了“程序”一样,扫清字词障碍,顺畅朗读文章,完成古汉语知识的积累,再阅读探究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方法。一学期下来,学生觉得头疼,老师觉得枯燥。可怕的是,因为我们所编的“程序”,学生会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热情。  痛定思痛:与
期刊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增加,逐渐脱离了儿童时期的经验型思维模式。他们随着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的显著提高,逻辑思维开始向理论型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具有个性主张。简单的灌输式教育、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塑造学生品格的诉求。可见,点燃学生的智慧,教会学生识人论世之道,是这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  一、体悟亲情,学会感恩  随着身体发育急剧变化,初中生的心理开始向成人化
期刊
曾在西藏看到过这样一幅难忘的画面:寒风凛冽,铅云欲堕,一行朝圣者蠕动在旷野雪地上,双手扬起,落下,身体倏然扑地,额头叩撞泥土,如一条青藤蜿蜒于大地。木板摩擦冻土发出的声响,混合着绵绵不绝的诵经声,在山谷的上空如薄荷悠扬。  曾经很不明白这样的苦行,直到读了舒婷的《滴水观音》:  为了把自己斟满了  交给太阳  先投身  如渊的黑暗  猛然醒悟:这乃是一种强大的信念,一种最至诚的情有独钟,一种真正的
期刊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满足于对学生的倾听,而这种倾听往往是单向的,难以体现课堂对话的真正目的。本人在暑期网络研修期间观摩了《生命 生命》的教学案例,现针对课堂教师倾听,谈一点个人想法。  【案例再现】  教者首先让学生自主感悟“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聆听心跳”三件事,而后进行汇报交流。  片断一:  师:我们先来看飞蛾求生这一段,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说说你们的感悟。  生1:我从“挣
期刊
语文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人文特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真善美,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学生。  一、《我的叔叔于勒》真善美透视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揭示并讽刺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文章。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毁灭了像于勒这样没有金钱意识的人的生活,把他们推向了人生悲剧的深渊,使他们失去了亲人的爱和社会的关心;经济的社会,金钱的关系,扭
期刊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课堂上他们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万马齐喑”的现象,一个问题下去,石沉大海,让讲课老师不无尴尬。学生沉默已成为当前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沉默的定义及分类  人们交流时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不仅有言语行为,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在会话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除了目光、表情、动作和声音特征以外,还有一条主要非言语交流渠道不可忽视,这便是沉默。沉默有时与讲话相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