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探索建立网络创新实践团队的理念和方法,开辟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新渠道。
关键词:网络创新实践团队 建设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为6.88亿,其中使用手机实时上网的人数为5.94亿,20-29岁人群占比最高,达32.7%。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形势下,社会意识形态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学校。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重大历史使命,因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开辟虚拟空间中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新渠道,有助于对整个社会起到人才推动和价值引领作用。
一、网络创新实践团队建设的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当今,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到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较以往有了更大的变化。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高校基层党务工作的内容、形式、对象等都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这对高校的党务工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转变,以弥散性的方式“吸引”和“同化”杂多的文化思潮,不断提升理论自身的大众认同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和主体都是学生,是大学生成长锻炼的机会,是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平台,其核心任务是平等的协商交流。网络创新实践团队以青年学生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优势和成才机遇为出发点,积极探索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网络创新实践团队建设,网络舆论引导员全称为网络创新实践团队,通过严格选拔、全面培训、规范工作、考评激励,引导学生党员主动参与网络社会实践,营造健康良好网络环境,拓展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的阵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员队伍建设的方法
1.严格选拔。在高年级的学生党员中,择优选择政治立场坚定、党性修养较高、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生党员,经过培训后,组成网络创新实践团队。
2.全面培训。
2.1基本素质培训。以“强化身份认同、内化信念追求”為核心,在做好支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党员“六个一”教育工程,即听老党员讲一次党课、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一次党员志愿服务、读一本红色经典著作、举行一次党史知识竞赛、学唱一首红色歌曲。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党员加强政治理论素养,牢记自身责任使命,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2.2职业素质培训。组织校史校情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党员在网络舆论引导中能“用事实说话”;邀请相关教师、专家,开展“舆情引导策略”、“危机公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的培训,提高网络创新实践团队成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水平;邀请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开展网络技术培训,提高网络创新实践团队成员的应用技能。
3.规范工作。
3.1明确四项工作内容。第一,思想政治方面。做好日常网络舆情的监督,特别注意学生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上的反应和对于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态度,做到敏锐观察、及时发声、适时引导、及时汇报。第二,专业学习方面。介绍专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交流学习方式方法,探讨考级考证的心得,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第三,社会工作方面。宣传校内正规的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推荐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有益的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展示自我、提升素质的平台;宣传学生身边的正面典型人物,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第四,生活休闲方面热心回答学生关于出行、购物、餐饮等生活指南类问题;特别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对于在网络上反映强烈的出现恋爱、就业、人际交往等困惑的学生,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汇报。
3.2重点把握三个时间节点。第一,高考录取前后:接待电话、网络咨询,力所能及的回答家长、考生的问题。第二,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面向新生家长,做好学校形象宣传、重要政策解读的工作;面向大一新生,参照“新生入学教育方案”,配合学校、院系做好专业导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第三,毕业生离校期间:参照“毕业生离校工作方案”,配合学校、院系重点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主动发起文明离校倡议、温情寄语征集等活动,在网络上营造“爱校”、“感恩”的氛围。
3.3搭建“虚拟”和“现实”二个平台。第一,虚拟环境中。以MSN、QQ、BBS、贴吧、博客、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工具为平台,发挥舆论引导和发现问题的作用,为决策提供依据。第二,现实环境中。以班会、团课团日活动、党员主题教育为平台,针对虚拟环境中集中反映的问题,在现实环境中开展讨论、座谈、讲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起到“正视听、明责任、做贡献”的作用。
4.考评激励。制作《网络创新实践团队工作日志》,要求学生党员详细记录工作内容、时间,并附截图、照片佐证,将此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以一学年为考核周期,召开支部全体党员大会,按照“党员述职——支部评议、打分”的程序进行考核,最终评选出优秀网络舆论引导员。
三、网络创新实践团队建设的成效
在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自2013年开始探索实施网络创新实践团队建设,目前已经逐步完善了体制机制,并以此为基点,开辟出一条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新渠道。第一,学生党员自身素质明显提高。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党员提供了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和学以致用的平台。项目实施以来,91%的学生党员获得了奖学金,多名学生党员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雅思考试,在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留学深造,并在海外临时党支部中继续发挥作用。第二,系风学风建设成效显著。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推动了系风、学风、班风建设。国际教育学院自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稳定在90%以上,平均每学期都有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各等次奖学金获得奖达到满额,多名学生获得校级以上课外科技竞赛奖励,学生风貌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建明.基础舆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程世寿.公共舆论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12月第 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
[6]王国华,曾润喜等.《解码网络舆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7]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GXDJ2015B067,课题组成员为尹晓菲、李婧、杨昱梅、姜富元、田苗.
关键词:网络创新实践团队 建设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为6.88亿,其中使用手机实时上网的人数为5.94亿,20-29岁人群占比最高,达32.7%。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形势下,社会意识形态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学校。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重大历史使命,因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开辟虚拟空间中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新渠道,有助于对整个社会起到人才推动和价值引领作用。
一、网络创新实践团队建设的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当今,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到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较以往有了更大的变化。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高校基层党务工作的内容、形式、对象等都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这对高校的党务工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转变,以弥散性的方式“吸引”和“同化”杂多的文化思潮,不断提升理论自身的大众认同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和主体都是学生,是大学生成长锻炼的机会,是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平台,其核心任务是平等的协商交流。网络创新实践团队以青年学生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优势和成才机遇为出发点,积极探索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网络创新实践团队建设,网络舆论引导员全称为网络创新实践团队,通过严格选拔、全面培训、规范工作、考评激励,引导学生党员主动参与网络社会实践,营造健康良好网络环境,拓展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的阵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员队伍建设的方法
1.严格选拔。在高年级的学生党员中,择优选择政治立场坚定、党性修养较高、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生党员,经过培训后,组成网络创新实践团队。
2.全面培训。
2.1基本素质培训。以“强化身份认同、内化信念追求”為核心,在做好支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党员“六个一”教育工程,即听老党员讲一次党课、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一次党员志愿服务、读一本红色经典著作、举行一次党史知识竞赛、学唱一首红色歌曲。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党员加强政治理论素养,牢记自身责任使命,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2.2职业素质培训。组织校史校情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党员在网络舆论引导中能“用事实说话”;邀请相关教师、专家,开展“舆情引导策略”、“危机公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的培训,提高网络创新实践团队成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水平;邀请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开展网络技术培训,提高网络创新实践团队成员的应用技能。
3.规范工作。
3.1明确四项工作内容。第一,思想政治方面。做好日常网络舆情的监督,特别注意学生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上的反应和对于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态度,做到敏锐观察、及时发声、适时引导、及时汇报。第二,专业学习方面。介绍专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交流学习方式方法,探讨考级考证的心得,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第三,社会工作方面。宣传校内正规的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推荐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有益的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展示自我、提升素质的平台;宣传学生身边的正面典型人物,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第四,生活休闲方面热心回答学生关于出行、购物、餐饮等生活指南类问题;特别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对于在网络上反映强烈的出现恋爱、就业、人际交往等困惑的学生,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汇报。
3.2重点把握三个时间节点。第一,高考录取前后:接待电话、网络咨询,力所能及的回答家长、考生的问题。第二,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面向新生家长,做好学校形象宣传、重要政策解读的工作;面向大一新生,参照“新生入学教育方案”,配合学校、院系做好专业导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第三,毕业生离校期间:参照“毕业生离校工作方案”,配合学校、院系重点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主动发起文明离校倡议、温情寄语征集等活动,在网络上营造“爱校”、“感恩”的氛围。
3.3搭建“虚拟”和“现实”二个平台。第一,虚拟环境中。以MSN、QQ、BBS、贴吧、博客、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工具为平台,发挥舆论引导和发现问题的作用,为决策提供依据。第二,现实环境中。以班会、团课团日活动、党员主题教育为平台,针对虚拟环境中集中反映的问题,在现实环境中开展讨论、座谈、讲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起到“正视听、明责任、做贡献”的作用。
4.考评激励。制作《网络创新实践团队工作日志》,要求学生党员详细记录工作内容、时间,并附截图、照片佐证,将此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以一学年为考核周期,召开支部全体党员大会,按照“党员述职——支部评议、打分”的程序进行考核,最终评选出优秀网络舆论引导员。
三、网络创新实践团队建设的成效
在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自2013年开始探索实施网络创新实践团队建设,目前已经逐步完善了体制机制,并以此为基点,开辟出一条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新渠道。第一,学生党员自身素质明显提高。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党员提供了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和学以致用的平台。项目实施以来,91%的学生党员获得了奖学金,多名学生党员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雅思考试,在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留学深造,并在海外临时党支部中继续发挥作用。第二,系风学风建设成效显著。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推动了系风、学风、班风建设。国际教育学院自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稳定在90%以上,平均每学期都有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各等次奖学金获得奖达到满额,多名学生获得校级以上课外科技竞赛奖励,学生风貌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建明.基础舆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程世寿.公共舆论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12月第 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
[6]王国华,曾润喜等.《解码网络舆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7]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GXDJ2015B067,课题组成员为尹晓菲、李婧、杨昱梅、姜富元、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