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的口号早已深得民心,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去实施,语文课教学怎样以新的教育方式去适应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
  
  一、语文课教学本身要有创造性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教育学生,学校变成了屠场。”其实,我们细细地品味这句话,再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确在过去的教学中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和智慧。
  眼下,一些地方的教育教学仍然按旧模式进行着。为了抓质量、抓升学率,他们依然在扼杀学生的个性,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去获得知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想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课堂便是他们展示自己的一个最好的平台。过去我们的课堂是学生阅读书本知识,回答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做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学生不敢有自己异样的答案。学生活动性和实践探究性质的学习如观察、实验、制作、社会调查等就更谈不上。所以,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得改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不得不有创造性、创新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靠从书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转变为面向社会和生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和最新信息的学习方式。这是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扬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表达,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平台;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他们去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和规划人生的能力。当然,教师不必担心学生的超越,相反,这更能激发教师去补充能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这样,课堂便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将来奠基。中学阶段应实现两个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要他们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中学阶段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品质,才能使创新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促成创造目的的实现;不具备这种品质,就可能窒息创造的天才,使他们一无所成。而创新意识最突出的表现是独立性、开拓性和抗压性。因此,在培养创新意识时要做到:(1)有主见。要不因多数人的不同意见而放弃自己的观点。在中学阶段,学生缺乏主见的表现尤为突出。如:有的同学对某一问题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看见别人的意见之后,便放弃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每个人特有的个性,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展示他们的智慧,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大胆地肯定,千万不能有任何偏见和歧视。只有这样,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出来。(2)敢超越。对传统的观念、习惯势力敢于突破。中国传统的东西太多,往往窒息着新生事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模式,陈旧的机械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一直束缚着学生的思维。信息时代已促使我们不能用老眼光来看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生大胆地尝试,敢于突破,敢于超越。(3)敢质疑。不盲从权威,不崇信书本。书上是这么看的也好,专家是这么说的也好,教师要教学生敢于独树一帜,敢于有自己的观点,不惧威压。古人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给学生这种锐利的思想武器,让他们敢于冒出新思想,而不能一味地抹杀。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培养他们丰富的想像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辐射性乃至求异性思维能力。
  过去,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屑一顾,甚至还加以指责,现在想起来确实有点过份。其实,我们必须善待孩子们的“异想天开”,有时我们还得大加赞赏和鼓励。要培养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丰富情感的培养。只要让学生的情感丰富了,他们的记忆表象也就会丰富多样,学生的想象力就越强,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就随之增强。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眼下那些拼命抓质量、抓升学率的学校以及主管部门,应为孩子们想想,为祖国的未来想想,应该给孩子们一片蓝天,一个自由的乐园,让他们自由、快乐、幸福地成长。
  (作者单位:627650 四川省巴塘县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就是要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进入课文情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文本问题情景  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以荣辱观为核心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以往社会治理伦理目标的进一步明晰化、具体化,是在当今社会主义价值观多元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价值标准和精神导引。  如何积极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要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
期刊
语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笔者认为,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它只是语文教学的一半——滞后性教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将滞后性变为前瞻性,变接受为发现,变被动为主动。一语文的灵感是什么?大体说来就是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想(即听、说、读、写、思)五大能力的超常和出众。  听话听音,别人说的什么话,是好话还是坏话,是真话还是假话,说得有没有味,有没有秩序,有没有文学色彩,有没
期刊
阅读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活动。“以学定教,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去感受、体验、思考,是人教版实验教材阅读教学的一大特点。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善于激情、激趣、激思,把学生带进神奇的境界。   实验教材充满激情的多项素材。如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我在教学《荷叶圆圆》时
期刊
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共有28条,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3—4年级):“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期刊
从教学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传统式教学,还是现在异步教学,兴趣都是学好语文的动力源泉。依据具体的语境,结合施教的具体对象,激发兴趣、启动思维的途径也是各有千秋的,只要教师把着力点放在教学过程中兴趣的培养和思维激发上,学生就能发挥潜在的主动性优势,学好语文。  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兴趣、激活思维呢?笔者初浅地认为,教师应在预习(自主学习或课前自学)、听课(课堂教学)与作业练习(自我强化)这教学过程的三
期刊
作业批改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一种好的方法,不但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达到及时反馈矫正的目的,而且能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认为运用启发批改为好。    一、启发批改的具体作法    启发批改,就是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部分,不一定全批全改,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致命弱点、错误 的根源,适当点拨,提出诚恳的建议和希望,起到引路和向导作用,激发学生通过自
期刊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对比——感受形象美    理解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审美的基础。对比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形象的美丑也总是在朴素的对比中显现。例如:鲁迅塑造的闰土,彼此之间始终存在着对比。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住少年闰土这个形象,教学中,首先让
期刊
“诗必穷而后工”,这话对,但又不尽全对。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特别强调“发愤”而作。  《文心雕龙·才略》中说冯衍:“敬通雅好辞说,而坎坛盛世;《显示》、《自序》亦蚌病成珠矣。”德国的大哲学家尼采也认为:“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歌唱都是痛苦使然。”法
期刊
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听、说、读、写中,写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大纲对“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字要写得正确、匀称、干净”,“注意不写错别字。”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想方设法减少错别字,甚至消灭错别字。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少写错别字,消灭错别字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