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作文中袒露真情
(一)鼓励学生写“放胆作文”
面对中考的升学压力,初中作文教学往往是为作文而作文,写作时也不能放开手脚。学生的个性有差异,认识能力有差异,知识水平有差异,但千篇一律的题目,既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教师可在学生入学之初的作文课上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命题、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不规定时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
(二)引导学生写“生活作文”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生活,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使之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理可论,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一般说来,这样的作文,学生通常都能写得真实贴切,有的还能写得生动感人。
学生表现的内容大多是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或物,而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人、事、物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比如写对家乡的热爱或赞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人,写自己目睹的善、恶、美、丑,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等,许多自然、人情、风景、花草、树木等都可以作为形象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而这些,真正可以引发学生抒写自己的所感所悟,提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二、巧妙设计,让学生在作文中抒写真情
(一)巧改作文命题
正如上海特级语文教师陈钟楔所说:“作文题目,无论是其内容还是语言表达形式,都应该引起学生的美感,符合学生的情趣、意志、兴味的需要。”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的雏形期,在这一阶段,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活泼爱动,比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呆板和旧知不太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把准这个阶段学生思想脉搏,及时捕捉到学生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仔细观察学生每天想什么,如何想,喜欢啥,厌烦啥。然后对那些激不起学生写作兴趣的老题目,改头换面,合理包装,做到作文命题新颖活泼,即一切针对学生的想法,针对他们的喜好,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作文,想写作文。
(二)巧用语文素材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觉得无话可说,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大的素材库,就是我们的语文教材。教科书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千挑万选的美文美篇,如果我们能把语文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更容易“有话可说”。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整篇习作当中,从而减轻了作文的难度,提高了作文的热情。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精于指导,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
(一)指导学生练“口头作文”
言为心声。口头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心声。口语训练能够降低学生对于作文的畏难情绪,表达内容更简单,并且容易形成愉悦的学习氛围。
除了用好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外,如《自我介绍与提问》、《说家乡》、《说特征,猜同学》等,还要预先制定时间,把“口头作文”的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掌握。
具体操作方法:
1.利用早读课进行美文片段欣赏。教师预先布置两名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名言警句、美文片段,在每周三、五的语文早读课上,向全班同学推荐,并简要说出自己的推荐理由,推荐时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做相应的点评。
2.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每天轮流上台朗读一首诗,介绍一本书,讲一个小故事、一则新闻或者围绕某个话题说几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每次说话,师生给予简要点评,说得精彩的及时鼓励。这种训练占用的时间不多,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3.结合讲读课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教师在教学讲读课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4.利用口头作文训练课进行思维训练。每两周至少要安排一节口头作文课,也可以把口头作文课和书面写作课融合在一起。
5.鼓励学生写作前说构思、谈写法,理清写作思路。在写作之前,先让学生谈审题感受,说构思设想。并组织学生围绕自己对所写内容的认识及写作设想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产生自发的写作冲动。当然,这种思维训练需要一个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
(二)指导学生写“作文评语”
为改变平时用评语和分数来衡量学生作文的现状,教师可以经常性的向学生渗透作文评改的标准,如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段落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遣词造句是否恰当。再如你最喜欢这篇文章什么?文章的开头有趣吗或者吸引人吗?文章的观点集中吗?所写的内容能支撑观点吗?对本文你有什么问题或建议?等等。经过教师的指导培训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批阅作文。
当然,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仅强调“真情”是不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但“真情意识”的培养对于端正当前的文风,培养学生正确的作文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鼓励学生写“放胆作文”
面对中考的升学压力,初中作文教学往往是为作文而作文,写作时也不能放开手脚。学生的个性有差异,认识能力有差异,知识水平有差异,但千篇一律的题目,既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教师可在学生入学之初的作文课上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命题、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不规定时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
(二)引导学生写“生活作文”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生活,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使之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理可论,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一般说来,这样的作文,学生通常都能写得真实贴切,有的还能写得生动感人。
学生表现的内容大多是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或物,而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人、事、物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比如写对家乡的热爱或赞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人,写自己目睹的善、恶、美、丑,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等,许多自然、人情、风景、花草、树木等都可以作为形象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而这些,真正可以引发学生抒写自己的所感所悟,提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二、巧妙设计,让学生在作文中抒写真情
(一)巧改作文命题
正如上海特级语文教师陈钟楔所说:“作文题目,无论是其内容还是语言表达形式,都应该引起学生的美感,符合学生的情趣、意志、兴味的需要。”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的雏形期,在这一阶段,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活泼爱动,比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呆板和旧知不太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把准这个阶段学生思想脉搏,及时捕捉到学生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仔细观察学生每天想什么,如何想,喜欢啥,厌烦啥。然后对那些激不起学生写作兴趣的老题目,改头换面,合理包装,做到作文命题新颖活泼,即一切针对学生的想法,针对他们的喜好,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作文,想写作文。
(二)巧用语文素材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觉得无话可说,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大的素材库,就是我们的语文教材。教科书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千挑万选的美文美篇,如果我们能把语文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更容易“有话可说”。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整篇习作当中,从而减轻了作文的难度,提高了作文的热情。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精于指导,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
(一)指导学生练“口头作文”
言为心声。口头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心声。口语训练能够降低学生对于作文的畏难情绪,表达内容更简单,并且容易形成愉悦的学习氛围。
除了用好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外,如《自我介绍与提问》、《说家乡》、《说特征,猜同学》等,还要预先制定时间,把“口头作文”的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掌握。
具体操作方法:
1.利用早读课进行美文片段欣赏。教师预先布置两名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名言警句、美文片段,在每周三、五的语文早读课上,向全班同学推荐,并简要说出自己的推荐理由,推荐时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做相应的点评。
2.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每天轮流上台朗读一首诗,介绍一本书,讲一个小故事、一则新闻或者围绕某个话题说几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每次说话,师生给予简要点评,说得精彩的及时鼓励。这种训练占用的时间不多,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3.结合讲读课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教师在教学讲读课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4.利用口头作文训练课进行思维训练。每两周至少要安排一节口头作文课,也可以把口头作文课和书面写作课融合在一起。
5.鼓励学生写作前说构思、谈写法,理清写作思路。在写作之前,先让学生谈审题感受,说构思设想。并组织学生围绕自己对所写内容的认识及写作设想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产生自发的写作冲动。当然,这种思维训练需要一个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
(二)指导学生写“作文评语”
为改变平时用评语和分数来衡量学生作文的现状,教师可以经常性的向学生渗透作文评改的标准,如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段落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遣词造句是否恰当。再如你最喜欢这篇文章什么?文章的开头有趣吗或者吸引人吗?文章的观点集中吗?所写的内容能支撑观点吗?对本文你有什么问题或建议?等等。经过教师的指导培训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批阅作文。
当然,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仅强调“真情”是不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但“真情意识”的培养对于端正当前的文风,培养学生正确的作文态度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