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热情后的冷遇
执教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神情,争先恐后的回答,这种热情的场面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我欣喜着孩子的这份款待,从孩子们响亮的回答来看,孩子们都接受了一堂课的知识,但当孩子们独立完成作业时,我却遭到了不幸的冷遇,在批阅的一份份作业中,孩子们的正确率很不如课堂上的回答效果. 向来觉得孩子会说就应该会练习的我,这次陷入了困境.
二、观察中的发现
在一次次作业后常会听孩子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 ”“我审题不够仔细!”……仔细分析孩子的作业或练习,因为“不仔细”造成的错误和失分比比皆是:诸如计算题数字抄错,运算符号抄错,几乎可以在你随手翻开的任何一本作业本的任何一张练习纸上随处可见.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家长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自家小孩数字抄错,或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盲目解题而导致错误,在订正中再让他读一遍题目,他又会做了. 我们可爱的家长把这问题归结为孩子粗心,不够仔细,孩子当然也认为错误的原因是自身不够仔细.
实质上,分析孩子们的错误原因,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 那么这些“审”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教师的我,该如何正确、有效地提高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呢?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三、学习时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在学习与分析中,我发现我所教学生之所以审题能力的缺失主要有四个方面:
1. 学生本身自学能力的欠缺
最直接的反映是学生在答题前要么对做题要求的一眼扫过(这算看题目要求的一类),要么就是凭自己的感觉要求进行解题,随着自己的性子答题,在独立完成作业时,还有漏做现象,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重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家长的教育引导不够重视
我们所在的学校属于农村学校,随着新市民的加入,班级中有一半的学生家长也都是新市民家长,在与这些家长的交流中,发现想重视的家长没有时间给孩子引导帮助,有时间的家长却又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觉得低年级的知识很简单,用不着帮助孩子,这恰恰证实了家长只关注知识的难易而忽略了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
3. 定式思维重于迁移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生长特点,一旦给予孩子总结规律后,学生虽能脱口而出地说出规律或结论,但要具体地把规律、结论进行运用时,却时常有张冠李戴的情况.
4. 数学信息的干扰
新课改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新型题茫然不知所措,大多题目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一些情境中,学生很难去寻找与题有关的信息,并把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利用.
下面我就针对第一种情况,具体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中的做法:
(1)在多形式的读题中学会读题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 在教学中,我通常先让学生自由读题,然后全班读题,再指名(通常读题能力较弱的学生)读题. 读题需要达到的效果是:所有学生都能通顺,不漏字地读完题目要求. 在每一次的课堂例题、习题讲解中,都需要学生按照上面的要求做. 久而久之,学生在做题前就能养成先读题的好习惯.
(2)在会读题的前提下会观察信息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 数学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告诉学生图文并茂时以文字为主,全是图的表述或是全是文字的描述题时要找到已知信息和未知的问题,只要遇到类似题目,我都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指名说、全班说、代表说等形式提炼出重要信息.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理解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再把有用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在会观察的基础上会“加工”信息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 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我向学生介绍了画图、列举、推算、动手折与剪等方法,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审题.
(4)以身示范,促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教师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学生许多学习习惯正是受教师行为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与这届学生接触一段时间后,我就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做题前先读题,通过大量的示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知道,老师在做题前也是先读题的,让学生产生做题前先读题的良好意识,从而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中.
四、研究中的收获
以上是针对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一些肤浅做法,但由于这些方法的强化,学生在历经三个月的锻炼中,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如今学生基本在做题前都能自觉主动认真地读题,并能从题目要求中找到解题的重要信息,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也提高了不少.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和方法,需要我做得还有很多:如何让家长也能更有效地参与到教育中,通过家长的力量来促进孩子更好地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让孩子更有创新能力,让孩子打破定式思维,学会知识的迁移?这些问题的思考,将不断促进着我去学习、研究.
执教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神情,争先恐后的回答,这种热情的场面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我欣喜着孩子的这份款待,从孩子们响亮的回答来看,孩子们都接受了一堂课的知识,但当孩子们独立完成作业时,我却遭到了不幸的冷遇,在批阅的一份份作业中,孩子们的正确率很不如课堂上的回答效果. 向来觉得孩子会说就应该会练习的我,这次陷入了困境.
二、观察中的发现
在一次次作业后常会听孩子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 ”“我审题不够仔细!”……仔细分析孩子的作业或练习,因为“不仔细”造成的错误和失分比比皆是:诸如计算题数字抄错,运算符号抄错,几乎可以在你随手翻开的任何一本作业本的任何一张练习纸上随处可见.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家长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自家小孩数字抄错,或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盲目解题而导致错误,在订正中再让他读一遍题目,他又会做了. 我们可爱的家长把这问题归结为孩子粗心,不够仔细,孩子当然也认为错误的原因是自身不够仔细.
实质上,分析孩子们的错误原因,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 那么这些“审”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教师的我,该如何正确、有效地提高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呢?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三、学习时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在学习与分析中,我发现我所教学生之所以审题能力的缺失主要有四个方面:
1. 学生本身自学能力的欠缺
最直接的反映是学生在答题前要么对做题要求的一眼扫过(这算看题目要求的一类),要么就是凭自己的感觉要求进行解题,随着自己的性子答题,在独立完成作业时,还有漏做现象,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重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家长的教育引导不够重视
我们所在的学校属于农村学校,随着新市民的加入,班级中有一半的学生家长也都是新市民家长,在与这些家长的交流中,发现想重视的家长没有时间给孩子引导帮助,有时间的家长却又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觉得低年级的知识很简单,用不着帮助孩子,这恰恰证实了家长只关注知识的难易而忽略了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
3. 定式思维重于迁移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生长特点,一旦给予孩子总结规律后,学生虽能脱口而出地说出规律或结论,但要具体地把规律、结论进行运用时,却时常有张冠李戴的情况.
4. 数学信息的干扰
新课改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新型题茫然不知所措,大多题目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一些情境中,学生很难去寻找与题有关的信息,并把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利用.
下面我就针对第一种情况,具体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中的做法:
(1)在多形式的读题中学会读题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 在教学中,我通常先让学生自由读题,然后全班读题,再指名(通常读题能力较弱的学生)读题. 读题需要达到的效果是:所有学生都能通顺,不漏字地读完题目要求. 在每一次的课堂例题、习题讲解中,都需要学生按照上面的要求做. 久而久之,学生在做题前就能养成先读题的好习惯.
(2)在会读题的前提下会观察信息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 数学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告诉学生图文并茂时以文字为主,全是图的表述或是全是文字的描述题时要找到已知信息和未知的问题,只要遇到类似题目,我都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指名说、全班说、代表说等形式提炼出重要信息.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理解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再把有用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在会观察的基础上会“加工”信息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 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我向学生介绍了画图、列举、推算、动手折与剪等方法,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审题.
(4)以身示范,促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教师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学生许多学习习惯正是受教师行为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与这届学生接触一段时间后,我就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做题前先读题,通过大量的示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知道,老师在做题前也是先读题的,让学生产生做题前先读题的良好意识,从而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中.
四、研究中的收获
以上是针对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一些肤浅做法,但由于这些方法的强化,学生在历经三个月的锻炼中,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如今学生基本在做题前都能自觉主动认真地读题,并能从题目要求中找到解题的重要信息,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也提高了不少.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和方法,需要我做得还有很多:如何让家长也能更有效地参与到教育中,通过家长的力量来促进孩子更好地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让孩子更有创新能力,让孩子打破定式思维,学会知识的迁移?这些问题的思考,将不断促进着我去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