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深入贯彻学院提出的“内部原理求简、外部特征求细、应用结合求全”的教学三求精神,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学院开展了形势多样的俱乐部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相应的竞赛,机械学科组充分利用学科竞赛这一活动手段,推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该活动有助于高水平的指导教员队伍的建立,有助于完善任职教育学生创新实践培养机制。
一、学科竞赛对任职教育下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任职教育院校学生总体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较弱而形象思维较强,理论学习效果较差而动手实践能力较强,要想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花大量的时间依托带有一定创新性质的实践类课题是必不可少的。机械类学科特点是理论知识点多、涵盖范围广,要求实践动手能力强,而学科俱乐部活动项目及竞赛试题均从实际的产品或现实生活中来,涉及到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计算机软件等多个范畴,要求参加人员有较广的知识涉及面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相比理论课堂枯燥的听课而言,学生更喜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以任务为牵引,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作或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一年多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及竞赛引导,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为竞赛不同于简单的考试,竞赛题目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通常是由实际工程问题精简抽象来的,在竞赛中还设置了多人合作的项目,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多人合作协调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培养任职院校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二、以竞赛为牵引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任职院校要想形成长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除了使俱乐部活动内容必须与相应课程紧密结合之外,还必须有相应的网站、实验室及竞赛组织和培训相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俱乐部机械设计网站上要定期更新具有一定创新实践性的课题。课题必须要与制图、机械设计、机械零件等课程紧密结合,学生需要自行绘制相关零件图、装配图,写出简要设计说明书,对层次较高的学生要求制作动态三维模型。在机构设计、机器人制作领域,辅导教师应带领学生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随时与辅导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这些举措,可最大限度的开拓学生视野,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建立开放的实验室机制。机械学科俱乐部活动离不开实验室,以往的实验教学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教师带领学生做指定的实验,这样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后,参赛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随时到实验室进行操作,实验室则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和辅导,并定期要求完成实验较好的学生做实验汇报,以期使学生深化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三是完善统一的竞赛组织和培训。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与赛前培训和赛前组织是分不开的。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根据比赛内容进行前期知识培训,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相关软件和知识点,在临近比赛的时期,准备相应的模拟赛题及历年典型赛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赛前培训,演练竞赛流程,并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在竞赛时能更好的分工合作。
三、竞赛对任职教育模式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
机械设计俱乐部及竞赛活动开展以来,极大的推动了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优秀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通过以往带队参加竞赛活动,我们发现,辅导教师在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双师型”的教师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本身的科研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会潜在的对学生起到深刻的影响作用;二是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带领学生参加竞赛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争强,其创新和实践主动性也有了显著提升,连续两年多名学生通过国家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认证,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参加俱乐部活动或参加竞赛的学生,无论是否获奖,其自信心、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均比未参加比赛学员有显著提升;三是有助于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任职院校实验室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于教学,但同时还应积极面向学科层次提升,教师科研等方面。学科竞赛涉及的内容往往比一般教学内容要多,要求参赛人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强,参赛人员在利用实验室各设备的同时,拓展了自身的设备使用知识的能力,也使实验室的设备仪器发挥到最大功能,并通过竞赛的牵引,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所需的设备。
四、结束语
通过学科竞赛建立起任职院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以此为契机还能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教研队伍,这无论是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是教师的科研实践水平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学科竞赛对任职教育下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任职教育院校学生总体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较弱而形象思维较强,理论学习效果较差而动手实践能力较强,要想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花大量的时间依托带有一定创新性质的实践类课题是必不可少的。机械类学科特点是理论知识点多、涵盖范围广,要求实践动手能力强,而学科俱乐部活动项目及竞赛试题均从实际的产品或现实生活中来,涉及到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计算机软件等多个范畴,要求参加人员有较广的知识涉及面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相比理论课堂枯燥的听课而言,学生更喜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以任务为牵引,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作或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一年多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及竞赛引导,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为竞赛不同于简单的考试,竞赛题目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通常是由实际工程问题精简抽象来的,在竞赛中还设置了多人合作的项目,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多人合作协调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培养任职院校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二、以竞赛为牵引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任职院校要想形成长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除了使俱乐部活动内容必须与相应课程紧密结合之外,还必须有相应的网站、实验室及竞赛组织和培训相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俱乐部机械设计网站上要定期更新具有一定创新实践性的课题。课题必须要与制图、机械设计、机械零件等课程紧密结合,学生需要自行绘制相关零件图、装配图,写出简要设计说明书,对层次较高的学生要求制作动态三维模型。在机构设计、机器人制作领域,辅导教师应带领学生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随时与辅导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这些举措,可最大限度的开拓学生视野,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建立开放的实验室机制。机械学科俱乐部活动离不开实验室,以往的实验教学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教师带领学生做指定的实验,这样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后,参赛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随时到实验室进行操作,实验室则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和辅导,并定期要求完成实验较好的学生做实验汇报,以期使学生深化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三是完善统一的竞赛组织和培训。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与赛前培训和赛前组织是分不开的。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根据比赛内容进行前期知识培训,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相关软件和知识点,在临近比赛的时期,准备相应的模拟赛题及历年典型赛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赛前培训,演练竞赛流程,并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在竞赛时能更好的分工合作。
三、竞赛对任职教育模式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
机械设计俱乐部及竞赛活动开展以来,极大的推动了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优秀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通过以往带队参加竞赛活动,我们发现,辅导教师在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双师型”的教师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本身的科研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会潜在的对学生起到深刻的影响作用;二是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带领学生参加竞赛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争强,其创新和实践主动性也有了显著提升,连续两年多名学生通过国家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认证,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参加俱乐部活动或参加竞赛的学生,无论是否获奖,其自信心、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均比未参加比赛学员有显著提升;三是有助于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任职院校实验室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于教学,但同时还应积极面向学科层次提升,教师科研等方面。学科竞赛涉及的内容往往比一般教学内容要多,要求参赛人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强,参赛人员在利用实验室各设备的同时,拓展了自身的设备使用知识的能力,也使实验室的设备仪器发挥到最大功能,并通过竞赛的牵引,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所需的设备。
四、结束语
通过学科竞赛建立起任职院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以此为契机还能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教研队伍,这无论是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是教师的科研实践水平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