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读写结合,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换言之,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如何运用文字表情达意,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把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贯穿于其中。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将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会相得益彰,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会更好地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課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标准》为我们指明了读写结合的方向。阅读的过程即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过程;作文的过程即运用所学知识及所掌握的方法,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认识表达出来的过程。读和写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互相对应性。另外,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讲,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
认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必须重视学生接受心理的可行性。教育心理学证明,儿童学习的动力源于其学习的动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分是学习目的性和认识性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书面材料的感知,在教育引导的前提下逐渐内化达到理解。与此同时,伴随着阅读活动的认识兴趣也得到了满足。学生由于不断地掌握知识,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产生愉悦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师外因的作用下会产生迁移。
同样,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运用兴趣动机迁移规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便会产生表达和习作的欲望和要求,使读写结合成为可能。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因此,我们教学语文,只有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一、用好文本所给的范式,读中学写
文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要利用阅读教学,让学生以此为鉴,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还可以从文本中学习作者开头的方法。如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开头,体会开篇的写法,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开头方式反复朗读,说说喜欢它的理由或这样开头的好处,在同学们寻找、阅读、思考的过程中,把作文开头方法总结出来。比如文章《一夜的工作》——开门见山法:《穷人》——环境渲染法;《走遍天下书如侣》——设问开头法;《少年闰土》——景物描写法,此外还总结了用排比句、歌词、名言警句作开头,或人物描写语言、抒情叙述方式作开头等等。此时,更深一步地引导学生,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习作中也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头,往往能引人入胜,还可以起到开拓思路的作用。在今后的写作里,学生掌握了开头写作要领后,作文中开头方法越来越新颖别致,形式多样,杜绝了千篇一律。
二、用好文本的空白,读中练写
有的课文在叙述过程中,基于主题和表达的需要,省略了某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感悟人物形象,引导他们对文本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解释、补充和说明。
如《穷人》一文就运用了多处省略号,在教学桑娜抱回两个孩子后矛盾的心理活动时,抓住作者在这里所使用的七个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此时此刻内心是怎样的矛盾。学生积极主动开动脑筋,想象力极其丰富,很好地诠释了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生1:桑娜会想,丈夫回来会说什么呢?她担心丈夫会不同意收养两个孤儿。
学生2:丈夫回来可能会责备她,怪她多事,给家庭带来困难。
学生3:她觉得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新的压力,有点对不起丈夫。
学生4:桑娜想丈夫会因为收养孤儿而揍自己一顿。但她会觉得自己被揍一顿也好,希望丈夫出气后,就能答应收养孤儿了。
……
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勇敢地写出来,并与全班同学交流探讨。这样一来,学生在想象补白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省略号具有“此时有声胜无声”的作用,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同时也学习到了独具匠心的语言表达形式。
三、用好文本拓展延伸点,读后续写
续写是指阅读过程中,在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涵和把握课文写作思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给课文续接后文和结尾,使故事的发展有一个更圆满的结局。续写课文可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不失为一种读写结合的好方法。如让学生以《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为题,续写《穷人》一课。学生兴趣浓厚,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文本进行了延伸——有的想到了桑娜拉开帐子以后,她的丈夫的反应;有的想到了桑娜和她的丈夫怎样历尽艰辛抚养两个孤儿长大……学生通过续写,既深入了解了课文,又丰富和提高了想象力,锻炼了写作能力。
三、用好文本素材,读后改写
改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了解文本体裁及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如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文本后面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图画来吗?这里虽未要求习作,但却是绝好的练笔素材。诗中寥寥数笔却勾划出来春夏之交特有的景色——树上花已凋谢,叶子还不很茂密,孩童在金黄的油菜园里追赶黄蝶,而黄蝶飞进花丛,他们找呀找,却再也找不到黄蝶。指导改写时,教师要求学生,一要抛开原诗,就把这个材料当作自己的观察所得,以第一人称叙述;二要展开想象将诗中跳跃而过的内容充分地描绘出来。学生有了文本作为素材,兴趣盎然地对文本进行了二次“创作”,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践行读写结合理念,这将有利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素养,有利于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課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标准》为我们指明了读写结合的方向。阅读的过程即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过程;作文的过程即运用所学知识及所掌握的方法,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认识表达出来的过程。读和写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互相对应性。另外,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讲,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
认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必须重视学生接受心理的可行性。教育心理学证明,儿童学习的动力源于其学习的动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分是学习目的性和认识性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书面材料的感知,在教育引导的前提下逐渐内化达到理解。与此同时,伴随着阅读活动的认识兴趣也得到了满足。学生由于不断地掌握知识,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产生愉悦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师外因的作用下会产生迁移。
同样,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运用兴趣动机迁移规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便会产生表达和习作的欲望和要求,使读写结合成为可能。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因此,我们教学语文,只有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一、用好文本所给的范式,读中学写
文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要利用阅读教学,让学生以此为鉴,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还可以从文本中学习作者开头的方法。如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开头,体会开篇的写法,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开头方式反复朗读,说说喜欢它的理由或这样开头的好处,在同学们寻找、阅读、思考的过程中,把作文开头方法总结出来。比如文章《一夜的工作》——开门见山法:《穷人》——环境渲染法;《走遍天下书如侣》——设问开头法;《少年闰土》——景物描写法,此外还总结了用排比句、歌词、名言警句作开头,或人物描写语言、抒情叙述方式作开头等等。此时,更深一步地引导学生,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习作中也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头,往往能引人入胜,还可以起到开拓思路的作用。在今后的写作里,学生掌握了开头写作要领后,作文中开头方法越来越新颖别致,形式多样,杜绝了千篇一律。
二、用好文本的空白,读中练写
有的课文在叙述过程中,基于主题和表达的需要,省略了某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感悟人物形象,引导他们对文本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解释、补充和说明。
如《穷人》一文就运用了多处省略号,在教学桑娜抱回两个孩子后矛盾的心理活动时,抓住作者在这里所使用的七个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此时此刻内心是怎样的矛盾。学生积极主动开动脑筋,想象力极其丰富,很好地诠释了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生1:桑娜会想,丈夫回来会说什么呢?她担心丈夫会不同意收养两个孤儿。
学生2:丈夫回来可能会责备她,怪她多事,给家庭带来困难。
学生3:她觉得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新的压力,有点对不起丈夫。
学生4:桑娜想丈夫会因为收养孤儿而揍自己一顿。但她会觉得自己被揍一顿也好,希望丈夫出气后,就能答应收养孤儿了。
……
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勇敢地写出来,并与全班同学交流探讨。这样一来,学生在想象补白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省略号具有“此时有声胜无声”的作用,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同时也学习到了独具匠心的语言表达形式。
三、用好文本拓展延伸点,读后续写
续写是指阅读过程中,在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涵和把握课文写作思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给课文续接后文和结尾,使故事的发展有一个更圆满的结局。续写课文可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不失为一种读写结合的好方法。如让学生以《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为题,续写《穷人》一课。学生兴趣浓厚,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文本进行了延伸——有的想到了桑娜拉开帐子以后,她的丈夫的反应;有的想到了桑娜和她的丈夫怎样历尽艰辛抚养两个孤儿长大……学生通过续写,既深入了解了课文,又丰富和提高了想象力,锻炼了写作能力。
三、用好文本素材,读后改写
改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了解文本体裁及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如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文本后面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图画来吗?这里虽未要求习作,但却是绝好的练笔素材。诗中寥寥数笔却勾划出来春夏之交特有的景色——树上花已凋谢,叶子还不很茂密,孩童在金黄的油菜园里追赶黄蝶,而黄蝶飞进花丛,他们找呀找,却再也找不到黄蝶。指导改写时,教师要求学生,一要抛开原诗,就把这个材料当作自己的观察所得,以第一人称叙述;二要展开想象将诗中跳跃而过的内容充分地描绘出来。学生有了文本作为素材,兴趣盎然地对文本进行了二次“创作”,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践行读写结合理念,这将有利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素养,有利于打造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