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注重扩大学生阅读量,倡导课外阅读,教师也能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目前,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喜爱阅读并且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从阅读文字数量上能够达到课标的要求。我们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借此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前期基础。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自主课外阅读;策略;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注重扩大学生阅读量,倡导课外阅读,教师也能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目前,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喜爱阅读并且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从阅读文字数量上能够达到课标的要求。那么,学生们的阅读质量又是怎样的呢?经实测,我们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因课外阅读而获得更大的提升,与我们当初的预想还相差甚远。于是,我们对几所小学的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借以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研究基础。
一、阅读目标不明晰
读者选取阅读材料,是否有清晰明确的阅读指向,是否有明晰化的阅读目标,可以作为判断阅读者的阅读习惯是否良好、阅读兴趣是否浓厚、阅读积淀是否深厚的一个标准。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布呈现如下:喜欢阅读科普百科类图书的同学占比34.32%,阅读故事小说类的同学占比67.53%,阅读历史地理类的同学占比21.03%,阅读卡通漫画类的同学占比15.87%,阅读诗歌散文类的同学占比8.49%,阅读其他类型书籍的同学占比14.76%。而在学生自己的推荐书目中,《丁丁当当》《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西顿小说系列》《哈利·波特》等故事小说类则达到100%。虽然30%左右的同学有其它类型的阅读兴趣,但在推荐书目这一项调查内容上却并没有体现。大部分学生所列举的依然是小说类书籍。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推论: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故事小说类。在接触其它类书籍时,阅读并不深入,以致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分析原因:首先,这与学生当前的年龄段及心理、生理特点有着直接关系。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的故事有着很大的兴趣。其次,因为现阶段学生缺失有效的阅读策略,所以会倾向选择易于理解的故事小说类书籍进行阅读。从学生选择阅读素材类别的原因也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目的还大多停留在娱乐消遣或增加资讯方面,选择阅读的书籍也相对较为浅显,所以读的多并不等于读得好。最后,老师与同学的推荐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信息的重要通道,在图书的推荐和引荐方面,也存在着推荐书目的涉及面狭窄等问题。
二、阅读策略不充足
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而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课外阅读活动,但却常常停留在布置课外阅读书目的层面上,缺乏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指导,也没能找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切入点。
调查发现,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根据阅读素材动态调整阅读顺序的同学占比76.01%,选择调整的同学占比29.89%。培根曾说:“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 只有少数的书需要细嚼慢咽。”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不会调整阅读顺序的同学占比大多数,说明学生对阅读的书籍缺乏整体把握。还不具备选择分析阅读与检视阅读的能力。而浏览等多种科学阅读方式的结合也仍需教师指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主要依靠思考。调查中,虽有82.29%的同学表示能够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疑问,并可以通过向父母或老师、同学寻求帮助、利用互联网、结合作者背景或上下文等方式解决疑问,但在列举例子环节,却普遍暴露出无法举例或举例浅显等问题,说明学生并没有对手中的书籍进行过深层次的阅读与思考。正如莫提默所说:“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65%的学生父母支持读课外书,0.82%的学生父母不支持,时而支持时而反对的家长占11.52%。 82.3%的同学认为读课外书并不会妨碍学习,2.47%的同学则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15.23%的人觉得说不清楚。
由此看来,部分家长对孩子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的态度尚不明朗。这个问题应该与阅读课外书是否影响到了学习有一定的关系。从中看出,部分家长及孩子并没有将课外阅读作为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希望学校能够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同学占比90%的调查结果推测,根本原因可能在于孩子还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课外阅读成为了学业的负累。
大多數同学每学期都会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来提高自己。但部分同学的阅读是缺乏针对性的,阅读分析能力也是比较差的。阅读并没有成为学生提高理解力的手段。
三、阅读效果不突出
调查中,有占比65.43%的同学每天进行自主课外阅读,占比29.22%的同学经常自主阅读,占比5.35%的同学偶尔进行自主阅读。结合线上线下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有着每天进行整本书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且每天阅读时间大多都能保证在半小时到两小时左右。但结果却收效甚微。
绝大多数认为自己能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的高年段学生,在被要求以一本书为例详细描述时,却只能列举出一些极为浅显的事例。如,“读了《牧羊豹》后,我知道了豹子是要在树上吃肉的。”“读了《水浒传》后,我的收获是知道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懂得了道理。”“读了《西游记》我知道了如何写好作文。”“我读了《青铜葵花》收获了很多好词好句。”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只回答了“可以”“有收获”却根本无法举例。说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将书中的感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无法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真正的力量。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学生的阅读目的还大多停留在娱乐消遣或增加资讯两方面,部分同学的整本书阅读并没有针对性,选择阅读的书籍也较为浅显,存在阅读面狭窄等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因学生并没有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的策略,所以对手中的书籍缺乏整体把握。也并不具备选择分析阅读与检视阅读的能力。
吕叔湘先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我想大概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这也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所以切实提高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策略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建构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不断内化形成自己的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
通过以上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课外自主阅读与课内语文教学的联结点,使学生能够根据书目类型的不同,选择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为其终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士琰,宋乃庆,王雁玲.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王军.论阅读习惯及其建构[J].中国出版,2017(02).
[3]黄蓓红.多元关注 建构阅读力[J].课程教学研究,2016(09).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自主课外阅读;策略;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注重扩大学生阅读量,倡导课外阅读,教师也能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目前,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喜爱阅读并且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从阅读文字数量上能够达到课标的要求。那么,学生们的阅读质量又是怎样的呢?经实测,我们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因课外阅读而获得更大的提升,与我们当初的预想还相差甚远。于是,我们对几所小学的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借以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研究基础。
一、阅读目标不明晰
读者选取阅读材料,是否有清晰明确的阅读指向,是否有明晰化的阅读目标,可以作为判断阅读者的阅读习惯是否良好、阅读兴趣是否浓厚、阅读积淀是否深厚的一个标准。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布呈现如下:喜欢阅读科普百科类图书的同学占比34.32%,阅读故事小说类的同学占比67.53%,阅读历史地理类的同学占比21.03%,阅读卡通漫画类的同学占比15.87%,阅读诗歌散文类的同学占比8.49%,阅读其他类型书籍的同学占比14.76%。而在学生自己的推荐书目中,《丁丁当当》《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西顿小说系列》《哈利·波特》等故事小说类则达到100%。虽然30%左右的同学有其它类型的阅读兴趣,但在推荐书目这一项调查内容上却并没有体现。大部分学生所列举的依然是小说类书籍。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推论: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故事小说类。在接触其它类书籍时,阅读并不深入,以致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分析原因:首先,这与学生当前的年龄段及心理、生理特点有着直接关系。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的故事有着很大的兴趣。其次,因为现阶段学生缺失有效的阅读策略,所以会倾向选择易于理解的故事小说类书籍进行阅读。从学生选择阅读素材类别的原因也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目的还大多停留在娱乐消遣或增加资讯方面,选择阅读的书籍也相对较为浅显,所以读的多并不等于读得好。最后,老师与同学的推荐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信息的重要通道,在图书的推荐和引荐方面,也存在着推荐书目的涉及面狭窄等问题。
二、阅读策略不充足
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而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课外阅读活动,但却常常停留在布置课外阅读书目的层面上,缺乏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指导,也没能找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切入点。
调查发现,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根据阅读素材动态调整阅读顺序的同学占比76.01%,选择调整的同学占比29.89%。培根曾说:“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 只有少数的书需要细嚼慢咽。”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不会调整阅读顺序的同学占比大多数,说明学生对阅读的书籍缺乏整体把握。还不具备选择分析阅读与检视阅读的能力。而浏览等多种科学阅读方式的结合也仍需教师指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主要依靠思考。调查中,虽有82.29%的同学表示能够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疑问,并可以通过向父母或老师、同学寻求帮助、利用互联网、结合作者背景或上下文等方式解决疑问,但在列举例子环节,却普遍暴露出无法举例或举例浅显等问题,说明学生并没有对手中的书籍进行过深层次的阅读与思考。正如莫提默所说:“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65%的学生父母支持读课外书,0.82%的学生父母不支持,时而支持时而反对的家长占11.52%。 82.3%的同学认为读课外书并不会妨碍学习,2.47%的同学则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15.23%的人觉得说不清楚。
由此看来,部分家长对孩子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的态度尚不明朗。这个问题应该与阅读课外书是否影响到了学习有一定的关系。从中看出,部分家长及孩子并没有将课外阅读作为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希望学校能够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同学占比90%的调查结果推测,根本原因可能在于孩子还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课外阅读成为了学业的负累。
大多數同学每学期都会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来提高自己。但部分同学的阅读是缺乏针对性的,阅读分析能力也是比较差的。阅读并没有成为学生提高理解力的手段。
三、阅读效果不突出
调查中,有占比65.43%的同学每天进行自主课外阅读,占比29.22%的同学经常自主阅读,占比5.35%的同学偶尔进行自主阅读。结合线上线下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有着每天进行整本书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且每天阅读时间大多都能保证在半小时到两小时左右。但结果却收效甚微。
绝大多数认为自己能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的高年段学生,在被要求以一本书为例详细描述时,却只能列举出一些极为浅显的事例。如,“读了《牧羊豹》后,我知道了豹子是要在树上吃肉的。”“读了《水浒传》后,我的收获是知道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懂得了道理。”“读了《西游记》我知道了如何写好作文。”“我读了《青铜葵花》收获了很多好词好句。”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只回答了“可以”“有收获”却根本无法举例。说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将书中的感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无法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真正的力量。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学生的阅读目的还大多停留在娱乐消遣或增加资讯两方面,部分同学的整本书阅读并没有针对性,选择阅读的书籍也较为浅显,存在阅读面狭窄等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因学生并没有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的策略,所以对手中的书籍缺乏整体把握。也并不具备选择分析阅读与检视阅读的能力。
吕叔湘先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我想大概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这也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所以切实提高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策略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建构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不断内化形成自己的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
通过以上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课外自主阅读与课内语文教学的联结点,使学生能够根据书目类型的不同,选择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为其终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士琰,宋乃庆,王雁玲.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王军.论阅读习惯及其建构[J].中国出版,2017(02).
[3]黄蓓红.多元关注 建构阅读力[J].课程教学研究,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