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提出阅读是一种语言技能,是一种理解的技能,是构成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阅读理解在历年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很大,以广州为例。
基于以上理论背景下,我校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学校一共选取了4个班设定为分级阅读实验班并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阅读教学课题实验。通过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探索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为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标准研制》下面子课题中的课题结题中的一节展示课。教学内容为分级阅读材料书虫系列中的欧.亨利作品阅读课,整节课时长40分钟。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例选取书虫分级阅读丛书中第二系列中的欧.亨利作品集作为教学内容,这本作品集是选取了欧.亨利5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改写而成的短篇小说集。这几篇短篇小说都有其共同之处,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描述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两级分化的严重性。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介绍故事情节,描述任务特征,学会赏析小说类文学作品,理解文学对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中人物和时间的看法,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2.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学生,学生们有每周三次的15分钟持续默读的经历,在上课前交流和分享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任务,小说背后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通过小说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学生在交流中展示出对短篇小说和交流读书体验的兴趣和欲望。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利用网络等资源初步了解了作家欧.亨利以及他所处的时代,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背景知识支架。
3.教学目标。根据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如下:
熟悉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词汇。
通过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了解欧·亨利的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
通过阅读节选了解小说人物的处境,把握作者要传递的信息,即当时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嘀笑皆非的经历。
学会使用新学的语言知识和赏析方式分享对文学类阅读材料的感悟。
通过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4.教学设计思路。
(1)备课的理论依据与思维过程:
文学作品的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化意思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学中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大部分作品理解难度较大,令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重点要思考是如何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搭建支架,以及提升他们的参与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最后的英语表达做准备,也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铺垫。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认为,阅读能力就是“理解和应用文本,对文本进行思考,并与之互动,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开发知识潜能,融入社会“(OECD,2009)”。這一定义明确提出要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挖掘和思考,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启迪。深层次解读文本应包括梳理结构,提炼归纳,推断隐含意义,批判性分析等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
(2)教材的处理和整合。本单元所有的版块都围绕同一主题,互为依托,因此根据需求做了如下的调整:
1)因为有持续默读时间,并且书虫的教材是中英对照的,所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在阅读中获得些收获。同时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增加语言赏析和角色表演环节,布置了学生提前阅读任务和分配角色表演。
2)授课教师对这5篇进行了如下处理:
①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在文学类阅读中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等渠道查找与作家和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堂上选取代表进行资源共享。
②为了课堂上有充分的赏析和交流观点的时间,根据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以Mindmap形式的读书笔记,部分填空有一定难度,留到课堂上讨论完成。
③为了凸显文学阅读文本的价值,教师增加了语言赏析和角色表演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为最后的讨论和输出做好铺垫,实现主题的总结与升华。
三、教学过程
Step1: Lead in
在完成亨利5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改写而成的短篇小说集时,有部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了欧.亨利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教师决定从展示他们的自学成果入手,帮助全班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课一开始,有学生利用自制的PPT课件,与其他同学分享了他们的收获。
过程:Have the students discuss what they should think about after reading the short stories by O. Henry.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同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更好地了解其作品的关键。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有限的时间用来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这样既能达到生生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为接下来的阅读提供必要的支撑和铺垫。
Step2: Role-play
Role play and deepen the thoughts.
Some groups has been chosen to act out the stories Ask each group to have the role play, and after each play,some questions are come up with.
1)What were two possessions Della and Jim were both proud of?
2)How could they buy presents for each other?
3)Do you think the couple did the right things to sell their possessions? Why?
4)Why did Soapy would like to get into prison rather than to a Homeless Shelter?
5)When Soapy did bad things, the policeman left him alone, oppositely, when Soapy wanted to be a good man, the policeman sent him into prison.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ending?
6)Why did Bellford have an amnesia, in your opinion?
7)Do you think its ending was also surprising, why?
8)When did Tildy begin to change her appearance?
9)Did Mr. Seeders really love Tildy?
設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了解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Step3: Summary
the people in New York one hundred years ago
surprising ending
mind map
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所读故事的共性。
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了他的作品的背景。
Step4: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last story in the book, and find out the surprising ending; Fill in the mind map of this story, or draw another one.
设计意图: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阅读文本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载体,也是发展思维,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媒介。对文本不能停留于表层信息的提取,而是要进行深层含义的挖掘。文学作品的阅读重在挖掘文字背后的含义和作品的深刻主题,以及作品蕴藏的思想性和反映出的价值取向,这是本节课最后的落脚点和教学内容的升华。教师设计的活动能触动学生积极思维,吸取作品中蕴含的正能量,为今后的文学类阅读起到方向引领的作用。
四、反思内容
与传统课堂相比,这节文学作品赏析课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心智,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兼顾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训练阅读技能,包括理解文章隐含信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如读后讨论,角色扮演,使学生始终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中感悟和运用语言,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明确说明目标阅读策略;在唤醒学生的策略意识后,教师应示范运用目标阅读策略,之后,在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合理运用目标阅读策略,从而提高策略运用的效果,在经过练习后,教师要布置新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新学的阅读策略,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践,适时总结经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获得文本的表层信息开始,到思考文本的深层信息,不仅唤醒了学生的策略意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节培养多层思维的阅读策略的指导课,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作者简介】叶延,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
基于以上理论背景下,我校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学校一共选取了4个班设定为分级阅读实验班并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阅读教学课题实验。通过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探索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为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标准研制》下面子课题中的课题结题中的一节展示课。教学内容为分级阅读材料书虫系列中的欧.亨利作品阅读课,整节课时长40分钟。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例选取书虫分级阅读丛书中第二系列中的欧.亨利作品集作为教学内容,这本作品集是选取了欧.亨利5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改写而成的短篇小说集。这几篇短篇小说都有其共同之处,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描述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两级分化的严重性。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介绍故事情节,描述任务特征,学会赏析小说类文学作品,理解文学对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中人物和时间的看法,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2.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学生,学生们有每周三次的15分钟持续默读的经历,在上课前交流和分享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任务,小说背后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通过小说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学生在交流中展示出对短篇小说和交流读书体验的兴趣和欲望。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利用网络等资源初步了解了作家欧.亨利以及他所处的时代,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背景知识支架。
3.教学目标。根据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如下:
熟悉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词汇。
通过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了解欧·亨利的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
通过阅读节选了解小说人物的处境,把握作者要传递的信息,即当时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嘀笑皆非的经历。
学会使用新学的语言知识和赏析方式分享对文学类阅读材料的感悟。
通过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4.教学设计思路。
(1)备课的理论依据与思维过程:
文学作品的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化意思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学中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大部分作品理解难度较大,令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重点要思考是如何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搭建支架,以及提升他们的参与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最后的英语表达做准备,也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铺垫。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认为,阅读能力就是“理解和应用文本,对文本进行思考,并与之互动,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开发知识潜能,融入社会“(OECD,2009)”。這一定义明确提出要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挖掘和思考,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启迪。深层次解读文本应包括梳理结构,提炼归纳,推断隐含意义,批判性分析等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
(2)教材的处理和整合。本单元所有的版块都围绕同一主题,互为依托,因此根据需求做了如下的调整:
1)因为有持续默读时间,并且书虫的教材是中英对照的,所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在阅读中获得些收获。同时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增加语言赏析和角色表演环节,布置了学生提前阅读任务和分配角色表演。
2)授课教师对这5篇进行了如下处理:
①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在文学类阅读中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等渠道查找与作家和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堂上选取代表进行资源共享。
②为了课堂上有充分的赏析和交流观点的时间,根据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以Mindmap形式的读书笔记,部分填空有一定难度,留到课堂上讨论完成。
③为了凸显文学阅读文本的价值,教师增加了语言赏析和角色表演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为最后的讨论和输出做好铺垫,实现主题的总结与升华。
三、教学过程
Step1: Lead in
在完成亨利5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改写而成的短篇小说集时,有部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了欧.亨利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教师决定从展示他们的自学成果入手,帮助全班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课一开始,有学生利用自制的PPT课件,与其他同学分享了他们的收获。
过程:Have the students discuss what they should think about after reading the short stories by O. Henry.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同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更好地了解其作品的关键。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有限的时间用来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这样既能达到生生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为接下来的阅读提供必要的支撑和铺垫。
Step2: Role-play
Role play and deepen the thoughts.
Some groups has been chosen to act out the stories Ask each group to have the role play, and after each play,some questions are come up with.
1)What were two possessions Della and Jim were both proud of?
2)How could they buy presents for each other?
3)Do you think the couple did the right things to sell their possessions? Why?
4)Why did Soapy would like to get into prison rather than to a Homeless Shelter?
5)When Soapy did bad things, the policeman left him alone, oppositely, when Soapy wanted to be a good man, the policeman sent him into prison.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ending?
6)Why did Bellford have an amnesia, in your opinion?
7)Do you think its ending was also surprising, why?
8)When did Tildy begin to change her appearance?
9)Did Mr. Seeders really love Tildy?
設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了解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Step3: Summary
the people in New York one hundred years ago
surprising ending
mind map
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所读故事的共性。
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了他的作品的背景。
Step4: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last story in the book, and find out the surprising ending; Fill in the mind map of this story, or draw another one.
设计意图: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阅读文本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载体,也是发展思维,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媒介。对文本不能停留于表层信息的提取,而是要进行深层含义的挖掘。文学作品的阅读重在挖掘文字背后的含义和作品的深刻主题,以及作品蕴藏的思想性和反映出的价值取向,这是本节课最后的落脚点和教学内容的升华。教师设计的活动能触动学生积极思维,吸取作品中蕴含的正能量,为今后的文学类阅读起到方向引领的作用。
四、反思内容
与传统课堂相比,这节文学作品赏析课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心智,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兼顾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训练阅读技能,包括理解文章隐含信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如读后讨论,角色扮演,使学生始终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中感悟和运用语言,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明确说明目标阅读策略;在唤醒学生的策略意识后,教师应示范运用目标阅读策略,之后,在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合理运用目标阅读策略,从而提高策略运用的效果,在经过练习后,教师要布置新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新学的阅读策略,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践,适时总结经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获得文本的表层信息开始,到思考文本的深层信息,不仅唤醒了学生的策略意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节培养多层思维的阅读策略的指导课,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作者简介】叶延,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