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最完美的说话艺术不仅是一味地说,还要善于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倾听是一种能力,倾听是一种技巧,倾听是交际中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善于倾听是学生的重要素质。而聚焦当今课堂,许多教师重视说,忽视听,使学生表现欲强,自我意识浓,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率。那么,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一、指导倾听方法,培养倾听习惯。
1.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低年级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养成,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课堂上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特别爱表现自己。对于其他同学的回答往往不会专心去听,不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也不会采纳别人的意见。孩子说的愿望大于听的愿望,当没有被老师叫到名字答问题时,就发出阵阵叹息声,对于别人回答的是什么内容,根本不关心,以至回答不同意见时常常与前面的同学一模一样。因此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做到,听完别人的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决不能插嘴。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意见不相同,则举手说清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回答得很好,老师还可让学生复述前面学生精彩的回答,这样也鼓励了听得认真的孩子,还可避免教师反复地讲述。
老师讲解时,要求孩子们目光紧紧跟随老师,一边听一边动脑思考。当然,老师在让学生听之前,必须给学生一个问题,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的要求,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倾听。在平时课堂上可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小耳朵,仔细听!”“看谁耳朵最灵!”“小眼睛仔细看,小耳朵认真听,小脑袋用心想!”“某某同学听得真认真!”等,或进行师生对答,师生共同交流,让学生逐渐养成倾听的习惯。
2.教师要树立倾听的榜样
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随意打断或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都要耐心去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课后与学生谈心时,也要注意耐心听取学生的讲话,从不打断他们,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完。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倾听,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既让同学们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又让倾听别人成为一种习惯。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这样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对此,教育者应负主要责任。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既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也负有发展并运用自身倾听能力的责任。对于后者,可以认为,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首先学会倾听。
二、改善教学行为,激发倾听意愿。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然而,新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数学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数学资源,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例如一年级下册,要让学生分清“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概念,可是学生经常混淆,我就用上这些概念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猜同学的身高、猜图书的价钱等,举例说明并加以引导。这样,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兴趣盎然,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
例如在教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这些内容时,我把学过的单位编成儿歌,或者写成一则日记,让学生在儿歌中找单位名称,或者在日记中修改用错的单位,等等。不但让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而且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
2.采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孩子倾听的持续性需要想办法保持好。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音乐、游戏、编排课本情节等引入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讲授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观察物体》等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题时,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亲手操作,感悟后,激发出认知矛盾,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观愿望,再由老师讲授知识要点。这样调动了学生倾听的主动性和持续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上,教学难点的攻克就易如反掌了。
又如,我在教学“7、8、9的乘法”时,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能编出口诀,我就让多个学生发言,上台当小老师,说一说自己编的口诀。因为同学们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他们讲得特别详细,下面的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充分发挥同伴效应,引发有意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当然,课堂上还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如一、二年级的口算和计算的训练,我们都可以采用学生听题,口头抢答,或者学生听题后笔算,或者学生听学生出题等形式。长期训练,学生会逐渐意识到听的重要性。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愉悦倾听体验。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人去拼搏、去努力,很大程度上是想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辛勤努力得不到肯定,那必然会使他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倾听带来的愉悦感。
记得一次上课,一位学生不小心把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背成“四七二十四”,一个学生高喊着:“老师他背错了。”我表扬他:“你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并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都羡慕极了。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可以使我们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长期坚持正面评价和激励,不断地对善于倾听的学生加以表扬。一句赞美,一个微笑,一种手势,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可是在学生心中却能洒下滋润的雨露,愉悦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倾听能力的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倾听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教师要长期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只有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指导倾听方法,培养倾听习惯。
1.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低年级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养成,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课堂上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特别爱表现自己。对于其他同学的回答往往不会专心去听,不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也不会采纳别人的意见。孩子说的愿望大于听的愿望,当没有被老师叫到名字答问题时,就发出阵阵叹息声,对于别人回答的是什么内容,根本不关心,以至回答不同意见时常常与前面的同学一模一样。因此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做到,听完别人的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决不能插嘴。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意见不相同,则举手说清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回答得很好,老师还可让学生复述前面学生精彩的回答,这样也鼓励了听得认真的孩子,还可避免教师反复地讲述。
老师讲解时,要求孩子们目光紧紧跟随老师,一边听一边动脑思考。当然,老师在让学生听之前,必须给学生一个问题,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的要求,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倾听。在平时课堂上可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小耳朵,仔细听!”“看谁耳朵最灵!”“小眼睛仔细看,小耳朵认真听,小脑袋用心想!”“某某同学听得真认真!”等,或进行师生对答,师生共同交流,让学生逐渐养成倾听的习惯。
2.教师要树立倾听的榜样
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随意打断或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都要耐心去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课后与学生谈心时,也要注意耐心听取学生的讲话,从不打断他们,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完。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倾听,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既让同学们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又让倾听别人成为一种习惯。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这样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对此,教育者应负主要责任。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既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也负有发展并运用自身倾听能力的责任。对于后者,可以认为,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首先学会倾听。
二、改善教学行为,激发倾听意愿。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然而,新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数学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数学资源,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例如一年级下册,要让学生分清“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概念,可是学生经常混淆,我就用上这些概念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猜同学的身高、猜图书的价钱等,举例说明并加以引导。这样,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兴趣盎然,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
例如在教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这些内容时,我把学过的单位编成儿歌,或者写成一则日记,让学生在儿歌中找单位名称,或者在日记中修改用错的单位,等等。不但让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而且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
2.采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孩子倾听的持续性需要想办法保持好。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音乐、游戏、编排课本情节等引入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讲授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观察物体》等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题时,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亲手操作,感悟后,激发出认知矛盾,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观愿望,再由老师讲授知识要点。这样调动了学生倾听的主动性和持续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上,教学难点的攻克就易如反掌了。
又如,我在教学“7、8、9的乘法”时,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能编出口诀,我就让多个学生发言,上台当小老师,说一说自己编的口诀。因为同学们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他们讲得特别详细,下面的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充分发挥同伴效应,引发有意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当然,课堂上还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如一、二年级的口算和计算的训练,我们都可以采用学生听题,口头抢答,或者学生听题后笔算,或者学生听学生出题等形式。长期训练,学生会逐渐意识到听的重要性。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愉悦倾听体验。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人去拼搏、去努力,很大程度上是想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辛勤努力得不到肯定,那必然会使他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倾听带来的愉悦感。
记得一次上课,一位学生不小心把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背成“四七二十四”,一个学生高喊着:“老师他背错了。”我表扬他:“你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并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都羡慕极了。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可以使我们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长期坚持正面评价和激励,不断地对善于倾听的学生加以表扬。一句赞美,一个微笑,一种手势,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可是在学生心中却能洒下滋润的雨露,愉悦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倾听能力的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倾听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教师要长期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只有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