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种现代化教育方法也被广泛的应用在了教学中,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直播教学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仅从高中生物教学的角度浅谈当下直播教学给老师、学生、学校带来的影响。笔者将首先阐述直播教学对当下形势的重要性及意义,接着从高中生物学科的角度对直播教学可能帶来的利与弊分别进行论述分析。
关键词:生物学科;直播教学;利弊分析
引言
远程直播教学,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把远端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在本校的平台上同步直播,从而实现超越教学时空、共享教学资源、完成预期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生物学科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相较于初中生物学科,高中生物学科的有关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如何去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等等。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来说,直播教学的优缺点主要如下:
一、直播教学给高中生物课堂带来的优势
1.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高中生物学科的理论知识较多,且这些理论知识大多是经过学者的高度概括,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老师讲解过也依旧存在晦涩难懂的地方。如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中减数分裂等内容,如果线下课堂仅依靠纯画图和理论教学,很可能出现枯燥乏味和难以理解的情况,所以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效果不够理想[1]。但若借助通过直播教学,老师可以更好的选择网络上视频演示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甚至可以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网上搜寻资料,这样可以更好的观察和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行为及数量变化,并且学生也可以更好的总结出精子的形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于高中生物学科的兴趣。
2.直播回放便于整理知识点与消除师生距离感
由于高中生物知识较多,且安排的课时相对于语、数、英主科来说偏少,不少教师在教学生物课程时会为了加快进度而加快语速或者告诉部分跟不上的学生课后再来找自己询问。这种情况对于学生抄录笔记会产生较大负担,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很可能因为不好意思或者师生距离感而不敢课后单独询问老师。通过直播教学的模式,老师可以更好地圈记知识点,开启录播功能后,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对自己理解不清楚的地方重新听课。相比于传统线下课堂,当学生举手时全班同学与老师目光的汇聚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而直播教学通过弹幕的举手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与老师对话。
二、直播教学当下对于生物教学的弊端
直播教学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学习更加轻松,还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感兴趣的生物知识拓展加深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学科知识,积极进取,实现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生物学科的目标。虽然直播教学的应用虽然给学生们学习生物学科带来了便利,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当前直播教学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对于生物远程教学而言,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归结如下:
1.和教学配套的直播体系不够完善且部分学生难以监督
我国之前对于直播教学的推进实践很少,很多政策方针都是摸着石头在过河,那么不可避免地会缺少对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在实践之中教学的过程常会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打断。例如教学计划的变更不及时、网络的故障导致的卡顿或者延迟都将影响到学生知识的吸收。尤其是生物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当教师端口出现问题时,老师很难在第一时间察觉,即使后面恢复正常,因为之前知识点的错过,会让学生难以吸收后续的知识点,而重新进行讲解又会大大拖慢预定的进度。[2]此外部分学生在面对直播的应用时可能会陷入一定的困惑,难以有效快速地去适应直播教学模式。并且白天的教学,家长们需要去上班,很多学生抵挡不住网络诱惑,产生了表面学习现象。将直播界面挂在后台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老师是无法对这块进行监督的,只能依靠学生自觉。
2.老师难以衡量班级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且互动较少
在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中,生物老师可以通过现场抽背以及出题的方式等来考究学生的面部情绪与言语的表达,以此来考察学生们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线上直播老师是看不到学生的,双方缺少有效的情感沟通,对于高中的生物知识来说,一个地方不理解就可能造成这个章节的内容都无法很好地吸收,而线上问答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就是走过过程,当答不出来时很可能通过场外求助等手段来蒙混过关。此外直播的形式由于两端双方无法看见对方,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师生间的互动很可能只会停留在表层的一问一答。不利于老师对知识点的拓展分析。
三、结语
对高中生物学科而言,各个知识点的串联与拓展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在利用好直播教学给生物课堂带来优点的同时降低对学生的不利影响还有待我们的进一步研究。网络直播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无论是哪门学科的授课方法都有必要从传统的思维模式走出来,去寻找网络直播与教学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1]陈向国.浅论远程直播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以成都七中网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4):51-51.
[2]王一涵.浅谈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利与弊[J].速读(中旬),2017(9):45. DOI:10.3969/j.issn.1673-9574.2017.09.045.
关键词:生物学科;直播教学;利弊分析
引言
远程直播教学,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把远端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在本校的平台上同步直播,从而实现超越教学时空、共享教学资源、完成预期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生物学科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相较于初中生物学科,高中生物学科的有关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如何去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等等。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来说,直播教学的优缺点主要如下:
一、直播教学给高中生物课堂带来的优势
1.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高中生物学科的理论知识较多,且这些理论知识大多是经过学者的高度概括,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老师讲解过也依旧存在晦涩难懂的地方。如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中减数分裂等内容,如果线下课堂仅依靠纯画图和理论教学,很可能出现枯燥乏味和难以理解的情况,所以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效果不够理想[1]。但若借助通过直播教学,老师可以更好的选择网络上视频演示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甚至可以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网上搜寻资料,这样可以更好的观察和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行为及数量变化,并且学生也可以更好的总结出精子的形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于高中生物学科的兴趣。
2.直播回放便于整理知识点与消除师生距离感
由于高中生物知识较多,且安排的课时相对于语、数、英主科来说偏少,不少教师在教学生物课程时会为了加快进度而加快语速或者告诉部分跟不上的学生课后再来找自己询问。这种情况对于学生抄录笔记会产生较大负担,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很可能因为不好意思或者师生距离感而不敢课后单独询问老师。通过直播教学的模式,老师可以更好地圈记知识点,开启录播功能后,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对自己理解不清楚的地方重新听课。相比于传统线下课堂,当学生举手时全班同学与老师目光的汇聚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而直播教学通过弹幕的举手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与老师对话。
二、直播教学当下对于生物教学的弊端
直播教学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学习更加轻松,还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感兴趣的生物知识拓展加深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学科知识,积极进取,实现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生物学科的目标。虽然直播教学的应用虽然给学生们学习生物学科带来了便利,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当前直播教学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对于生物远程教学而言,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归结如下:
1.和教学配套的直播体系不够完善且部分学生难以监督
我国之前对于直播教学的推进实践很少,很多政策方针都是摸着石头在过河,那么不可避免地会缺少对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在实践之中教学的过程常会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打断。例如教学计划的变更不及时、网络的故障导致的卡顿或者延迟都将影响到学生知识的吸收。尤其是生物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当教师端口出现问题时,老师很难在第一时间察觉,即使后面恢复正常,因为之前知识点的错过,会让学生难以吸收后续的知识点,而重新进行讲解又会大大拖慢预定的进度。[2]此外部分学生在面对直播的应用时可能会陷入一定的困惑,难以有效快速地去适应直播教学模式。并且白天的教学,家长们需要去上班,很多学生抵挡不住网络诱惑,产生了表面学习现象。将直播界面挂在后台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老师是无法对这块进行监督的,只能依靠学生自觉。
2.老师难以衡量班级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且互动较少
在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中,生物老师可以通过现场抽背以及出题的方式等来考究学生的面部情绪与言语的表达,以此来考察学生们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线上直播老师是看不到学生的,双方缺少有效的情感沟通,对于高中的生物知识来说,一个地方不理解就可能造成这个章节的内容都无法很好地吸收,而线上问答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就是走过过程,当答不出来时很可能通过场外求助等手段来蒙混过关。此外直播的形式由于两端双方无法看见对方,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师生间的互动很可能只会停留在表层的一问一答。不利于老师对知识点的拓展分析。
三、结语
对高中生物学科而言,各个知识点的串联与拓展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在利用好直播教学给生物课堂带来优点的同时降低对学生的不利影响还有待我们的进一步研究。网络直播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无论是哪门学科的授课方法都有必要从传统的思维模式走出来,去寻找网络直播与教学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1]陈向国.浅论远程直播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以成都七中网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4):51-51.
[2]王一涵.浅谈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利与弊[J].速读(中旬),2017(9):45. DOI:10.3969/j.issn.1673-9574.2017.0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