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就在这一次“倾听”之后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坦白地说,我不太喜欢看教育类书籍,虽然我是一名中学教师。这与我的阅读兴趣有关,也与我狭隘的认识有关。一方面,我总感觉到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知识与技巧,应对自身的工作已经是绰绰有余,另一方面,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更是让自己越来越感觉胸有成竹。当然,这也与我所看过的一些教育类书籍自身有关。从进入师范读书到走上讲台教书,多多少少也看过一些教育类书籍,包括各类教育教学类杂志。然而,总体感觉是,这些刊物中的文章,或者是重复一些老生常谈的正确的废话,或者是堆砌大量的专业术语。尤其是后者,许多同行都是心有戚戚——这些文章,所有的字,我们都认识,但是连接在一起,就是不明白那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意思。略有点意外的是,这种感觉,在我阅读赵希斌老师所编著的 《听,学生在说》这本专著中,却没有让我重温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因为,这本专著,是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在说话,而不是用高深的理论在说教。更因为没有那些高深的理论与抽象的术语,这样的书,我们看得轻松,不知不觉,就将书从头到尾翻读了一遍。而在我看来,因为这本专著是用一个个故事组成,因此,随便翻到哪一页,几乎都不影响阅读。这本专著中的好几个故事,我就是这样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看一遍,也就再一次地体会到什么叫且喜且愧。
  让我欣喜的是,赵希斌老师在《听,学生在说》这本专著中所肯定的一些做法,也正是我在教育过程中所力求做到的。在《教学方法篇》的“善于举例促理解”这一章节中,虽然案例说的是历史课,而我所教的语文课,何尝不是这样呢?语文课的复习,特别是高三备考复习,一些知识点的讲解,确实非常枯燥。对高三复习稍有一些感触的教师都清楚,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得神采飞扬。然而,这并不是我们就此“沉迷”于枯燥、抽象、空洞与干巴巴,甚而无动于衷的原因。在同样不能神采飞扬的前提下,借助例子,我们至少可以让某些知识点的复习,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事实胜于雄辩,事例也胜于讲解。这方面,我深有感触。复习词类活用时,尽管资料中已经列举了详尽的规则,也找了一些例句,但是这些例句依旧是古文中的。如此用古文来解释古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显然有一种空对空的感觉。于是,我就选择一些包含词类活用知识点而又常见常用的成语来解释什么叫词类活用,如“不法之徒”“华而不实”“富国强兵”“不耻下问”等等。这样的例子,因为亲切,所以轻松;因为轻松,所以印象深刻。
  身为一名教师,我不仅关注教学方法,也关注学习方法。《总结规律,抓住关键》这一章节中的第一个案例,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掌握定语从句的捷径。而这样的捷径,存在于许多地方,关键是,身为教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也顺便帮助自己整理出来。看完这则案例,相信许多老师都会掩卷反思。我们总是责怪学生记不住,那么,身为教师的你我,帮助他们总结过类似的规律了吗?
  欣喜之余,赵希斌老师的这本专著,也让我时时惭愧。扪心自问,我的身上,多少也存在着这一本专著中那些可爱的学生笔下让人讨厌的“只见分数不见人”的老师的影子。许多时候,我们总是以社会、家庭与学校作为自己“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挡箭牌,不过,如果这样的追求,导致学生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是恨之入骨,那显然也与我们自身有关。个人感觉,《教师德行篇》是这本专著中最沉重的一辑,也是最值得老师们认真咀嚼的一辑。老师们常常习惯性地给某些学生贴上“差生”甚至是“坏学生”的标签,殊不知,学生们也在心中诅咒着他们所遭遇的“坏老师”。“我非常讨厌这个老师”“我发誓以后绝不会再问他一个问题”“庆幸自己再也不用见到他了”……看到学生如此评价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我们,会不会从噩梦中惊醒?老师们,学生正在说着,我们倾听了吗?
  《听,学生在说》这本专著,看似随意,却在随意当中,让我们收获具体可感的“技”,虽然游刃有余的庖丁强调,“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没有“技”的支撑,我们所好之“道”,则只能是水月镜花。我们相信,所有经过四年甚至更长时间专业学习的老师们,都清楚教育教学之道,他们所欠缺的,恰恰是具象微观的“技”。那么,请我们再一次翻开赵希斌老师的专著《听,学生在说》吧,对照着那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我们就能够依样画葫芦。我们根本就不应该轻视甚至是忽视借鉴与模范,因为,这是我们创新的前提。
  赵希斌老师的专著《听,学生在说》,也让我联想到自己所阅读过的为数不多的教育專著、“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这本书,同样以事例见长,雷夫现身说法,将自己在第56号教室的做法,娓娓道来,没有连篇累牍的理论,却便于所有的教师“对号入座”。
  这本书,我会随时翻阅。而就在我敲打这点文字的时候,我还是好几次将手指从键盘移到那本书中。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不太容易听到学生的心声,那么,就让我们跟随着赵老师的文字,听听学生说些什么吧。我相信,这本书中的许多案例,会让老师们怦然心动。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我忽然灵机一动,心想何不来个“一箭双雕”以绝后患。我把刚才捅马蜂窝的几个学生叫到跟前,他们个个吓得低下头等着挨批。下面的学生也睁大了惊恐的眼睛,看老师怎么发落。我亲切地摸摸几个小家伙的头,叫他们抬起头来,面向同学们。我大声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他们是我们班的小英雄,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感谢他们。”我带头鼓起掌来,但响应者寥寥无几。学生们都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18年前,孩子气十足的我登
期刊
日前,由摩根大通支持、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合作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发布:22-24岁大学毕业生与16-29岁青年农民工、45-60岁中老年劳动力一起成为中国劳动人口中失业风险最高的人群。(11月4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国人的心头之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身处转型升级时期,高等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投入供需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像美国的很
期刊
回望33年的成长历程,不禁想起几个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恍惚间仿佛看见他们正站在盛开的樱花树下微笑着看我,那悉心的一路提携与真诚相伴,使我的教育生涯充满了欢笑与阳光。  嫩竹撑大船  1984年8月,18岁的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农村职业高中任教,校长宣布我担任84级幼师班班主任,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这群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的姑娘,最小年龄15岁,有好几个比我还年长。这可真令我一筹莫展,不知
期刊
回到座位,收到朋友给我发来当时对话场景的照片,细细欣赏着珍贵的一幕,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好样的,邢淑红老师!不仅讲座讲得有条有理,自然无痕,给听者以美的享受,而且就连拎着稿纸的姿态,也是那么自然得体,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给人留下了难忘的瞬间。我得意地将照片发在了微信相册,表达自己的幸福,表达自己的感动,朋友们很快跟帖点赞,导师也发来“给起个题目《名师为我拎稿纸》”的建议。我更是一阵欣喜,是啊!“名师为
期刊
后来在那一周的周记里,他写道:“沈老师如果当时凶巴巴地骂了我一顿,可能我心里还好受点,可是她那样温柔的对我说,那双充满善意的眼睛还看着我,我真是比死了还难受……”当我看見这篇周记的时候,我想该事件可以告一段落了。  班级,是儿童迈出家庭进入的第一个社会组织;班主任,是大多数人除父母外,同样伴随一生记忆的成长孵化师和陪伴者。如同考究“父母”二字,总有一种源于血脉、不言而喻的先天含义。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期刊
那是2001年的九月,我刚教初中语文,任两个七年级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次要求学生背《童趣》,当我拿着课本检查学生背诵时,其中一个叫小东的学生背得不是掉字、加字,就是改字,真可谓乱七八糟,很是不熟。我生气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他吼道:“怎么回事?就这四段文字,这么点字,怎么背成这样?”小东看了看我,低下头,用很小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您……您不是……也没……背过吗?”  刚任语文教师的我在一次检查学
期刊
多件事情密集爆发,让我意识到自己没有真正去了解小邱。第二天,我先是找原先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小邱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爸爸妈妈没有领结婚证就生下小邱和哥哥,妈妈在小邱读一年级的时候就离开了他。  曾经在网络中盛传一幅开学前后教师的对比照,很多老师都表示认同。图片创作源于老师们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忙于应付,使得自己一直处于处理突发事件之中,看不出一丝幸福感。那么,教师行业就没有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
期刊
班主任见到“双差生”王刚,平时本就不喜欢,早就想教训他,今日天赐“良机”,不觉心中暗喜。只见班主任面带怒色,走上前左右开弓两个耳光下去,可怜的王刚双颊绯红,五个指印清晰可见。“今天家长不来,你别想进班”,班主任留下一句话后扬长而去。泪流满面的王刚呆立于教室门口。  “孩子已经离家好几天了,至今未归。全家老少,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全体出动,天南海北白天黑夜也寻不到任何音讯,让人着急死了”,王刚的父亲目
期刊
计算足球黑白块数,用黑白块相交线这一参照物去计算,说来好懂,可数学没学好的人会惊诧于数学老师是怎样想到的。同样的道理,生活重心无着落的人,讓他去找准自己的人生(阶段)参照对象,可能也不容易。不信,你瞧!那么多的骄横跋扈的人,诡计多端的人,贪赃枉法的人,郁郁寡欢的人,奴颜媚骨的人,……姑且不说出现在电视里,在书本中,就是在我们身旁,也常常会遇见。  一个并不深奥的数学问题的求解启迪我们人生不要自高自
期刊
再后来,我回到学校,把彭鹏同学喊来,细读了他的被称为东中有史以来最牛的演讲稿。觉得除了“屌丝,我的女朋友”这些个词语刺激着我们这些管理者的神经外,其余讲的虽然激烈,但理是不错的。  那是一個春风和煦的周末,我习惯性地在校园里走走。老师学生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的场景让这春意盎然的校园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不禁想到自己年轻时在乡村的泥地上,与同学们一起拍球,玩老鹰抓小鸡的情景。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啊,我心里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