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然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小学生对自然知识的了解,构建小学生自然科学观念,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引导学生怀着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在“课程德育”教学工作深入贯彻之下,我们要在小学自然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挖掘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德育价值,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真正贯彻“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本文对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也是小学自然科学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学科,直接体现着学校的综合教育水平。小学自然科学水平,标志着国家教育发展的高度。为此,应该在实施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塑造正确德育价值观念,促进小学生身心与智力健康发展。
一、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性质
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具备综合性与实践性。为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切实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在开展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深入贯彻德育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初级阶段,小学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趣味性,知识内容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因此,在实施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时,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体验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此为“突破点”,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在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实现“课程德育”教育目标,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自然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在课堂纪律中渗透德育教育
想要保障自然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基础。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保障良好课堂秩序。为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堂纪律管理与维持中。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不同情况,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在维持课堂纪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遵守课堂秩序便是“尊师重道、尊敬师长”,让他们成为守规矩、懂礼貌、讲道德的好学生。教师在维持课堂纪律中,帮助学生养成尊师重道、遵纪守法、遵守纪律的好风尚。
(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自然科学教学内容中涵盖了诸多德育知识。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中引入德育教学知识存在诸多有利因素。因为自然科学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有利于实现德育教育渗透。从客观上看,自然科学教学内容,每一部分所涵盖的知识结构、折射的思想结构都存在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德才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该尽量挖掘科学与德育的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在世界环境日渐复杂化的当下,教师可以将自然环境现状、社会时事引入自然科学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与自然,促进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例如,在教学《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向学生介绍资源类型的基础上,引入环境保护内容。结合当前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危害,激发起他们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等价值观念,为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会涉及诸多实践活动、实验课程。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培养学生成为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时代新人。为此,在开展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时,要搞好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要帮助学生端正面对生活的态度,借助实验的数据信息来得出看待事物的结论;要培养学生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用科学、实践眼光看待世界。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能量”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能量、验证能量的存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能量转换”教学实验。将每四个学生分成一组,合理划分实验教学任务,熟悉流体具有的各种能量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間的相互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并且让学生明确能量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借助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起“实践出真知”的自然科学观念,高效实施德育教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的意义重大。在实际开展自然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自然知识,而且还要构建出“科学发展、德育教育”观念。在小学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充分实现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也是小学自然科学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学科,直接体现着学校的综合教育水平。小学自然科学水平,标志着国家教育发展的高度。为此,应该在实施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塑造正确德育价值观念,促进小学生身心与智力健康发展。
一、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性质
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具备综合性与实践性。为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切实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在开展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深入贯彻德育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初级阶段,小学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趣味性,知识内容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因此,在实施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时,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体验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此为“突破点”,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在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实现“课程德育”教育目标,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自然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在课堂纪律中渗透德育教育
想要保障自然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基础。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保障良好课堂秩序。为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堂纪律管理与维持中。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不同情况,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在维持课堂纪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遵守课堂秩序便是“尊师重道、尊敬师长”,让他们成为守规矩、懂礼貌、讲道德的好学生。教师在维持课堂纪律中,帮助学生养成尊师重道、遵纪守法、遵守纪律的好风尚。
(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自然科学教学内容中涵盖了诸多德育知识。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中引入德育教学知识存在诸多有利因素。因为自然科学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有利于实现德育教育渗透。从客观上看,自然科学教学内容,每一部分所涵盖的知识结构、折射的思想结构都存在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德才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该尽量挖掘科学与德育的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在世界环境日渐复杂化的当下,教师可以将自然环境现状、社会时事引入自然科学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与自然,促进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例如,在教学《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向学生介绍资源类型的基础上,引入环境保护内容。结合当前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危害,激发起他们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等价值观念,为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会涉及诸多实践活动、实验课程。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培养学生成为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时代新人。为此,在开展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时,要搞好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要帮助学生端正面对生活的态度,借助实验的数据信息来得出看待事物的结论;要培养学生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用科学、实践眼光看待世界。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能量”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能量、验证能量的存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能量转换”教学实验。将每四个学生分成一组,合理划分实验教学任务,熟悉流体具有的各种能量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間的相互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并且让学生明确能量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借助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起“实践出真知”的自然科学观念,高效实施德育教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的意义重大。在实际开展自然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自然知识,而且还要构建出“科学发展、德育教育”观念。在小学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充分实现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