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措施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牢固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育人任务落到实处。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出生,从社会成长背景看,这些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是开放的一代;从家庭成长背景看,绝大多数出自独生子女家庭,是个性特征明显的一代。2009年3月,我们召开教工、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并分别对330名08级新生、100名教工、100名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迅速扩大,学生素质多样。按国家规划,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15%,并将逐步提高这个比例,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1]从对教工的调查问卷来看,认为我院学生综合素质一般的占到了18.7%。一方面原因是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学生素质多样化造成的;另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增强的前提下,在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调查还显示,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消除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突出表现在部分宿舍卫生状况较差、部分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等方面。
2.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成长成才愿望强烈。据调查显示,对生活目标选择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肯定的占78.2%;在价值取向中选择对社会贡献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88.0%;希望担任学生干部的占79.9%;对大学生活的希望都集中在拥有更多的学术交流、文体活动、专业讲座等方面。
3.更加理性务实,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据问卷调查,生活目标选择赚钱或衣食无忧的占到了11.7%;对最关心的事情选择就业前景的达到了50.5%;对上大学的目的选择改变生活环境、提高社会地位或谋求一份稳定且收入高的工作的占到了32.4%。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选择更加务实、讲求实际,比较突出的就是对就业前景的高度关注、对社会地位和收入的热切期盼。
4.主体意识强,希望平等交流。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一方面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希望在对一些事务的处理上自己的意见能够得到倾听和理解;另一方面希望进行平等交流,面对传统的家长式说教往往产生逆反心理,期盼在一种平等友好的氛围中与老师交流。
5.竞争压力加大,心理矛盾增多。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呵护,在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塑造方面有欠缺。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心理调适能力的差异和不平衡,使部分学生不能应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据问卷调查,对于希望老师在哪方面提供帮助,有13.2%的同学选择心理辅导,是仅次于学习方面的选项。说明因学业、生活、就业、感情等方面所带来的竞争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适已经不容忽视。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树立的理念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育人是教育的第一使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学生工作者要把学生管理工作切实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价值目标上来,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2.牢固树立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理念。教育、管理、服务是学生工作的三大主题。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障,服务是拓展。[2]新形势下,高校需对三者之间的结合方式和它们各自的内涵重新审视和定位。为此,学生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转换工作职能,要加强服务实践。学生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管学生”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维持秩序上,而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制度、新措施,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善于引导,潜移默化。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要强调规范管理。规范管理靠的是完善的规章制度。邓小平说:“不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干坏事,好的制度,坏人也会干好事。”规范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和程序,依靠规范管理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赢得广大学生的肯定和认可。
3.牢固树立德育首位的理念。德育的政治定位就是德育首位,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德育的教育定位就是德育核心,为其它各教育提供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3]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要注重品德、公德、道德教育,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抗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落到实处。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要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对教工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和班主任队伍有待加强的方面依次为工作方法、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等素质;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三是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路子,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要着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育人的新机制。在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育人方面的作用。一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为学生做好表率;二要通过建立兼职班主任制度、精彩课堂活动、优秀教师评比等,充分调动教师育人的积极性;三要发挥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营造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加强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对各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有75.6%的同学对学生党员队伍的总体形象感到满意,认为学生党员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率作用发挥得好的占79.2%,认为学生党员与普通同学关系融洽的占86.5%,认为身边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占87.8%。可以看出,还有一定比例的同学对学生党员的表现尚不认可,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首先要树立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思想,把学生党建工作放在学生工作的龙头地位来抓好抓实;其次要充分利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教育的机会,注重教育质量和效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要重视对入党后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时刻严格要求,不能放松。
3.结合全面素质教育阶段目标,真正把育人任务落到实处。高校的教育任务是培养社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各年级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一年级对新生重点抓基础教育、适应性教育、品德行为教育和养成教育;二年级对学生重点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成才教育;三年级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就业与创业教育;四年级对学生进行考研指导服务、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学生就业。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牢固确立学生至上、质量至上和服务至上理念,并把学生管理创新理念自觉运用到学生教育活动中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工队伍的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成人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
4.思想教育活动要努力体现专业特色,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并扩大活动参与面。调查显示,学生对学院的期待和要求集中表现为:希望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希望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学生参与的范围。可见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要坚持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服务社会与双向受益相结合,大力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注意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全体毕业生的就业率,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以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都是比较实际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学生工作人员一要实施毕业生就业工程,帮助大学生就业。二要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要积极探索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坚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内勤工助学体系。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调适和引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5.加强学院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学院文化的育人功能。文化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继承传统、弘扬精神的原则,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框架内建设具有特色的学院文化。一要培育学院文化精神,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文化主阵地。二要大力开展高品位、高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三要发挥院风、院训在学生思想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四是学生工作要创品牌、创精品、创专业特色,注重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宏.树立新理念,开拓新途径——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长春医学,2006(3).
[2][3]田建国.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出生,从社会成长背景看,这些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是开放的一代;从家庭成长背景看,绝大多数出自独生子女家庭,是个性特征明显的一代。2009年3月,我们召开教工、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并分别对330名08级新生、100名教工、100名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迅速扩大,学生素质多样。按国家规划,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15%,并将逐步提高这个比例,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1]从对教工的调查问卷来看,认为我院学生综合素质一般的占到了18.7%。一方面原因是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学生素质多样化造成的;另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增强的前提下,在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调查还显示,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消除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突出表现在部分宿舍卫生状况较差、部分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等方面。
2.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成长成才愿望强烈。据调查显示,对生活目标选择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肯定的占78.2%;在价值取向中选择对社会贡献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88.0%;希望担任学生干部的占79.9%;对大学生活的希望都集中在拥有更多的学术交流、文体活动、专业讲座等方面。
3.更加理性务实,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据问卷调查,生活目标选择赚钱或衣食无忧的占到了11.7%;对最关心的事情选择就业前景的达到了50.5%;对上大学的目的选择改变生活环境、提高社会地位或谋求一份稳定且收入高的工作的占到了32.4%。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选择更加务实、讲求实际,比较突出的就是对就业前景的高度关注、对社会地位和收入的热切期盼。
4.主体意识强,希望平等交流。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一方面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希望在对一些事务的处理上自己的意见能够得到倾听和理解;另一方面希望进行平等交流,面对传统的家长式说教往往产生逆反心理,期盼在一种平等友好的氛围中与老师交流。
5.竞争压力加大,心理矛盾增多。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呵护,在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塑造方面有欠缺。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心理调适能力的差异和不平衡,使部分学生不能应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据问卷调查,对于希望老师在哪方面提供帮助,有13.2%的同学选择心理辅导,是仅次于学习方面的选项。说明因学业、生活、就业、感情等方面所带来的竞争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适已经不容忽视。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树立的理念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育人是教育的第一使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学生工作者要把学生管理工作切实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价值目标上来,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2.牢固树立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理念。教育、管理、服务是学生工作的三大主题。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障,服务是拓展。[2]新形势下,高校需对三者之间的结合方式和它们各自的内涵重新审视和定位。为此,学生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转换工作职能,要加强服务实践。学生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管学生”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维持秩序上,而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制度、新措施,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善于引导,潜移默化。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要强调规范管理。规范管理靠的是完善的规章制度。邓小平说:“不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干坏事,好的制度,坏人也会干好事。”规范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和程序,依靠规范管理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赢得广大学生的肯定和认可。
3.牢固树立德育首位的理念。德育的政治定位就是德育首位,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德育的教育定位就是德育核心,为其它各教育提供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3]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要注重品德、公德、道德教育,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抗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落到实处。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要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对教工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和班主任队伍有待加强的方面依次为工作方法、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等素质;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三是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路子,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要着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育人的新机制。在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育人方面的作用。一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为学生做好表率;二要通过建立兼职班主任制度、精彩课堂活动、优秀教师评比等,充分调动教师育人的积极性;三要发挥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营造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加强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对各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有75.6%的同学对学生党员队伍的总体形象感到满意,认为学生党员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率作用发挥得好的占79.2%,认为学生党员与普通同学关系融洽的占86.5%,认为身边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占87.8%。可以看出,还有一定比例的同学对学生党员的表现尚不认可,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首先要树立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思想,把学生党建工作放在学生工作的龙头地位来抓好抓实;其次要充分利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教育的机会,注重教育质量和效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要重视对入党后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时刻严格要求,不能放松。
3.结合全面素质教育阶段目标,真正把育人任务落到实处。高校的教育任务是培养社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各年级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一年级对新生重点抓基础教育、适应性教育、品德行为教育和养成教育;二年级对学生重点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成才教育;三年级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就业与创业教育;四年级对学生进行考研指导服务、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学生就业。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牢固确立学生至上、质量至上和服务至上理念,并把学生管理创新理念自觉运用到学生教育活动中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工队伍的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成人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
4.思想教育活动要努力体现专业特色,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并扩大活动参与面。调查显示,学生对学院的期待和要求集中表现为:希望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希望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学生参与的范围。可见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要坚持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服务社会与双向受益相结合,大力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注意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全体毕业生的就业率,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以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都是比较实际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学生工作人员一要实施毕业生就业工程,帮助大学生就业。二要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要积极探索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坚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内勤工助学体系。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调适和引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5.加强学院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学院文化的育人功能。文化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继承传统、弘扬精神的原则,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框架内建设具有特色的学院文化。一要培育学院文化精神,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文化主阵地。二要大力开展高品位、高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三要发挥院风、院训在学生思想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四是学生工作要创品牌、创精品、创专业特色,注重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宏.树立新理念,开拓新途径——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长春医学,2006(3).
[2][3]田建国.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