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与语文教学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式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靈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仿佛进入到课文所展示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把对语文的无比热爱,作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
  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效果。再者,写作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如“激动”是一种极平常的情感,但到底是什么感受,许多学生说不清楚,表达时只能借助于“非常”、“十分”之类的词来强调,如果借助一次比赛获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就会说出“心跳快”、“喘气急”、“忘记了一切”、“总也坐不住”、“禁不住笑”、“老想找人说”等感受来。因此教师要借助课外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并善于抓住机会,指导随机观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还要通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观看电影、电视等文艺活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总之,要多方面入手,课内与课外结合,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等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无不影响着语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说读写都不可避免地带上学生个人的主观倾向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语文有深层次理解,避免写作中观点偏激的现象。如《回忆我的母亲》等课文都适于进行这一类的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引导,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可采用朗读引发先声夺人,再补充人物及背景材料,增进了解,富有感情地朗读《一月的哀思》,描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渲染气氛,以强烈的感情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文章的内容、感情、主题、写法也就不难把握了。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
  
  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再者,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编校:郑 艳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为了方便外国朋友的生活,工作或去观光,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建立良好环境,但是,在公共场所我们总能找到许多告示牌和标语胡乱翻译。甚至很多翻译错误,扭曲,甚至是没有意义的翻译。  一、常见的标牌标语  “标牌标语”是指共同的路标,店铺的招牌,广告等,到处都可以看到。注册板有各种类型,具有灵活的变化,简洁醒目等特点。签名板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告诉
随着电视的广泛普及,电视文艺为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并在注重娱乐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观众的审美鉴赏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也有一些电视文艺节目“降调”问题非常突出,只讲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惜以牺牲节目的品位和格调为代价,导致了节目低俗之风的蔓延。如何使电视文艺奏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值得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不少城市电视台都推出了访谈类节目,但是必须看到,作为城市电视台,由于受传播区域和影响力的限制,在资源上与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无法比拟,那么应该如何做好这类节目呢?作者认为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嘉宾选择上,遵循“新”“近”化原则    城市电视台的人物节目,在嘉宾选择上应该有自己的特别诉求,注意“新”“近”化原则。  所谓“新”是指新闻性,选择嘉宾时应该看他是不是热点新闻人物、热门
在当代影视创作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这样一个趋势,即在表现人们内心世界方面更加深入、细腻,探微索幽。基本上突破了“完全从外部瞪着眼睛看影视的模式”,而变“外观影视”为“心灵真诚”。而“静默”手法的巧妙运用正是实现这一需求的媒介之一。  艺术实践充分证明:“静默”是影视艺术中普遍的较高层次的美的追求,就艺术整体而论,它可以调动欣赏者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可以诱发使欣赏者对作品所提供的信息的非确定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要从小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这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思考。  一、紧扣课题引读,明确阅读主题  课题就是一节课的核心,核心是内容的灵魂,透过课题用“望文生义”阅读法能对整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被誉为“通俗文学大师”和“章回体小说大家”,他所有的有代表性的小说,又都相当生动的描写了市民生活,是现代意义上的市民文学.在这种市民小说中,
自1998年11月初《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推出,时评在纸质媒体上大行其道、再度崛起不久,网络媒体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时评栏目,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新华网的《新华时评》、千龙网的《千龙时评》、搜狐网的《在线时评》。一时间,时评异军再起,成为各大媒体的新宠。  我国历来就有重视评论的传统。评论常常重于新闻,而时评以其反应快捷、不拘形式、观点新鲜自由、战斗力强等特点,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作为新闻
按照通常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的。在本世纪初,由于各种网络交流方式的出现,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交流空间。这种交流方式的推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2001年~2002年,QQ在中国的用户尚属少数,只是在少数城市青年中流行,但是到了2005年,QQ成为广大青少年中广为流行的联系方式,随着QQ业务的拓展,用户不断增加,虚拟空间成了大部分青少年精神生活不可
博客,是一种以日志的形式频繁更新的、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博客的内容崇尚个性,体裁十分广泛,有新闻报道、诗歌、散文、小说、日记、歌曲、视频和照片等。由于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当博客承担了传播新闻信息、报道新闻事件、评述新闻事件的时候,博客新闻也就由此产生。  博客新闻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早出现于美国。在博客新闻的发展历程中,第一次让世人真正感觉到博客力量的是1998年的“克林顿拉链门事
在我们日常的原地推铅球教学和比赛当中,经常会看到铅球的落点落在投掷区外,有一些学生甚至教练往往满足于没犯规或不犯规。其实,铅球的落点恰恰反映出了铅球教学当作各技术环节的重点和难点,也充分体现各技术环节运用的是否恰当。那么,鉛球的落点和技术动作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现与同行们共同做以下探讨。(以右手投掷为例)  一、铅球的落点揭示与评价推球技术  取右脚弓与左脚尖形成的直线并延长作为最佳、单一的投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