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六个方面经验:
【关键词】培养 学生 学习语文 兴趣
一、运用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
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些特点中,只要善于发掘,总有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优美的作品。只要教得得当,定能引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特殊兴趣。如不少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娓娓动听的讲解、朗朗上口的朗读、惟妙惟肖的表扬、精心设计的提问、随机应变的机智,常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与享受,因而他们所教的学生对语文学科总特别感兴趣,能自觉地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方法单调死板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如在教学一年级学古诗《鹅》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幻灯演示的方法,创设古诗的意境,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学内容,一开始,打开幻灯机出现一幅“白鹅戏水图”告诉他们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个7岁的小孩子非常的聪明,有一天,他家来了很多客人,一个客人拉着他来到池塘边,他看见一群鹅身 上长着洁白的羽毛,划动着小红掌浮游在碧绿的水面上,白鹅伸长了弯弯的脖子朝着天空叫唤,听起来这叫声多么像一首小诗“鹅鹅鹅,屈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时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小朋友们看着图跟老师一起吟诵,便加深理解诗的意思了。这样通过幻灯演示,创设情境的教法生动形象。学生乐学,兴趣盎然。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兴趣引导发现问题,只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王冕学画》这个故事时,问: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准确的说出这篇课文的道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于是我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通过问题的回答,很快由此及彼理解并掌握这一课所要说明的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进步。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王冕刻苦画画,好学上进的精神。
四、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通过各种方法做好课前“热身”活动。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刚上课,教师可以通过一句轻松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活跃教室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经过这样的热身,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老师还担心他们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吗?他们对学习还能没有兴趣吗?
五、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经验的老师,是非常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时因地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用讲故事作导语。议论文旨在说理,而结合故事说道理就是这种文章的常用方法。因而,以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就极能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观点的理解。比如说要讲《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我们就根据小时侯就听过狼在上游喝水,羊在下游喝水的这个故事导入到我们要学的课文中来。
2、使用道具、插图导入新课。现在是新课标教学,语文课本中,有一部分课文有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快进入了特定的教学情境。比如《跳水》,课文前就有一副比较大的插图,上面画着小孩站在高高的桅杆横木上,桅杆下人们的表情画的惟妙惟肖,再结合课文来讲,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3、利用语文贴近自然和生活的特性导课。语文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很多文章来源于自然,可以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这是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主线。我充分利用这点,以自然特性,生活问题为相关课文的导语,就会顺利导入课文内容。比如《亲人》这篇课文,利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亲人,我们在平时是怎样关心亲人来引出课文中小朋友对待孤寡老奶奶的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理解。
4、渲染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堂气氛。教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在为教学气氛酣畅、激情荡漾的文章设计导语时,我力求创设以情动情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能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容.再比如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这篇课文,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过节时的心情,以及在过节时又看到了自己盼望以久的亲人时的心情,渲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时的心情。
六、驾驭课堂进程,注意课堂调控。课堂调控,一般包括进程节奏的控制、气氛的适当调节和学生注意力的调适等几个方面
1、调控课堂氛围。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最佳的心态下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学生的不同意 见,不要轻易做出否定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关怀和帮助。教师要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诱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催促思维。教师应对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持期待成功的热情态度,并以赞许、微笑神情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青年教师教育论坛
[2]北大教育网
[3]《班主任之友》
[4]《演讲与口才》
[5]中国当代教育研究网
【关键词】培养 学生 学习语文 兴趣
一、运用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
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些特点中,只要善于发掘,总有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优美的作品。只要教得得当,定能引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特殊兴趣。如不少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娓娓动听的讲解、朗朗上口的朗读、惟妙惟肖的表扬、精心设计的提问、随机应变的机智,常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与享受,因而他们所教的学生对语文学科总特别感兴趣,能自觉地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方法单调死板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如在教学一年级学古诗《鹅》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幻灯演示的方法,创设古诗的意境,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学内容,一开始,打开幻灯机出现一幅“白鹅戏水图”告诉他们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个7岁的小孩子非常的聪明,有一天,他家来了很多客人,一个客人拉着他来到池塘边,他看见一群鹅身 上长着洁白的羽毛,划动着小红掌浮游在碧绿的水面上,白鹅伸长了弯弯的脖子朝着天空叫唤,听起来这叫声多么像一首小诗“鹅鹅鹅,屈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时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小朋友们看着图跟老师一起吟诵,便加深理解诗的意思了。这样通过幻灯演示,创设情境的教法生动形象。学生乐学,兴趣盎然。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兴趣引导发现问题,只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王冕学画》这个故事时,问: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准确的说出这篇课文的道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于是我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通过问题的回答,很快由此及彼理解并掌握这一课所要说明的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进步。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王冕刻苦画画,好学上进的精神。
四、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通过各种方法做好课前“热身”活动。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刚上课,教师可以通过一句轻松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活跃教室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经过这样的热身,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老师还担心他们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吗?他们对学习还能没有兴趣吗?
五、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经验的老师,是非常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时因地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用讲故事作导语。议论文旨在说理,而结合故事说道理就是这种文章的常用方法。因而,以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就极能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观点的理解。比如说要讲《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我们就根据小时侯就听过狼在上游喝水,羊在下游喝水的这个故事导入到我们要学的课文中来。
2、使用道具、插图导入新课。现在是新课标教学,语文课本中,有一部分课文有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快进入了特定的教学情境。比如《跳水》,课文前就有一副比较大的插图,上面画着小孩站在高高的桅杆横木上,桅杆下人们的表情画的惟妙惟肖,再结合课文来讲,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3、利用语文贴近自然和生活的特性导课。语文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很多文章来源于自然,可以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这是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主线。我充分利用这点,以自然特性,生活问题为相关课文的导语,就会顺利导入课文内容。比如《亲人》这篇课文,利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亲人,我们在平时是怎样关心亲人来引出课文中小朋友对待孤寡老奶奶的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理解。
4、渲染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堂气氛。教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在为教学气氛酣畅、激情荡漾的文章设计导语时,我力求创设以情动情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能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容.再比如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这篇课文,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过节时的心情,以及在过节时又看到了自己盼望以久的亲人时的心情,渲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时的心情。
六、驾驭课堂进程,注意课堂调控。课堂调控,一般包括进程节奏的控制、气氛的适当调节和学生注意力的调适等几个方面
1、调控课堂氛围。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最佳的心态下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学生的不同意 见,不要轻易做出否定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关怀和帮助。教师要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诱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催促思维。教师应对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持期待成功的热情态度,并以赞许、微笑神情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青年教师教育论坛
[2]北大教育网
[3]《班主任之友》
[4]《演讲与口才》
[5]中国当代教育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