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6年是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建设阶段,企业信用又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对湖北企业信用的建设情况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企业自身的表现、外部因素的建设、信用缺失的原因和信用现状的总体评价。通过对湖北各市县的调研发现:湖北省的企业信用治理在这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方面有所好转,还有些方面有明显好转。但拖欠货款仍然严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也在一定范围存在。信用缺失的内因主要在于企业的短期行为严重、赢利水平不高,外因主要在于执法部门执法不力、执法部门相互推诿。
关键词:企业信用;湖北;信用评级;信用文化;信用立法;信用缺失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6-12-10
作者简介:马玉超(1970-),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马力(1972-),男,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5y185;武汉科技学院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32420。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信用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湖北省是我国中部的大省,担负着使中部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湖北的企业信用问题不解决,经济就不可能腾飞,历史使命就不可能完成。近10年来,湖北省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从制度、组织、人员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2004年11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出台了《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明确指出要“以政府信用建设为表率,以企业信用建设为重点,以个人信用建设为基础”,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分成四个阶段,2004年为启动阶段,2005年为试点阶段,2006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07年为巩固完善阶段。
如今距离《规划》出台已有近两年时间,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的企业信用建设情况如何呢?笔者针对该问题组织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问卷是笔者在参考前人的量表的基础之上拟订的,调查时采取分组抽样,对本地企业当面发放问卷,对外地企业则采取函寄问卷。由于对本地企业当面发放问卷,所以可以对其中的部分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既可以减小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更迅速、及时地获得有关信息,又可以挖掘出企业深层次的想法。
在对调研数据作统计分析时,笔者借助归纳法以使分析更加客观和全面。
(二)样本选择与样本结构
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分布在武汉、襄樊、黄石、荆州、孝感、十堰等六个地级市,既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型和小型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涵盖了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国民经济六大主要行业。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06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回收率64.7%。在回收的问卷中,大型企业占18.5%,中型企业占51.5%,小型企业占30.0%;国有企业占53.3%,民营企业占46.7%;工业企业占23.2%,建筑企业占18.3%,房地产业占15.5%,交通运输业占8.2%,批发零售业占20.2%,社会服务业占14.6%。
(三)研究内容
问卷共设计了四大块十一个问题。
这四大块分别是:对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企业自身表现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外部因素建设情况的评价、对湖北省部分企业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对湖北省企业信用现状的总体评价。
具体问题有:对湖北省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违反合约现象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拖欠货款情况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披露虚假信息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做虚假广告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偷逃税款和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评价,是否遭遇过商标侵权和专利技术侵权;对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外部因素建设情况的评价,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内部原因有哪些,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外部原因有哪些;对湖北省企业信用现状的总体评价(与两年前进行比较)。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对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企业自身表现的评价
1.对湖北省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的评价(见表1)
由此看出,大多数企业认为湖北省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较多”或“有少数情况”,认为“基本上没有”或“很严重”的只属个别现象。大多数企业认为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尤其是对建筑业和食品业的反应较强烈。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深恶痛绝,尤其是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反应特别强烈,他们一致认为该现象不仅败坏了少数企业的声誉,更重要的是伤害了消费者的身心,严重抑制了行业的发展。
从中看出,有62.6%的企业认为湖北省企业违反合约只是“少数情况”,有21.7%的企业认为“较多”,认为“严重”或“很严重”的企业比例只有5.6%。而就在四年以前的2002年,有一项调查显示湖北省企业的履约率还只有60%,而且其中还有60%未完全履行。这说明近几年这一问题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企业的履约意识增强了,企业间的履约率也提高了。
以上数据表明,湖北省企业拖欠货款的情况仍不容乐观,选择“较多”和“严重”的比例之和高达67.6%,是七项评价中比例最高的。其实,在我国,企业间的“三角债”和“多角债”一直都很突出,它不仅仅是湖北省的问题。据某些企业反映,他们有的客户即便是账上有钱,也要拖上一年半载才付款,这样乙方必须求着甲方,处处小心处处陪笑脸。因为这边的客户不付钱,所以那边就得欠着供应商的钱,大家对拖欠货款的事情都司空见惯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助长拖欠货款的风气。
回答这一问题时,有55.1%的企业选择了“披露虚假信息现象较多”。这说明尚有很多企业不遵守会计制度和规范,对内一本账,对外一本账,将赢利做成亏损,将亏损做成赢利,以谋求各种利益。特别是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圈钱或逃避退市的命运,肆意做假账,影响极坏,不仅损害了内部员工的利益,而且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当然,必须看到,随着各级政府和各个监管机构对披露虚假信息的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审计部门这几年刮起的“审计风暴”,这一现象已初步得到遏制,开始有所好转,所以只有19.2%的企业选择“严重”,3.0%的企业选择“很严重”。
5.对湖北省企业做虚假广告的评价(见表5)
根据深度访谈资料,企业做虚假广告的行业特点很明显,主要集中在保健品、化妆品、药品、医疗等行业,他们往往采取夸大甚至捏造产品或服务功效的方法来欺骗消费者,虚假广告若在一个地区盛行,会直接损害该地区的信用形象。调查数据显示,湖北省企业在这一点上表现不错,有67.2%的调查对象选择“有少数情况”,8.3%的调查对象选择“基本上没有”。
2003年3月11日,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办法》(试行)。随着湖北各级政府对信用环境治理力度的逐步加大,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都分别对企业信用进行了评级并据此予以监管和贷款,所以这几年企业偷逃税款和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已大有好转。数据显示,选择“基本上没有”和“有少数情况”的比例之和达到79.8%,只有5.6%的企业选择“严重”。
调查表明,“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企业比例有84.8%,“偶尔有过”和“较多”的企业比例之和有14.7%,这一数据还是比较令人乐观的。关于这一点,主要是大型企业和知名企业遭遇过。由于本次调查人力和财力有限,所以大型企业和知名企业在总样本中所占比例不高,这也是本次调查的缺陷之一,所以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还有待验证。
(二)对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外部因素建设情况的评价(见表8)
目前,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信用法律法规基本上是空白的,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以及银行、证券等金融法律法规中,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这些原则规定不是直接约束和规范社会信用行为的。这就是认为“信用立法”“很不完善”的比例高达66.7%的原因。其次是对信用公示的满意度较低。但大家普遍认为信用文化的建设“比较完善”,这说明湖北省这几年对诚信文化的宣传做得不错,已深入人心。要治理信用环境,重点还是要加强立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三)对湖北省部分企业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
1.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内部原因
问卷就此问题设计了六个选项:信用意识淡漠、资源匮乏、赢利水平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短期行为严重和员工素质低下,要求调查对象做多项选择,以此得出他们对每个选项的认同程度(见表9)。
从中看出,对“短期行为严重”的认同率最高,达到了86.4%;另外,78.6%的企业认为湖北企业低效率生产,“赢利水平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的认同率是74.5%,不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加上国有企业经营者并不具备承担资产责任的能力,最终风险仍由国家(所有者)承担,这样就助长了经营者违法造假的行为。大家对“信用意识淡漠”的认同率最低,这说明大家普遍认为企业并不缺乏信用意识,都知道讲信用的好处,但往往由于其它原因会报侥幸心理,这种侥幸心理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
2.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外部原因
问卷就此设计了五个选项:信用立法不健全、信用评级及公示制度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执法部门互相推诿、执法不力,要求调查对象做多项选择,以此得出他们对每个选项的认同程度(见表10)。
以上数据显示,对“信用评级及公示制度不完善”和“执法不力”两项因素的认同率很高,均在80%以上。根据深度访谈资料,湖北目前信用评级有较大进步,但对“黑名单”的公示一直难以实行。另外,执法不力几乎是大家公认的,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告企业欠账胜诉率在90%以上,但真正得到执行的只有15%,而且经济诉讼案一拖几年的事情已是稀松平常事,这使得企业的造假成本太低,加剧了企业的侥幸心理。
(四)对湖北省企业信用现状的总体评价(与两年前相比较)(见表11)
研究发现,63.6%的企业认为湖北省的企业信用比过去两年有所好转,21.2%的企业认为有明显好转,这说明信用治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结论
湖北省的企业信用治理在这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方面有所好转,还有些方面有明显好转。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信用意识有很大增强,履约率提高了,披露虚假信息和散布虚假广告的现象少了,遭遇商标侵权和专利技术侵权的现象少了,偷逃税款和逃废银行债务也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拖欠货款仍然严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也在一定范围存在。信用缺失的内因主要在于企业的短期行为严重、赢利水平不高、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外因主要在于执法部门执法不力、执法部门相互推诿、信用评级及公示制度不完善、信用立法不健全。
所以,湖北省若想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应尽快建立同业征信与联合征信相结合的征信制度,完善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相结合的法律监管制度,加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的信用主体建设,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方爱国.湖北省信用环境治理情况及建议[J].金融参考,2004(8).
[2] 吴敬链.信用担保与国民信用体系建设[EB/OL].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www.cei.gov.cn/.
[3] 马玉超.信用缺失与诚信价值观的塑造[J].经济管理,2002(19).
[4] 马玉超.信用缺失成因及对策[J].价格月刊,2002(11).
[5] 侯淼彬,王玲琳.上海、温州两地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J].上海企业家,2004(3).
[6]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调查组.对湖北省信用担保机构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金融,2003(9).
(责任编辑:吕洪英)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企业信用;湖北;信用评级;信用文化;信用立法;信用缺失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6-12-10
作者简介:马玉超(1970-),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马力(1972-),男,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5y185;武汉科技学院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32420。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信用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湖北省是我国中部的大省,担负着使中部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湖北的企业信用问题不解决,经济就不可能腾飞,历史使命就不可能完成。近10年来,湖北省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从制度、组织、人员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2004年11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出台了《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明确指出要“以政府信用建设为表率,以企业信用建设为重点,以个人信用建设为基础”,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分成四个阶段,2004年为启动阶段,2005年为试点阶段,2006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07年为巩固完善阶段。
如今距离《规划》出台已有近两年时间,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的企业信用建设情况如何呢?笔者针对该问题组织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问卷是笔者在参考前人的量表的基础之上拟订的,调查时采取分组抽样,对本地企业当面发放问卷,对外地企业则采取函寄问卷。由于对本地企业当面发放问卷,所以可以对其中的部分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既可以减小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更迅速、及时地获得有关信息,又可以挖掘出企业深层次的想法。
在对调研数据作统计分析时,笔者借助归纳法以使分析更加客观和全面。
(二)样本选择与样本结构
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分布在武汉、襄樊、黄石、荆州、孝感、十堰等六个地级市,既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型和小型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涵盖了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国民经济六大主要行业。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06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回收率64.7%。在回收的问卷中,大型企业占18.5%,中型企业占51.5%,小型企业占30.0%;国有企业占53.3%,民营企业占46.7%;工业企业占23.2%,建筑企业占18.3%,房地产业占15.5%,交通运输业占8.2%,批发零售业占20.2%,社会服务业占14.6%。
(三)研究内容
问卷共设计了四大块十一个问题。
这四大块分别是:对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企业自身表现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外部因素建设情况的评价、对湖北省部分企业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对湖北省企业信用现状的总体评价。
具体问题有:对湖北省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违反合约现象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拖欠货款情况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披露虚假信息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做虚假广告的评价;对湖北省企业偷逃税款和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评价,是否遭遇过商标侵权和专利技术侵权;对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外部因素建设情况的评价,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内部原因有哪些,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外部原因有哪些;对湖北省企业信用现状的总体评价(与两年前进行比较)。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对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企业自身表现的评价
1.对湖北省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的评价(见表1)
由此看出,大多数企业认为湖北省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较多”或“有少数情况”,认为“基本上没有”或“很严重”的只属个别现象。大多数企业认为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尤其是对建筑业和食品业的反应较强烈。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深恶痛绝,尤其是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反应特别强烈,他们一致认为该现象不仅败坏了少数企业的声誉,更重要的是伤害了消费者的身心,严重抑制了行业的发展。
从中看出,有62.6%的企业认为湖北省企业违反合约只是“少数情况”,有21.7%的企业认为“较多”,认为“严重”或“很严重”的企业比例只有5.6%。而就在四年以前的2002年,有一项调查显示湖北省企业的履约率还只有60%,而且其中还有60%未完全履行。这说明近几年这一问题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企业的履约意识增强了,企业间的履约率也提高了。
以上数据表明,湖北省企业拖欠货款的情况仍不容乐观,选择“较多”和“严重”的比例之和高达67.6%,是七项评价中比例最高的。其实,在我国,企业间的“三角债”和“多角债”一直都很突出,它不仅仅是湖北省的问题。据某些企业反映,他们有的客户即便是账上有钱,也要拖上一年半载才付款,这样乙方必须求着甲方,处处小心处处陪笑脸。因为这边的客户不付钱,所以那边就得欠着供应商的钱,大家对拖欠货款的事情都司空见惯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助长拖欠货款的风气。
回答这一问题时,有55.1%的企业选择了“披露虚假信息现象较多”。这说明尚有很多企业不遵守会计制度和规范,对内一本账,对外一本账,将赢利做成亏损,将亏损做成赢利,以谋求各种利益。特别是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圈钱或逃避退市的命运,肆意做假账,影响极坏,不仅损害了内部员工的利益,而且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当然,必须看到,随着各级政府和各个监管机构对披露虚假信息的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审计部门这几年刮起的“审计风暴”,这一现象已初步得到遏制,开始有所好转,所以只有19.2%的企业选择“严重”,3.0%的企业选择“很严重”。
5.对湖北省企业做虚假广告的评价(见表5)
根据深度访谈资料,企业做虚假广告的行业特点很明显,主要集中在保健品、化妆品、药品、医疗等行业,他们往往采取夸大甚至捏造产品或服务功效的方法来欺骗消费者,虚假广告若在一个地区盛行,会直接损害该地区的信用形象。调查数据显示,湖北省企业在这一点上表现不错,有67.2%的调查对象选择“有少数情况”,8.3%的调查对象选择“基本上没有”。
2003年3月11日,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办法》(试行)。随着湖北各级政府对信用环境治理力度的逐步加大,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都分别对企业信用进行了评级并据此予以监管和贷款,所以这几年企业偷逃税款和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已大有好转。数据显示,选择“基本上没有”和“有少数情况”的比例之和达到79.8%,只有5.6%的企业选择“严重”。
调查表明,“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企业比例有84.8%,“偶尔有过”和“较多”的企业比例之和有14.7%,这一数据还是比较令人乐观的。关于这一点,主要是大型企业和知名企业遭遇过。由于本次调查人力和财力有限,所以大型企业和知名企业在总样本中所占比例不高,这也是本次调查的缺陷之一,所以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还有待验证。
(二)对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外部因素建设情况的评价(见表8)
目前,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信用法律法规基本上是空白的,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以及银行、证券等金融法律法规中,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这些原则规定不是直接约束和规范社会信用行为的。这就是认为“信用立法”“很不完善”的比例高达66.7%的原因。其次是对信用公示的满意度较低。但大家普遍认为信用文化的建设“比较完善”,这说明湖北省这几年对诚信文化的宣传做得不错,已深入人心。要治理信用环境,重点还是要加强立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三)对湖北省部分企业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
1.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内部原因
问卷就此问题设计了六个选项:信用意识淡漠、资源匮乏、赢利水平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短期行为严重和员工素质低下,要求调查对象做多项选择,以此得出他们对每个选项的认同程度(见表9)。
从中看出,对“短期行为严重”的认同率最高,达到了86.4%;另外,78.6%的企业认为湖北企业低效率生产,“赢利水平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的认同率是74.5%,不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加上国有企业经营者并不具备承担资产责任的能力,最终风险仍由国家(所有者)承担,这样就助长了经营者违法造假的行为。大家对“信用意识淡漠”的认同率最低,这说明大家普遍认为企业并不缺乏信用意识,都知道讲信用的好处,但往往由于其它原因会报侥幸心理,这种侥幸心理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
2.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外部原因
问卷就此设计了五个选项:信用立法不健全、信用评级及公示制度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执法部门互相推诿、执法不力,要求调查对象做多项选择,以此得出他们对每个选项的认同程度(见表10)。
以上数据显示,对“信用评级及公示制度不完善”和“执法不力”两项因素的认同率很高,均在80%以上。根据深度访谈资料,湖北目前信用评级有较大进步,但对“黑名单”的公示一直难以实行。另外,执法不力几乎是大家公认的,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告企业欠账胜诉率在90%以上,但真正得到执行的只有15%,而且经济诉讼案一拖几年的事情已是稀松平常事,这使得企业的造假成本太低,加剧了企业的侥幸心理。
(四)对湖北省企业信用现状的总体评价(与两年前相比较)(见表11)
研究发现,63.6%的企业认为湖北省的企业信用比过去两年有所好转,21.2%的企业认为有明显好转,这说明信用治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结论
湖北省的企业信用治理在这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方面有所好转,还有些方面有明显好转。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信用意识有很大增强,履约率提高了,披露虚假信息和散布虚假广告的现象少了,遭遇商标侵权和专利技术侵权的现象少了,偷逃税款和逃废银行债务也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拖欠货款仍然严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也在一定范围存在。信用缺失的内因主要在于企业的短期行为严重、赢利水平不高、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外因主要在于执法部门执法不力、执法部门相互推诿、信用评级及公示制度不完善、信用立法不健全。
所以,湖北省若想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应尽快建立同业征信与联合征信相结合的征信制度,完善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相结合的法律监管制度,加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的信用主体建设,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方爱国.湖北省信用环境治理情况及建议[J].金融参考,2004(8).
[2] 吴敬链.信用担保与国民信用体系建设[EB/OL].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www.cei.gov.cn/.
[3] 马玉超.信用缺失与诚信价值观的塑造[J].经济管理,2002(19).
[4] 马玉超.信用缺失成因及对策[J].价格月刊,2002(11).
[5] 侯淼彬,王玲琳.上海、温州两地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J].上海企业家,2004(3).
[6]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调查组.对湖北省信用担保机构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金融,2003(9).
(责任编辑:吕洪英)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