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詹万生主任也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而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通和矫正而爆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呈上升趋势。所以,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现状可以归为以下几类:(1)对自己评价较低,缺乏自信。(2)情绪变化和波动较大,容易冲动。(3)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缺乏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出现混日子的情况。调查发现:有65%的人目标模糊,有12%的人没有目标,有15%的人有短期目标而无长远目标,有8%的人有长远的目标。由此得出,有大部分人学习缺乏动力,整天在被动的学习,因此效率不高,精神压力大。这也是农村中学存在量大面宽的学困生的原因之一。(4)自控能力较弱,看待问题容易表面化和片面化。(5)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6)冷漠、孤僻;羞怯、胆怯、羞涩;交往情感闭锁;(7)攻击性强;敌视甚至仇恨。(8)竞争意识不强;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薄;(9)厌学、嫉妒。
2.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以下几条标准:(1)与别人相似;(2)与年龄相符;(3)善于与人相处;(4)乐观进取;(5)适度的反应;(6)面对现实;(7)思维合乎逻辑。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是:(1)教育主管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模糊,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开设专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评价。(2)农村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重视程度低,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只是一个摆设,没有起到任何作用。(3)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但农村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来源十分复杂,而且很不稳定。以这样的师资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结果可想而知。(4)农村学校用传统的说教式、单一的德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不是相互割裂和对立的,也不能相互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
二、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变评价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战略高度的位置。
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全体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齐心协力,用制度作保障,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2.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符合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目标和内容,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3.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板报、橱窗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农村中学极度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几乎为零。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是必要保障。
5.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6.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实践活动和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和调适。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教学。
7.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面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解决中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现状可以归为以下几类:(1)对自己评价较低,缺乏自信。(2)情绪变化和波动较大,容易冲动。(3)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缺乏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出现混日子的情况。调查发现:有65%的人目标模糊,有12%的人没有目标,有15%的人有短期目标而无长远目标,有8%的人有长远的目标。由此得出,有大部分人学习缺乏动力,整天在被动的学习,因此效率不高,精神压力大。这也是农村中学存在量大面宽的学困生的原因之一。(4)自控能力较弱,看待问题容易表面化和片面化。(5)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6)冷漠、孤僻;羞怯、胆怯、羞涩;交往情感闭锁;(7)攻击性强;敌视甚至仇恨。(8)竞争意识不强;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薄;(9)厌学、嫉妒。
2.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以下几条标准:(1)与别人相似;(2)与年龄相符;(3)善于与人相处;(4)乐观进取;(5)适度的反应;(6)面对现实;(7)思维合乎逻辑。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是:(1)教育主管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模糊,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开设专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评价。(2)农村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重视程度低,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只是一个摆设,没有起到任何作用。(3)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但农村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来源十分复杂,而且很不稳定。以这样的师资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结果可想而知。(4)农村学校用传统的说教式、单一的德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不是相互割裂和对立的,也不能相互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
二、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变评价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战略高度的位置。
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全体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齐心协力,用制度作保障,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2.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符合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目标和内容,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3.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板报、橱窗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农村中学极度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几乎为零。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是必要保障。
5.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6.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实践活动和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和调适。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教学。
7.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面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解决中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