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留存下来的文化积淀,记载着人们对事物美、丑、善、恶的朴素认识,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对国家、对民族的尊严捍卫和对亲人的深深情结,传承节日文化,对青少年朋友来说,就是对人类文明的延续,就是对头脑的道德洗礼。
我们在少先队员中开展德育活动时往往为找不到载体而苦恼,死记条例、刻板的德育课、为活动而活动,成为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使活动显得沉重、空洞、生硬。过节,是中国人的喜爱,尤其是孩子的最爱,将传承节日文化和少先队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挖掘节日纪念日中的育人资源,在德育活动中注入快乐元素、快乐动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悟德育,体现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让文明、道德、规范等抽象的词语悄悄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实现“快乐德育”。
1 传统节日“快乐德育”活动目标
1.1 学校层面。
①传承节日文化,创新节日德育活动。
②研究、构建节日“快乐德育”活动在学校层面的活动模式。
1.2 学生层面。
①了解节日纪念日的由来和传说,懂得一些朴素的道理。
②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和爱美情趣,养成学习兴趣。
③感受家乡的地域风貌和传统习俗,体验民族风情。
④培养爱国、爱家的阶级情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2 传统节日“快乐德育”活动内容和形式
2.1 确定活动节日。中国的节日和纪念日很多,几乎天天都有,确定哪些节日?哪些节日最有教育意义?学校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最后选取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八大传统节日,以此作为载体。
2.2 开发节日活动校本课程。2008年初,我们组织全校师生搜集、整理上述八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史料,整理编辑了学校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渊源》,同年,该书获潍坊市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
2.3 确定节日纪念日的活动主题。挖掘节日纪念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把那些团结向上,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敬老亲情,激发学生生活热情,激励学生团结互助,奉献爱心的节日内涵确定为活动主题。如春节的活动主题是:辞旧迎新、友好和谐;清明节的主题是:缅怀先烈、亲近自然;重阳节的主题是:敬老孝亲,登高远眺。
2.4 制定“快乐德育”活动方案。由少先队大队部、辅导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中明确所要开展的活动,对活动的目的,所需要的器材,各小组分工,活动材料的整理形式,都有具体的要求。
2.5 开展“快乐德育”活动。活动由校内、校外两种形式结合,分集中、小组、个人活动三种形式。活动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节日文化搜集。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节日纪念日的文化史料,了解时代背景,摘抄、采集节日纪念日中有影响的诗篇和作品。组织学生寻访与节日有关的历史名人,文化圣地,遥想当年的人和事,体验那种物是人非的感受。②节日活动参与。积极参与社区、商场组织的文娱活动,和家人一起走亲访友,展望祖国的大好河山,制作节日贺卡等。③节日活动展示。活动结束后,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召开活动展示会,让每个小组谈自己的感言和体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3 传统节日“快乐德育”活动取得的成效
3.1 实现了传统节日和德育活动的有效整合。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挖掘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激扬其现代生活气息,寓德育于乐,使学校德育工作与传统节日有效结合,还德育以生机活力,释放节日的教育潜能,解决了当前德育工作载体欠缺,立足点不明显的问题,发挥了节日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重大作用。
3.2 学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节日“快乐德育”活动在学校层面的活动模式。
3.3 我们的做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肯定和认可。2009年7月11日,潍坊日报以“诸城市皇华镇中心学校以传统节日文化实践无痕德育”为题进行报道;2009年6月6日,光明日报以“山东诸城:传统节日文化进校园”进行报道。
我们在少先队员中开展德育活动时往往为找不到载体而苦恼,死记条例、刻板的德育课、为活动而活动,成为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使活动显得沉重、空洞、生硬。过节,是中国人的喜爱,尤其是孩子的最爱,将传承节日文化和少先队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挖掘节日纪念日中的育人资源,在德育活动中注入快乐元素、快乐动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悟德育,体现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让文明、道德、规范等抽象的词语悄悄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实现“快乐德育”。
1 传统节日“快乐德育”活动目标
1.1 学校层面。
①传承节日文化,创新节日德育活动。
②研究、构建节日“快乐德育”活动在学校层面的活动模式。
1.2 学生层面。
①了解节日纪念日的由来和传说,懂得一些朴素的道理。
②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和爱美情趣,养成学习兴趣。
③感受家乡的地域风貌和传统习俗,体验民族风情。
④培养爱国、爱家的阶级情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2 传统节日“快乐德育”活动内容和形式
2.1 确定活动节日。中国的节日和纪念日很多,几乎天天都有,确定哪些节日?哪些节日最有教育意义?学校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最后选取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八大传统节日,以此作为载体。
2.2 开发节日活动校本课程。2008年初,我们组织全校师生搜集、整理上述八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史料,整理编辑了学校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渊源》,同年,该书获潍坊市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
2.3 确定节日纪念日的活动主题。挖掘节日纪念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把那些团结向上,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敬老亲情,激发学生生活热情,激励学生团结互助,奉献爱心的节日内涵确定为活动主题。如春节的活动主题是:辞旧迎新、友好和谐;清明节的主题是:缅怀先烈、亲近自然;重阳节的主题是:敬老孝亲,登高远眺。
2.4 制定“快乐德育”活动方案。由少先队大队部、辅导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中明确所要开展的活动,对活动的目的,所需要的器材,各小组分工,活动材料的整理形式,都有具体的要求。
2.5 开展“快乐德育”活动。活动由校内、校外两种形式结合,分集中、小组、个人活动三种形式。活动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节日文化搜集。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节日纪念日的文化史料,了解时代背景,摘抄、采集节日纪念日中有影响的诗篇和作品。组织学生寻访与节日有关的历史名人,文化圣地,遥想当年的人和事,体验那种物是人非的感受。②节日活动参与。积极参与社区、商场组织的文娱活动,和家人一起走亲访友,展望祖国的大好河山,制作节日贺卡等。③节日活动展示。活动结束后,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召开活动展示会,让每个小组谈自己的感言和体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3 传统节日“快乐德育”活动取得的成效
3.1 实现了传统节日和德育活动的有效整合。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挖掘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激扬其现代生活气息,寓德育于乐,使学校德育工作与传统节日有效结合,还德育以生机活力,释放节日的教育潜能,解决了当前德育工作载体欠缺,立足点不明显的问题,发挥了节日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重大作用。
3.2 学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节日“快乐德育”活动在学校层面的活动模式。
3.3 我们的做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肯定和认可。2009年7月11日,潍坊日报以“诸城市皇华镇中心学校以传统节日文化实践无痕德育”为题进行报道;2009年6月6日,光明日报以“山东诸城:传统节日文化进校园”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