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种模式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2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活跃,在这些研究的推动下,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性研究,形成了一批相对地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面介绍笔者常用的几种体育教学模式,希望能取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1 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
  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如教师进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2 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2.1 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有时也称为“小集团教学模式”等,其教学思想的背景比较复杂,但其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的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作用。要指出的是小群体学习的模式与以往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区别对待的分组教学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前者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成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来设计教学过程的。
  小群体教学模式虽也形式多样,但一般在单元的开始都有一个分组和集体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小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单元的前半,一般是以教师指导性较强的小组学习为主,在单元的后半,一般则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小组学习形式为主,此时教师主要起指导和参谋的作用;单元的前半以学习活动为主,单元的后半则以练习和交流活动为主;在单元结束时,一般有小组间比赛、小组总结、发表和全班总结等步骤。如某教师进行初二的跨栏跑教学,单元为6课时。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按学生情况分成6个“异质”的学习小组。教师先采用半节课时间向学生讲解学习过程,让各小组讨论一下本组的练习目标;在单元的前半,教师对全班进行跨栏的讲解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在单元的后半,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组内同学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练习,互相帮助、共同思考、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不时给予指点;在单元结束前,进行小组间的比赛,小组总结与发表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感想,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后结束。
  3 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
  经常被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是从八十年代初盛行起来的教学模式,是在重视通过体育教学进行身体锻炼,谋求学生的体质增强的教学思想下的教学模式,强调按人体活动和机能变化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是:教学的单元设计也是以某一项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与前述的第一种模式相似,然后根据所教运动技术的特点组织相应的一套身体素质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内容;在每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加进一个“身体锻炼”的环节,时间在5~10分钟左右,要求锻炼的内容与运动学习的练习相对应,追求身体的全面锻炼,多采用循环练习法等。如某教师上初一的跨栏课,单元为5课时,在每堂课都安排了以上肢运动为主的一套练习(因理解跨栏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如俯卧撑、哑铃、引体向上、推小车等。有时还配成循环练习,练习后进行放松和总结、下课。
  4 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经常被称为“情景教学模式”、“形象教学模式”等等,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是:教学的内容多是一组身体练习,小单元较多,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一个“情景设定”,或由一个情景来贯穿整个单元和课的教学过程,如某教师是一个农村小学教师,上小学三年级体育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单元为5课时。该教师利用学校的场地条件,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竿、跳轮胎群的运动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边学边练边模仿,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其他文献
身为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相信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下面笔者就《运用感官》一课,谈几点体会。  1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建立学生的学习心向  学习心向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R·杰特查曾在实验中偶然发现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学习心向的作用。他让一名被试接受德语学习,被试坐在他对面,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
期刊
多年来,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每位语文教师,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 创设恰当的写作情境   情境作文是把学生带进具体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语言训练,注重利用事实,以具体、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置身于优化的写作情境中,就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兴趣,形成“不吐不快”、非写不可的写作冲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 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  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一直影响着作文教学的发展。教师们不愿在作文教学上下工夫,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总是应付完成:老师临时想一个题目,上课一布置就万事大吉了,剩下的就只有学生在那里冥思苦想,凭空杜撰了。学生以为作文就是编故事、写假话,或者从《小学生作文选》上抄一篇上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这一课题的提出,主要是源于对当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反思,比如信息技术仅仅被视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或盲目滥用,或简单运用,抑或为运用而运用,以至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两张皮”的状况。而没有把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内化为整个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没有上升为从认识教学规律等教学理论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实际上,信息技术的出现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主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一言堂,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 对话平等引导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摆正角色,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广大师生一起合作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   【观察一】笔者所教班级学生在一次练习测试中出现的一些计算错误实例。     第六大题(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光明小学六(3)班学生自愿捐助贫困学生,据统计,捐款情况如下表。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有3名学生是这样算的:(5×10+10×28+15×12)÷(10+28+12)=5l0÷5
期刊
【摘要】 教师是教会传授学习的主导者,是传授学习的科学方法的引导者,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品质的引路人。语文本身是很特色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习,引导学生找到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关键词】 教孩子 学会学习语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但关键是怎样才能把刀磨锋利?
期刊
低年级学生还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所以写话练习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指导学生写话的突破口。下面,笔者结合一次写话训练,谈一谈写话教学的操作策略。以《吹泡泡》为例:本次训练的内容是“把吹泡泡的过程写下来”。吹泡泡在孩子的眼里并不陌生,他们有很多的体验与感受,但你一开始就让他们把吹泡
期刊
有效教学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现结合自身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认识。 1 把握有效教学(eddective teaching)的理信念内涵 有效教学(edd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
期刊
教学机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亦即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应变能力。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课堂教学之所以有那么大的魅力,正是因为它充满了变化,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能精确地预测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偶发事件。对此,教师要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做出判断、引领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可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