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活跃,在这些研究的推动下,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性研究,形成了一批相对地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面介绍笔者常用的几种体育教学模式,希望能取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1 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
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如教师进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2 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2.1 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有时也称为“小集团教学模式”等,其教学思想的背景比较复杂,但其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的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作用。要指出的是小群体学习的模式与以往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区别对待的分组教学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前者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成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来设计教学过程的。
小群体教学模式虽也形式多样,但一般在单元的开始都有一个分组和集体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小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单元的前半,一般是以教师指导性较强的小组学习为主,在单元的后半,一般则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小组学习形式为主,此时教师主要起指导和参谋的作用;单元的前半以学习活动为主,单元的后半则以练习和交流活动为主;在单元结束时,一般有小组间比赛、小组总结、发表和全班总结等步骤。如某教师进行初二的跨栏跑教学,单元为6课时。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按学生情况分成6个“异质”的学习小组。教师先采用半节课时间向学生讲解学习过程,让各小组讨论一下本组的练习目标;在单元的前半,教师对全班进行跨栏的讲解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在单元的后半,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组内同学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练习,互相帮助、共同思考、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不时给予指点;在单元结束前,进行小组间的比赛,小组总结与发表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感想,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后结束。
3 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
经常被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是从八十年代初盛行起来的教学模式,是在重视通过体育教学进行身体锻炼,谋求学生的体质增强的教学思想下的教学模式,强调按人体活动和机能变化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是:教学的单元设计也是以某一项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与前述的第一种模式相似,然后根据所教运动技术的特点组织相应的一套身体素质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内容;在每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加进一个“身体锻炼”的环节,时间在5~10分钟左右,要求锻炼的内容与运动学习的练习相对应,追求身体的全面锻炼,多采用循环练习法等。如某教师上初一的跨栏课,单元为5课时,在每堂课都安排了以上肢运动为主的一套练习(因理解跨栏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如俯卧撑、哑铃、引体向上、推小车等。有时还配成循环练习,练习后进行放松和总结、下课。
4 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经常被称为“情景教学模式”、“形象教学模式”等等,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是:教学的内容多是一组身体练习,小单元较多,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一个“情景设定”,或由一个情景来贯穿整个单元和课的教学过程,如某教师是一个农村小学教师,上小学三年级体育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单元为5课时。该教师利用学校的场地条件,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竿、跳轮胎群的运动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边学边练边模仿,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1 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
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如教师进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2 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2.1 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有时也称为“小集团教学模式”等,其教学思想的背景比较复杂,但其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的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作用。要指出的是小群体学习的模式与以往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区别对待的分组教学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前者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成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来设计教学过程的。
小群体教学模式虽也形式多样,但一般在单元的开始都有一个分组和集体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小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单元的前半,一般是以教师指导性较强的小组学习为主,在单元的后半,一般则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小组学习形式为主,此时教师主要起指导和参谋的作用;单元的前半以学习活动为主,单元的后半则以练习和交流活动为主;在单元结束时,一般有小组间比赛、小组总结、发表和全班总结等步骤。如某教师进行初二的跨栏跑教学,单元为6课时。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按学生情况分成6个“异质”的学习小组。教师先采用半节课时间向学生讲解学习过程,让各小组讨论一下本组的练习目标;在单元的前半,教师对全班进行跨栏的讲解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在单元的后半,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组内同学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练习,互相帮助、共同思考、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不时给予指点;在单元结束前,进行小组间的比赛,小组总结与发表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感想,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后结束。
3 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
经常被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是从八十年代初盛行起来的教学模式,是在重视通过体育教学进行身体锻炼,谋求学生的体质增强的教学思想下的教学模式,强调按人体活动和机能变化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是:教学的单元设计也是以某一项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与前述的第一种模式相似,然后根据所教运动技术的特点组织相应的一套身体素质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内容;在每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加进一个“身体锻炼”的环节,时间在5~10分钟左右,要求锻炼的内容与运动学习的练习相对应,追求身体的全面锻炼,多采用循环练习法等。如某教师上初一的跨栏课,单元为5课时,在每堂课都安排了以上肢运动为主的一套练习(因理解跨栏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如俯卧撑、哑铃、引体向上、推小车等。有时还配成循环练习,练习后进行放松和总结、下课。
4 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经常被称为“情景教学模式”、“形象教学模式”等等,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是:教学的内容多是一组身体练习,小单元较多,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一个“情景设定”,或由一个情景来贯穿整个单元和课的教学过程,如某教师是一个农村小学教师,上小学三年级体育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单元为5课时。该教师利用学校的场地条件,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竿、跳轮胎群的运动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边学边练边模仿,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