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
【观察一】笔者所教班级学生在一次练习测试中出现的一些计算错误实例。
第六大题(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光明小学六(3)班学生自愿捐助贫困学生,据统计,捐款情况如下表。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有3名学生是这样算的:(5×10+10×28+15×12)÷(10+28+12)=5l0÷50=1.02(元)(注:3名学生错误情况完全相同)
【观察二】班内学生在计算方面经常性出现的错误。
1.由“粗心”造成的错误。如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不分,5与3、4与9、1与7混同,13.25写成13.52.109写成169,把“÷”看成“+”,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等。
2.由计算意义不理解、运算顺序混淆等造成的错误。如0.22=0.4,3.280.8=3.2,7×6÷7×6=l等。
4.由运算步数较多造成的错误。主要为圆的周长、面积和物体表面积、体积积计算等。如圆柱表面积:0.52×3.14×2+l×3.14×2.5。
要克服以上的计算弊病,除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和加强练习外,在计算中指导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能有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1.“看”——克服粗心大意,避免思维定势。感知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算式是计算的第一步,即“看”。不少粗心大意的学生,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的符号、数字,往往容易感知失真,发生错误。
在指导计算学习时,首先要教育学生重视计算,避免拿题就算。学生在计算时,数字0、6不分,3、5、8混淆。l、7互变,4、9混同,以及加号、除号混淆,甚至遗漏数据、忘记括号等错误屡见不鲜,可见看清楚“运算符号”和“数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首要前提。如果学生是从教材上搬抄试题,应要求先读算式,然后边想边抄,抄完后应再次与原式对照确认,避免“题目来做,错误先到”。如果是直接在练习纸上答题,刚应要求学生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数字、运算符号及括号等。这 要通过长期、反复地训练,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
其次要加强对比训练。计算时,学生往往会受某类型习题反复训练的影响,导致先入为主,形成思维定势。因此,加强对比训练,能有效克服思维定势.避免由此带来的错误。
2.“想”——强化规律法则,合理选择算法。“想”就是思考。学生“看”清题目后,还不能急于动笔解题,而是先要思考题目的运算顺序,即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强调运算顺序,必要时可在题目中用画线的方法注明每步运算的次序。然后,要思考每步计算的运算方法。接着,要思考题中“数与数”之间有无特殊的关系,即是否能运用运算律等使计算简便。如果能,那么就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动手计算前对题目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对运算的顺序、方法及能否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胸有成竹,计算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由观察二中的第二题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时下计算疏于“思考”,特别是对于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的运用,不能够灵活使用,往往是“走一步算一步”。我在班内调查发现,近20%的学生对于没有明确要求简算的式题,不会考虑简便计算。学生为何不能合理地选择算法呢?主要原因还是学生没有养成“先想后算”的计算习惯。计算不仅是一种技能、技巧,“想”才是计算的真谛!
3.“算”——做到“手脑”合一,提高运算效率。演算时要做到手脑合二为一,以保证计算的效率。手脑合一,①要做到口算和笔算的相辅相成。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是学生笔算正确率的保障,笔算熟练之后也能够提高口算能力。笔算时,学生看着竖式对着数位,按照法则进行计算,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这样教学仅重视了笔算的训练而忽视了口算能力的培养。反之,计算时仅仅依靠竖式,又有于口算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较小数或接近整百、整千、整万的大数计算提倡口算,而在处理较复杂、较大数运算时可以用竖式计算方法。②要做到算理与算法的融会贯通。算理是算法的依据、两者是“怎样算”和“为什么这样算”的关系。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正确地计算。
4.“查”——联系生活实际,提倡反思计算。对计算过程的反思和计算结果的检验,是确保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各年级教材中涉及计算教学时。对此都有要求,像四则运算、解方程、解比例等都介绍了详细的检验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只在初次教学时比较注重检验,一段时间后就忽视了这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与反思的习惯。
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很多,一般先查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再查各步的运算结果,四则运算可以通过其逆运算或者运用运算律等方法进行:方程和比例等可以利用相关的性质来检验。除了这些常规的检验方法外,估算、利用计算器、联系生活实际等也是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的有效策略。
在调查中发现,在计算后有半数以上学生不会主动地进行验算。简便计算中,学生时常会出错的是乘法分配律、减法规律和除法规律的运用。可以指导学生这样来检验,如168-(68+25)运用减法规律后到底是168-68-25还是168-68+25,可以用“3(2+1)”来试一试,因为3-(2+1)=0,而3-2+l的结果为2,不为0,学生就能发现“3-2-l”是正确的。许多简算题,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数据进行试验,学生称之为“万能公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自重要前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重要法宝。如果能步步到位,那么计算的正确率就会得到大大提高。
【观察一】笔者所教班级学生在一次练习测试中出现的一些计算错误实例。
第六大题(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光明小学六(3)班学生自愿捐助贫困学生,据统计,捐款情况如下表。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有3名学生是这样算的:(5×10+10×28+15×12)÷(10+28+12)=5l0÷50=1.02(元)(注:3名学生错误情况完全相同)
【观察二】班内学生在计算方面经常性出现的错误。
1.由“粗心”造成的错误。如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不分,5与3、4与9、1与7混同,13.25写成13.52.109写成169,把“÷”看成“+”,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等。
2.由计算意义不理解、运算顺序混淆等造成的错误。如0.22=0.4,3.280.8=3.2,7×6÷7×6=l等。
4.由运算步数较多造成的错误。主要为圆的周长、面积和物体表面积、体积积计算等。如圆柱表面积:0.52×3.14×2+l×3.14×2.5。
要克服以上的计算弊病,除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和加强练习外,在计算中指导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能有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1.“看”——克服粗心大意,避免思维定势。感知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算式是计算的第一步,即“看”。不少粗心大意的学生,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的符号、数字,往往容易感知失真,发生错误。
在指导计算学习时,首先要教育学生重视计算,避免拿题就算。学生在计算时,数字0、6不分,3、5、8混淆。l、7互变,4、9混同,以及加号、除号混淆,甚至遗漏数据、忘记括号等错误屡见不鲜,可见看清楚“运算符号”和“数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首要前提。如果学生是从教材上搬抄试题,应要求先读算式,然后边想边抄,抄完后应再次与原式对照确认,避免“题目来做,错误先到”。如果是直接在练习纸上答题,刚应要求学生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数字、运算符号及括号等。这 要通过长期、反复地训练,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
其次要加强对比训练。计算时,学生往往会受某类型习题反复训练的影响,导致先入为主,形成思维定势。因此,加强对比训练,能有效克服思维定势.避免由此带来的错误。
2.“想”——强化规律法则,合理选择算法。“想”就是思考。学生“看”清题目后,还不能急于动笔解题,而是先要思考题目的运算顺序,即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强调运算顺序,必要时可在题目中用画线的方法注明每步运算的次序。然后,要思考每步计算的运算方法。接着,要思考题中“数与数”之间有无特殊的关系,即是否能运用运算律等使计算简便。如果能,那么就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动手计算前对题目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对运算的顺序、方法及能否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胸有成竹,计算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由观察二中的第二题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时下计算疏于“思考”,特别是对于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的运用,不能够灵活使用,往往是“走一步算一步”。我在班内调查发现,近20%的学生对于没有明确要求简算的式题,不会考虑简便计算。学生为何不能合理地选择算法呢?主要原因还是学生没有养成“先想后算”的计算习惯。计算不仅是一种技能、技巧,“想”才是计算的真谛!
3.“算”——做到“手脑”合一,提高运算效率。演算时要做到手脑合二为一,以保证计算的效率。手脑合一,①要做到口算和笔算的相辅相成。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是学生笔算正确率的保障,笔算熟练之后也能够提高口算能力。笔算时,学生看着竖式对着数位,按照法则进行计算,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这样教学仅重视了笔算的训练而忽视了口算能力的培养。反之,计算时仅仅依靠竖式,又有于口算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较小数或接近整百、整千、整万的大数计算提倡口算,而在处理较复杂、较大数运算时可以用竖式计算方法。②要做到算理与算法的融会贯通。算理是算法的依据、两者是“怎样算”和“为什么这样算”的关系。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正确地计算。
4.“查”——联系生活实际,提倡反思计算。对计算过程的反思和计算结果的检验,是确保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各年级教材中涉及计算教学时。对此都有要求,像四则运算、解方程、解比例等都介绍了详细的检验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只在初次教学时比较注重检验,一段时间后就忽视了这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与反思的习惯。
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很多,一般先查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再查各步的运算结果,四则运算可以通过其逆运算或者运用运算律等方法进行:方程和比例等可以利用相关的性质来检验。除了这些常规的检验方法外,估算、利用计算器、联系生活实际等也是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的有效策略。
在调查中发现,在计算后有半数以上学生不会主动地进行验算。简便计算中,学生时常会出错的是乘法分配律、减法规律和除法规律的运用。可以指导学生这样来检验,如168-(68+25)运用减法规律后到底是168-68-25还是168-68+25,可以用“3(2+1)”来试一试,因为3-(2+1)=0,而3-2+l的结果为2,不为0,学生就能发现“3-2-l”是正确的。许多简算题,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数据进行试验,学生称之为“万能公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自重要前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重要法宝。如果能步步到位,那么计算的正确率就会得到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