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孩子怎样学会学习语文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hsk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是教会传授学习的主导者,是传授学习的科学方法的引导者,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品质的引路人。语文本身是很特色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习,引导学生找到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关键词】 教孩子 学会学习语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但关键是怎样才能把刀磨锋利?教师传授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就象磨刀与砍柴。一个人不可能跟老师学习一辈子,要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还得靠自己不断学习与探索。一个人仅凭在校期间学得的有限知识,是适应不了从事职业与发展需要的。当前,学生不会学习是个极普遍的现象。其表现形式是:一是不懂得学习规律,特别是不懂得各科学习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没有学习的基本技能。二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高投入,低产出,负担重,效益差,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培养。
  “凡事预赠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习,引导学生找到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会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是教会传授学习的主导者,是传授学习的科学方法的引导者,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品质的引路人。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学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达到用不着教的唯一办法就是“授之以鱼”,即教会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是语文阅读教学最高境界。阅读教学中,对于文字优美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多品味,意境深远的课文内容要启发学生多想象,感情丰富的内容要让学生多体验,要教会学生根据内容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再见了,亲人》一文记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练,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突出朗读训练,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友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师采用“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弄请全文人和事,人物之间的联系。再体会语言的意义和情味的方法,使学生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情感曲线起伏跌宕,心灵不断得到净化的情感内化状态,收到教学上“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自然渗透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例如,第一自然段与大娘话别情景时,是全文的重点段。教师可以采用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谊。教学第二段采用“扶”的方法,教学第三段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在教师的“导、扶、放“的教学方法下,学会自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终合素质的需要。
  2 教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孟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中,字典、词典就是学生的“利器”,学生要学会利用这些无声的老师,学会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的灌输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与其教师千辛万苦地越俎代庖,费力讲解,不如教会学生读书,夯实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是培养自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在每次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比较浅的教学内容。如:布置学生查字典学习字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圈、划、勾、点、批注,养成自读习惯;对词语的理解,指导学生采用拆词法、合并法、近义词解释法,反义词解释法,联系上下解文释等等。教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让学生学会学习,促
  进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3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至于落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朗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学会学习特别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作为教师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是自学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不应只追求知识的学习,而应重视语文素养的形成。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
   如何指导学生的预习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教师应传授预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不应只追求知识的学习,而应重视语文素养的形成。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首先,形式要多样,单一的练习式的预习是不可取的。例如:社会实践、调查访问、查找资料、上网查询等都可以看作预习。预习不等于将资料书上的内容搬到课本上。其次,要让学生弄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特别要让学生注意课前的预习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题。因为它们大多都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总之,课前预习是展现学生个性的极为重要的一条途径,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良性行为,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面列举一些老师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与方法:
  3.1 读熟课文。即:“三读”。现在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课堂上不能保障学生充分读课文的时间,以至于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感知课文的情况下,就匆忙开讲导致课堂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学生自主感知课文的任务主要放在了课前预习。预习时的朗读至少读三遍,当然书不厌读,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读的遍数越多,他的收获也就越多。不管学生读了多少遍,都要在读的过程中实现三个层次的递进: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读熟课文,理清结构;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边读边思,掌握“四意”即:理解旬意、层意、段意、和课意;三读,读出感隋,读出体会。这样读过几遍课文,学生会独立完成对课文初步的较全面的感知。
  3.2 要动笔,我为学生的预习设计了一个表格。①生字、音序、音节、部首、组词、形近字、形近字组词。②将生字和新词画出并将理解的词语意思写出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僻词。这时,就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有的学生从《英才教程》上照抄答案,因此,在第二天小测时就进行验收,以便达到让学生确实学会。③理清课文思路并写出课文的提纲。在理清文章思路方面要交给学生交给读书的方法。教师,要抓住重点、难点,给予启发诱导,说明讲解,做到疏通难点,启迪智慧。因此,在学生预习时就要交给学生一些不同的方法。首先交给学生抓住题眼的读书方法。比如学习《礼物》就引导学生抓住题目预习,谁送给谁礼物?为什么送礼物?送什么礼物?以礼物为、线索进行导读,学生围绕礼物进行自读。从形式到内容逐步扩展,引导学生自己读书。④写体会,提疑问。学生预习课文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与作者在进行交流,积极主动地阅读,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种种想法,无论错与对,肤浅与深刻,这对他们来说,都是相当宝贵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观点,我很赞同。课前预习产生的疑问是学生与作者对话的结果,它为学生走进课堂提供了学习准备状态,而学生一旦走进课堂则是多方在对话,是思维碰撞的开始,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其动脑的习惯。所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至少提出二个与课文内容关的问题。⑤搜集资料,有些课文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课文的相关资料,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⑥出自测题,学生在预习完课文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所自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出自测题来检验自学效果。一般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部分,如拼音、生字、解词、形近字、近反义词等。二是阅读部分,如给文章分段,课后问题,找重点句子等。
  3.3 检查、应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的第一课时主要就是用来检查预习情况的,采用了“四读八遍法”。通过朗读,我可以知道学生字音的掌握情况,可以知道他们读得是否流利。然后就是利用分部分来检查标段和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利用提出不懂问题这一环节检查提问情况。基本的生字、生词、及对课文的简单理解就通过天天的小测来检查了。
  总之,课前预习是展现学生个性的极为重要的一条途径,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课前预习,有助于扫除听课时的障碍,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兴趣。
  教学也是艺术,教语文更是一门学问。语文本身是很特色的学科,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要想学好语文,还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心希望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顾泠沅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J]上海教育科
  研2004
  3 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易于操作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中作文教学资源的途径:注重指导学在课内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小练笔。现对笔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几次课内小练笔总结如下。  1 填补空白   文章的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已想像补充。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填补这些空白,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和理解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我用小练笔作为填补空白的有效手段、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品德为核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学习内容,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同时,新课程要求变学科本位为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倡导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乐于合作。探究性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与时俱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期刊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号召:“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以其速度快、内容全等优点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作为形式之一的“多媒体教学”,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把枯燥的文字演绎成精美的画面,让无声的作品显得更为多姿;它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它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运用多媒体的组
期刊
身为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相信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下面笔者就《运用感官》一课,谈几点体会。  1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建立学生的学习心向  学习心向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R·杰特查曾在实验中偶然发现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学习心向的作用。他让一名被试接受德语学习,被试坐在他对面,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
期刊
多年来,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每位语文教师,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 创设恰当的写作情境   情境作文是把学生带进具体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语言训练,注重利用事实,以具体、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置身于优化的写作情境中,就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兴趣,形成“不吐不快”、非写不可的写作冲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 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  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一直影响着作文教学的发展。教师们不愿在作文教学上下工夫,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总是应付完成:老师临时想一个题目,上课一布置就万事大吉了,剩下的就只有学生在那里冥思苦想,凭空杜撰了。学生以为作文就是编故事、写假话,或者从《小学生作文选》上抄一篇上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这一课题的提出,主要是源于对当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反思,比如信息技术仅仅被视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或盲目滥用,或简单运用,抑或为运用而运用,以至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两张皮”的状况。而没有把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内化为整个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没有上升为从认识教学规律等教学理论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实际上,信息技术的出现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主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一言堂,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 对话平等引导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摆正角色,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广大师生一起合作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   【观察一】笔者所教班级学生在一次练习测试中出现的一些计算错误实例。     第六大题(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光明小学六(3)班学生自愿捐助贫困学生,据统计,捐款情况如下表。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有3名学生是这样算的:(5×10+10×28+15×12)÷(10+28+12)=5l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