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矿工程是一门特色鲜明,并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要求的工科专业,而实践教学是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论文从采矿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出发,从课程内容选择、课程体系优化、转变教学方式以及搭建创新平台等四个方面对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具体讨论。
关键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措施
引言
一般来说,采矿工程的教育体系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分别对应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教学中的实践教学课程,受学校师资以及场地的限制,往往无法有效达到其培养目标,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有效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成为行业工作者及教育者十分重视的问题。
1采矿工程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采矿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行业,对采矿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从煤矿实际开采现场来看,大部分的采矿毕业生都只能继承、模仿前人的设计经验,而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状态下,若只是常规的采矿设计,尚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时,学生就无从下手,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从事采矿工作三、五年,依然不能独立工作。因此,加強采矿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大学生培养主阵地,应切实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为社会和矿山企业输送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2.1融入先进理论开拓学生视野
在一般情况下,采矿工程专业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以内地煤层的赋存情况为依托,对常规煤层赋存的特征及其开采条件进行讲解,很少涉及到具有地方特征的特殊煤层赋存情况,如急倾斜煤层、巨厚煤层等赋存特征及高效开采条件等。加之传统的实践教材往往与现场实际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不统一,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积极性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的眼界被紧紧的束缚,一旦遇到复杂地质条件的煤层情况就无从下手。因此,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以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
同时,煤矿开采的理论和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应对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进行关注,并将其融入与日常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传统理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开拓视野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其创新应用能力。
2.2强化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对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紧扣矿山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适应矿山技术发展为前提,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然后再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聘请一些拥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较深理论的企业领导、专家等进行指导,从矿山企业现场新技术的运用和专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
对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应当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第一,克服传统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打破实践学习依附于理论学习的落后模式,并根据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制定并完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机制。第二,紧跟现代采矿发展的需求,增加绿色环保、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第三,为紧追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应针对性安排一些哈萨克语言、吉尔吉斯语言、俄语等课程。
2.3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学方式
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拥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前提下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该问题,学校可安排教师去矿山企业进行锻炼,同时,学校要制定相应的鼓励、评价以及考核机制,确保教师在矿山企业锻炼的有效性。此外,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另外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煤矿开采经验的技术专家来专门负责实践课程的教学,如实验教学、地质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这些特聘教授可以充分利用其生产经验来弥补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方面的不足。
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的转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理论课程多采用类似“案例教学法”、“互动研讨式”、“校企课堂”等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多采用类似“虚拟仿真课堂”、“以项目驱动模式”“、校内实验室“”校企课堂”等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应该更加侧重于采矿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从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核的方式与内容也应该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2.4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平台
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采煤现场实践相结合,但是学校受经费及实践场地等问题的限制,其实践教学的开展并不能有效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校企合作是最佳的选择。校企合作的深化,首先是要在政策支持以及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明确学校和煤矿企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其中,在学校方面,学校要根据合作内容进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在企业方面,企业要根据本科实践教学标准以及市场需求提供实践教学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有、共用以及共同经营的模式来保证实践基地的长期稳定性。如图1、图2为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拟采矿环境。
另外,采矿行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更重要的是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平台,如校内的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教师立项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校级竞赛平台;校际的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国家专业竞赛平台,学生牵头、教师协助的国家综合竞赛平台;校企间的企业牵头、学生竞争的综合实战平台等等。在这些创新实践平台的基础上,校企双方通过各种培训、互动以及宣传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结束语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的深入,矿山企业急需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来实现矿山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大部分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并不满足矿山企业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各大高校都已经逐步开始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其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有教学内容、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另外,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项目,通过实际操练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康钦容,张卫中,张电吉.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5):10-11.
[2]秦涛,张国华,康健,金珠鹏.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08):173-175.
关键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措施
引言
一般来说,采矿工程的教育体系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分别对应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教学中的实践教学课程,受学校师资以及场地的限制,往往无法有效达到其培养目标,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有效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成为行业工作者及教育者十分重视的问题。
1采矿工程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采矿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行业,对采矿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从煤矿实际开采现场来看,大部分的采矿毕业生都只能继承、模仿前人的设计经验,而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状态下,若只是常规的采矿设计,尚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时,学生就无从下手,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从事采矿工作三、五年,依然不能独立工作。因此,加強采矿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大学生培养主阵地,应切实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为社会和矿山企业输送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2.1融入先进理论开拓学生视野
在一般情况下,采矿工程专业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以内地煤层的赋存情况为依托,对常规煤层赋存的特征及其开采条件进行讲解,很少涉及到具有地方特征的特殊煤层赋存情况,如急倾斜煤层、巨厚煤层等赋存特征及高效开采条件等。加之传统的实践教材往往与现场实际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不统一,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积极性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的眼界被紧紧的束缚,一旦遇到复杂地质条件的煤层情况就无从下手。因此,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以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
同时,煤矿开采的理论和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应对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进行关注,并将其融入与日常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传统理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开拓视野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其创新应用能力。
2.2强化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对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紧扣矿山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适应矿山技术发展为前提,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然后再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聘请一些拥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较深理论的企业领导、专家等进行指导,从矿山企业现场新技术的运用和专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
对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应当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第一,克服传统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打破实践学习依附于理论学习的落后模式,并根据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制定并完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机制。第二,紧跟现代采矿发展的需求,增加绿色环保、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第三,为紧追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应针对性安排一些哈萨克语言、吉尔吉斯语言、俄语等课程。
2.3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学方式
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拥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前提下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该问题,学校可安排教师去矿山企业进行锻炼,同时,学校要制定相应的鼓励、评价以及考核机制,确保教师在矿山企业锻炼的有效性。此外,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另外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煤矿开采经验的技术专家来专门负责实践课程的教学,如实验教学、地质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这些特聘教授可以充分利用其生产经验来弥补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方面的不足。
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的转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理论课程多采用类似“案例教学法”、“互动研讨式”、“校企课堂”等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多采用类似“虚拟仿真课堂”、“以项目驱动模式”“、校内实验室“”校企课堂”等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应该更加侧重于采矿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从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核的方式与内容也应该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2.4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平台
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采煤现场实践相结合,但是学校受经费及实践场地等问题的限制,其实践教学的开展并不能有效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校企合作是最佳的选择。校企合作的深化,首先是要在政策支持以及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明确学校和煤矿企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其中,在学校方面,学校要根据合作内容进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在企业方面,企业要根据本科实践教学标准以及市场需求提供实践教学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有、共用以及共同经营的模式来保证实践基地的长期稳定性。如图1、图2为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拟采矿环境。
另外,采矿行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更重要的是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平台,如校内的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教师立项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校级竞赛平台;校际的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国家专业竞赛平台,学生牵头、教师协助的国家综合竞赛平台;校企间的企业牵头、学生竞争的综合实战平台等等。在这些创新实践平台的基础上,校企双方通过各种培训、互动以及宣传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结束语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的深入,矿山企业急需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来实现矿山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大部分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并不满足矿山企业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各大高校都已经逐步开始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其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有教学内容、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另外,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项目,通过实际操练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康钦容,张卫中,张电吉.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5):10-11.
[2]秦涛,张国华,康健,金珠鹏.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08):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