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l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探析。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考的压轴题常常会出现图形运动问题,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题目.  例1 (2000年吉林省)如图,有一边长为5 cm的正方形ABCD和等腰三角形PQR,PQ = PR = 5 cm,QR = 8 cm,点B,C,Q,R在同一条直线l上,当C,Q两点重合时,等腰三角形PQR以1 cm/s的速度沿直线l按箭头方向开始匀速运动,t (s)后正方形ABCD与等腰三角形PQR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cm
关于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问题,文[1]第144页复习题3拓广探索中有如下一道习题:  你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在3时和4时之间的哪个时刻,钟的时针与分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过多地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数学直觉概念的界定    简单地说,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
通过探究人教版高中教材的课本习题,以数列为例,发掘教材的深层价值,引导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问题解决”的世界背景    1980年,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公布了一项历史性的、影响深远的文件《对于行动的一项议程》,提出了著名的“问题解决”这一数学教学模式。其中,第一项建议便指出,“问题解决必须成为学校数学的焦点”,还指出,“80年代的数学教育大纲要求,应当在各年级都介绍数学的应用,把学生都引到问题解决中去,”“问题解决”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英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
“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主体性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旋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追求课堂导入的巧妙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注意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 每当上课铃声一响,学生们尽管已经坐好,但课间的兴奋状态难以一下子使学生平静下来,注意力也就难以集中
解数字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解题途径。有些较难的数字题的解题途径往往有一定的技巧,在寻找解题途径过程中的犹豫不决、优柔寡断都在于不善于否定那些不正确的途径,而不能尽快找到正确的途径。善于解题的人,一定程度上在于他善于否定,从否定中寻找出路。因此,否定是解题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解题中要寻找否定的根据,从中找出最终的解题方法,肯定的途径产生于否定之中。
增加一些数学题的开放性,引导学生由此想开去,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是十分有益的.下面以一例示之.  有这样一道几何题:如图1,在△ABC中,AB = AC,P为BC上一点,PD,PE为点P到两腰的距离,求证:PD PE等于一腰上的高BF,即PD PE = BF.(命题1)  此题可简证如下: 过P作PA′∥AC,交AB于A′, 交BF于F ′, 容易证得BF ′= PD及F′
最近看到两道练习题:  1. 方程= 0的增根是 ( ).  A. x = 1B. x = -1  C. x = 0D. 不存在  2. m为何值时,分式方程- = 2有增根?  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为:  1. A  2. 去分母,得x + 1 - m = 2x - 4.  当x = 2时,m = 3.  ∴ 当m = 3时,原分式方程有增根.  上述两题的提法及解法都存在问题. 我们先来探讨分式
【摘要】少数民族同学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素质提高对于祖国建设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等数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成为民族同学学习过程中最困难的学科.如何结合少数民族特点展开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清除民族同学的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精神;学习习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