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城市的学校像欧洲,农村的学校像非洲;城市中小学的一间教室相当于农村的一所学校。这句话深深道出了城乡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时的不公平——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农村的孩子早已输了一大截。硬件设施差、师资薄弱、辍学率偏高、留守青少年缺乏关爱……这些问题几乎是所有农村学校都会遇到的。作为一所乡镇结合部的农村普通初级中学,曾经的花东镇联安中学也面临过同样的情况,然而在短短几年中,联安中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这所学校逐步发展成为教学设施设备完善、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区一级学校和区首批德育达标学校时;当体育出身的王福权校长成为了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时;当家长欢欢喜喜争着把孩子送到学校时,这一切都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是什么改变了这所学校呢?带着种种疑问,我们走访了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联安中学。
来自“猩猩”的校长
2006年8月,刚来联安中学上任的第一天,王福权校长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校里到处站满了“警卫”!有的站在花丛边,有的站在楼梯拐角处,有的站在操场篮球架下——这是一群被罚站的学生。看着“警卫”们那幼稚而又调皮的神情,满心疑惑的王校长马上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们的回答既无奈又一致:“是这样的啦!慢慢就习惯了。”在老师们的口中,王校长得知学校一直存在“三多”现象:警卫多、打架多、辍学多,老师们早已麻木了。“面对这样的‘三多’学校,要进行改革,其实并不容易。”王福权校长说:“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精力旺盛得很,与其让他们有力气打架,还不如找事来消耗他们的体力。”
作为体育教师出身的王福权校长深知体育运动在团队建设与鼓舞士气上的作用,于是,他把“体育特色”作为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在镇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王校长在校内校外开展了各种球类比赛和趣味运动会,尤其是与当地村委合作成立的学生醒狮队,成为了学校课间活动的一大亮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实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成长的种种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宣泄,行为习惯更是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此一来,再也见不到满校园的“警卫”了。
“大猩猩”是一些顽皮的学生给王福权校长取的一个绰号。“因为我的个头是全校最高大的,这个绰号来得理所当然。”王校长说起自己的绰号一脸笑意,“当我知道这个绰号时,我一点都不生气。”他想到自己做学生时也曾经给老师取过绰号,这样的经历让他更理解学生的行为。不管绰号好与不好,要是老师连一个绰号都没有,那么说明这位老师一定是不起眼的,没有一点特点的老师是无法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印象的。于是,他在校会上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感谢学生给自己取了一个这么好的绰号,一下子,学生们都乐了。
通过这件事,王福权校长感受到了“理解”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他强调说:“德育是从理解学生开始,因‘理解’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王福权校长是一位善于把握教育契机的人,从学生给自己取绰号这件事上,他马上在全校开展了“正确对待绰号”的主题班会活动,经过讨论与反思,不雅的绰号变成了善意的昵称,变成了每个人的独特标志。比如说英语学得好的同学成了“外交官”;篮球打得好的同学成了“篮球王子”;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理所当然成了“作家”……善意又具有特色的绰号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初,学生们给王校长取绰号本是顽皮贪玩的行为,甚至连王校长的儿子也无辜地成了“猩仔”,但最后却成就了一节节收获颇丰的主题班会。正因为如此,王校长和老师们意识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创设关键在于“理解”,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学校德育取得实效的基础。
慢慢地,联安中学“理解教育”的办学理念日渐清晰起来,理解教育的实践也开始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始点滴践行。
创新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面对站台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话,学生们总是处于一种神游状态。“要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什么样的话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倾听?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学生喜欢的?”王福权校长进行了一连串的思考。德育的关键在于“理解”,首先就要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成长规律,也许“感受学生的感受,体验学生的体验”能成为国旗下讲话的突破。于是,王福权校长马上召集全校老师,征集学生喜欢的话题,开展了全校性的“国旗下的讲话”演讲活动——这是一场心灵洗礼般的、人人参与的活动。此后,国旗下的讲话由全校师生轮着讲,可以是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一则生活趣闻……不管是什么内容,首先都是学生愿意倾听并感同身受的,因为只有理解学生才能亲近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开展“给我两分钟”演讲活动。走进联安中学,你会发现早操前或课间,每次都会安排一位学生在全班或全校同学面前演讲。“如果学生愿意倾听,就不怕他领会不了道理;如果学生愿意讲述,就不怕他锻炼不了胆量和口才;如果大家都愿意这样做,就不怕这个活动没有收获!”王福权校长坚信只有学生爱听了,我们才有实施教育的机会。就像初三小陈所说的:“过去我很胆小,甚至都不敢在别人面前正常交流,通过‘给我两分钟’的演讲活动,我不仅能大胆在大家面前表达,而且口才和幽默感也大大提升了!”“从学生的不愿倾听到自己的积极参与,从老师的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王校长深深感受到理解是蜕变的力量。
美好的回忆总能让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愉悦。在联安中学,有一门特殊的课程——“深情毕业大礼课程”。“今天的照片就是明天的历史”,联安中学坚持为学生创建三年成长档案并制作成毕业课程。当初三的学生们紧紧盯着大屏幕,时不时冒出“啊!那不是我初一植树的照片吗?”“有我三分扣篮的照片!”“还有我出黑板报的照片!”这些惊喜话语时,学生们被深深感动了。看着一张张老照片,看着一个个或长或短的活动视频,不少感性的女学生早已掉下了眼泪,三年联中的生活就像播放电影般在脑海中一幕幕地闪现。毕业前,有多少学校会和你一起分享曾经走过的每个脚印呢?这可贵的一刻怎么能让人不怀念?怎么能让人不感动呢?
在特别的日子里理解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考,是学生们最需要鼓舞的关键时刻,这点是所有人都认同的,在这个时刻,只要给予孩子信心和祝福,也许就能开启他精彩人生的第一步。要如何鼓舞学生的斗志呢?联安中学有着特殊的惯例。一个、两个、三个……参加中考的学生们陆续地从王福权校长的手中抽走一个个幸运红包。每年,凡是参加中考的学生们都可以得到王校长的祝福红包,这个红艳艳的祝福红包给予学生们信心和力量,并一直伴随学生们参加完所有考试。“中考取得好成绩,不仅是为了报答父母,而且是为了报答学校!”这是所有参加中考的学生的愿望。
改变从理解学生开始,不仅带来了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还从根本上拓宽了学校办学的思路,创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使得全校呈现出“家长信赖、学生爱学、教师乐教”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舌尖上的家访
从周一开始,初二的小侯一直都处于期盼又快乐的状态,她和父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准备了老师爱喝的茉莉花茶,只等着周五快快到来,原来这个周五,终于轮到老师们去她家家访了。“虽然老师叮嘱我们不要特别买菜,还说他们会提着菜上门,但爸爸妈妈说难得老师上门,得要好好招待才行。”小侯抿着嘴笑着说:“每学期一开学,我们都在讨论一个话题:‘老师去你家了吗?’以前我们特别害怕老师来家访,但现在人人都争着快把老师请到家里来。”
“上周日,吴老师来我家了!她表扬我的理科学得不错,要是作文也能加把劲的话,考取重点高中肯定没问题呢!”初三的小罗得意洋洋地说:“自从老师们来过我家吃饭后,感觉我老爸的变化可大了,不再只盯着我的分数了,还会关心我的兴趣爱好了。”
从2013年开始,联安中学推出全新的家访形式——“舌尖上的家访”。所谓的“舌尖上的家访”就是在空闲的时间里,教师自己买菜带米到学生家里,和学生、家长一起煮饭炒菜,在饭桌上和学生、家长边吃边拉家常,就学生的各种问题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度的交流。这种新型的理解式家校沟通模式改变了传统家访的困境。“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学校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那么家访就是家校联系不可缺少的纽带,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比电话、邮件等现代沟通手段更容易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情感上的认同,从而让家校合力教育变得更有效。”对于家访王福权校长理解得很透彻。
自从联安中学推出“舌尖上的家访”后,所有人都在变化。简单的一顿饭,让学生和老师变得亲近起来,因为理解老师工作辛苦的一面,理解老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学生变得友善而乐于听从老师的教导。教师除了获得学生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外,还向家长讲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也从根源上解决了学校和教师的部分管理隐患,大大增强了家长的信任感和配合度。由此,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家校合作故事开始在联安中学上演。
一天,一位家长气冲冲地来找王校长,说老师打了他的孩子。经过两人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家长明白了是一场误会,并深深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的帮助,纯朴的农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心中的感谢,居然马上跑回家,采摘了三大箩菜心用三轮车运了过来,尽管王校长一再拒绝,仍拗不过家长的坚持,于是,那天全校的老师们都分到了一把菜心。当王校长和老师们去他家家访时,才了解到这个家庭并不宽裕,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那天家访后,老师们感受到了身上沉重的责任感,并努力帮助该学生战胜学习和生活上的困境。后来,当那个学生考上理想的学校后,家长又给王校长送来了一只鸭子以表达内心的感谢,面对王校长的拒绝,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孩子已经毕业了,这不算送礼犯规,这是我们大人之间的友谊!”一句纯朴又直白的话语足以说明了家校合作所产生的和谐美。
从家校共情,再到家长之间共情,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有一件事至今让王福权校长记忆犹新。有一个学生不小心弄伤了另一个学生的手,在医院里缝了好几针。大家都在想:这回家长可要来闹事了!出乎意料,两位家长在学校里无声无息地私下就解决了这件事,根本不用学校出面解决。因为他们理解这只是孩子的不小心;理解教师的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理解双方作为父母的心情。因理解而懂得换位思考,这就是“理解教育”的魅力!这就是“舌尖上的家访”所取得的成效。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家校因理解而共情,因共情而和谐。一顿饭,一次交谈,就能弹奏出如此美妙的教育乐章,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始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手拉手,一起走
“我不是一块石头,也不是一滴眼泪,我只是一只小鸟……”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们随着歌曲《勇敢的心》在舞台上表演着手语舞蹈——这是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迎新生晚会上,来自联安中学的学生表演,每年一次的大学迎新晚会显得如此特别。
联安中学的教育者相信,同辈之间,更能相互理解,更能相互成为榜样。从2008年开始,联安中学开始探索与高等院校合作的“大小相携,共享成长”同辈互助德育模式。正因为同辈能比长辈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所以学生非常乐意接受来自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而在帮助“弟弟妹妹”的同时,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种“手拉手,一起走”的双赢同辈互助德育模式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的同辈互助美德工程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如“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写愿望,挂愿望瓶”树目标立心愿活动、可耕园拓展活动、后进生理想教育活动……各种活动精彩纷呈。
联安中学作为湛江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来到联安中学开展暑假“三下乡”夏令营活动,主题也同样丰富多彩:励志教育、中考冲刺的心理辅导、消防安全进校园、各种主题的班会和校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联安中学的孩子们心灵得到了洗礼、知识得到了拓展、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些主题活动中,由学生自发组织并得到学校大力支持的“感恩反哺”活动让人印象最为深刻:
2008年,联安中学毕业生侯美芬成为了花都区理科高考状元,入读中山大学的她不忘母校恩情,以师姐身份多次回母校探望老师,并与全校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以自己珍惜时间、刻苦求学的经历,以及大学美好生活的故事来激励学弟学妹们,让大家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好的办法能迅速到达成功的彼岸,成功的结果需要漫长努力地积累”的道理。
2009年9月,联安中学又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实习教师。陈文婷和侯月文都是联安中学的毕业生,师范大学毕业后,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放弃了在城区其他中学的实习机会,选择回到联安中学实习。实习期间,她们以学姐和老师的身份,将自己在母校的学习经历,毫无保留地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传授学习、工作以及待人处事等各方面的经验,还在课余时间经常给学生讲述高中生活的精彩和大学生活的斑斓。陈文婷还和大家分享了她在大学期间,担任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翻译,自己赚取学费和伙食费的励志故事,这些励志故事带给联安学子们的是内心强烈的震撼。
就这样,学生恋校的故事一届传一届,慢慢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现在,每次毕业生回校,学校都会组织他们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座谈,给全校学生开展传经送宝活动。这些大大小小的感恩反哺活动,不仅让联安学子们找到了学习的榜样,而且成为了爱校教育的一种最佳诠释。
随着联安中学“大小相携,共享成长”同辈互助德育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得到了广州万信达集团每年7万元的长期支持,这笔钱用于大学生到中学、中学生到大学开展活动的费用以及资助贫困中学生的费用等,这样一来,联安中学和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就更多了,学校也得以开展更多拓展视野的大学回访活动。
因理解而亲近,因亲近而宽容,因宽容而改变,因改变而精彩。目前,在“理解教育”的引领下,“来自猩猩”的王福权校长,正带领着全校师生踏上了“亲和文化”的特色改革之路:教师专业发展的“和文化”、家校合作的“情文化”、学生德育的“悦文化”、校园建设的“绿文化”……在未来,相信联安中学在理解式“亲和文化”的引领下,一定会不断开创学校德育的新局面。
来自“猩猩”的校长
2006年8月,刚来联安中学上任的第一天,王福权校长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校里到处站满了“警卫”!有的站在花丛边,有的站在楼梯拐角处,有的站在操场篮球架下——这是一群被罚站的学生。看着“警卫”们那幼稚而又调皮的神情,满心疑惑的王校长马上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们的回答既无奈又一致:“是这样的啦!慢慢就习惯了。”在老师们的口中,王校长得知学校一直存在“三多”现象:警卫多、打架多、辍学多,老师们早已麻木了。“面对这样的‘三多’学校,要进行改革,其实并不容易。”王福权校长说:“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精力旺盛得很,与其让他们有力气打架,还不如找事来消耗他们的体力。”
作为体育教师出身的王福权校长深知体育运动在团队建设与鼓舞士气上的作用,于是,他把“体育特色”作为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在镇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王校长在校内校外开展了各种球类比赛和趣味运动会,尤其是与当地村委合作成立的学生醒狮队,成为了学校课间活动的一大亮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实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成长的种种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宣泄,行为习惯更是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此一来,再也见不到满校园的“警卫”了。
“大猩猩”是一些顽皮的学生给王福权校长取的一个绰号。“因为我的个头是全校最高大的,这个绰号来得理所当然。”王校长说起自己的绰号一脸笑意,“当我知道这个绰号时,我一点都不生气。”他想到自己做学生时也曾经给老师取过绰号,这样的经历让他更理解学生的行为。不管绰号好与不好,要是老师连一个绰号都没有,那么说明这位老师一定是不起眼的,没有一点特点的老师是无法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印象的。于是,他在校会上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感谢学生给自己取了一个这么好的绰号,一下子,学生们都乐了。
通过这件事,王福权校长感受到了“理解”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他强调说:“德育是从理解学生开始,因‘理解’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王福权校长是一位善于把握教育契机的人,从学生给自己取绰号这件事上,他马上在全校开展了“正确对待绰号”的主题班会活动,经过讨论与反思,不雅的绰号变成了善意的昵称,变成了每个人的独特标志。比如说英语学得好的同学成了“外交官”;篮球打得好的同学成了“篮球王子”;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理所当然成了“作家”……善意又具有特色的绰号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初,学生们给王校长取绰号本是顽皮贪玩的行为,甚至连王校长的儿子也无辜地成了“猩仔”,但最后却成就了一节节收获颇丰的主题班会。正因为如此,王校长和老师们意识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创设关键在于“理解”,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学校德育取得实效的基础。
慢慢地,联安中学“理解教育”的办学理念日渐清晰起来,理解教育的实践也开始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始点滴践行。
创新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面对站台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话,学生们总是处于一种神游状态。“要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什么样的话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倾听?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学生喜欢的?”王福权校长进行了一连串的思考。德育的关键在于“理解”,首先就要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成长规律,也许“感受学生的感受,体验学生的体验”能成为国旗下讲话的突破。于是,王福权校长马上召集全校老师,征集学生喜欢的话题,开展了全校性的“国旗下的讲话”演讲活动——这是一场心灵洗礼般的、人人参与的活动。此后,国旗下的讲话由全校师生轮着讲,可以是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一则生活趣闻……不管是什么内容,首先都是学生愿意倾听并感同身受的,因为只有理解学生才能亲近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开展“给我两分钟”演讲活动。走进联安中学,你会发现早操前或课间,每次都会安排一位学生在全班或全校同学面前演讲。“如果学生愿意倾听,就不怕他领会不了道理;如果学生愿意讲述,就不怕他锻炼不了胆量和口才;如果大家都愿意这样做,就不怕这个活动没有收获!”王福权校长坚信只有学生爱听了,我们才有实施教育的机会。就像初三小陈所说的:“过去我很胆小,甚至都不敢在别人面前正常交流,通过‘给我两分钟’的演讲活动,我不仅能大胆在大家面前表达,而且口才和幽默感也大大提升了!”“从学生的不愿倾听到自己的积极参与,从老师的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王校长深深感受到理解是蜕变的力量。
美好的回忆总能让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愉悦。在联安中学,有一门特殊的课程——“深情毕业大礼课程”。“今天的照片就是明天的历史”,联安中学坚持为学生创建三年成长档案并制作成毕业课程。当初三的学生们紧紧盯着大屏幕,时不时冒出“啊!那不是我初一植树的照片吗?”“有我三分扣篮的照片!”“还有我出黑板报的照片!”这些惊喜话语时,学生们被深深感动了。看着一张张老照片,看着一个个或长或短的活动视频,不少感性的女学生早已掉下了眼泪,三年联中的生活就像播放电影般在脑海中一幕幕地闪现。毕业前,有多少学校会和你一起分享曾经走过的每个脚印呢?这可贵的一刻怎么能让人不怀念?怎么能让人不感动呢?
在特别的日子里理解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考,是学生们最需要鼓舞的关键时刻,这点是所有人都认同的,在这个时刻,只要给予孩子信心和祝福,也许就能开启他精彩人生的第一步。要如何鼓舞学生的斗志呢?联安中学有着特殊的惯例。一个、两个、三个……参加中考的学生们陆续地从王福权校长的手中抽走一个个幸运红包。每年,凡是参加中考的学生们都可以得到王校长的祝福红包,这个红艳艳的祝福红包给予学生们信心和力量,并一直伴随学生们参加完所有考试。“中考取得好成绩,不仅是为了报答父母,而且是为了报答学校!”这是所有参加中考的学生的愿望。
改变从理解学生开始,不仅带来了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还从根本上拓宽了学校办学的思路,创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使得全校呈现出“家长信赖、学生爱学、教师乐教”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舌尖上的家访
从周一开始,初二的小侯一直都处于期盼又快乐的状态,她和父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准备了老师爱喝的茉莉花茶,只等着周五快快到来,原来这个周五,终于轮到老师们去她家家访了。“虽然老师叮嘱我们不要特别买菜,还说他们会提着菜上门,但爸爸妈妈说难得老师上门,得要好好招待才行。”小侯抿着嘴笑着说:“每学期一开学,我们都在讨论一个话题:‘老师去你家了吗?’以前我们特别害怕老师来家访,但现在人人都争着快把老师请到家里来。”
“上周日,吴老师来我家了!她表扬我的理科学得不错,要是作文也能加把劲的话,考取重点高中肯定没问题呢!”初三的小罗得意洋洋地说:“自从老师们来过我家吃饭后,感觉我老爸的变化可大了,不再只盯着我的分数了,还会关心我的兴趣爱好了。”
从2013年开始,联安中学推出全新的家访形式——“舌尖上的家访”。所谓的“舌尖上的家访”就是在空闲的时间里,教师自己买菜带米到学生家里,和学生、家长一起煮饭炒菜,在饭桌上和学生、家长边吃边拉家常,就学生的各种问题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度的交流。这种新型的理解式家校沟通模式改变了传统家访的困境。“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学校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那么家访就是家校联系不可缺少的纽带,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比电话、邮件等现代沟通手段更容易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情感上的认同,从而让家校合力教育变得更有效。”对于家访王福权校长理解得很透彻。
自从联安中学推出“舌尖上的家访”后,所有人都在变化。简单的一顿饭,让学生和老师变得亲近起来,因为理解老师工作辛苦的一面,理解老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学生变得友善而乐于听从老师的教导。教师除了获得学生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外,还向家长讲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也从根源上解决了学校和教师的部分管理隐患,大大增强了家长的信任感和配合度。由此,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家校合作故事开始在联安中学上演。
一天,一位家长气冲冲地来找王校长,说老师打了他的孩子。经过两人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家长明白了是一场误会,并深深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的帮助,纯朴的农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心中的感谢,居然马上跑回家,采摘了三大箩菜心用三轮车运了过来,尽管王校长一再拒绝,仍拗不过家长的坚持,于是,那天全校的老师们都分到了一把菜心。当王校长和老师们去他家家访时,才了解到这个家庭并不宽裕,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那天家访后,老师们感受到了身上沉重的责任感,并努力帮助该学生战胜学习和生活上的困境。后来,当那个学生考上理想的学校后,家长又给王校长送来了一只鸭子以表达内心的感谢,面对王校长的拒绝,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孩子已经毕业了,这不算送礼犯规,这是我们大人之间的友谊!”一句纯朴又直白的话语足以说明了家校合作所产生的和谐美。
从家校共情,再到家长之间共情,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有一件事至今让王福权校长记忆犹新。有一个学生不小心弄伤了另一个学生的手,在医院里缝了好几针。大家都在想:这回家长可要来闹事了!出乎意料,两位家长在学校里无声无息地私下就解决了这件事,根本不用学校出面解决。因为他们理解这只是孩子的不小心;理解教师的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理解双方作为父母的心情。因理解而懂得换位思考,这就是“理解教育”的魅力!这就是“舌尖上的家访”所取得的成效。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家校因理解而共情,因共情而和谐。一顿饭,一次交谈,就能弹奏出如此美妙的教育乐章,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始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手拉手,一起走
“我不是一块石头,也不是一滴眼泪,我只是一只小鸟……”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们随着歌曲《勇敢的心》在舞台上表演着手语舞蹈——这是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迎新生晚会上,来自联安中学的学生表演,每年一次的大学迎新晚会显得如此特别。
联安中学的教育者相信,同辈之间,更能相互理解,更能相互成为榜样。从2008年开始,联安中学开始探索与高等院校合作的“大小相携,共享成长”同辈互助德育模式。正因为同辈能比长辈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所以学生非常乐意接受来自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而在帮助“弟弟妹妹”的同时,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种“手拉手,一起走”的双赢同辈互助德育模式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的同辈互助美德工程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如“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写愿望,挂愿望瓶”树目标立心愿活动、可耕园拓展活动、后进生理想教育活动……各种活动精彩纷呈。
联安中学作为湛江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来到联安中学开展暑假“三下乡”夏令营活动,主题也同样丰富多彩:励志教育、中考冲刺的心理辅导、消防安全进校园、各种主题的班会和校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联安中学的孩子们心灵得到了洗礼、知识得到了拓展、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些主题活动中,由学生自发组织并得到学校大力支持的“感恩反哺”活动让人印象最为深刻:
2008年,联安中学毕业生侯美芬成为了花都区理科高考状元,入读中山大学的她不忘母校恩情,以师姐身份多次回母校探望老师,并与全校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以自己珍惜时间、刻苦求学的经历,以及大学美好生活的故事来激励学弟学妹们,让大家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好的办法能迅速到达成功的彼岸,成功的结果需要漫长努力地积累”的道理。
2009年9月,联安中学又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实习教师。陈文婷和侯月文都是联安中学的毕业生,师范大学毕业后,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放弃了在城区其他中学的实习机会,选择回到联安中学实习。实习期间,她们以学姐和老师的身份,将自己在母校的学习经历,毫无保留地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传授学习、工作以及待人处事等各方面的经验,还在课余时间经常给学生讲述高中生活的精彩和大学生活的斑斓。陈文婷还和大家分享了她在大学期间,担任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翻译,自己赚取学费和伙食费的励志故事,这些励志故事带给联安学子们的是内心强烈的震撼。
就这样,学生恋校的故事一届传一届,慢慢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现在,每次毕业生回校,学校都会组织他们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座谈,给全校学生开展传经送宝活动。这些大大小小的感恩反哺活动,不仅让联安学子们找到了学习的榜样,而且成为了爱校教育的一种最佳诠释。
随着联安中学“大小相携,共享成长”同辈互助德育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得到了广州万信达集团每年7万元的长期支持,这笔钱用于大学生到中学、中学生到大学开展活动的费用以及资助贫困中学生的费用等,这样一来,联安中学和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就更多了,学校也得以开展更多拓展视野的大学回访活动。
因理解而亲近,因亲近而宽容,因宽容而改变,因改变而精彩。目前,在“理解教育”的引领下,“来自猩猩”的王福权校长,正带领着全校师生踏上了“亲和文化”的特色改革之路:教师专业发展的“和文化”、家校合作的“情文化”、学生德育的“悦文化”、校园建设的“绿文化”……在未来,相信联安中学在理解式“亲和文化”的引领下,一定会不断开创学校德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