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与生俱来的元认知结构,更是由学习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决定。心理学家认为动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概念,它还可以用来解释、指引、加强和保持行为,特别是目标指向性的行为。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去获取课堂活动所指向的知识或技能。所以,数学教师从这一心理学角度出发,不仅能够通过操纵、强化环境塑造学生的行为,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让他们从内部动机和自我实现等角度去发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机;激发;强化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构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既复杂又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学习倦怠,学习动机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主观体验,即他们参与听课和学习的意愿和理由。如无任何动机,学习的行为很可能是昙花一现,学习的持久性更是镜花水月。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鼓励他们带着学习动机投入课堂活动。行为主义者认为强化是建立和保持行为的基本机制,日常教学中,适当的强化是塑造其学习行为和保持学习持久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学生学习倦怠的良药。教师应充分以行为强化理论为依据,采取科学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就此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调动参与意识,强化学习动机
从基础教育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必须有掌控课堂、调动学生各种意识的能力。学习动机往往是最需要被调动的一个,它被认为是有意义的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催化剂,是其具有教学情感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每一次的课堂活动事先做好心理准备,主动并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新知识。日常教学中,教师引导班级学生积极地参与每一次的教学探究活动,通过触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其使积极参与逐渐形成了由衷想要学好数学的动机。教学中,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形影不离,需要教师采用多样的方法。比如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作为教学实例引入新知,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放松心态,又能够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比如让学生主动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埋下伏笔,也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各种探究新知识的实践活动。比如对于兴趣高的学生和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再比如,教师应不定期、有目的地举行一些数学竞赛,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长处,不断在获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些方法都可以不同程度潜移默化地强化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鼓励大胆质疑,强化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是一种使学生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心理刺激的相互作用下,使其兴奋心理状态产生持久性的心理过程。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质疑可以有效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对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可以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适时有效地给予积极评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换言之,学生善于质疑可以有效地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路,并为学生更深一步地思维指明方向。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质疑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启发性学习,如何创造性思考。
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备课时提前预设教学中学生可能质疑的情况。因为适当的教学预设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多种心理需要,例如产生成就感的需要等并有效地促使学生及时激发相应的学习动机。因此好的预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地反馈教师给学生的信息。大致认为是以下几种情况学生会产生问题并质疑,即当教师认为学生的思维不通畅时,也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转不过弯儿来。当教师发现学生在问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厌倦困顿时。也有課堂中有主见的学生与教师各执己见、各执一词时。当教师被学生认为受旧知识的影响无法顺利地实现对新知识的迁移时。例如在教授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一课时,学生基本掌握测量方法后,却在巩固练习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并计算出它们的内角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测量出这些图形的每个角的度数并算出了内角和。如正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内角和180度;正方形每个角都是90度,内角和360度;正六边形每个角都是120度,内角和720度。唯有正五边形有同学提出了质疑:“老师,我测量出正五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10度,那么内角和就是550度啦,好像这个结果不对。”对于这位同学的问题,我很是兴奋,这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我没有马上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先让所有同学仔细思考为什么她会说这个结果不对,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呢?果然很多同学都似乎恍然大悟:“果然不对呀!”我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质疑的理由,他说:“根据三年级所学的知识,这个正五边形可以至少分成3个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一共是540度,也就是说这个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度才对。”掌声瞬间响起,也表明大家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解释了疑问。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误差呢?我接着问道。同学们异口同声:测量错了!原来量角器测量时本应是108度,大家都取了整。就这样,一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求证,引发了学生的一致探索。其次,教师应在本节内容重点、难点教学处恰当地设置问题。某节课教学知识点究竟能否成功让学生接受并理解,重点还是取决于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是否吃得透。一些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最初的备课时就非常充分地明确学生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以及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而在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正确的引导设疑则基本上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少走弯路。当然,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确定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应当基本上是经过深思熟虑并能被教室里的学生完全接受的。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也可以在教材中增设新知识的相关内容,双管齐下进行启发。总之,仔细地把握新知识与教材内相互间存在的关系逐步地提问,而正确引导也应当是重要的关键一环。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被充分证明,启发诱导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再次,应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处及时设置问题。众所周知,数学的学习要讲究跟40分钟的数学课堂要效率,在课堂的关键处及时设疑不仅在课堂上能有效地起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激发并帮助学生产生持久性的学习动机。数学课的重点、难点都是其关键处,新旧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一致性和连接处也是其关键,课堂上学生学习倦怠时也是一个关键处。小学数学课内容的抽象性可能会使学生提不起兴致更是一个关键处,教师尤其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经验获取学生内心的重要信息,恰当及时地设置问题,能有效地调动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最后,教师在课堂设疑时应该十分注意恰当地组织和分析问题,从而在课堂上起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机;激发;强化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构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既复杂又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学习倦怠,学习动机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主观体验,即他们参与听课和学习的意愿和理由。如无任何动机,学习的行为很可能是昙花一现,学习的持久性更是镜花水月。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鼓励他们带着学习动机投入课堂活动。行为主义者认为强化是建立和保持行为的基本机制,日常教学中,适当的强化是塑造其学习行为和保持学习持久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学生学习倦怠的良药。教师应充分以行为强化理论为依据,采取科学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就此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调动参与意识,强化学习动机
从基础教育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必须有掌控课堂、调动学生各种意识的能力。学习动机往往是最需要被调动的一个,它被认为是有意义的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催化剂,是其具有教学情感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每一次的课堂活动事先做好心理准备,主动并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新知识。日常教学中,教师引导班级学生积极地参与每一次的教学探究活动,通过触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其使积极参与逐渐形成了由衷想要学好数学的动机。教学中,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形影不离,需要教师采用多样的方法。比如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作为教学实例引入新知,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放松心态,又能够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比如让学生主动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埋下伏笔,也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各种探究新知识的实践活动。比如对于兴趣高的学生和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再比如,教师应不定期、有目的地举行一些数学竞赛,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长处,不断在获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些方法都可以不同程度潜移默化地强化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鼓励大胆质疑,强化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是一种使学生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心理刺激的相互作用下,使其兴奋心理状态产生持久性的心理过程。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质疑可以有效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对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可以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适时有效地给予积极评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换言之,学生善于质疑可以有效地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路,并为学生更深一步地思维指明方向。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质疑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启发性学习,如何创造性思考。
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备课时提前预设教学中学生可能质疑的情况。因为适当的教学预设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多种心理需要,例如产生成就感的需要等并有效地促使学生及时激发相应的学习动机。因此好的预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地反馈教师给学生的信息。大致认为是以下几种情况学生会产生问题并质疑,即当教师认为学生的思维不通畅时,也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转不过弯儿来。当教师发现学生在问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厌倦困顿时。也有課堂中有主见的学生与教师各执己见、各执一词时。当教师被学生认为受旧知识的影响无法顺利地实现对新知识的迁移时。例如在教授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一课时,学生基本掌握测量方法后,却在巩固练习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并计算出它们的内角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测量出这些图形的每个角的度数并算出了内角和。如正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内角和180度;正方形每个角都是90度,内角和360度;正六边形每个角都是120度,内角和720度。唯有正五边形有同学提出了质疑:“老师,我测量出正五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10度,那么内角和就是550度啦,好像这个结果不对。”对于这位同学的问题,我很是兴奋,这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我没有马上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先让所有同学仔细思考为什么她会说这个结果不对,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呢?果然很多同学都似乎恍然大悟:“果然不对呀!”我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质疑的理由,他说:“根据三年级所学的知识,这个正五边形可以至少分成3个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一共是540度,也就是说这个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度才对。”掌声瞬间响起,也表明大家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解释了疑问。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误差呢?我接着问道。同学们异口同声:测量错了!原来量角器测量时本应是108度,大家都取了整。就这样,一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求证,引发了学生的一致探索。其次,教师应在本节内容重点、难点教学处恰当地设置问题。某节课教学知识点究竟能否成功让学生接受并理解,重点还是取决于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是否吃得透。一些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最初的备课时就非常充分地明确学生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以及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而在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正确的引导设疑则基本上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少走弯路。当然,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确定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应当基本上是经过深思熟虑并能被教室里的学生完全接受的。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也可以在教材中增设新知识的相关内容,双管齐下进行启发。总之,仔细地把握新知识与教材内相互间存在的关系逐步地提问,而正确引导也应当是重要的关键一环。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被充分证明,启发诱导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再次,应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处及时设置问题。众所周知,数学的学习要讲究跟40分钟的数学课堂要效率,在课堂的关键处及时设疑不仅在课堂上能有效地起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激发并帮助学生产生持久性的学习动机。数学课的重点、难点都是其关键处,新旧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一致性和连接处也是其关键,课堂上学生学习倦怠时也是一个关键处。小学数学课内容的抽象性可能会使学生提不起兴致更是一个关键处,教师尤其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经验获取学生内心的重要信息,恰当及时地设置问题,能有效地调动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最后,教师在课堂设疑时应该十分注意恰当地组织和分析问题,从而在课堂上起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