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但是在小说的三要素中,它最重要的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固然,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是他或她的存在,都是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身上都有小说中人物的影子,似乎你在读小说,也在读自己。这正是因为小说中的人物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因此,要读懂一篇小说,我们就先要很好地把握小说的人物。那么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
下面我就想借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第一,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祝福》中的主要人物有祥林嫂、“我”、鲁四老爷、柳妈。但最主要的当然是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女仆,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她的地位决定着她如果想要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拿着稳定的工资,就只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所以她表现的也总是低眉顺眼,忙里忙外,甚至一个女人干了相当于一个男工的活计。
但是她的人生并非如此平静,并非只定格在第一次来鲁镇时的那种虽累但很安定的生活状态上。她的人生发生了很多变故,我们只有清楚地了解她的经历,才能好好地把握她后来的一系列表现。祥林嫂因为丧偶,才逃到鲁家打工,但是最终没有改变再嫁的命运,她被婆婆家强行捆走,嫁到了深山,新任丈夫“有的是力气”,他们也有了阿毛,她很满足,但是命运再次戏弄了她,身强力壮的丈夫却得了伤寒病死了,可爱的阿毛也被狼吃了,唯一的房子又被大伯收走了,她只好再次踏上鲁镇……
在她经历的一系列变故中,我们会不自主地发出这样的疑问:祥林嫂为什么要反对再嫁?她又为什么在结婚时抗争得那样激烈,而没过多久,又反倒觉得幸福起来呢?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来理解祥林嫂这一人物的性格。了解了她的经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第二次到鲁镇时总是重复阿毛故事的那种痴痴傻傻的状态了。
第二,要抓住小说中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如: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
肖像描写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小说在刻画祥林嫂这一形象上,用了四处传神的外貌描写,准确地表现她的精神状态和她每况愈下的辛酸过程。祥林嫂第一次来鲁家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此时的祥林嫂虽年轻守寡,生活清苦,但仍未失去青春的活力,表明她生命力旺盛。第二次来鲁家时,夫死子亡,创伤严重,“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再嫁再寡的悲痛和精神创伤,使她精神枯槁,眼光呆滞,已失去昔日的生机与活力。第三次是捐过门槛儿后,在祭祖时节仍遭到斥退,她“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连精神也不济了。”这次打击使她“直是一个木偶人”。第四次指祥林嫂被赶出鲁家流落街头,临死前则是“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是一个活物”。这种外貌的巨大变化,真切地反映出祥林嫂临终前的悲惨处境。
除此之外,小说还传神地刻画了她的眼睛,通过不同阶段她眼睛的变化,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安分守己的劳动妇女,历经生活的磨难,面对他人的冷言冷语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又通过捐门槛重燃希望,但继而又因为自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再受打击,从此消瘦,最终走向死亡的整幅画面。
小说中的鲁四老爷,是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对他的语言描写更是极其简省。祥林嫂死时,他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祥林嫂被婆婆家捆走,他说:“可恶!然而……”“可恶!”、“然而……”,就是在这简省的语言描写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一个极其冷漠的封建社会老监生的形象。
第三,不要忽略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祝福》在塑造鲁四老爷这一人物时,除了运用能反映其性格的语言的刻画外,还重点描绘了他的书房:“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鲁四老爷书房的摆设中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宣扬封建礼教,自觉维护封建统治的伪道士。书房的布置无不标榜着鲁四老爷道学者的身份,表明了他的豪绅地位和学问水平,显得文雅而又贴切。那挂在大“寿”字旁边的半副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是他为人处世的标准。却又显得迂腐保守,虚伪自私。
第四,要注意侧面表现人物的因素,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的方式等来分析人物形象。
《祝福》中,当祥林嫂在天地圣众歆享祝福之声中凄惨地死去时,和她一样同是被压迫的短工却麻木地说“还不是穷死的”,而鲁四老爷大骂她是个“谬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这种人的生命的价值在当时似乎可以忽略不计,唯一让别人记起的原因不是因为对她的怀念,而是因为她的死似乎破坏了欢乐盛大的节日。
当祥林嫂惨遭不幸,第二次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儿子阿毛时,鲁镇上人们的那种最初假意关心,特意“寻”来听她讲阿毛的故事,然后“满意”地离去,后来又不怀好意地取笑她的“伤疤”的丑态,无疑是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这些,那么就更能很好地把握祥林嫂这个人物了。
总之,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关于人物的所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语段,弄清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下面我就想借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第一,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祝福》中的主要人物有祥林嫂、“我”、鲁四老爷、柳妈。但最主要的当然是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女仆,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她的地位决定着她如果想要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拿着稳定的工资,就只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所以她表现的也总是低眉顺眼,忙里忙外,甚至一个女人干了相当于一个男工的活计。
但是她的人生并非如此平静,并非只定格在第一次来鲁镇时的那种虽累但很安定的生活状态上。她的人生发生了很多变故,我们只有清楚地了解她的经历,才能好好地把握她后来的一系列表现。祥林嫂因为丧偶,才逃到鲁家打工,但是最终没有改变再嫁的命运,她被婆婆家强行捆走,嫁到了深山,新任丈夫“有的是力气”,他们也有了阿毛,她很满足,但是命运再次戏弄了她,身强力壮的丈夫却得了伤寒病死了,可爱的阿毛也被狼吃了,唯一的房子又被大伯收走了,她只好再次踏上鲁镇……
在她经历的一系列变故中,我们会不自主地发出这样的疑问:祥林嫂为什么要反对再嫁?她又为什么在结婚时抗争得那样激烈,而没过多久,又反倒觉得幸福起来呢?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来理解祥林嫂这一人物的性格。了解了她的经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第二次到鲁镇时总是重复阿毛故事的那种痴痴傻傻的状态了。
第二,要抓住小说中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如: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
肖像描写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小说在刻画祥林嫂这一形象上,用了四处传神的外貌描写,准确地表现她的精神状态和她每况愈下的辛酸过程。祥林嫂第一次来鲁家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此时的祥林嫂虽年轻守寡,生活清苦,但仍未失去青春的活力,表明她生命力旺盛。第二次来鲁家时,夫死子亡,创伤严重,“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再嫁再寡的悲痛和精神创伤,使她精神枯槁,眼光呆滞,已失去昔日的生机与活力。第三次是捐过门槛儿后,在祭祖时节仍遭到斥退,她“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连精神也不济了。”这次打击使她“直是一个木偶人”。第四次指祥林嫂被赶出鲁家流落街头,临死前则是“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是一个活物”。这种外貌的巨大变化,真切地反映出祥林嫂临终前的悲惨处境。
除此之外,小说还传神地刻画了她的眼睛,通过不同阶段她眼睛的变化,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安分守己的劳动妇女,历经生活的磨难,面对他人的冷言冷语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又通过捐门槛重燃希望,但继而又因为自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再受打击,从此消瘦,最终走向死亡的整幅画面。
小说中的鲁四老爷,是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对他的语言描写更是极其简省。祥林嫂死时,他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祥林嫂被婆婆家捆走,他说:“可恶!然而……”“可恶!”、“然而……”,就是在这简省的语言描写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一个极其冷漠的封建社会老监生的形象。
第三,不要忽略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祝福》在塑造鲁四老爷这一人物时,除了运用能反映其性格的语言的刻画外,还重点描绘了他的书房:“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鲁四老爷书房的摆设中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宣扬封建礼教,自觉维护封建统治的伪道士。书房的布置无不标榜着鲁四老爷道学者的身份,表明了他的豪绅地位和学问水平,显得文雅而又贴切。那挂在大“寿”字旁边的半副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是他为人处世的标准。却又显得迂腐保守,虚伪自私。
第四,要注意侧面表现人物的因素,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的方式等来分析人物形象。
《祝福》中,当祥林嫂在天地圣众歆享祝福之声中凄惨地死去时,和她一样同是被压迫的短工却麻木地说“还不是穷死的”,而鲁四老爷大骂她是个“谬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这种人的生命的价值在当时似乎可以忽略不计,唯一让别人记起的原因不是因为对她的怀念,而是因为她的死似乎破坏了欢乐盛大的节日。
当祥林嫂惨遭不幸,第二次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儿子阿毛时,鲁镇上人们的那种最初假意关心,特意“寻”来听她讲阿毛的故事,然后“满意”地离去,后来又不怀好意地取笑她的“伤疤”的丑态,无疑是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这些,那么就更能很好地把握祥林嫂这个人物了。
总之,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关于人物的所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语段,弄清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