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目前来看,药企狂热投资医院的两大动力在于:一是获得医院这个强势终端市场;二是看中医院较好的获利能力。但是,在对投资医院的管理经验以及技巧上,药企并无代势可言。
58号文(《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下发、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措施逐步出台,这些积极的政策信号引得各路资本对医院投资垂涎三尺。表面上看,药企是最具产业链协同优势的投资者,这点很多投资医院的药企自身也表示认同。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当前投资医院的药企能够实现产业协同效应或具有清晰商业模式的寥寥无几,更多是从资产投资的角度去考虑。
“医院每年10%~20%稳定的投资回报率对任何一家药企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即便是没有想好长远的战略布局,一旦发现合适的机会,先抢到这块资源再说。这其中不排除有部分药企为了短期的股票估值上升而盲目进入(医院)。”一位医药行业证券分析师如是说。
对于进入门槛低、盈利模式比较清晰的专科连锁医院而言,投资或能够在1~2年内有所回报,但对于综合性医院,无论是民营还是公立性质,平均5~8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收回成本,若投资者急功近利,一方面会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另—方面,这个投资项目本身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不仅如此,在投资医院后的管理上,药企并无优势可言。医院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是所有“淘金者”都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比如医院普遍存在的财务体系不透明、渠道返点现象普遍、法规风险等都需要投资者们做好充分的预估和准备。而究竟如何去甄别一家医院的优劣,则非常考验投资者们的眼光和智慧。
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迄今为止,包括药企在内的投资者,通过投资医疗机构获得良好收益的屈指可数。尤其是涉足公立医院的先驱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走进了之后才发现困难重重。
除了常被拿来引证的金陵药业收购宿迁人民医院成功扭亏为盈的例子,其他投资公立医院的机构几乎都折戟而归。早期华源集团与新乡市政府成立合资公司接管新乡5家公立医院后黯然退出,此后双鹭药业与新乡中心医院的合作也已终止;平安集团投资深圳龙岗区中医院以失败告终;华润医疗控股的昆明儿童医院如今也陷入整合困境。
在《E药经理人》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当前投资医院的17家药企中,除国药集团、九州通属于流通企业外,其余均是制药或医疗器械企业。而在一位医疗产业投资经理看来,流通企业投资医院会更具有优势:“因为他们能够从供应链的角度来控制医院的成本。”国药集团与新乡中原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国药中原管理有限公司正是如此。
借助国药强大的商业配送网络以及丰富的药品资源,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为新乡中原管理有限公司下属5家公立医院提供药品配送的优先权,并且享受这5家医院规定比例的市场份额。但究竟给予国药多大比例的业务份额才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对合作双方都是一大考验。华源集团、双鹭药业也均尝试过通过打通药品配送这一环节来实现盈利,但均以失败告终。
与国药集团同属于流通企业的九州通,则采取合资新建医院的方式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不过,新建医院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甚至会远远超出企业的想象。前车之鉴是,2007年康美药业就计划投建普宁市康美中医院,一直到去年的一季报,公司才表示项目已进入内部装修,该工程已累计投入近7.77亿元。
此前,与新乡中心医院合作新建医院的双鹭药业也是因为未能充分考虑到投资医院所需要耗费的大量时间、精力以及巨额资金而退出。
药企未必是医院“换脑”的最佳人选
盈利模式是所有投资者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如何对投资后的医院进行管理则是重中之重。
在某种程度上,医药企业抢占其产业链下游的医院似乎更具竞争力,其对医疗机构的熟悉程度、所掌握的人脉和资源以及对这一行业的理解程度都要比其他投资者略胜一筹。但在对所投资医院的管理经验以及技巧上,药企与其他的投资者处于同一起跑线。
“药企投资医院的优势并不是长期的,公立医院当前缺乏‘企业式管理经营’的理念,但实现这一理念转变的最佳人选未必是药企。”波士顿咨询(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吴淳表示。
《E药经理人》遍访的各大投资机构以及业内人士均表示,医院的管理层最好由具有专业医院管理经验的第三方来担任,或者是在保证医院总体发展大方向不变的基础上,保持原有的管理层继续经营医院。
金陵药业控股宿迁人民医院后,通过吸引南京鼓楼医院以技术入股,引入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成功让宿迁人民医院扭亏为盈。复星医药收购安徽济民肿瘤医院、宿迁钟吾医院后,除了财务上的预算规划外,医院具体管理经营层面的事务依然由原有的管理层来执行。天士力控股的湖南湘雅康复医院,也选择由湘雅医院的管理团队来做管理。新乡中原管理有限公司与国药的合作中,亦是完全依靠原有的医院管理层来执行各项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第三方管理团队要尽量避免双方在同一竞争区域或者在同一科室领域存在竞争。”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看不见的风险
如果从产业链协同的角度看,药企投资医院的最直接受益模式,就是把自个儿的药品卖到医院去。但问题是,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药企是某一家或者几家医院的专供厂家,除非全国范围内的医院网络布局,才能够实现更大的盈利空间。
益佰制药(以下简称“益佰”)于2005年投资灌南县人民医院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控制终端,以实现自身药品在医院的销售。“我们当时是想控制上百家医院终端,仅仅一家是满足不了公司需要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投资医院是失败的。”益佰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不过,在吴淳看来,先声药业和恒瑞药业这类做新特药的企业需要全国范围的医院布局,而做大普药的企业只要能够抢占某一家规模和效益还不错的大型医院一定的市场份额,销量都会很可观。
但在当前的环境下,参股或者投资较大型的三甲医院对于普通藥企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一般向社会资本抛出橄榄枝的公立医院要么因为无力经营,要么因为内部管理有问题。 “如果本身这个公立医院资质很好,内部也没有任何问题,政府是不会随便卖的。”瑞银证券董事季序我的言下之意,投资公立医院需谨慎,其中暗藏的风险企业能否化解,都需要再三考量。
就目前投资医院的形式而言,无外乎收购、新建、公立转制这三种形式,其中难度最大的当属公立医院转制。
波士顿咨询(BCG)今年发布的题为《投资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报告称,投资公立医院转制而来的综合医院时需防范三类主要风险。第一,在转制过程中要对资产进行合理估值和处置,并妥善处理原有医护人员的编制问题,以避免人员流失或军心不稳。第二,在转制后,很多医院往往面临从非营利性医院转为营利性医院的需求。58号文提出“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转变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确需要转变的,需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国家既不反对也不鼓励的态度,以及当地政府对此的解读执行,使得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政策不确定性。第三,医院还会面临失去一些现有福利的潜在风险,如所得税等税收不再减免,可能需要补缴土地使用费等。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时候满口承诺,但当资本引进来之后,就变成关门打狗。钱你拿不走,又没有回报怎么办?企业就得听政府的,所以企业很尴尬。”一位长期关注公立医院改革的人士如此形容当前投资公立医院的大环境。
民营医院尴尬
正因此,众多投资机构对于公立医院转制都望而却步。涉足其中的医药企业也多以具有国资性质的企业为主。近几年药企投资医院的案例中,除了益佰制药投资了一家公立医院外,其余投资公立医院的均是国企。
“大央企可以接受医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亏损,但民营企业必须充分考虑投资回报时间,因为国药、华润等依靠跟当地政府的关系就可以打通很多环节,但民营企业处处都需要真金白银,耗不起!”一位医药投资人士道出了其中缘由。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转制过程中,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公立医院也更愿意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来接管。
比起公立医院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投资民营医院的难度相对要小很多。不涉及国有资产流失,不涉及原有医护人员编制处置等等,也无怪乎当前从整个市场投资医院的数量来看,民营医院都要远远高于公立医院。达晨创投投资爱尔眼科后,短短两年内实现了10倍以上的回报;2012年,復星医药的医疗服务业务共计实现收入人民币约1.6亿元,2013年上半年,复星医药这一业务的收入已经超过1.6亿元。当然,这并不代表民营医疗机构就是稳赚不赔的投资标的,其面临的人才资源短缺,无法获得医保定点资格、无法享受税收等各方面优惠政策等难题,同样让一些投资者难言轻松。
马应龙药业从3年前开始涉足肛肠专科医院,通过收购或者自建的方式,当前在全国拥有5家连锁肛肠医院,经过前期长时间的亏损后,现在已经逐步盈利。但马应龙药业副总经理李加林曾公开表示,由于公司所属医院基础薄弱,发展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社会资本办医院面临缺少专家的难题:“国有医院的专家往外流动是很少的,除非在医院呆不下去了。医生作为技术人员是很讲究身份地位的,而民营医院的医生职位晋升很难,没有相应的指标。”
这几乎是当前所有民营医院发展都遭遇的普遍困境。这使得,无论在医生资源、医疗水平还是品牌影响力上,民营医院眼下几乎无法与公立医院抗衡。
已在大陆建院的台资医院厦门长庚医院、湖南旺旺医院、南京明基医院、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及上海辰新医院,目前均未实现盈利。
这背后折射出来的一大症结是,国家对于民营医疗机构的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虽然“国办58号文”中已明确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职称评定、人才培训等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以及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但现实离此还十分遥远。
58号文(《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下发、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措施逐步出台,这些积极的政策信号引得各路资本对医院投资垂涎三尺。表面上看,药企是最具产业链协同优势的投资者,这点很多投资医院的药企自身也表示认同。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当前投资医院的药企能够实现产业协同效应或具有清晰商业模式的寥寥无几,更多是从资产投资的角度去考虑。
“医院每年10%~20%稳定的投资回报率对任何一家药企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即便是没有想好长远的战略布局,一旦发现合适的机会,先抢到这块资源再说。这其中不排除有部分药企为了短期的股票估值上升而盲目进入(医院)。”一位医药行业证券分析师如是说。
对于进入门槛低、盈利模式比较清晰的专科连锁医院而言,投资或能够在1~2年内有所回报,但对于综合性医院,无论是民营还是公立性质,平均5~8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收回成本,若投资者急功近利,一方面会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另—方面,这个投资项目本身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不仅如此,在投资医院后的管理上,药企并无优势可言。医院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是所有“淘金者”都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比如医院普遍存在的财务体系不透明、渠道返点现象普遍、法规风险等都需要投资者们做好充分的预估和准备。而究竟如何去甄别一家医院的优劣,则非常考验投资者们的眼光和智慧。
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迄今为止,包括药企在内的投资者,通过投资医疗机构获得良好收益的屈指可数。尤其是涉足公立医院的先驱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走进了之后才发现困难重重。
除了常被拿来引证的金陵药业收购宿迁人民医院成功扭亏为盈的例子,其他投资公立医院的机构几乎都折戟而归。早期华源集团与新乡市政府成立合资公司接管新乡5家公立医院后黯然退出,此后双鹭药业与新乡中心医院的合作也已终止;平安集团投资深圳龙岗区中医院以失败告终;华润医疗控股的昆明儿童医院如今也陷入整合困境。
在《E药经理人》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当前投资医院的17家药企中,除国药集团、九州通属于流通企业外,其余均是制药或医疗器械企业。而在一位医疗产业投资经理看来,流通企业投资医院会更具有优势:“因为他们能够从供应链的角度来控制医院的成本。”国药集团与新乡中原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国药中原管理有限公司正是如此。
借助国药强大的商业配送网络以及丰富的药品资源,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为新乡中原管理有限公司下属5家公立医院提供药品配送的优先权,并且享受这5家医院规定比例的市场份额。但究竟给予国药多大比例的业务份额才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对合作双方都是一大考验。华源集团、双鹭药业也均尝试过通过打通药品配送这一环节来实现盈利,但均以失败告终。
与国药集团同属于流通企业的九州通,则采取合资新建医院的方式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不过,新建医院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甚至会远远超出企业的想象。前车之鉴是,2007年康美药业就计划投建普宁市康美中医院,一直到去年的一季报,公司才表示项目已进入内部装修,该工程已累计投入近7.77亿元。
此前,与新乡中心医院合作新建医院的双鹭药业也是因为未能充分考虑到投资医院所需要耗费的大量时间、精力以及巨额资金而退出。
药企未必是医院“换脑”的最佳人选
盈利模式是所有投资者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如何对投资后的医院进行管理则是重中之重。
在某种程度上,医药企业抢占其产业链下游的医院似乎更具竞争力,其对医疗机构的熟悉程度、所掌握的人脉和资源以及对这一行业的理解程度都要比其他投资者略胜一筹。但在对所投资医院的管理经验以及技巧上,药企与其他的投资者处于同一起跑线。
“药企投资医院的优势并不是长期的,公立医院当前缺乏‘企业式管理经营’的理念,但实现这一理念转变的最佳人选未必是药企。”波士顿咨询(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吴淳表示。
《E药经理人》遍访的各大投资机构以及业内人士均表示,医院的管理层最好由具有专业医院管理经验的第三方来担任,或者是在保证医院总体发展大方向不变的基础上,保持原有的管理层继续经营医院。
金陵药业控股宿迁人民医院后,通过吸引南京鼓楼医院以技术入股,引入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成功让宿迁人民医院扭亏为盈。复星医药收购安徽济民肿瘤医院、宿迁钟吾医院后,除了财务上的预算规划外,医院具体管理经营层面的事务依然由原有的管理层来执行。天士力控股的湖南湘雅康复医院,也选择由湘雅医院的管理团队来做管理。新乡中原管理有限公司与国药的合作中,亦是完全依靠原有的医院管理层来执行各项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第三方管理团队要尽量避免双方在同一竞争区域或者在同一科室领域存在竞争。”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看不见的风险
如果从产业链协同的角度看,药企投资医院的最直接受益模式,就是把自个儿的药品卖到医院去。但问题是,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药企是某一家或者几家医院的专供厂家,除非全国范围内的医院网络布局,才能够实现更大的盈利空间。
益佰制药(以下简称“益佰”)于2005年投资灌南县人民医院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控制终端,以实现自身药品在医院的销售。“我们当时是想控制上百家医院终端,仅仅一家是满足不了公司需要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投资医院是失败的。”益佰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不过,在吴淳看来,先声药业和恒瑞药业这类做新特药的企业需要全国范围的医院布局,而做大普药的企业只要能够抢占某一家规模和效益还不错的大型医院一定的市场份额,销量都会很可观。
但在当前的环境下,参股或者投资较大型的三甲医院对于普通藥企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一般向社会资本抛出橄榄枝的公立医院要么因为无力经营,要么因为内部管理有问题。 “如果本身这个公立医院资质很好,内部也没有任何问题,政府是不会随便卖的。”瑞银证券董事季序我的言下之意,投资公立医院需谨慎,其中暗藏的风险企业能否化解,都需要再三考量。
就目前投资医院的形式而言,无外乎收购、新建、公立转制这三种形式,其中难度最大的当属公立医院转制。
波士顿咨询(BCG)今年发布的题为《投资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报告称,投资公立医院转制而来的综合医院时需防范三类主要风险。第一,在转制过程中要对资产进行合理估值和处置,并妥善处理原有医护人员的编制问题,以避免人员流失或军心不稳。第二,在转制后,很多医院往往面临从非营利性医院转为营利性医院的需求。58号文提出“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转变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确需要转变的,需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国家既不反对也不鼓励的态度,以及当地政府对此的解读执行,使得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政策不确定性。第三,医院还会面临失去一些现有福利的潜在风险,如所得税等税收不再减免,可能需要补缴土地使用费等。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时候满口承诺,但当资本引进来之后,就变成关门打狗。钱你拿不走,又没有回报怎么办?企业就得听政府的,所以企业很尴尬。”一位长期关注公立医院改革的人士如此形容当前投资公立医院的大环境。
民营医院尴尬
正因此,众多投资机构对于公立医院转制都望而却步。涉足其中的医药企业也多以具有国资性质的企业为主。近几年药企投资医院的案例中,除了益佰制药投资了一家公立医院外,其余投资公立医院的均是国企。
“大央企可以接受医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亏损,但民营企业必须充分考虑投资回报时间,因为国药、华润等依靠跟当地政府的关系就可以打通很多环节,但民营企业处处都需要真金白银,耗不起!”一位医药投资人士道出了其中缘由。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转制过程中,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公立医院也更愿意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来接管。
比起公立医院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投资民营医院的难度相对要小很多。不涉及国有资产流失,不涉及原有医护人员编制处置等等,也无怪乎当前从整个市场投资医院的数量来看,民营医院都要远远高于公立医院。达晨创投投资爱尔眼科后,短短两年内实现了10倍以上的回报;2012年,復星医药的医疗服务业务共计实现收入人民币约1.6亿元,2013年上半年,复星医药这一业务的收入已经超过1.6亿元。当然,这并不代表民营医疗机构就是稳赚不赔的投资标的,其面临的人才资源短缺,无法获得医保定点资格、无法享受税收等各方面优惠政策等难题,同样让一些投资者难言轻松。
马应龙药业从3年前开始涉足肛肠专科医院,通过收购或者自建的方式,当前在全国拥有5家连锁肛肠医院,经过前期长时间的亏损后,现在已经逐步盈利。但马应龙药业副总经理李加林曾公开表示,由于公司所属医院基础薄弱,发展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社会资本办医院面临缺少专家的难题:“国有医院的专家往外流动是很少的,除非在医院呆不下去了。医生作为技术人员是很讲究身份地位的,而民营医院的医生职位晋升很难,没有相应的指标。”
这几乎是当前所有民营医院发展都遭遇的普遍困境。这使得,无论在医生资源、医疗水平还是品牌影响力上,民营医院眼下几乎无法与公立医院抗衡。
已在大陆建院的台资医院厦门长庚医院、湖南旺旺医院、南京明基医院、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及上海辰新医院,目前均未实现盈利。
这背后折射出来的一大症结是,国家对于民营医疗机构的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虽然“国办58号文”中已明确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职称评定、人才培训等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以及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但现实离此还十分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