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记”作名,借题发挥,阐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主张,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抱负,显示了不向旧势力妥协的决心,并以此来勉励友人、警策自己。为了阐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主张,作者在第三、四段中运用触景生情的手法,在对比之中写出了第三段的“以己悲”和第四段的“以物喜”两种情感,为第五段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铺垫。下面我们来赏析这两段,以便对全文主旨有深刻的理解。
一
第三、四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迁客骚人”在一“阴”一“晴”的景观中登楼观景时触景而生出的因己而悲和因物而喜的两种思想感情。两段布局相同,都先写眼前看到的景,后写触景而生的情。写景部分,都是先写白天,后写晚上。所不同的是:景是一“阴”一“晴”,情则是一“喜”一“悲”。这两段描写通过强烈的对比,造成一种使人如临其境的诗的意境,写得越鲜明、越酣畅,第五段的议论就越有着落。
对比的重点有三个:第一是天气:悲的是“阴风怒号”,喜的是“天光晴明”。第二是湖光山色:险境劣景的是“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樯倾辑摧”、“虎啸猿啼”;优境美景是“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真是写得绘声绘色。第三是景中的人物:险境中的是“商旅不行”;美景中的是“渔歌互答”。作者抓住了这些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描绘,使读者犹如真的进入这些有声有色的环境,观赏了美景,从而获得不可忘怀的印象。但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所以在构思每一段景色后,都写出一般的“迁客骚人”面对此景而生出的情。这一方面照应了第二段“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另外一方面又为第五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设了伏笔。
二
第三段作者首先选择了“淫雨”、“阴风”、“浊浪”,分别用“霏霏”、“怒号”、“排空”描摹它们的形状、声音、气势。“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是写长时间的天气状况,这种环境能影响人的心境,使人产生郁闷的感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则是眼前的景况。阴风可使人有冷森的感觉,怒号更增添了恐怖的风声;浊浪因其浊而使人觉得厌恶,再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向空中,使人望而生畏,避之犹恐不及。在这种凄风苦雨、阴冷险恶的环境下,当然白天看不到太阳,晚上不见星星,望不见远山,而说“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好像太阳星星因为害怕而收起了光辉,山岳也因为害怕藏起了形体。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但使景象显得光线阴暗,色调灰冷,而且会使人生出畏步不前、退避归隐的情感。
接着,作者写在这种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景况:航船被风浪毁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这里“商旅不行”,一是说不敢出行,二是说无法出行;“樯倾楫摧”四字是说诗人仿佛看到在狂风怒号之中和巨浪的冲击下,桅杆倒掉、橹浆折断,最终船只沉没的可怕景象。这已经够阴沉、凶险的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收住,他又加了一笔“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让光线阴暗了再阴暗,使色调灰冷了再灰冷。从暮色苍茫中传来一阵阵虎啸,一声声猿啼。虎啸增添恐怖,猿啼使人悲哀、忧伤。作者以声音渲染景色,更增加了景况的恶劣。
面对此景,登上了岳阳楼的迁客骚人会怎样呢?他们在郁闷忧伤时登上楼后,自然会觉得更冷,举目张望,看到湖中的险境劣景时想到自己在政局动荡的角逐中终遭贬,离开国都已远,更加怀念家乡,也担心人家说坏话,更害怕别人讽刺自己,顿时觉得满目萧条,于是感慨到了极点,因而激发出悲痛之情(登斯楼也,则又去国怀乡,忧搀畏讥,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
这里作者不仅成功地把握了一般迁客骚人的共同遭遇和共同心理,而且还写出了种种自然景象,似乎所含的感情色彩及政治含义也就具有象征、类比的意义。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不就是朝廷中那些小人一味专横跋扈的写照吗?那“樯倾楫摧”不正是迁客骚人受贬谪、遭迫害的缩影吗?而 “虎啸”不正是类比奸佞之徒的诽谤和嘲骂吗?“猿啼”不正是类比这些迁客骚人们发出的哀鸣吗?这就不仅是触景生情了,而是景有所寓了。
三
读了范公所写的第四段,我深深得被它所表达的优境美景吸引住了。下面就让我以现代人对优境美景的感受,穿越时空,来领略一下这古代风光吧。
第四段开头“春和景明”。春和:春日和暖。景明:景,指日光;景明,阳光明媚。表示时值春日,温度不冷不热正适体,阳光不强不弱刚好宜人。后面的“长烟一空”即无风时连直上天空的长长的烟柱都没有,表示天空空气质量好。这一标准绝对符合我们当代人以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即降尘和飘尘)的多少而衡量的优等标准(即空气质量指数为50以下)。也就是说,空气质量优。对人体来说,洁净的空气中哪种气体是人最需要的呢?当然是氧气,范公生活在宋代,定然不会清楚,但他写湖岸、湖中小洲时,顺便结合出的“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茂盛的花草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必然会产生出大量的氧气,再混以花的香气,绝对有益于人体健康。这些环境特征。概括起来就是:温度不热不冷正适体,阳光不强不弱刚宜人。空气质量绝忧,氧气充足,而且花香沁人心肺,这绝对有益于人体健康,使人舒服。
光有这样的环境还不够,这里的景象怎么样呢?
范公在本段的“波澜不惊”与上段的“浊浪排空”的对比中,同湖面把整个湖景分成了两个境域。上面的天色和下面的湖光相连成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湖面以上天色碧蓝,表示空气透明度高、看得远,突出了一个“晴”字。湖面以下的湖色碧绿,表示湖水清洁无污染,突显出水体透明的特点。而“万顷”则说明湖面面积广大,给人一种意境开阔的感觉,心怀自然就开朗了。接着,范公从众多欣赏点中,选出了空中的“沙鸥翔集”、水中的“锦鳞游泳”两个动的景点,打破晴空和湖水的平静。在静景的基础上给出了动景,不但实现了有静有动,而且给人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联想。
湖景是主,范公也没有忘记岸上和湖中小洲上茂密的草木中的鲜花,给读者点出岸上的白芷和小舟上的兰花,供读者欣赏。芷兰历来是古代文人欣赏、玩味、看重、自喻的香草。如《离骚》“扈江离与碎芷兮,纫秋兰以为偑”。就是屈原借这种花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这些迁客骚人又有谁不爱这两种花呢?
在描写白天中,范公点出了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波澜不惊的湖面,蓝天、湖光、沙鸥、身着锦鳞的游鱼、岸上的白芷、小舟上的兰花,全方位地写出了湖面、空中、水中、岸上、小舟上的十大景点,给迁客骚人自己去看,供读者自由想象。
范公用这种点到为止的略写手法,为我们概括点出了十大景点。但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是说赏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如何来欣赏这许多美景呢?范公用细描的手法写出的“晴夜赏月”为我们做出了范例。
在“晴夜赏月”这一部分,范公首先用“长烟一空”表示晚上天空晴朗,才有月明,这晴空无云是月明的先决条件。而“郝跃千里”所表示的皎洁的月光普照着大地,更显出晴朗的范围大。“浮光跃金”表现月光照在水面上的两种情形,显示的是一种静态美,“浮”字用得传神。“跃金”表现微风时月光在水波上闪烁不定的美况,显示了月光的动态美,“跃”字用的更具魅力。“静影沉璧”形象地把月影比喻为“白玉”,而且用了“沉”字,使月影这本是静的虚像变成了动的实体,自然有趣,“沉”字更给人以这一月影从湖面映到湖底具有的可观性的感觉,更加有味。写晚上的渔人一般多用船上的灯火作为看点。这里范公为了突显晴夜月色的明亮,渔灯自然就黯然失色了。而“渔歌互答”既实现了欣赏点的转移,又由观看月光转到趣听渔歌。真是有声有色、有看有听。
在这优美的美景之中登上岳阳楼的迁客骚人,自然会“心旷神怡”,把往日的荣耀和耻辱全部都忘却了,端起酒杯,迎风畅饮,此时无不都成为喜气洋洋的人,快乐极了。这是外界的优境美景对人身心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人身体来说,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对于人的精神方面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移情作用。对于一般游客来说,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好处,这也是人们旅游的目的,更是这些旅游景点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迁客骚人,一旦长期处在这优境美景之中,而且沉浸于此,以此为乐趣,就会生出归隐思想,变得不问政事。
这种因外界优境美景而产生的喜洋洋之情,作者在第五段称之为“以物喜”。
第三段的险境劣景及“以己悲”,第四段的优境美景及“以物喜”是在强烈的对比中写出来的。但本文却不同于一般的对比——常常是否定一面、肯定另一面,这“以己悲”和“以物喜”在第五段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否定了。这区别是要注意的。
一
第三、四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迁客骚人”在一“阴”一“晴”的景观中登楼观景时触景而生出的因己而悲和因物而喜的两种思想感情。两段布局相同,都先写眼前看到的景,后写触景而生的情。写景部分,都是先写白天,后写晚上。所不同的是:景是一“阴”一“晴”,情则是一“喜”一“悲”。这两段描写通过强烈的对比,造成一种使人如临其境的诗的意境,写得越鲜明、越酣畅,第五段的议论就越有着落。
对比的重点有三个:第一是天气:悲的是“阴风怒号”,喜的是“天光晴明”。第二是湖光山色:险境劣景的是“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樯倾辑摧”、“虎啸猿啼”;优境美景是“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真是写得绘声绘色。第三是景中的人物:险境中的是“商旅不行”;美景中的是“渔歌互答”。作者抓住了这些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描绘,使读者犹如真的进入这些有声有色的环境,观赏了美景,从而获得不可忘怀的印象。但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所以在构思每一段景色后,都写出一般的“迁客骚人”面对此景而生出的情。这一方面照应了第二段“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另外一方面又为第五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设了伏笔。
二
第三段作者首先选择了“淫雨”、“阴风”、“浊浪”,分别用“霏霏”、“怒号”、“排空”描摹它们的形状、声音、气势。“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是写长时间的天气状况,这种环境能影响人的心境,使人产生郁闷的感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则是眼前的景况。阴风可使人有冷森的感觉,怒号更增添了恐怖的风声;浊浪因其浊而使人觉得厌恶,再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向空中,使人望而生畏,避之犹恐不及。在这种凄风苦雨、阴冷险恶的环境下,当然白天看不到太阳,晚上不见星星,望不见远山,而说“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好像太阳星星因为害怕而收起了光辉,山岳也因为害怕藏起了形体。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但使景象显得光线阴暗,色调灰冷,而且会使人生出畏步不前、退避归隐的情感。
接着,作者写在这种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景况:航船被风浪毁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这里“商旅不行”,一是说不敢出行,二是说无法出行;“樯倾楫摧”四字是说诗人仿佛看到在狂风怒号之中和巨浪的冲击下,桅杆倒掉、橹浆折断,最终船只沉没的可怕景象。这已经够阴沉、凶险的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收住,他又加了一笔“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让光线阴暗了再阴暗,使色调灰冷了再灰冷。从暮色苍茫中传来一阵阵虎啸,一声声猿啼。虎啸增添恐怖,猿啼使人悲哀、忧伤。作者以声音渲染景色,更增加了景况的恶劣。
面对此景,登上了岳阳楼的迁客骚人会怎样呢?他们在郁闷忧伤时登上楼后,自然会觉得更冷,举目张望,看到湖中的险境劣景时想到自己在政局动荡的角逐中终遭贬,离开国都已远,更加怀念家乡,也担心人家说坏话,更害怕别人讽刺自己,顿时觉得满目萧条,于是感慨到了极点,因而激发出悲痛之情(登斯楼也,则又去国怀乡,忧搀畏讥,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
这里作者不仅成功地把握了一般迁客骚人的共同遭遇和共同心理,而且还写出了种种自然景象,似乎所含的感情色彩及政治含义也就具有象征、类比的意义。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不就是朝廷中那些小人一味专横跋扈的写照吗?那“樯倾楫摧”不正是迁客骚人受贬谪、遭迫害的缩影吗?而 “虎啸”不正是类比奸佞之徒的诽谤和嘲骂吗?“猿啼”不正是类比这些迁客骚人们发出的哀鸣吗?这就不仅是触景生情了,而是景有所寓了。
三
读了范公所写的第四段,我深深得被它所表达的优境美景吸引住了。下面就让我以现代人对优境美景的感受,穿越时空,来领略一下这古代风光吧。
第四段开头“春和景明”。春和:春日和暖。景明:景,指日光;景明,阳光明媚。表示时值春日,温度不冷不热正适体,阳光不强不弱刚好宜人。后面的“长烟一空”即无风时连直上天空的长长的烟柱都没有,表示天空空气质量好。这一标准绝对符合我们当代人以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即降尘和飘尘)的多少而衡量的优等标准(即空气质量指数为50以下)。也就是说,空气质量优。对人体来说,洁净的空气中哪种气体是人最需要的呢?当然是氧气,范公生活在宋代,定然不会清楚,但他写湖岸、湖中小洲时,顺便结合出的“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茂盛的花草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必然会产生出大量的氧气,再混以花的香气,绝对有益于人体健康。这些环境特征。概括起来就是:温度不热不冷正适体,阳光不强不弱刚宜人。空气质量绝忧,氧气充足,而且花香沁人心肺,这绝对有益于人体健康,使人舒服。
光有这样的环境还不够,这里的景象怎么样呢?
范公在本段的“波澜不惊”与上段的“浊浪排空”的对比中,同湖面把整个湖景分成了两个境域。上面的天色和下面的湖光相连成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湖面以上天色碧蓝,表示空气透明度高、看得远,突出了一个“晴”字。湖面以下的湖色碧绿,表示湖水清洁无污染,突显出水体透明的特点。而“万顷”则说明湖面面积广大,给人一种意境开阔的感觉,心怀自然就开朗了。接着,范公从众多欣赏点中,选出了空中的“沙鸥翔集”、水中的“锦鳞游泳”两个动的景点,打破晴空和湖水的平静。在静景的基础上给出了动景,不但实现了有静有动,而且给人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联想。
湖景是主,范公也没有忘记岸上和湖中小洲上茂密的草木中的鲜花,给读者点出岸上的白芷和小舟上的兰花,供读者欣赏。芷兰历来是古代文人欣赏、玩味、看重、自喻的香草。如《离骚》“扈江离与碎芷兮,纫秋兰以为偑”。就是屈原借这种花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这些迁客骚人又有谁不爱这两种花呢?
在描写白天中,范公点出了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波澜不惊的湖面,蓝天、湖光、沙鸥、身着锦鳞的游鱼、岸上的白芷、小舟上的兰花,全方位地写出了湖面、空中、水中、岸上、小舟上的十大景点,给迁客骚人自己去看,供读者自由想象。
范公用这种点到为止的略写手法,为我们概括点出了十大景点。但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是说赏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如何来欣赏这许多美景呢?范公用细描的手法写出的“晴夜赏月”为我们做出了范例。
在“晴夜赏月”这一部分,范公首先用“长烟一空”表示晚上天空晴朗,才有月明,这晴空无云是月明的先决条件。而“郝跃千里”所表示的皎洁的月光普照着大地,更显出晴朗的范围大。“浮光跃金”表现月光照在水面上的两种情形,显示的是一种静态美,“浮”字用得传神。“跃金”表现微风时月光在水波上闪烁不定的美况,显示了月光的动态美,“跃”字用的更具魅力。“静影沉璧”形象地把月影比喻为“白玉”,而且用了“沉”字,使月影这本是静的虚像变成了动的实体,自然有趣,“沉”字更给人以这一月影从湖面映到湖底具有的可观性的感觉,更加有味。写晚上的渔人一般多用船上的灯火作为看点。这里范公为了突显晴夜月色的明亮,渔灯自然就黯然失色了。而“渔歌互答”既实现了欣赏点的转移,又由观看月光转到趣听渔歌。真是有声有色、有看有听。
在这优美的美景之中登上岳阳楼的迁客骚人,自然会“心旷神怡”,把往日的荣耀和耻辱全部都忘却了,端起酒杯,迎风畅饮,此时无不都成为喜气洋洋的人,快乐极了。这是外界的优境美景对人身心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人身体来说,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对于人的精神方面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移情作用。对于一般游客来说,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好处,这也是人们旅游的目的,更是这些旅游景点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迁客骚人,一旦长期处在这优境美景之中,而且沉浸于此,以此为乐趣,就会生出归隐思想,变得不问政事。
这种因外界优境美景而产生的喜洋洋之情,作者在第五段称之为“以物喜”。
第三段的险境劣景及“以己悲”,第四段的优境美景及“以物喜”是在强烈的对比中写出来的。但本文却不同于一般的对比——常常是否定一面、肯定另一面,这“以己悲”和“以物喜”在第五段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否定了。这区别是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