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于进行写作实践,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这有待于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一、命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命题激趣,可以将学生引入写作佳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现在,有些作文题目范围过大、内容过旧,学生一看就怕、就愁。所以,教师命题要掌握新颖而实际的原则。同一个内容,变换一下角度就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运动会》这个作文题目,学生审题后,把运动会从开始到结束像记流水账一样写了下来,没有什么主次的区别;把题目改为《我最喜欢的一项比赛》后,学生就能够围绕运动会的内容,把自己喜欢的一项比赛生动地描写出来。
另外,可以提倡让学生自拟文题,把作文命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己掌握到的素材实际出发,拟自己愿意写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仅会兴趣倍增,而且还能激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写作欲望。
二、丰富课堂,帮学生搜集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光有好的手艺也是做不成饭的。作文内容好比“米”,作文技巧好比“炊”。有了米才能为炊,小学生作文难,难就难在无“米”之上。所以,每次作文前要帮助学生搜集写作素材。例如:在进行习作《秋》之前,可以用视频播放秋季的场景,可以带领学生来到野外,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天气的变化,各种树木、花草、小动物的变化,以及田野上一片丰收的景象和农民们忙碌的情况。这样,他们就能够把观察到的一切认真地、有条理地写出来。又如:在习作《集市》之前,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市场去观察,并指导他们观察的方法。这样,再回到课堂上,他们就会踊跃地发言,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都说出来。同学们认真观察或走出课堂,会把搜集作文素材当作一件有趣的事,掌握了写作材料后再动笔写作文,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具体指导,开拓学生写作思路
作文指导全过程应该贯穿一个“趣”字。教师的任务不是泛泛地讲述写作技巧,而应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指导而跃跃欲试。在习作《记熟悉的一个人》时,在上指导课前,教师可以亲自动笔把班级的一位同学进行细致描写。在课堂上,读过这则小短文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写的是谁,同学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这个同学的名字。这时问同学们:“你们怎么都猜是他呢?”同学们一定会说:“从老师描写的特征看出来的。”这时老师就可以顺势指导,要写得像这个人,就要写出这个人的特点,所以写的时候要注意:①要写熟悉的人,并认真观察;②要比较,找出他不同于别人的特点;③要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这样同学们在作文之前就都能认真观察,充分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四、学生参与批改,培养对作文的兴趣
批改作文,应该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批改作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示范批改,从学生作文中找出好、中、差各一篇,让学生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运用修改符号改正错别字、病句、不当的标点符号。对于难理解的语病,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再示范改正;对于重点内容,要看它是否具体、怎样改才具体;对于次要内容,要去枝叶、留主干、简单交代;还有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与段的过渡衔接是否恰当、怎样达到规范等,教师都要做出示范,为学生参与批改做好引路。
在学生参与批改时,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批改。由于改什么、怎样改,全靠学生自己分析判断,所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化自己的认识。其次,在自改的基础上组织同桌交换批改。同桌互改,可以随时切磋研究,充分发挥信息双向交流的作用。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批改情况,解决出现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在参与批改中,提高了自身的作文水平,也培养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五、讲评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作文信心
一般来说,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作文優等少、中下等多。作文教学要面向多数,所以讲评课上不能好的极力表扬,让他们得意洋洋,差的狠很批评,让他们垂头丧气——这样会压抑部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逐渐讨厌作文。所以,作为教师要尽力挖掘每一个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讲评中,好作文要充分肯定优点,并指出存在的不足,让他们有更大的进步;差的作文要找出他们作文中好的片断、句子,哪怕是一个词语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这样,教师的讲评课使学生得到的是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泼冷水,就会使他们感到自己还有希望,从而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
作文是一种艰辛的脑力劳动,学生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和惧怕心理,所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十分重要和必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师这盏指路明灯,作为教师应该采取措施,使学生乐在其中、勤于动笔,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一、命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命题激趣,可以将学生引入写作佳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现在,有些作文题目范围过大、内容过旧,学生一看就怕、就愁。所以,教师命题要掌握新颖而实际的原则。同一个内容,变换一下角度就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运动会》这个作文题目,学生审题后,把运动会从开始到结束像记流水账一样写了下来,没有什么主次的区别;把题目改为《我最喜欢的一项比赛》后,学生就能够围绕运动会的内容,把自己喜欢的一项比赛生动地描写出来。
另外,可以提倡让学生自拟文题,把作文命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己掌握到的素材实际出发,拟自己愿意写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仅会兴趣倍增,而且还能激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写作欲望。
二、丰富课堂,帮学生搜集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光有好的手艺也是做不成饭的。作文内容好比“米”,作文技巧好比“炊”。有了米才能为炊,小学生作文难,难就难在无“米”之上。所以,每次作文前要帮助学生搜集写作素材。例如:在进行习作《秋》之前,可以用视频播放秋季的场景,可以带领学生来到野外,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天气的变化,各种树木、花草、小动物的变化,以及田野上一片丰收的景象和农民们忙碌的情况。这样,他们就能够把观察到的一切认真地、有条理地写出来。又如:在习作《集市》之前,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市场去观察,并指导他们观察的方法。这样,再回到课堂上,他们就会踊跃地发言,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都说出来。同学们认真观察或走出课堂,会把搜集作文素材当作一件有趣的事,掌握了写作材料后再动笔写作文,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具体指导,开拓学生写作思路
作文指导全过程应该贯穿一个“趣”字。教师的任务不是泛泛地讲述写作技巧,而应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指导而跃跃欲试。在习作《记熟悉的一个人》时,在上指导课前,教师可以亲自动笔把班级的一位同学进行细致描写。在课堂上,读过这则小短文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写的是谁,同学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这个同学的名字。这时问同学们:“你们怎么都猜是他呢?”同学们一定会说:“从老师描写的特征看出来的。”这时老师就可以顺势指导,要写得像这个人,就要写出这个人的特点,所以写的时候要注意:①要写熟悉的人,并认真观察;②要比较,找出他不同于别人的特点;③要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这样同学们在作文之前就都能认真观察,充分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四、学生参与批改,培养对作文的兴趣
批改作文,应该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批改作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示范批改,从学生作文中找出好、中、差各一篇,让学生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运用修改符号改正错别字、病句、不当的标点符号。对于难理解的语病,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再示范改正;对于重点内容,要看它是否具体、怎样改才具体;对于次要内容,要去枝叶、留主干、简单交代;还有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与段的过渡衔接是否恰当、怎样达到规范等,教师都要做出示范,为学生参与批改做好引路。
在学生参与批改时,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批改。由于改什么、怎样改,全靠学生自己分析判断,所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化自己的认识。其次,在自改的基础上组织同桌交换批改。同桌互改,可以随时切磋研究,充分发挥信息双向交流的作用。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批改情况,解决出现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在参与批改中,提高了自身的作文水平,也培养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五、讲评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作文信心
一般来说,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作文優等少、中下等多。作文教学要面向多数,所以讲评课上不能好的极力表扬,让他们得意洋洋,差的狠很批评,让他们垂头丧气——这样会压抑部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逐渐讨厌作文。所以,作为教师要尽力挖掘每一个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讲评中,好作文要充分肯定优点,并指出存在的不足,让他们有更大的进步;差的作文要找出他们作文中好的片断、句子,哪怕是一个词语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这样,教师的讲评课使学生得到的是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泼冷水,就会使他们感到自己还有希望,从而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
作文是一种艰辛的脑力劳动,学生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和惧怕心理,所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十分重要和必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师这盏指路明灯,作为教师应该采取措施,使学生乐在其中、勤于动笔,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