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年关,我们这个久远的乡村又盼着她的子民们一个一个一群一群地回了。
下了火车,背上沉重的牛仔包,照例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到这小村。晴天。下午。用煤渣铺过的土路;干干的,似乎与阳光一般刺眼。空旷,田野中不乏绿意。常青树的枝叶显得干巴,倒是光秃的枝干直指天空的些许生气让人心舒。行人不多,偶尔有辆破自行车的吱呀声响起,或者一阵沉闷的摩托车的声响以及刺鼻的汽油味、随之而起的尘烟。穿过这样的空间,我终于从城市疲惫地回到了我的小村,我的家。
那个下午的天色不能再记起。田野间,冬季独有的萧索看来很广漠,没有遮掩,却让我有遇见熟人般的局促。高高低低的田地似乎休憩了,似乎也累了。总是那个样子,就连池塘边的树一年一年就是那么大小,不见长高也不见老去。就像家藏了好久的一幅古画儿,到了什么节令,谁就把那幅画儿挂出来,而我们就在这画中行走、生活。然而这个深冬有些异样。除了添加了几处新起的房子,空气中的味道也有了微妙的调整。如同别的地方,这样冬日,阳光并不明朗,你却感觉不到丝毫阴冷。使皮肤皴裂的北风潜入地底了,有些风的话也是温和的。这种温和从感觉上是人们乐意接受的,虽然使人慵懒,也会让我们的父辈为明年的虫害有那么一丝忧虑。这没什么,只要舒服就行,何况老天并没有拒绝给我们在枯涩单调的日子添上一点雪花与雪粒,我们还是有冬的乐趣的。相比而言,散落在周围的大小池塘日渐见浅,也日渐发绿变稠,我们清晰地见到池塘岸底暴露的树之须根,尽管没有了蛇虫藏身的幻想,在阳光暴晒下,它一样丑陋,并强迫着进入你的心里。半睡在这幅画里面,也不由得皱眉。河里塘里挑水吃的日子日趋成为远景,而昔日稚嫩肩头被水桶压出的红印和有些快意的酸痛也将成为自豪与落寞的回忆。村里的水井越发多起来,井水却不尽清澈甜美。
顺着踩上去还湿的田埂,这路可爱极了。到了屋前,父亲还未回来,与母亲、弟弟互相高兴地喊着。如此情景重复过多次,有些平淡。家中的陈设一如既往的简单,并无多少新意。腹中空空而少食欲,照例坐着闲扯了几句,然后就着咸菜与青菜嚼下半碗饭。饭菜的香味因疲累而消减,实无所谓长途跋涉,怎么至于如此艰辛。
与弟弟到了奶奶与二叔家,奶奶的喜悦与爱怜一如往常。一切又都似乎没变。几位老人去世了,几个婴儿出生了,并无太大影响。旧的屋子在人声中倒去,新的屋子又在人声中树起。这都是欣喜的,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变化,这是必然的。生活仿佛是凝固的,在相当长的时期,我们并不感到人们脸孔的苍老。一年一年,大家还是那个样子。是的,也许不知不觉间他的屋子换了,他的孩子猛然已是茁壮少年,这也许给人们一些惊讶。然而,这惊讶并没能让我们停留一下,我们依旧顺着时间的河道,与大家一起向前飘去。我们一直是活动的,而互相看看,我们又一直是固定的。我们的思维凝止在自己的身上了,凝止在老屋新屋、见面的招呼上了。屋子里的东西,打招呼时说的话我们遗忘了,或者本质就是遗忘的。
我们兄弟俩在我们这几家屋前屋后转悠,是这些日子的常课。好像就我们有这份闲心。我还在学校里呆着,游离而又飘荡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弟弟在沿海打工,与众多的农村小伙子一样。他具有一种沉静与忧郁,轻薄少年的喧闹浮狂在他身上寻觅不到。我们实际已经好久没有真正在一起生活,这些天也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细节的相互揭露剖析,但一母所生的我们许多东西是相通的。在这样毫无目的又似是专为打发时间而设的散步中,与熟人一一招呼,就如例行公事。或站或坐的闲聊,大家的说笑,已经是无数次的演练,我想着它们,想起几岁时候,在门前大塘埂边的白杨树下,春夏之交的凉风惬意地抚摸包裹着全身,而我痴痴望着波光的水面,心里的涌动不可名状。我不能不发觉,这波光如今已渐暗浊,而我们谈天的情意与内容也有了新的轨迹。这不单是发言者的新老更替吧,我想。
下了火车,背上沉重的牛仔包,照例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到这小村。晴天。下午。用煤渣铺过的土路;干干的,似乎与阳光一般刺眼。空旷,田野中不乏绿意。常青树的枝叶显得干巴,倒是光秃的枝干直指天空的些许生气让人心舒。行人不多,偶尔有辆破自行车的吱呀声响起,或者一阵沉闷的摩托车的声响以及刺鼻的汽油味、随之而起的尘烟。穿过这样的空间,我终于从城市疲惫地回到了我的小村,我的家。
那个下午的天色不能再记起。田野间,冬季独有的萧索看来很广漠,没有遮掩,却让我有遇见熟人般的局促。高高低低的田地似乎休憩了,似乎也累了。总是那个样子,就连池塘边的树一年一年就是那么大小,不见长高也不见老去。就像家藏了好久的一幅古画儿,到了什么节令,谁就把那幅画儿挂出来,而我们就在这画中行走、生活。然而这个深冬有些异样。除了添加了几处新起的房子,空气中的味道也有了微妙的调整。如同别的地方,这样冬日,阳光并不明朗,你却感觉不到丝毫阴冷。使皮肤皴裂的北风潜入地底了,有些风的话也是温和的。这种温和从感觉上是人们乐意接受的,虽然使人慵懒,也会让我们的父辈为明年的虫害有那么一丝忧虑。这没什么,只要舒服就行,何况老天并没有拒绝给我们在枯涩单调的日子添上一点雪花与雪粒,我们还是有冬的乐趣的。相比而言,散落在周围的大小池塘日渐见浅,也日渐发绿变稠,我们清晰地见到池塘岸底暴露的树之须根,尽管没有了蛇虫藏身的幻想,在阳光暴晒下,它一样丑陋,并强迫着进入你的心里。半睡在这幅画里面,也不由得皱眉。河里塘里挑水吃的日子日趋成为远景,而昔日稚嫩肩头被水桶压出的红印和有些快意的酸痛也将成为自豪与落寞的回忆。村里的水井越发多起来,井水却不尽清澈甜美。
顺着踩上去还湿的田埂,这路可爱极了。到了屋前,父亲还未回来,与母亲、弟弟互相高兴地喊着。如此情景重复过多次,有些平淡。家中的陈设一如既往的简单,并无多少新意。腹中空空而少食欲,照例坐着闲扯了几句,然后就着咸菜与青菜嚼下半碗饭。饭菜的香味因疲累而消减,实无所谓长途跋涉,怎么至于如此艰辛。
与弟弟到了奶奶与二叔家,奶奶的喜悦与爱怜一如往常。一切又都似乎没变。几位老人去世了,几个婴儿出生了,并无太大影响。旧的屋子在人声中倒去,新的屋子又在人声中树起。这都是欣喜的,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变化,这是必然的。生活仿佛是凝固的,在相当长的时期,我们并不感到人们脸孔的苍老。一年一年,大家还是那个样子。是的,也许不知不觉间他的屋子换了,他的孩子猛然已是茁壮少年,这也许给人们一些惊讶。然而,这惊讶并没能让我们停留一下,我们依旧顺着时间的河道,与大家一起向前飘去。我们一直是活动的,而互相看看,我们又一直是固定的。我们的思维凝止在自己的身上了,凝止在老屋新屋、见面的招呼上了。屋子里的东西,打招呼时说的话我们遗忘了,或者本质就是遗忘的。
我们兄弟俩在我们这几家屋前屋后转悠,是这些日子的常课。好像就我们有这份闲心。我还在学校里呆着,游离而又飘荡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弟弟在沿海打工,与众多的农村小伙子一样。他具有一种沉静与忧郁,轻薄少年的喧闹浮狂在他身上寻觅不到。我们实际已经好久没有真正在一起生活,这些天也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细节的相互揭露剖析,但一母所生的我们许多东西是相通的。在这样毫无目的又似是专为打发时间而设的散步中,与熟人一一招呼,就如例行公事。或站或坐的闲聊,大家的说笑,已经是无数次的演练,我想着它们,想起几岁时候,在门前大塘埂边的白杨树下,春夏之交的凉风惬意地抚摸包裹着全身,而我痴痴望着波光的水面,心里的涌动不可名状。我不能不发觉,这波光如今已渐暗浊,而我们谈天的情意与内容也有了新的轨迹。这不单是发言者的新老更替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