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尚没有对创造性人格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但国内研究者们对创造性人格的描述大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是一种人格特征(2)具有稳定性、差异性、复杂性(3)有助于创造性活动。心理学界主要从创造性人格特征及结构、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因素两方面探明创造性人格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创造性人格;国内;近五年;结构;领域性;影响因素
创造力对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创造力与某些人格特征间存在高相关,吉尔福特甚至使用创造性人格表明人格与创造力的关系,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关注国内创造性人格的研究进展,对于我国加快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造性人格的内涵
Guilford(1950)首次提出创造性人格的概念并将其阐述为:创造性人格指的是高创造性个体在创造性行为中表现出的那些品质类型,挑战性、好奇性、冒险性、想象性等是创造性人格的主要特征[1]。宋慧俐指出,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对产生创造性产品起动力作用和决定作用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2]。雷冬梅和郭剑楠认为,创造性人格就是由个体内在的创造能力与创造动力构成的较为稳固、持久的组织系统,这一组织系统是由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多种因素有机整合而形成的复合体[3]。综上所述,研究者们对创造性人格的描述大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是一种人格特征;具有稳定性、差异性、复杂性;有助于创造性活动。
二、创造性人格的结构测量研究
当前对创造性人格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从人格特质论的角度展开描述,研究思路是采用让被测者填写进行自评的自陈量表的心理测量法归纳出高创造性个体人格的共同特质,然后通过对这些特质的测量来评估一般个体创造力的高低[4]。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Khaten- Torrance创造性知觉问卷》、Gough形容词检核表、柯顿创造力风格问卷、创造性人格量表(CPS)等。国内许多研究者在结合我国国情对这些已有量表进行修订的基础上,从不同侧面考察出创造性人格的多种结构维度,建立了各自的创造性人格结构模型。近五年来,创造性人格的结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黎玉兰(2011)[5]自编的《大学生创造性人格问卷》,建立了创造性人格四因素模型,认为创造性人格由好奇性、想象性、独立性和坚韧性4个因子构成。宋慧俐(2012)[2]依据语言中有关人格特点的形容词的分析,编制了《大学生创造性人格评定量表》,认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包括想象力、坚持性、洞察力、探索性四方面特征。
三、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环境因素
家庭是影响创造性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家庭的结构类型、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会对个体的创造性人格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熊静漪(2013)[6]的研究得出,家庭教育影响大学生创造性活动,自由开放的家庭教养出来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能独立的做决定;民主宽容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自信、坚持,这些性格特征进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唐光蓉等(2014)[7]指出,亲密的情感氛围、鼓励创新的教育理念、对打破常规的想法或行为的准予是家庭环境中与创造性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其对创造力的影响是通过创造性人格的好奇性、冒险性、想象力和挑战性间接实现的。
学校是个体接触的第二个社会环境,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师人格及同伴关系等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赵千秋(2011)[8]研究发现,高中生的创造性人格与学校环境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学校环境对高中生创造性人格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邹君(2011)[9]的研究指出,课堂环境因素与创造性人格相关显著,它是通过与创造性人格有关的个体因素(内部动机、开放性)的中介作用而对创造性人格产生影响。
(二)个体自身因素:
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与个体自身因素有关,包括创新动机、气质、能力、意志品质、认知风格等。赵静(2012)研究表明,初中生积极情感与创造性人格存在显著正相关,积极情感能够很好的预测创造性人格。戴冰(2010)[27]研究指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人格中的冒险性、挑战性和好奇性因子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效能感水平高者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倾向于选择富有冒险性、挑战性的任务,当面临困难时,确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解决问题,因此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
作者简介:杨灿,女,汉族,1991年5月出生,河北保定人,为2014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Guilford JP.Creativity.American Psychologist, 1950,(5):444-454
[2]宋慧俐.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结构的探讨及其评定量表的编制[D].郑州大学,2012.
[3]雷冬梅,郭剑楠.试论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特征[J].卫生职业教育,2012.
[4]陈华,肖晗.创新人格研究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5]黎玉兰,宋凤宁,方艳娇.大学生创造性人格与其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
[6]熊静漪.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心理结构分析[D].厦门大学,2013.
[7]唐光蓉,邹泓,侯珂,等.家庭创新环境的特征及其与中学生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关系:创造性人格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4,(5).
[8]赵千秋,胡卫平,王彦朴.学校环境对创造性人格、高中生科学创造力的影响[C]//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2011.
[9]邹君.学校课堂环境对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机制[C]//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关键词】创造性人格;国内;近五年;结构;领域性;影响因素
创造力对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创造力与某些人格特征间存在高相关,吉尔福特甚至使用创造性人格表明人格与创造力的关系,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关注国内创造性人格的研究进展,对于我国加快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造性人格的内涵
Guilford(1950)首次提出创造性人格的概念并将其阐述为:创造性人格指的是高创造性个体在创造性行为中表现出的那些品质类型,挑战性、好奇性、冒险性、想象性等是创造性人格的主要特征[1]。宋慧俐指出,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对产生创造性产品起动力作用和决定作用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2]。雷冬梅和郭剑楠认为,创造性人格就是由个体内在的创造能力与创造动力构成的较为稳固、持久的组织系统,这一组织系统是由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多种因素有机整合而形成的复合体[3]。综上所述,研究者们对创造性人格的描述大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是一种人格特征;具有稳定性、差异性、复杂性;有助于创造性活动。
二、创造性人格的结构测量研究
当前对创造性人格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从人格特质论的角度展开描述,研究思路是采用让被测者填写进行自评的自陈量表的心理测量法归纳出高创造性个体人格的共同特质,然后通过对这些特质的测量来评估一般个体创造力的高低[4]。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Khaten- Torrance创造性知觉问卷》、Gough形容词检核表、柯顿创造力风格问卷、创造性人格量表(CPS)等。国内许多研究者在结合我国国情对这些已有量表进行修订的基础上,从不同侧面考察出创造性人格的多种结构维度,建立了各自的创造性人格结构模型。近五年来,创造性人格的结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黎玉兰(2011)[5]自编的《大学生创造性人格问卷》,建立了创造性人格四因素模型,认为创造性人格由好奇性、想象性、独立性和坚韧性4个因子构成。宋慧俐(2012)[2]依据语言中有关人格特点的形容词的分析,编制了《大学生创造性人格评定量表》,认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包括想象力、坚持性、洞察力、探索性四方面特征。
三、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环境因素
家庭是影响创造性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家庭的结构类型、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会对个体的创造性人格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熊静漪(2013)[6]的研究得出,家庭教育影响大学生创造性活动,自由开放的家庭教养出来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能独立的做决定;民主宽容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自信、坚持,这些性格特征进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唐光蓉等(2014)[7]指出,亲密的情感氛围、鼓励创新的教育理念、对打破常规的想法或行为的准予是家庭环境中与创造性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其对创造力的影响是通过创造性人格的好奇性、冒险性、想象力和挑战性间接实现的。
学校是个体接触的第二个社会环境,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师人格及同伴关系等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赵千秋(2011)[8]研究发现,高中生的创造性人格与学校环境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学校环境对高中生创造性人格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邹君(2011)[9]的研究指出,课堂环境因素与创造性人格相关显著,它是通过与创造性人格有关的个体因素(内部动机、开放性)的中介作用而对创造性人格产生影响。
(二)个体自身因素:
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与个体自身因素有关,包括创新动机、气质、能力、意志品质、认知风格等。赵静(2012)研究表明,初中生积极情感与创造性人格存在显著正相关,积极情感能够很好的预测创造性人格。戴冰(2010)[27]研究指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人格中的冒险性、挑战性和好奇性因子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效能感水平高者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倾向于选择富有冒险性、挑战性的任务,当面临困难时,确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解决问题,因此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
作者简介:杨灿,女,汉族,1991年5月出生,河北保定人,为2014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Guilford JP.Creativity.American Psychologist, 1950,(5):444-454
[2]宋慧俐.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结构的探讨及其评定量表的编制[D].郑州大学,2012.
[3]雷冬梅,郭剑楠.试论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特征[J].卫生职业教育,2012.
[4]陈华,肖晗.创新人格研究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5]黎玉兰,宋凤宁,方艳娇.大学生创造性人格与其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
[6]熊静漪.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心理结构分析[D].厦门大学,2013.
[7]唐光蓉,邹泓,侯珂,等.家庭创新环境的特征及其与中学生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关系:创造性人格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4,(5).
[8]赵千秋,胡卫平,王彦朴.学校环境对创造性人格、高中生科学创造力的影响[C]//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2011.
[9]邹君.学校课堂环境对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机制[C]//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