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应试文化”的影响下,教学论被异化成为有教而无学的“教论”,教师长期以来都奉行“课内不足课外补”,使得课外作业演变成“教的补充”、“教的强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外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因此,我们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树立作业设计新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这样才能设计出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高效作业,以此凸现作业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因此而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如果以传授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为作业的唯一目的,那么,教师无疑会沦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无疑将沦为接受和巩固知识的工具。师生成了知识的奴隶,知识成了作业过程中的统治者,教学活动焕发不出生命的活力,这正是传统教育的产物。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则使教师和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作业,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知识的掌握不再是作业的唯一目的,作业的目的还包括培养具有合作理性和对话理性的人,具有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会有健全的理性,还会有健全的人性。因此,为顺应时代的要求,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主体性素质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性素质。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民主的
民主、平等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重要前提,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题中要义,而且也在于它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作业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还在于使学生获得生活的能力,使其社会化,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这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责任感。学生这些品性的养成,需要作业权力的分享、师生关系的融洽和师生人格的平等。消解教师在作业中的“霸权”,作业过程应充满理解、信任和关爱,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民主与平等包括知和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成为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合作的
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必要条件。坚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教和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学的沟通正是通过教学的共同构成者的合作得以实现。”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面无形的墙,人们也因此各自独立地存在着。但参与社会活动时,人就不得不暂时放弃独立,走进社会。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人就需要与他人沟通,若有共同的任务,还要与他人进行合作。这看似顺理成章的道理,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民主时代虽然已向我们走来,但“非民主的传统”远远没有结束。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然而,教师应该是先行者,即使处在非民主的时代,他也完全可以在作业中,与学生沟通与合作,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作为现代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应是沟通的艺术,合作的艺术。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互动的
在民主的、平等的氛围中,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互动与交往绝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中的存在状态,也是学习的基本手段。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且不说社会化起源于交往,起源于主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作业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长的内在机制,它指向更深邃、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的对话。对学生而言,作业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作业的设计及批改过程是传授知识、分享理解的过程,也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作业还意味着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者首席”。交往理论昭示我们应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作业。具体而言,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中,师生都是平等的,有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他们用合理的言语表达方式向他人传达自己对作业的理解和建议,让大家共同分享、共同理解、共同沟通,最终能在作业中获得全面发展。
五、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创新的
建立在沟通、交往的基础上,作业当然会超越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功能,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观点唤起,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在新课程理念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就作业的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教师“独霸”的作业相比较,整个作业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对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形成也大有裨益。主体性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业过程中师生都是教学中真实的人,是真正的主体。教师既要重视自己作为主体的价值,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协商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和启迪。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中,一方面,要研究学生,以富有人性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求解构教师对作业权力的“独霸”,还学生应有的权力。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如果以传授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为作业的唯一目的,那么,教师无疑会沦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无疑将沦为接受和巩固知识的工具。师生成了知识的奴隶,知识成了作业过程中的统治者,教学活动焕发不出生命的活力,这正是传统教育的产物。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则使教师和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作业,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知识的掌握不再是作业的唯一目的,作业的目的还包括培养具有合作理性和对话理性的人,具有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会有健全的理性,还会有健全的人性。因此,为顺应时代的要求,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主体性素质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性素质。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民主的
民主、平等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重要前提,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题中要义,而且也在于它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作业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还在于使学生获得生活的能力,使其社会化,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这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责任感。学生这些品性的养成,需要作业权力的分享、师生关系的融洽和师生人格的平等。消解教师在作业中的“霸权”,作业过程应充满理解、信任和关爱,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民主与平等包括知和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成为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合作的
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必要条件。坚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教和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学的沟通正是通过教学的共同构成者的合作得以实现。”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面无形的墙,人们也因此各自独立地存在着。但参与社会活动时,人就不得不暂时放弃独立,走进社会。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人就需要与他人沟通,若有共同的任务,还要与他人进行合作。这看似顺理成章的道理,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民主时代虽然已向我们走来,但“非民主的传统”远远没有结束。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然而,教师应该是先行者,即使处在非民主的时代,他也完全可以在作业中,与学生沟通与合作,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作为现代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应是沟通的艺术,合作的艺术。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互动的
在民主的、平等的氛围中,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互动与交往绝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中的存在状态,也是学习的基本手段。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且不说社会化起源于交往,起源于主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作业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长的内在机制,它指向更深邃、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的对话。对学生而言,作业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作业的设计及批改过程是传授知识、分享理解的过程,也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作业还意味着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者首席”。交往理论昭示我们应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作业。具体而言,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中,师生都是平等的,有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他们用合理的言语表达方式向他人传达自己对作业的理解和建议,让大家共同分享、共同理解、共同沟通,最终能在作业中获得全面发展。
五、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创新的
建立在沟通、交往的基础上,作业当然会超越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功能,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观点唤起,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在新课程理念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就作业的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教师“独霸”的作业相比较,整个作业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对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形成也大有裨益。主体性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业过程中师生都是教学中真实的人,是真正的主体。教师既要重视自己作为主体的价值,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协商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和启迪。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中,一方面,要研究学生,以富有人性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求解构教师对作业权力的“独霸”,还学生应有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