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8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狼和鹿》是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
  【关键词】《狼和鹿》;教学与评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板块一:激趣导入、揭题设疑
  (配乐,幻灯片滚动播放凯巴伯森林的图片)
  同学们,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有一片古老的森林,它像时间一般古老,又像春天一般年轻。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州凯巴伯森林。这里有终年积雪的山峰、茂密的针叶森林,还有宽广的山谷。
  (课件出示扭叶松图片)这凯巴伯森林里所特有的扭叶松,它们紧紧地排列着,生长得十分紧密。
  (课件出示飞燕草图片)再看这种花,开花时似蓝色飞燕落满枝头,花形别致,形态优雅,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飞燕草。
  (课件出示红松鼠图片)这是红松鼠,它们活泼好动,喜欢在针叶树林中跳跃。
  设计意图:课前,为了让课内外结合,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配着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带领孩子认识扭叶松、飞燕草、红松鼠,它们都是凯巴伯森林所特有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美好,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课件出示狼,并伴随着狼的吼叫声)听,这是谁来了?(狼来了!)
  谁来谈谈你对狼的印象?(凶恶,残暴、血腥)
  如果让我们送给狼一个词,你觉得送给它什么样的词最合适?
  (随着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凶恶残忍的狼”)请男同学一起读。
  咱们再来看一幅图,这是谁呀?(课件出示梅花鹿的图片)
  鹿是一种惹人喜爱的动物,它有细长的四肢,短小的尾巴,头上还有非常漂亮的角。请大家也找一个词送给这只可爱的小鹿。
  (随着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美丽善良的鹿”)请女同学一起读。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
  板書课题:狼和鹿,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对狼和鹿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进行种种预测,而这些预测又是在情理之中的,可课文的故事却出乎情理。这种情理中的预测与情理外的故事,产生巨大反差,无形中深入了阅读的切入点,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阅读期待,从而为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探究根源奠定基石。
  二、板块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师:请同学打开101页,打开课本,按照这个自学要求把这个故事读两遍。(学生自读课文)
  出示:自由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要注意读准多音字。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你认为描写具体、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
  (一)描写“狼”的词语
  出示:贪婪、凶残、毒手、暗算(指生读、齐读)
  什么叫“贪婪”?给“贪婪”找个近义词。(生:贪心)
  什么叫“暗算”?(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你看这一只狼,它躲在大树后面,想干什么?(它会趁母鹿不注意,把小鹿偷走。这就叫——暗算)
  正是这些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这些鹿的安宁,狩猎队捕杀的枪声打破了森林的宁静。出示:捕杀、哀嚎、血泊
  师提醒学生注意“哀嚎、血泊”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师正音、带读。
  齐读词串:贪婪、凶残、毒手、暗算、捕杀、哀嚎、血泊。
  设计意图:“暗算”这一词语,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距很远,字面上理解比较费劲,教师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与文本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可视的情境中认识事物,自然真切地感悟到字词的意思。在教学中恰当地进行这种训练,学生不仅可以逐步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还有助于积累意思相近的词语,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描写“鹿”的词语
  出示:活泼、美丽、嬉戏、提防
  师提醒学生“提”这个字,当表示动作时一般读tí,当表示防备时读dī。(生齐读“提防”)
  “提防”是什么意思?(小心防备,警惕的意)
  鹿提防谁?这是一群怎样的鹿?
  (健康的鹿、强壮的鹿、活泼的鹿、充满活力的鹿……)
  但是后来,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出示:传染、威胁、毁灭、悲惨。(指生读、齐读)
  师小结:读词,不能只发出声音,要把意思读出来。来,让我们把词语的意思融进声音里,一起来读读这组词串:活泼、美丽、嬉戏、提防、传染、威胁、毁灭、悲惨。
  设计意图:在文本解读时,老师要敏锐地发现课文生字、词语、词组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使学生借助各种“思维组块”,形成系统的、有内在整合力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我们常说,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蕴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些陌生或熟悉的词语,如果能注意到它们,看到它们可以生发的潜力,并且给它们足够生长的空间,是可以开出色彩斑斓的“语言之花”的!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不同的年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 乐于表达;正确表达;表达完整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当前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的态度,加强对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描述  伍某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上课
【摘要】笔者以传统篇目《背影》为例,以有效的预习建构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以写作视角观照阅读品位。这样一来,写作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主线,教师围绕写作开始阅读,使教学从写作预知始入,经过不同角度的阅读感悟,最终促使学生达到写作及阅读能力共同提高的双赢层面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约;《背影》;读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忽视预习这一学习环节,而
【摘要】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基础性地位。阅读与写作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逐渐开始转变传统填鸭式和灌堂式的教学模式,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文立足于教学实例,首先指出了初中语文中阅读与写作训练之间的关系,然后为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促进阅读与写作训练互动的有效实
【摘要】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除了教科书内容的学习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涉及自然科学、道德品性,艺术修养和社会经历等多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和不足  传统观念的语文教学,只是把语文当作一种语言工具。所以很多教师常会采用工具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语文教学以书本教材为中心。学
【摘要】朗读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教改的当下,朗读也越来越受到更多教师的重视,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误区。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朗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呢?文中结合教学实践提几点自己的粗浅见解,希望其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得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朗读;图文结合;发挥想象;互动表演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
【摘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直接影响了学生语言的培养和思维的促进,在初中整体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时代发展给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与挑战,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构建;高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提倡了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从教育
【摘要】陶行知是近代创造教育理论的开创者,在该教育理论中,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实现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对创造教育的实际理解与具体教学经验,分析创造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提出几点创造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为中职语文教师提供参考,进而为中职学生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创造教育;中
【摘要】中考语文复习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让学生通过复习实现自我突破,针对知识要点能自我梳理、巩固,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考语文的题型越来越多,内容范围也越来越宽,指导学生复习更得讲科学、讲艺术、讲实效。语文总复习,以巩固知识为主,重新组合知识系统为辅,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为终极目标。学生从字词句篇的学习到听、说、读、写能力的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价值的认识逐渐提高,开始越来越重视教育方面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大学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开始了扩招,但还有很多学生无法进入大学,中职院校成为很多学生的选择,在社会重视下不断发展。语文是中职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很大价值。在微课的辅助下,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本文主要介绍微课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微课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