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32年民主革命的爆发,标志着泰国君主专制落下帷幕,开始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由于君王的权利没有受到绝对的制约,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其中仍带有专制色彩。国王和议会分别掌握统治力量的君主立宪制被称为二元君主立宪制。“民本”的命题最早源于中国,民本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统治思想,并不同于“现代民主”思想,甚至“民本”与“民主”本质上两个相反的命题。我们将通过探寻1932年后,泰国各统治阶级的执政思想中所透露出的“民本”思想,并分析明本思想对于泰国政治体制的影响以及泰国的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二元君主立宪制;民本思想;民主化进程;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一、泰国二元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
泰国经历了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精心构建的专制王权的统治时代后,拉玛六世顺水推舟一般的继承了专制王权的统治模式,由于拉玛六世过人的才干,于二十世纪初将专制王权推上了历史的顶峰。但随之而来制度缺陷却不断的在撼动着中央集权下的专制王权。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专制必定带来腐败,并且王权过高的政治地位,其统治核心过于依赖自身权威,使得后继者难以保持王权的政治主导地位,这从后来的拉玛七世的统治时期便可看出。
1912年因为受到中国辛亥革命思想影响的泰国平民精英阶级发动政变虽然没有发动就被粉碎,但却在泰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拉玛六世意识到了专制王权所面临的危机。
随着拉玛七世的即位,由于执政经验不足,无财力无权威很快便被王族精英掌权。所以也未能完成自下而上的改革,所以于1932年6月迎来了民党(people's party)人士自下而上的政变,民党人士迎合了时代的潮流,不断的壮大革命队伍,拉玛七世也意识到专制王权大势已去,民党于6月23日发动政变,四天后的27日,拉玛七世也放弃了流亡和平叛,选择了妥协,表现出超高的政治远见,签署了《1932年临时宪法》,至此,泰国走上了君主立宪制度的道路。
二、民本思想在泰国统治思想的体现及影响分析
(一)民本思想概述
现代学术界提出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一词其实是现代学术界所创造的学术范畴,在古代政治词典中从未有过“民本”一词。“民本”是古代故有的“民为邦本”和“以民为本”等概念的缩写。“这个核心命题所表达的第一层涵义是在古代占主流政治文化地位的‘以民为本’,古代社会普遍意识的‘立君为民’,第二层涵义是‘民本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系统论证,全面规范君主制度的思想”。它与“君本”思想并非对立,甚至服务于“君本”,所以“民本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代名词。
(二)“民本思想”在泰国王室统治思想中的体现
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围绕着治理民,教民,民利与民意,核心也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1933年波翁拉得武装叛变中,叛军与政府军战略决胜之际,人民等待国王出面时,拉玛七世却表现得优柔寡断,选择中立去南部避难,从而使其散失民心,成为随后因承受不住政治压力而退位的原因之一。同样的道理,到了拉玛九世执政时期,一心与军人集团联合复兴王权的同时,拉玛九世表现的爱民如子。“1969年为改变北部山区少数民族生活情况,启动‘王室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在佛统府的仑坤汇农业计划发展至今。目前为止,这类工程已經超过1800项,广泛涉及农业,环境,就业,水利和社会福利等众多领域。”《论语·尧曰》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为养育民众立君作为民本思想的重要论据,与拉玛九世的重民思想如出一辙。
国王的威信不止存在于普通百姓中,在上流社会也一样。表现在国家出现危机时,国王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国家和人民化解了不必要的苦难以及流血事件,并合理任命内阁。因为君主莅临人家,有了国家和政治,带来了文明,秩序与和平,这是儒家,墨家,法家等流派思想的共识,亦是民本思想的内涵之一。
此外,泰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王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他将5月5日定为“农民节”庆祝农业成就,时常考察农业发展情况,与农业专家一道制定农业发展计划,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并且起带头作用的在王宫里耕种农田,到山区里帮助种植毒品的农民改种农作物,消除危害。
“重农”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一贯政策,“农为食本,民为国本,国为君本,则农便为国本”这也是民本思想的一部分。由于拉玛九世的“重民”思想,使他在人民心目中建立了崇高的形象,甚至被泰国人民尊称为“大帝”,这为他在之后的王权复兴过程中,提供了群众基础。
(三)“民本思想”在军人集团执政思想中的体现
1932年革命后军人集团以武力依托解除了保皇派的国会争权和军事叛乱,披汶·颂堪登上政治舞台。在其执政期间,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泰国人民民生条件的改善。他在1939年的新年讲话中强调,“现在政府及我本人所主要关注的是,是如何为国民提供就业机会以及比其他国家更高的生活水平。”可以看出,对他而言,改善民生条件能够帮助他提高国家民族凝聚力,巩固他统治的社会根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陆军司令沙立·他纳叻武装政变上台,是泰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标志。沙立统治集团舍弃了西方的“民主”统治,实行了符合当时泰国国情的“泰式民主”家长式专制统治,“泰式民主”的概念基于泰国传统的“家长”政治。沙立重塑了一个世俗的等级体制后,建立了拥有决策权的政府并掌握了拥有执行权的官僚。他认为,“人民主权的观念,并不意味着人民直接去实践立法、行政或司法权力,而是意味着这些权力必须代表着人民的要求。”这正是民本思想之中,包含“民有”、“民享”却无“民治”的核心内涵。
沙立曾公开承认,他始终认为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将是他的最终任务,体现了他对于“重民”思想的认识,他的治民政策不但透露着慈爱,对于民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深入考察与治理外府的各项民生条件,对曼谷民情同样呵护有加,如降低电费,免费供家用水等,为他赢得了“泰式”民主”的信任与支持,另一方面,沙立也是雷厉风行作派的“严父”,他重视管教和惩戒,严格打击火灾骗保、毒品和一系列社会净化运动,1958年曾四次动用宪法处决火灾肇事者,使曼谷火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1959年在曼谷皇家田广场销毁烟枪4万多杆,同时下令逮捕妓女和流氓,劳动教养。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炳·延素拉暖上台后,军人集团失去权利垄断地位,可依然拥有政治主导权,把持政府执政权。“泰式”民主体系的瓦解,进入“半民主”时期也就是“国王领导下的民主”体制,炳深的王室信任,通过自身高明的执政手段,有效保持多党联合政府的效率和稳定,为泰国当代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了大好条件。如果说沙立“泰式”民主的成功,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构建的等级制度联合拉玛九世创下的复合式权威,那在“半民主”政治时期,王权复兴后,炳能在连任八年后顺利完成平稳政治交接则得益于他得了国王的支持与庇护。1988年卸任总理后被拉玛九世即刻任命为枢密院大臣,以示褒奖,甚至时至今日,炳还是联系王室保皇派与军人集团之间的关键纽带。
(四)“民本思想”在执政党执政思想中的体现
政党的出现,代表着现代政治文明的出现,1932年至今,泰国的政治现代化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泰国政党政治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政党出现初期,政党的不成熟导致政党具有革命性与软弱性,软弱性尤为明显,故而在保守势力攻击下遭到取缔,政党的发展出现停滞,执政功能难以发挥。第二时期为军人统治时期,这时期表现为发展性与限制性并存,受军人独裁统治影响,政党势力始終被压制,政党的功能与作用仍然不能发挥。第三时期为民主政治转型期。刚获独立的政党发展难度大,但总体呈向前趋势,功能也在逐渐发挥。
在执政思想的研究中我们选择处于第三时期的由新资本集团代表他信·西那瓦领导的泰爱泰党。他信·西那瓦于1998年7月建立泰爱泰党,随后一手将党派发展壮大,在2001年大选中独占鳌头,力克其他党派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派。他信组建泰国史上第一个一党内阁,逐渐呈现一党独大的趋势。泰爱泰党的成功,最主要得益于其奉行的“草根政策”,他信认为,“政党和人民存在一种社会契约的关系,唯有将为人民谋求福利放在首位,才能扩大执政优势,巩固统治地位。”
泰爱泰党立党之初,就吸取历史上泰国政党无明确政治纲领的弊端,提出“民本”为党的政治纲领,并出台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十铢治百病”计划和“仁爱住房”、“仁爱保险”等仁爱计划。由于他信的各项重民政策的出台,很快就获得了社会中下层人民支持,使其树立了高大的形象笼络了民心,他信的政治道路也因此而顺风顺水,造就了泰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小高潮。之后论及泰爱泰党失败的原因则在于一党内阁的日趋专制,他信政府执政中后期以权谋私,泰国民众因此而不满成立“反他信”联盟,也因为他信的“重民”政策过度重视中下阶层劳动人民利益而触动了上层社会既得利益,导致他信政府被推翻,泰爱泰党的没落。
从泰爱泰党执政的兴衰过程中,很明显的透露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以民为本”、“民为国本”是泰爱泰党的政治纲领,“政在养民”表现为泰爱泰党将党的纲领施政于民的各项政策,正式因为如此成就了泰爱泰党过高的支持率,和一党内阁的统治地位。他信的那一套与人民的“社会契约论”和中国儒家认为一切社会和政治关系都是道德关系的观点相似,在儒家统治思想看来“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正其谊而不谋其利”,不言利,君臣民间道义相交,仁义而接,利益尊卑自在其中。他信没能经受利益和权力诱惑的考验,所以他失败了。
四、“民本思想”在泰国统治思想中的作用与意义
纵观泰国更统治集团的执政思想,不难发现期间带有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影子,一旦具有这样的影子,那“民本思想”对于泰国统治思想自然是,“规范君权”,维护当局秩序和“利民利君,富民足君”。现实意义更直白的展示了泰国自1932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当然,“民本”作为“民主”的对立面,“民本”思想的浓郁势必代表了“民主”思想的稀薄,这在沙立政府的军人独裁统治时期尤为明显。在中国古代“民本”随着君权专制的强化而强化,这样的概念在现代也是如此。因此,民主革命推翻帝制后泰国民主化的进程由“民本”思想的强弱中即可看出,这基本上是螺旋式缓慢上升的。泰国一直缺乏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一个真正具备统治能力的阶级来领导,各个政治集团为了自身利益争权夺利是造成这样局面的大部分原因。
“民本”思想在泰国统治阶级执政思想中的发散过程,统治者得到了自己的利益,诸如拉玛九世的王权复兴,泰爱泰党的一党内阁等,人民从中也获得了应得的利益。政治的民主化作为评判一个现代国家政治文明水平的标准,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像泰国一样走在这条道路上,探索着并追求着。通过研究泰国各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一个强势的政府更有利于国家的向前发展,无论是沙立的强权政府还是炳执政期间,一个集权一身的强势政府,执政能力与水平是高于权利分散各谋私利的弱势政府的。强势政府的弊端则是难以避免的产生不同程度的专制和腐败,而从人民的利益和当前泰国的国情来看,泰国更需要一个把发展放到首位,奉行“民本”,逐渐完善“民主”的政府带给社会一个稳定的环境,只有在人民真正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后,“民主”或许才会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田禾 周方冶. 列国志 泰国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05)
[2]张分田. 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上)[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7)
[3]张分田. 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下)[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7)
[4]尼.瓦.烈勃里科娃 . 泰国近代史纲(1768-1917)上册 [M]. 商务印刷馆, 1974(01)
[5]尼.瓦.烈勃里科娃 . 泰国近代史纲(1768-1917)下册 [M]. 商务印刷馆, 1974(01)
[6]钱俊瑞.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纵横谈 [M].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3(10)
[7]萨孟武. 国政治思想史.三民书局 [M].1980(01)
[8]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商务印刷馆 [M]. 1961(01)
[9]袁锐动. 行“民本主义”,过大执政优势——泰国泰爱泰党的执政理念 [J].当代世界 2005(02)
[10]William case. Democracy’s quality and Break down: New lessons from Thailand [J].
[11]杨世东. 泰国王室与泰国民主关系研究 [J]. 研究生毕业论文.云南大学, 2013(6)
[12]陶玫每. 泰国政转型研究 [J].研究生毕业论文. 外交学院,2010(6)
[13]唐其芳.泰国现代政治周期性动荡及其成因 [J].理论视野,2014(07)
基金项目:本文由云南省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项目《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泰语语音教学模式研究 》资助。
关键词:二元君主立宪制;民本思想;民主化进程;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一、泰国二元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
泰国经历了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精心构建的专制王权的统治时代后,拉玛六世顺水推舟一般的继承了专制王权的统治模式,由于拉玛六世过人的才干,于二十世纪初将专制王权推上了历史的顶峰。但随之而来制度缺陷却不断的在撼动着中央集权下的专制王权。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专制必定带来腐败,并且王权过高的政治地位,其统治核心过于依赖自身权威,使得后继者难以保持王权的政治主导地位,这从后来的拉玛七世的统治时期便可看出。
1912年因为受到中国辛亥革命思想影响的泰国平民精英阶级发动政变虽然没有发动就被粉碎,但却在泰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拉玛六世意识到了专制王权所面临的危机。
随着拉玛七世的即位,由于执政经验不足,无财力无权威很快便被王族精英掌权。所以也未能完成自下而上的改革,所以于1932年6月迎来了民党(people's party)人士自下而上的政变,民党人士迎合了时代的潮流,不断的壮大革命队伍,拉玛七世也意识到专制王权大势已去,民党于6月23日发动政变,四天后的27日,拉玛七世也放弃了流亡和平叛,选择了妥协,表现出超高的政治远见,签署了《1932年临时宪法》,至此,泰国走上了君主立宪制度的道路。
二、民本思想在泰国统治思想的体现及影响分析
(一)民本思想概述
现代学术界提出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一词其实是现代学术界所创造的学术范畴,在古代政治词典中从未有过“民本”一词。“民本”是古代故有的“民为邦本”和“以民为本”等概念的缩写。“这个核心命题所表达的第一层涵义是在古代占主流政治文化地位的‘以民为本’,古代社会普遍意识的‘立君为民’,第二层涵义是‘民本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系统论证,全面规范君主制度的思想”。它与“君本”思想并非对立,甚至服务于“君本”,所以“民本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代名词。
(二)“民本思想”在泰国王室统治思想中的体现
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围绕着治理民,教民,民利与民意,核心也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1933年波翁拉得武装叛变中,叛军与政府军战略决胜之际,人民等待国王出面时,拉玛七世却表现得优柔寡断,选择中立去南部避难,从而使其散失民心,成为随后因承受不住政治压力而退位的原因之一。同样的道理,到了拉玛九世执政时期,一心与军人集团联合复兴王权的同时,拉玛九世表现的爱民如子。“1969年为改变北部山区少数民族生活情况,启动‘王室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在佛统府的仑坤汇农业计划发展至今。目前为止,这类工程已經超过1800项,广泛涉及农业,环境,就业,水利和社会福利等众多领域。”《论语·尧曰》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为养育民众立君作为民本思想的重要论据,与拉玛九世的重民思想如出一辙。
国王的威信不止存在于普通百姓中,在上流社会也一样。表现在国家出现危机时,国王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国家和人民化解了不必要的苦难以及流血事件,并合理任命内阁。因为君主莅临人家,有了国家和政治,带来了文明,秩序与和平,这是儒家,墨家,法家等流派思想的共识,亦是民本思想的内涵之一。
此外,泰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王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他将5月5日定为“农民节”庆祝农业成就,时常考察农业发展情况,与农业专家一道制定农业发展计划,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并且起带头作用的在王宫里耕种农田,到山区里帮助种植毒品的农民改种农作物,消除危害。
“重农”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一贯政策,“农为食本,民为国本,国为君本,则农便为国本”这也是民本思想的一部分。由于拉玛九世的“重民”思想,使他在人民心目中建立了崇高的形象,甚至被泰国人民尊称为“大帝”,这为他在之后的王权复兴过程中,提供了群众基础。
(三)“民本思想”在军人集团执政思想中的体现
1932年革命后军人集团以武力依托解除了保皇派的国会争权和军事叛乱,披汶·颂堪登上政治舞台。在其执政期间,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泰国人民民生条件的改善。他在1939年的新年讲话中强调,“现在政府及我本人所主要关注的是,是如何为国民提供就业机会以及比其他国家更高的生活水平。”可以看出,对他而言,改善民生条件能够帮助他提高国家民族凝聚力,巩固他统治的社会根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陆军司令沙立·他纳叻武装政变上台,是泰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标志。沙立统治集团舍弃了西方的“民主”统治,实行了符合当时泰国国情的“泰式民主”家长式专制统治,“泰式民主”的概念基于泰国传统的“家长”政治。沙立重塑了一个世俗的等级体制后,建立了拥有决策权的政府并掌握了拥有执行权的官僚。他认为,“人民主权的观念,并不意味着人民直接去实践立法、行政或司法权力,而是意味着这些权力必须代表着人民的要求。”这正是民本思想之中,包含“民有”、“民享”却无“民治”的核心内涵。
沙立曾公开承认,他始终认为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将是他的最终任务,体现了他对于“重民”思想的认识,他的治民政策不但透露着慈爱,对于民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深入考察与治理外府的各项民生条件,对曼谷民情同样呵护有加,如降低电费,免费供家用水等,为他赢得了“泰式”民主”的信任与支持,另一方面,沙立也是雷厉风行作派的“严父”,他重视管教和惩戒,严格打击火灾骗保、毒品和一系列社会净化运动,1958年曾四次动用宪法处决火灾肇事者,使曼谷火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1959年在曼谷皇家田广场销毁烟枪4万多杆,同时下令逮捕妓女和流氓,劳动教养。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炳·延素拉暖上台后,军人集团失去权利垄断地位,可依然拥有政治主导权,把持政府执政权。“泰式”民主体系的瓦解,进入“半民主”时期也就是“国王领导下的民主”体制,炳深的王室信任,通过自身高明的执政手段,有效保持多党联合政府的效率和稳定,为泰国当代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了大好条件。如果说沙立“泰式”民主的成功,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构建的等级制度联合拉玛九世创下的复合式权威,那在“半民主”政治时期,王权复兴后,炳能在连任八年后顺利完成平稳政治交接则得益于他得了国王的支持与庇护。1988年卸任总理后被拉玛九世即刻任命为枢密院大臣,以示褒奖,甚至时至今日,炳还是联系王室保皇派与军人集团之间的关键纽带。
(四)“民本思想”在执政党执政思想中的体现
政党的出现,代表着现代政治文明的出现,1932年至今,泰国的政治现代化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泰国政党政治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政党出现初期,政党的不成熟导致政党具有革命性与软弱性,软弱性尤为明显,故而在保守势力攻击下遭到取缔,政党的发展出现停滞,执政功能难以发挥。第二时期为军人统治时期,这时期表现为发展性与限制性并存,受军人独裁统治影响,政党势力始終被压制,政党的功能与作用仍然不能发挥。第三时期为民主政治转型期。刚获独立的政党发展难度大,但总体呈向前趋势,功能也在逐渐发挥。
在执政思想的研究中我们选择处于第三时期的由新资本集团代表他信·西那瓦领导的泰爱泰党。他信·西那瓦于1998年7月建立泰爱泰党,随后一手将党派发展壮大,在2001年大选中独占鳌头,力克其他党派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派。他信组建泰国史上第一个一党内阁,逐渐呈现一党独大的趋势。泰爱泰党的成功,最主要得益于其奉行的“草根政策”,他信认为,“政党和人民存在一种社会契约的关系,唯有将为人民谋求福利放在首位,才能扩大执政优势,巩固统治地位。”
泰爱泰党立党之初,就吸取历史上泰国政党无明确政治纲领的弊端,提出“民本”为党的政治纲领,并出台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十铢治百病”计划和“仁爱住房”、“仁爱保险”等仁爱计划。由于他信的各项重民政策的出台,很快就获得了社会中下层人民支持,使其树立了高大的形象笼络了民心,他信的政治道路也因此而顺风顺水,造就了泰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小高潮。之后论及泰爱泰党失败的原因则在于一党内阁的日趋专制,他信政府执政中后期以权谋私,泰国民众因此而不满成立“反他信”联盟,也因为他信的“重民”政策过度重视中下阶层劳动人民利益而触动了上层社会既得利益,导致他信政府被推翻,泰爱泰党的没落。
从泰爱泰党执政的兴衰过程中,很明显的透露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以民为本”、“民为国本”是泰爱泰党的政治纲领,“政在养民”表现为泰爱泰党将党的纲领施政于民的各项政策,正式因为如此成就了泰爱泰党过高的支持率,和一党内阁的统治地位。他信的那一套与人民的“社会契约论”和中国儒家认为一切社会和政治关系都是道德关系的观点相似,在儒家统治思想看来“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正其谊而不谋其利”,不言利,君臣民间道义相交,仁义而接,利益尊卑自在其中。他信没能经受利益和权力诱惑的考验,所以他失败了。
四、“民本思想”在泰国统治思想中的作用与意义
纵观泰国更统治集团的执政思想,不难发现期间带有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影子,一旦具有这样的影子,那“民本思想”对于泰国统治思想自然是,“规范君权”,维护当局秩序和“利民利君,富民足君”。现实意义更直白的展示了泰国自1932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当然,“民本”作为“民主”的对立面,“民本”思想的浓郁势必代表了“民主”思想的稀薄,这在沙立政府的军人独裁统治时期尤为明显。在中国古代“民本”随着君权专制的强化而强化,这样的概念在现代也是如此。因此,民主革命推翻帝制后泰国民主化的进程由“民本”思想的强弱中即可看出,这基本上是螺旋式缓慢上升的。泰国一直缺乏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一个真正具备统治能力的阶级来领导,各个政治集团为了自身利益争权夺利是造成这样局面的大部分原因。
“民本”思想在泰国统治阶级执政思想中的发散过程,统治者得到了自己的利益,诸如拉玛九世的王权复兴,泰爱泰党的一党内阁等,人民从中也获得了应得的利益。政治的民主化作为评判一个现代国家政治文明水平的标准,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像泰国一样走在这条道路上,探索着并追求着。通过研究泰国各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一个强势的政府更有利于国家的向前发展,无论是沙立的强权政府还是炳执政期间,一个集权一身的强势政府,执政能力与水平是高于权利分散各谋私利的弱势政府的。强势政府的弊端则是难以避免的产生不同程度的专制和腐败,而从人民的利益和当前泰国的国情来看,泰国更需要一个把发展放到首位,奉行“民本”,逐渐完善“民主”的政府带给社会一个稳定的环境,只有在人民真正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后,“民主”或许才会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田禾 周方冶. 列国志 泰国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05)
[2]张分田. 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上)[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7)
[3]张分田. 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下)[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7)
[4]尼.瓦.烈勃里科娃 . 泰国近代史纲(1768-1917)上册 [M]. 商务印刷馆, 1974(01)
[5]尼.瓦.烈勃里科娃 . 泰国近代史纲(1768-1917)下册 [M]. 商务印刷馆, 1974(01)
[6]钱俊瑞.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纵横谈 [M].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3(10)
[7]萨孟武. 国政治思想史.三民书局 [M].1980(01)
[8]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商务印刷馆 [M]. 1961(01)
[9]袁锐动. 行“民本主义”,过大执政优势——泰国泰爱泰党的执政理念 [J].当代世界 2005(02)
[10]William case. Democracy’s quality and Break down: New lessons from Thailand [J].
[11]杨世东. 泰国王室与泰国民主关系研究 [J]. 研究生毕业论文.云南大学, 2013(6)
[12]陶玫每. 泰国政转型研究 [J].研究生毕业论文. 外交学院,2010(6)
[13]唐其芳.泰国现代政治周期性动荡及其成因 [J].理论视野,2014(07)
基金项目:本文由云南省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项目《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泰语语音教学模式研究 》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