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校正性正义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b567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固然不能没有法律,但仅有法律的社会却是完全不可能的;法律的冰冷和尖锐无法替代人性的柔软与温润,惩戒也不可能取代感化
  
  冉阿让盗窃卞福汝主教的银器,被警察抓获。当警察将冉阿让带到主教面前取证时,主教却问冉阿让,那两个银烛台也是送给他的,为什么不拿走?等到警察走后,主教对冉阿让说:“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冉阿让回忆不起他曾允诺过什么话,他呆着不能开口。主教说,那些话是一字一字叮嘱的。他又郑重地说:“冉阿让,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是恶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
  这是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中一个情节。在后来漫长的一生中,冉阿让在万般艰难中依然坚持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充满慈悲心的人,从最初的囚犯成为一个最终的伟人,这一过程都可以从上述情节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冉阿让终其一生始终记得卞福汝主教的留别赠言。
  人们也许会认为这仅仅是小说,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实际上,在现实中如此以德报怨之事绝非虚幻。且不说《悲惨世界》中的这位卞福汝主教确有其人,就是我们周围,也存在这样的人。
  近来被广为传播的李建华勇斗歹徒并救助歹徒事件,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李建华的事迹也并非孤案。去年,济南市出租车司机刘彦友在制服劫车歹徒后,主动替歹徒缴纳住院押金,也曾引起巨大反响。
  与卞福汝主教一样,李建华、刘彦友救助的不仅仅是罪犯们的身体,还拯救他们的灵魂。
  为社会带来秩序的,一般而言,是法律和道德。法律对人们的约束,主要集中在明显、严重损害个人权利、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行为;而道德对人们的规范,主要集中在一般性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在私德领域,它主要是用来自律的;只有在涉及公德时,道德对人的普遍约束力才会发生作用。
  法律与道德有许多交叉的内容,尤其涉及公德方面的行为,常常是与法律相关的。一个法律应当制止的行为,一般而言,也是公德所谴责的行为;但一个公德所谴责的行为,未必是需要动用法律的。
  一个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法律制度就会启动,对这个罪犯惩以刑罚,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校正性正义。这种依靠刑法和刑罚所调整的秩序,这种所谓的校正性正义,在其本质上,不是对当事损害的挽救,而是对当事损害的终止,对施害者的惩戒,对受害者的安抚,以及对其他未来可能损害的震慑。
  施害者在强力之下被迫接受惩罚,因此,所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法律既不需要罪犯的忏悔,也无力逼迫其忏悔,它难以直指人心,触及施害者的灵魂,令其幡然醒悟。至于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罪犯在接受法律惩戒时,常有悔悟表现,这往往是综合原因的结果,例如父母之爱、爱人之爱以及社会关怀、社会谴责等等。仅仅是刑罚很难达到令罪犯悔悟的觉醒。
  在此事件的报道中,有这样一个关键细节:李建华平息了心中的恐惧,对歹徒说:“你跟我儿子年纪差不多,父母养你这么大不容易,有什么困难我可以帮你,你干吗要干这种事?现在你走吧,我不报警,要么咱们去医院。”受到触动的丁某喊了声“妈”。
  李建华女士的这一行动超越了法律的尖锐与冰冷,动之以人性中最柔软、也是最人性的力量——母爱的力量,她感动了抢劫者丁某,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母爱需求——他毕竟只是一个19岁的孩子,虽然已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
  我们无从探究这位入室抢劫者丁某的家庭背景,也不知道他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什么,更无从了解他十几年来都与哪些外界的朋友交往,但从这一声发自肺腑的“妈”中,我们听到了他对爱的呼唤,听到了他内心中隐含着的酸楚。
  当一个罪犯被投入监狱,他首先失去了自由;其次,他将混迹于更多的罪犯之中,与更多的罪犯们共度几年、几十年的时光。当他出狱的时候,他的心中会填满什么?仇恨、绝望、卑鄙还是爱、希望、高尚?确实,人和人不同,我们无法具体判断每个服刑者会是怎样的状态,但在通常情况下,恐怕是前者的概率更高一些,尤其是狱政管理方面如果严重非人性的话。
  罪犯出狱后如果没有继续犯罪,一般是因为尝试了铁窗之苦,不敢再犯罪——确实犯罪的成本太高;而那些继续犯罪的出狱者,往往是因为在监狱的环境中,接受吸收了更多的恶,受恶人恶行耳濡目染,以至于在接下来的犯罪中,往往手段更加恶劣,心肠更加歹毒。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转型时代,伦理道德也处于急剧的变迁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与家庭内部常常产生恶性互动。旧的道德伦理体系受到极大冲击的同时,新的伦理体系尚未确立,即使那些在人类历史上本该永葆青春的道德标准——例如善良、正直、诚实、勇敢、宽容等,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在新的伦理道德体系确立的过程中,首先是要稳固和促进那些千古不变的道德力量。李建华事件中出现的某些负面评价,正是这些固有道德涣散的明证。
  我们固然不必要求所有遭到罪犯伤害的人都去以德报怨,如孔子所言,以直报怨可也,但这仅仅是对人的底线要求而已。人并不都是在底线道德状态下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人按照较高的道德标准生活,或者按照较低道德标准生活。如果没有损害他人,没有损及公德,社会一方面应当允许人拥有“堕落”的自由,这是基本的宽容;另一方面,社会也要鼓励人们按照较高的道德水准生活,这是正常的期待。
  李建华女士以德报怨,在受到赞扬的同时,却也遭到一些非议,这是典型的是非扭曲。一个健康的社会固然不该以过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别人,但是当一个高尚的行为出现的时候,却当报以掌声、资以鼓励,而不是喝倒彩、说风凉话。
  任何社会都一样,法律有它鞭长莫及之处。社会固然不能没有法律,但仅有法律的社会是完全不可能的。法律的冰冷和尖锐无法替代人性的柔软与温润,惩戒也不可能取代感化。一个健康而美好的社会,正是靠着千千万万人,以种种高于法律、超越正义的爱的姿态和行动,去面对纷纭世事,去抚慰人生旅途上失足者的心灵。
  这样的社会,法律的根基才会是稳固的,法律也才会达到其本来的目的。
  
  作者为本刊首席法律顾问
其他文献
中国农村的前景,取决于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各项改革进展    《财经》记者 常红晓      农民工失业、农民收入下降、城乡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这些都是对决策者的考验,同时也是推进制度性改革的动力    2008年的中国农村可谓跌宕起伏。10月以前,无论是农民收入还是粮价,形势一派大好;10月之后,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粮棉价格下行与农民工失业叠加,乐观预期不再。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
期刊
本世纪就业压力最沉重的一年到来,必须寻找更有利于创造工作岗位的新增长模式    《财经》记者 任波 实习记者 李鹏    短短几个月内,人们延续了几年的对城乡就业扩大的乐观预期,转眼间变为对大规模失业的恐慌。就业压力空前严峻,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形势尤其趋紧,劳动争议事件也大幅增加。  回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国企改革当中以“减员增效”为主导的“下岗分流”,曾经带来了一场波及近3000万下岗职
期刊
新一轮司法改革重新强调“司法大众化”和“司法民主化”,未超越“应对性”思路    《财经》记者 秦旭东    这个冬天,因牵涉“三鹿毒奶粉”事件而被刑事追诉的被告人陆续走上法庭,但是,为数众多的受害者索取民事赔偿的诉求,依然踯躅于司法大门之外。  从2008年9月23日开始,全国各地不少患者家属即不断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结果无一例外——法院均不予立案,表示要“等上面的统一安排”。  这类现象在
期刊
市场的自由程度,依赖于市场参与者们的责任伦理    《财经》学术顾问 汪丁丁    伴随着每一个文明社会的物质生活的,是“市场”,它从来没有消失过。成为问题的始终是:市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  市场的自由程度,依赖于市场参与者们的责任伦理。这是关于市场自由的一项基本原理。市场自由要求市场以外的社会生活不服从市场规则。哪怕是“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也会产生两类不良后果:(1)“消费者至上”(con
期刊
在目前通胀无法被制止的情况下,应提高利率,不应管制价格    受各国将限制食品出口的消息推动,作为国际大米交易中基准价格的泰国大米价格,在3月31日上涨30%至790美元/吨。自2007年底以来,泰国大米价格已经翻番,相比于2003年的水平也增长了近三倍。   当前食物的价格趋势与油价在50美元/桶时的情况类似,后者在这一时点吸引了大量投机资本进入。投资基金密切关注农产品期货的情况已经尽人皆知,而
期刊
全行业亏损之下,国有航空公司纷纷寻求政府注资,联合重组启动在即;民营航空公司则已到存亡关头    《财经》记者 季敏华      中国民航业内对2009 年的行业前景存在显著分歧    短短一年时间,航空业从巅峰跌至低谷。   刚刚结束的2008年,全球约有60家航空公司破产;而亚太地区航空业2008年则整体亏损,净利率为-0.5%。中国航空业2008年全行业亏损亦已成定局。   这与一年前的盛景
期刊
仍处在地震活跃期的中国,未来能否真正避免悲剧重演,或许取决于从汶川大地震中到底学到了多少    《财经》记者 李虎军      2008年5月12日,都江堰,一家在地震后岌岌可危的麻将馆, 时钟指在下午2点28分    2009年5月1日,《防震减灾法》将正式施行。这距离汶川大地震几乎整一年。  正处地震活跃期的中国,在2009年,或许还要直面这个充满太多未知数的“魔鬼”。    地震活跃期仍未结
期刊
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对GDP和就业有些影响,但会比估计的要小;对消费者和纳税人而言,其价值甚至更小    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政府增加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会把劳动、资本和原材料从其他经济活动中转移出来,对私人支出产生“挤出效应”。若果真如此,GDP指标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如果过去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增加政府支出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但如果政府支出的效率比被挤出的私人支出低,那么整体经济效率将
期刊
一两家大型开发商可能在2009年破产或解体,引发地产业更为剧烈的波动    《财经》记者 张映光    2009年的春节,也许将是房地产“入冬”后最冷的时候。  尽管2008年底的一系列政策利好与市场成交量的短暂回升,似乎令人们嗅到了一丝楼市“春天”的气息,但所有人都知道,最严酷的“三九”天还没来到。  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哪怕政府全盘摒弃近五年来的宏观调控。  SO
期刊
最高法院废黜“法释[2001]25号”司法解释,于现实司法以及宪法司法化改革,可谓既无推进,亦未促退,是一个中性的司法政策    近八年前的2001年,齐玉苓受教育权案获得最高法院的支持。最高法院就此作出司法解释,第一次确认了宪法的法律性,也就是宪法应当在司法实践中被具体适用的主张。此举震动法学界,宪法司法化的硝烟至今未息。然而,2008年底,最高法院废黜此司法解释,理由是“已经停止适用”。  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