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用衣服讲故事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8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东在人群里很鲜明,不仅仅是那身自己亲身做的衣服和长到大腿的乌黑长发,还有一双清澈而笃定眼睛和浑身散发的倔强。在别人眼里似乎有些不食人间烟火,而她却实实在在地扛起家庭的重担,轻而易举地驾驭着工作、生活、艺术、爱好,且游刃有余。
  东东是个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认识她的人包括她的妈妈和妹妹都羡慕她,却没有勇气像她那样生活。她工作是因为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她不停地换着生活的城市,只是因为想去那里,她的生活貌似琐碎平淡,却有着自己的味道。她坚信自己是个伟大的艺术家,画画、教书、做衣服、旅行、结婚、当妈妈,都成为她艺术的一部分。
  
  用老故事做新衣
  
  任何人第一次见东东,都会被她身上的衣服吸引,那就是她目前的事业和工作。她的每件衣服都是纯手工完成,每件衣服上都有老绣片或老配件。没有经过熨烫,所以就没有穿着时的束缚;没有设计图,所以每件衣服都是孤品。因为都是单品,所以只有尺码适合的人才能穿下,她的淘宝小店也因此小有名气,但不是所有喜欢的人都有穿着的勇气,驾驭那些看似旧旧的民族风情的确需要一定的气质。
  东东是广西人,在那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从小就对民族服装有自己的理解。四年前,游走在桂林时的东东,在那个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却买不到喜欢的衣服,于是,就自己为自己做起了衣服。穿出后立刻受到朋友或陌生人的青睐,就尝试着做一些放到淘宝上出售,而后,她的“东东制作”成了淘宝最早的手工制作民族服装店,掀起了一股淘宝女装的民族风潮。东东却认为这是中国特色而不是“民族风”,各民族风俗不尽相同,但他们做出的服装却有很相似的元素,至少都用到了绣花,彩色的图案,简单的款式,无处不藏着东方风韵。
  后来,大部分店都在面临发展扩大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沿用了一般成衣品牌的制作流程,设计版型、批量生产、机器制作、号码齐全、季节打版,做出来的衣服带着些许品牌的符号崭新鲜亮。而东东依旧坚持着自己无设计图的纯手工制作,坚持着自己的破衫旧事,随性的裁剪搭配里传递着她的灵气。从全国各地淘来过去的老绣片,随意的点缀里讲述着一些陈年旧事。那些淘来的老绣片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绣它的人绣上了自己的情感,用它的人用出了自己的往事,穿它的人穿着它走过经年,留在绣片上的故事一代代地延续着。东东把它们从各个角落寻来,再次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希望它们的故事能继续温暖更多人。
  东东的衣服都是手工一针一线缝制,所以有一个小团队帮忙制作。她喜欢这种一群女人坐在一起享受着谈天说地做衣裳的简单快乐,针脚质朴却上身妥帖。东东说她是在用衣服讲故事,用衣服来画画,讲那些老绣片上的故事,画那些她眼里的风光景物,那样的衣服穿在身上的是温暖。也有些淘来的宝贝东东不舍得改动,珍藏多时,希望能给它灵魂的人带走,如那件来自贵州叫“红晕”的布衣族嫁衣,不知道哪个新娘经历了多少年的珍藏,有多少爱情的甜蜜和轮回。有些宝贝在东东简单巧妙的改动下焕然新生,抹去了历史的灰尘,留下了珍贵的故事。
  东东的衣服更是在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那些衣服更像一幅幅中国的写意画,衣裙飘动间墨香醉人。东东的先生是会画中国画、会写中国书法的老外,东东希望先生圈子里的老外们通过她,更了解中国,然而并不如意,大家反而觉得她是外国来的,中国人不会那么时尚,当然中国人就觉得她是少数民族的,外国人又觉得她是外国人。东东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喜欢中国风的衣服,而外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是个大女人
  
  纤弱娇小的东东说自己是个大女人。从小叛逆的她,一直特立独行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喜欢读书时就毅然离开学校,追求自己的梦想。小时候做梦行侠仗义铲除所有的坏人,让她可以随意行走,从温馨亲和的小城市到南宁,冷漠的大城市一下子拉远了小小的她与其他人的距离,这让她感到莫名恐惧和冷,最热爱的爸爸因为工作也不能经常出现在她需要怀抱的时候,她觉得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于是用各种方式叛逆着自己的青春和周遭。
  也许是骨子里的艺术细胞在一直骚动,从小就喜欢画画且极具天赋的她最终到北京学画。一个民办的艺术学校,却给她异常奢侈的学习机会,陈丹青、崔健等许多名家都给她上过课,那些老师们独有的魅力和经历为她开启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心路,也让她感受到了他人的温暖。她现在的先生就是2001年认识的老师,一位来自秘鲁在中国十多年的画家,她跟他学画画也学习用另一种态度生活。先生的爱始终如一地包围着她,渐渐温暖了她有些冰冷叛逆的心,让她从一个叛逆女孩成长为一位能给别人温暖的女人,一直到把她的艺术物化到那些自然质朴的衣服上,她完成了一个艺术家的世俗修炼,也完成了一个女人的艺术升华。
  东东知道自己的幸福,一个被爱包围的妻子和妈妈,一个把喜欢和工作结合的艺术家,一个一直生活在幸福里的人。她却永远不喜欢自己的当前状态,脸上不会有太多表情的她,喜欢“庄子”、喜欢春秋那个年代,希望自己做个好人,温和宽容,能给别人带来幸福。有许多事想做,想学外语、学企业管理、想学很多自己不懂的事。她希望自己有种能力,可以发明一种创新技术,建立一个独立王国一样的公司,让老人、残疾人、穷人等弱势群体的人们通过轻松简单的工作获得养活自己的报酬,那种气氛就像她现在的工作室一样,许多人一起做衣服一起聊天一起休息,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快乐,那是她梦想中的乌托邦。她不想当圣人,但她想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也许这个理想很难实现,但她会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东东说:“我是大女人!我要教育孩子,我要负担家庭,我要支持先生,我要做想做的事!”
  东东的先生目前辞去了工作专心画画,刚刚举办了自己的画展,因此东东的手工也要负担家庭的开销。她在先生眼里是完美的、是伟大的艺术家,她做的任何东西和事,先生都认为是了不起的、伟大的,从她先生的目光里可以看到一个倔强的大女人。而从先生那里,她学会了感恩。东东的妈妈和妹妹都加入了她的制作团队,不论到哪个城市都跟着她,有时候因为做衣服时不同的意见会争吵,但妈妈和妹妹都同样喜欢着她做的事,用勤劳双手支持她的事业,一直追随着她,成为她制作团队里的主力军,她的工作室更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而她就是那个大家庭的主心骨。
  在老外眼里时尚的中国女孩东东,其实还是个极传统的女人,她尊重任何温和的宗教,从宗教里学习一些哲理,也看许多哲学的书,来让自己思考。东东甚至认同传统文化里对女性的定位,她认为现在很多自我标榜时尚的女人,学了太多的知识后反而找不到了自己,既做不了男人的事也做不好女人的事,连外形也越来越没有女人味。不懂感恩,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心比天高所以她又成了另一种叛逆,自己做衣服、结婚、生一大堆小孩,穿长长的有漂亮绣花的 裙子,长长直直的头发一直到腿部,城市里几乎绝种的清澈眼神,看不出大女人的艰辛,也没有小女人的矫情。
  
  旅行不是为了风景
  
  东东的状态似乎一直在旅行,但又不同于普通的旅行,更像一种不停止的迁徙,拖家带口从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住下来,或许是几个月,或许是几年,一段时间后再到另外一个地方。从南宁到北京再到上海、成都、重庆、桂林、广州、深圳……待的最短的地方是一个月的上海,待最久的地方是一年的北京。旅行中的东东也会遇到困惑,人们被东东身上散发的气息所吸引,本来一些结伴而行的朋友,因为东东的鲜明常常被忽视,于是,为了避免不愉快,东东更多时候选择独自旅行,渐渐的也就喜欢上了一个人旅行的简单状态,到处走走看看,不受任何约束。
  东东旅行的重点往往不是那些风景名胜,而是路上碰到的那些人,旅途中的人给了她许多温暖和帮助,也听了很多故事,让她觉得许多人对身边的人很冷漠,对外来旅行的人却很热情,这让她感动困惑,也让她更加喜欢在路上的那种温暖感觉。
  再美的风景都可以找到一些类似的,而每个地方的文化和人文风情却是无法复制的,所以东东不停地迁徙,在各种地方感受当地独有的人文色彩,这些经历也营养了她的艺术灵感,让她的设计更加具有包容性,所以她可以把一件老绣片镶在一件款式时尚的衣裙上,瞬间让时间在那件衣服上流转自如:随意的裁剪,让一些普通的衣料有了自己独特的气质和人文精神,让人难以抑制地去寻找自己城市或地方的痕迹。
  或许是她喜欢的“庄子”的自然和浪漫影响了她,她对生活和做衣服都追求自然而然的状态。东东很喜欢沙漠,喜欢那种安祥和寂静,在那样的地方才能真正放逐自己的精神。她读着智利诗人巴布罗·聂鲁达的诗走向爱情,却不担心爱情太短遗忘太长。她接受不了王小波作品里的黑暗,王小波的黑暗却更加让她思考。她喜欢在成都的日子,那时制作室最接近她的理想,一群人摆着龙门阵,一针一线地缝着柔软的衣服,成都人欲望的低沸点让成都人永远那么惬意的生活,就算地震来了他们也一样热爱生活:她也喜欢北京的文化厚重,在这里让她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她也喜欢广东,那里的人有超强的经营生意能力,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生意场上的简单和诚信。
  旅行也是东东搜集传统的绣片、服饰等物品的一个重要渠道,每一次遇到一个老物件,就会听到一段或者几段动人的故事,那个故事就那么一直感动着她、牵引着她,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衣服就被她一针一线缝进了许多听来的故事。这些故事里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那些衣服教发出一种特别的味道,吸引着人想把它穿在身上或珍藏起来。她说也许自己有的时候在下坡,但那绝对不会一直下坡,下坡是为了上另一座更高的山。人生就是这样,像旅行中有山峰有沟壑,连绵不断,只有越过沟壑才能爬另一座山峰,只希望一直努力爬过后面的山峰,而不考虑那山峰是否更高。所以,现在的东东不会烦恼自己远大理想难以实现,只想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不放弃艺术,也不放弃工作,珍惜眼前的幸福,追求更高目标,顺其自然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理想走。
其他文献
按照《黄珂》这本书上的说法,傍晚是黄珂家一日中最辉煌的时光。而下午三四点钟,客人还没有来,蔬菜食材刚刚采买回来,还都是新鲜原始的状态。这时候的时间,是他自己的时间。  采访正好约在这样的一个下午。进门一看,他果然正在读书,戴晴的《在如来佛掌中:张东荪和他的时代》,他说自己最近非常喜爱这本头绪繁杂的书,因为它真实。  真实与顺和,是黄珂眼中的自己,也许正因为他的真实,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他。看到一些
期刊
没骨架的宣纸灯    选择做宣纸灯,首先是基于对美的追求。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做技艺高超又美丽的东西。无论是绘画还是器物。  张潮《幽梦影》的序言里有一句“昔人云:梅花之影,妙于梅花。窃意影子何能妙于花?惟花妙。则影亦妙。枝干扶疏,自尔天然生动。凡一切文字语言,总是才人影子;人妙,则影自妙。”设计是人的影子,十几岁初学设计的孩子就做不好中式家具,六十几岁历经沧桑的老头也做不了给可爱小女生穿的衣服。我爱
期刊
世俗论画,必曰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故人以界画为易事。不知方圆曲直,高下低昂,远近凹凸,工拙纤丽,梓人匠氏有不能尽其妙者,况笔墨规尺,运思于缣楮之上,求其法度准绳,此为至难。  ——汤厘《画鉴》    界画一科    中国建筑历史久远,诞生于西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描绘了当时建筑的宏伟和壮观,“如鸟斯革,如晕斯飞”——巨大的建筑像大鸟一样张开翅膀,跃跃欲飞,让人不禁产生无限
期刊
西班牙女郎搅动红色的裙摆,一场弗拉明戈舞蹈正在脑海里上演,这是飞机飞翔在地中海上空,接近西班牙的时刻,内心翻动着的小期冀——那些毕加索笔下被抽离出来的现代主义符号:生死快感问的斗牛场面;鲜艳颜色鼓涨出的巴洛克城市风貌……飞机空乘人员用语速超快的西班牙语问候大家,我恍惚间觉得西班牙语相当性感,富有弹性,像地中海人的黝黑皮肤,是的,西班牙在某种程度上不像一个欧洲的国度,她古老,有着吉普赛般浪荡的姿态,
期刊
“公馆”这种提法在1 949年之后,在官方用语中渐渐被忽略,只在民间与口头上若隐若现地存在,用以指向某种消隐在政治岁月背后的,落叶与尘埃深处的建筑,但随着政治的变局而最终人去楼空、歌咽弦绝,沉默在时代变幻的风云间。直到中国重新从思想与市场的冬眠中苏醒过来,“公馆”再次被人们发现,以“遗老遗少”的面目浮现在现代都市的急躁、破坏与睥睨中,它们或被拆毁、或被商用、或成贫民窟、或成纪念馆,经过了政治时代之
期刊
列维·斯特劳斯说:“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所找到的位置。”然而,遗忘来得如此之快,很多传统技艺濒临消逝。所以,对龚为而言,用相机记录下这些技艺,便是为我们所找到的位置留下恒久的坐标。    寻找失去的符号    可以想象龚为的生活常态:  他仿佛本雅明笔下的游荡者,走街串巷,在被人们遗忘的僻远角落,在一位正在劳作汗水淋漓的老人面前,露出孩童发现世界的欣喜笑容。  他的挎包里,装着沉沉的相机,也许
期刊
刘文彩,是“著名”的地主之一,教科书告诉我们,剥削阶级的代表大地主刘文彩,在豪华的庄园里设有阴暗的水牢折磨长工,还娶了几房美丽的姨太太过着奢靡的生活。但如今的人们,往往对此抱有一丝怀疑的神色。譬如刘文彩的三姨太凌君如,她真是养尊处优地度此一生么?湮没在历史尘埃里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来自象鼻镇的美女    刘文彩一生共娶了5个女人,发妻吕氏,正室杨伸华,姨太太凌君如、梁慧茹、王玉清,当然还
期刊
茅古斯,在土家语中的意义是“祖先的故事”。  茅古斯,汉语也称之为毛猎舞,是湘西土家族的祭祀性舞蹈,也是土家最传统的表演艺术之一。它保留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上古时期遗存的种种精神符号。茅古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中可寻到中国戏剧的古根:写意、虚拟、模仿。  祖先渔猎,祖先农耕,祖先歌唱。在田野上,茅古斯被深情地舞动。  田野,这是摄影家谢子龙所关心的。我们都来自田野,又离开
期刊
鸡肋无处不在。只是,不同的时代,其倍受关注的焦点各有不同。归根结底,都在我们是否拥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和足够强大的智慧,与它直面、将它消解。    帝制分裂时代的舍弃智慧    鸡肋是一种微妙的审美趣向,亦是清晰的审实客体。《九州春秋》的故事,使得“鸡肋”从实物抽象化的初始,就被蒙上了一层有关血色的悲剧阴影。人们牢牢记住了杨修的血和他无味的悲壮,交付于西风古道,长自悲凉。  事实上,跳开战争本身,用放
期刊
公馆的前世是“君之舍”,公馆的现世是作为人文旅游景点的旧址故居,是历史博物馆,更多的是公馆私房菜餐厅,是酒店,是楼盘名;是废墟,抑或是价值千金的地皮。商界为了寻求利益打起公馆牌,贵族、私人、奢华是最常用的标签。公馆不复。或者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乐于打造文化作为商品的标签和附加价值。在采访作为美食家、诗人的石光华时,他的回答让先前的采访意图有所改变。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人人都只求方法门道的时候去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