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本人在美术教学中具体实践“综合·探索”的一点个人经验,阐述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以美术为媒体实现跨学科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跨学科的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原理,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使他们的创意、设计充满个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引导;实践;综合探索;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综合·探索”学习是以美术为手段,表现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结合班级学校进行相关的创意与设计,真正以美术为媒体实现跨学科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遵循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我就岭南版教材开展了“综合·探索”的教学尝试,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学会欣赏,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美术“综合·探索”不但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受、想像、创造等能力,还十分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个性人格的健康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我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不仅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让学生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因为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学识和不同的个性,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审美观点,所以上课时我时时鼓励学生用独特的视觉感受去看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阐述作品,只要学生对作品产生了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就会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对审美对象的认识和判断。例如在第13册欣赏《长信宫灯》这件作品时,我首先让同学感受作品,然后让同学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这件作品的理解。同学们的表达方式五花八门:有的同学模仿宫女的动作和姿态;有的同学绘声绘色地讲解自己的感受;更为甚者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现出来,而且文体形式多种多样,有抒情的散文、严谨认真的科学小论文以及浪漫的科幻故事。总的来讲,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了自由的发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审美意境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而且在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文字构思等能力,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能运用多种手段,综合调动了多方面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个性表现
新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呢?我上课时特别注重创设情境,启发和感染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发展自己个性及创造能力的空间。美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单靠老师讲,学生无法产生兴趣,只有通过学生参与,通过运用、制作、创造等活动过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所以美术课经常是活动课、实践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思考。例如,我在“我为校园添色彩”一课中,就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考察,启发学生去感受、发现和创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且经过学生观察、思考,进行了设计校徽、校服,绘制校园规划图等一系列活动、参与了学校的建设和美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创造和探索研究,培养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他们对校园环境的关注,从而使他们认识到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样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研究的愉悦。
三、美术与多学科融合,拓展学生视野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目标是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的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原理,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使他们的创意、设计充满个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音乐,因为美术与音乐同属一家,而且我比较喜爱音乐,所以我在美术课中经常运用音乐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的全面感受,使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音乐的韵律、节奏、调和同样在美术作品上也得到体现。动人的音乐、美妙的旋律、精美的图片、协调的色彩,都是不可分割的因素,只有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聆听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风景等,才能让学生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例如:在上“色彩的感觉与联想”一课中,我巧妙地利用音乐与色彩的结合,通过音乐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韵律和节奏感。同时让学生对美术和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此外,美术课程还可以与其他学科,如摄影、陶艺、计算机、语文、生物等学科互相渗透和融合。这样不仅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也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如,生物课在讲到《人的生殖》时,讲解到人的由来以及母亲生育孩子等知识时,我就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母亲生育小孩及抚育小孩的模拟录像,让学生为生命的奥秘感叹不已,使他们对母亲的生养之恩感激不已,这时我就适时的与美术课本做贺卡一课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三八”节时做一张贺卡,并在上面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这样这堂课在教会学生制作贺卡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美的教育。
【关键词】引导;实践;综合探索;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综合·探索”学习是以美术为手段,表现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结合班级学校进行相关的创意与设计,真正以美术为媒体实现跨学科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遵循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我就岭南版教材开展了“综合·探索”的教学尝试,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学会欣赏,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美术“综合·探索”不但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受、想像、创造等能力,还十分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个性人格的健康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我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不仅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让学生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因为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学识和不同的个性,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审美观点,所以上课时我时时鼓励学生用独特的视觉感受去看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阐述作品,只要学生对作品产生了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就会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对审美对象的认识和判断。例如在第13册欣赏《长信宫灯》这件作品时,我首先让同学感受作品,然后让同学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这件作品的理解。同学们的表达方式五花八门:有的同学模仿宫女的动作和姿态;有的同学绘声绘色地讲解自己的感受;更为甚者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现出来,而且文体形式多种多样,有抒情的散文、严谨认真的科学小论文以及浪漫的科幻故事。总的来讲,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了自由的发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审美意境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而且在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文字构思等能力,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能运用多种手段,综合调动了多方面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个性表现
新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呢?我上课时特别注重创设情境,启发和感染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发展自己个性及创造能力的空间。美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单靠老师讲,学生无法产生兴趣,只有通过学生参与,通过运用、制作、创造等活动过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所以美术课经常是活动课、实践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思考。例如,我在“我为校园添色彩”一课中,就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考察,启发学生去感受、发现和创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且经过学生观察、思考,进行了设计校徽、校服,绘制校园规划图等一系列活动、参与了学校的建设和美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创造和探索研究,培养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他们对校园环境的关注,从而使他们认识到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样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研究的愉悦。
三、美术与多学科融合,拓展学生视野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目标是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的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原理,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使他们的创意、设计充满个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音乐,因为美术与音乐同属一家,而且我比较喜爱音乐,所以我在美术课中经常运用音乐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的全面感受,使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音乐的韵律、节奏、调和同样在美术作品上也得到体现。动人的音乐、美妙的旋律、精美的图片、协调的色彩,都是不可分割的因素,只有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聆听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风景等,才能让学生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例如:在上“色彩的感觉与联想”一课中,我巧妙地利用音乐与色彩的结合,通过音乐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韵律和节奏感。同时让学生对美术和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此外,美术课程还可以与其他学科,如摄影、陶艺、计算机、语文、生物等学科互相渗透和融合。这样不仅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也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如,生物课在讲到《人的生殖》时,讲解到人的由来以及母亲生育孩子等知识时,我就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母亲生育小孩及抚育小孩的模拟录像,让学生为生命的奥秘感叹不已,使他们对母亲的生养之恩感激不已,这时我就适时的与美术课本做贺卡一课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三八”节时做一张贺卡,并在上面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这样这堂课在教会学生制作贺卡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