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外语学习者结束外语学习后,大多数会在母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他们接触外语的方式和程度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们接触外语的机会也会大大减少,如果不刻意维护刚刚习得来的外语能力,其外语的磨蚀尤其是词汇的磨蚀会随之出现。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词汇磨蚀的必要性和对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启示。
【关键词】磨蚀;词汇;习得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14-02
1前言
有语言习得就必然有语言磨蚀。所谓语言磨蚀(LA: Language attrition,简称语蚀),是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倪传斌,2006)。虽然有些人是由于大脑损伤而导致的失语症,或语言退化导致的“病理型”语言磨蚀,更多的人语言技能丢失是由于缺少使用这种语言的适当的环境。正如我国虽然很重视英语教学,但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只不过是一门外语而已,它还没有全社会通用的语言环境,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与英语接触很少,没有操练的机会,所以就导致了英语的磨蚀。人们不但具有强大的语言习得能力,人们也具有强大的遗忘和丧失语言的能力。一般来说,外语学习者结束外语学习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会在母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他们接触外语的方式和程度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们接触外语的机会大大减少,如果不刻意维护刚刚习得来的外语能力,其外语的磨蚀会随之出现。
2词汇磨蚀研究的必要性
英语词汇的总量非常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词汇量的扩大将永无止境。熟练掌握词汇是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基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而词汇则是语言交际的核心。英国语言学家Winkins(1972)认为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可见在语言的运用中,词汇起着传达信息的重要作用。在国外一些较有影响的语言磨蚀研究中,一些研究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被试对象对比了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磨蚀程度,发现磨蚀程度最明显的和最早的是词汇,其次是语法,语音的磨蚀程度最低。因此结合词汇教学和习得的重要性,词汇磨蚀研究可以说是外语磨蚀的研究重点,成为语言磨蚀其它部分的研究基础。
3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外语学习过程方面
外语学习的过程,包括语言输入,知识的构建及语言的输出。其中,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保证,这就使得外语学习过程缺少输出的最后一个环节,造成语言学习过程不完整。与母语不同,因为母语的输出是多渠道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进行着语言输出,外语绝大部分只有在课堂时间才可以进行输出的练习。所以当学生习得词汇以后,如果不重视输出环节,就无法达到强化记忆和构建语言知识的效果,就会加剧词汇磨蚀。在母语环境下的外语词汇教学往往只注重输入而忽视输出,导致学习成果得不到有效地巩固,因此很容易产生“将所学都还给老师”的词汇磨蚀现象。
3. 2词汇习得方面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外语词汇习得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习得形式,即拼写和发音;第二阶段涉及词汇内容,即目的语的意义和句法;最后是整合。然而大部分学生词汇习得方式单一,主要靠背诵记单词,大都是孤立地学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囫囵吞枣,对单词的系统知识缺乏深入了解,不注意使用词汇,不注意积累,从而形成外语词汇磨蚀现象。在一项对大学生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新生高中英语词汇磨蚀测试结果表明:在语音上,弱音节的、音素组合关系为“聚合”关系的、总体韵律相似的词汇易磨蚀;词性上,词缀的语义易被磨蚀,词性相似且伴有语音相似的词汇易磨蚀,词汇的首尾成份相似的词汇也易磨蚀。
3.3词汇教学方面
许多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不多,大部分教师注意到了以公认的方式读出单词并讲解其相应的语法特征。这确实有利于学生记忆这些词汇或句型,但教师很少讲这些词汇的文体特征和语用习惯及他们的社会文化意义。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两个不良后果:一是学生了解生词的意思,而在使用时不能从脑海中提取出这些词加以运用;二是学生无法区分生词和同义词,不能准确用词。对于多义词的讲解,多数教师往往以词义为中心,将多义词的不同意义介绍给学生,然后给出配套例句。而在此过程中,不同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词义所对应的语体、语法特征被忽视。导致学生对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词汇运用不得体。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准确地掌握词汇并把它们自由表达出来。总之,传统的词汇教学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并熟练地运用习得的词汇,进而极易造成词汇磨蚀。
4外语词汇磨蚀研究对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的启示
我国虽然很重视外语教学,但外语磨蚀现象比较突出。作为外语学习者,应该认识和遵循外语磨蚀与外语习得原理,尽量克服语言磨蚀,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针对外语词汇磨蚀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大学生词汇习得存在的问题,现得出以下一些启示:
4.1增加输出渠道,完善外语习得过程
与外语的接触对学习者日后外语磨蚀的速度和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学以致用是克服语言磨蚀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一个完整的外语习得过程应包括输入—构建—输出三个环节,而我国大部分学生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缺少输出这一环节。因此教师应设法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和场景,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练习机会,并通过阅读外文报刊杂志,看外国电影等增加对目的语词汇的接触和使用机会,从而降低词汇磨蚀程度。
4.2磨蚀前应具备较高的水平
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或速度成反比。只有当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语言水平才会相对稳定,从而降低和避免语言磨蚀。因此,学生要想保持已有的外语能力就必须在外语学习结束前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然而,英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学生要注意日积月累,教师应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语言输入,让学生从中感知语言规律,从而使学生习得相对多的词汇量,达到相对高的外语词汇水平,进而降低词汇磨蚀程度。
4.3合理运用情感因素
良好的情感因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对英语的正确态度、调动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保护其自尊心,鼓励其主动学习和锻炼。因此学生在习得词汇时,就会抱以积极的学习的态度,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就会把枯燥的词汇学习变成乐趣,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习得词汇,减少词汇磨蚀。
5结语
我们知道,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交际能力的诸要素中语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词汇则是使交际得以 进行的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词汇量,他才能听懂他人所说的英语,读懂他人所写的英语文章,才能畅所欲言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我国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已久,结合词汇磨蚀研究的必要性,笔者提出应当加强词汇教学,减少词汇磨蚀。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在语言学习实践中学用结合,变枯燥的机械记忆为积极有趣的感知、理解及使用,才能真正做到掌握词汇,满足交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Wilkins,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Edward Amold,1972.
[2]蔡寒松. 语言耗损研究评述[J]. 心理科学, 27(4) 2004:924-926.
[3]倪传斌. 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1): 50-55.
[4]倪传斌, 刘治. 二语习得与磨蚀的基本目标水平对比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5): 28-31.
[5]何婧媛. 汉语环境下的第二语言耗损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6(4):39-41.
[6]倪传斌. 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 外国语. 2007(1): 42-51.
[7]彭贵川. 论口语交际中语言信息传播耗损因素及其控制[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2 23/10: 112-115.
[8]杨晋. 关于系统教育结束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流损研究的必要性[J]. 山东外语教学, 2006(6):13-17.
[9]钟书能. 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 外语教学. 2003 24(1):66-70.
【关键词】磨蚀;词汇;习得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14-02
1前言
有语言习得就必然有语言磨蚀。所谓语言磨蚀(LA: Language attrition,简称语蚀),是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倪传斌,2006)。虽然有些人是由于大脑损伤而导致的失语症,或语言退化导致的“病理型”语言磨蚀,更多的人语言技能丢失是由于缺少使用这种语言的适当的环境。正如我国虽然很重视英语教学,但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只不过是一门外语而已,它还没有全社会通用的语言环境,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与英语接触很少,没有操练的机会,所以就导致了英语的磨蚀。人们不但具有强大的语言习得能力,人们也具有强大的遗忘和丧失语言的能力。一般来说,外语学习者结束外语学习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会在母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他们接触外语的方式和程度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们接触外语的机会大大减少,如果不刻意维护刚刚习得来的外语能力,其外语的磨蚀会随之出现。
2词汇磨蚀研究的必要性
英语词汇的总量非常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词汇量的扩大将永无止境。熟练掌握词汇是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基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而词汇则是语言交际的核心。英国语言学家Winkins(1972)认为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可见在语言的运用中,词汇起着传达信息的重要作用。在国外一些较有影响的语言磨蚀研究中,一些研究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被试对象对比了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磨蚀程度,发现磨蚀程度最明显的和最早的是词汇,其次是语法,语音的磨蚀程度最低。因此结合词汇教学和习得的重要性,词汇磨蚀研究可以说是外语磨蚀的研究重点,成为语言磨蚀其它部分的研究基础。
3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外语学习过程方面
外语学习的过程,包括语言输入,知识的构建及语言的输出。其中,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保证,这就使得外语学习过程缺少输出的最后一个环节,造成语言学习过程不完整。与母语不同,因为母语的输出是多渠道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进行着语言输出,外语绝大部分只有在课堂时间才可以进行输出的练习。所以当学生习得词汇以后,如果不重视输出环节,就无法达到强化记忆和构建语言知识的效果,就会加剧词汇磨蚀。在母语环境下的外语词汇教学往往只注重输入而忽视输出,导致学习成果得不到有效地巩固,因此很容易产生“将所学都还给老师”的词汇磨蚀现象。
3. 2词汇习得方面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外语词汇习得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习得形式,即拼写和发音;第二阶段涉及词汇内容,即目的语的意义和句法;最后是整合。然而大部分学生词汇习得方式单一,主要靠背诵记单词,大都是孤立地学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囫囵吞枣,对单词的系统知识缺乏深入了解,不注意使用词汇,不注意积累,从而形成外语词汇磨蚀现象。在一项对大学生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新生高中英语词汇磨蚀测试结果表明:在语音上,弱音节的、音素组合关系为“聚合”关系的、总体韵律相似的词汇易磨蚀;词性上,词缀的语义易被磨蚀,词性相似且伴有语音相似的词汇易磨蚀,词汇的首尾成份相似的词汇也易磨蚀。
3.3词汇教学方面
许多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不多,大部分教师注意到了以公认的方式读出单词并讲解其相应的语法特征。这确实有利于学生记忆这些词汇或句型,但教师很少讲这些词汇的文体特征和语用习惯及他们的社会文化意义。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两个不良后果:一是学生了解生词的意思,而在使用时不能从脑海中提取出这些词加以运用;二是学生无法区分生词和同义词,不能准确用词。对于多义词的讲解,多数教师往往以词义为中心,将多义词的不同意义介绍给学生,然后给出配套例句。而在此过程中,不同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词义所对应的语体、语法特征被忽视。导致学生对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词汇运用不得体。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准确地掌握词汇并把它们自由表达出来。总之,传统的词汇教学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并熟练地运用习得的词汇,进而极易造成词汇磨蚀。
4外语词汇磨蚀研究对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的启示
我国虽然很重视外语教学,但外语磨蚀现象比较突出。作为外语学习者,应该认识和遵循外语磨蚀与外语习得原理,尽量克服语言磨蚀,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针对外语词汇磨蚀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大学生词汇习得存在的问题,现得出以下一些启示:
4.1增加输出渠道,完善外语习得过程
与外语的接触对学习者日后外语磨蚀的速度和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学以致用是克服语言磨蚀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一个完整的外语习得过程应包括输入—构建—输出三个环节,而我国大部分学生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缺少输出这一环节。因此教师应设法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和场景,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练习机会,并通过阅读外文报刊杂志,看外国电影等增加对目的语词汇的接触和使用机会,从而降低词汇磨蚀程度。
4.2磨蚀前应具备较高的水平
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或速度成反比。只有当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语言水平才会相对稳定,从而降低和避免语言磨蚀。因此,学生要想保持已有的外语能力就必须在外语学习结束前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然而,英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学生要注意日积月累,教师应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语言输入,让学生从中感知语言规律,从而使学生习得相对多的词汇量,达到相对高的外语词汇水平,进而降低词汇磨蚀程度。
4.3合理运用情感因素
良好的情感因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对英语的正确态度、调动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保护其自尊心,鼓励其主动学习和锻炼。因此学生在习得词汇时,就会抱以积极的学习的态度,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就会把枯燥的词汇学习变成乐趣,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习得词汇,减少词汇磨蚀。
5结语
我们知道,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交际能力的诸要素中语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词汇则是使交际得以 进行的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词汇量,他才能听懂他人所说的英语,读懂他人所写的英语文章,才能畅所欲言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我国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已久,结合词汇磨蚀研究的必要性,笔者提出应当加强词汇教学,减少词汇磨蚀。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在语言学习实践中学用结合,变枯燥的机械记忆为积极有趣的感知、理解及使用,才能真正做到掌握词汇,满足交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Wilkins,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Edward Amold,1972.
[2]蔡寒松. 语言耗损研究评述[J]. 心理科学, 27(4) 2004:924-926.
[3]倪传斌. 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1): 50-55.
[4]倪传斌, 刘治. 二语习得与磨蚀的基本目标水平对比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5): 28-31.
[5]何婧媛. 汉语环境下的第二语言耗损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6(4):39-41.
[6]倪传斌. 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 外国语. 2007(1): 42-51.
[7]彭贵川. 论口语交际中语言信息传播耗损因素及其控制[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2 23/10: 112-115.
[8]杨晋. 关于系统教育结束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流损研究的必要性[J]. 山东外语教学, 2006(6):13-17.
[9]钟书能. 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 外语教学. 2003 24(1):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