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观念中,儿童戏剧是与戏剧表演相等的,常常是成人导,儿童演的一种成人化的戏剧。然而儿童天生具有戏剧扮演的冲动,是天生的导演、演员、剧作家的集合体。要改变这种观念,教师就要放下主导者的身段,在实施主题式戏剧教育为幼儿创造表达、创作的空间和机会,跟随在幼儿的身后,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最终的戏剧表演。这是一个从表达慢慢过渡到表演的过程。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倾向。
关键词:跟随;幼儿;主题式;戏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110-002
一、跟随式教育的优势
台湾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中写道: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以上行文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跟随儿童成长的真谛和优势——当我们沉下心来跟随儿童时,我们也将分享儿童成长的快乐。当我们观察到儿童实在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才走过去,帮他一把时,他获得的将比我们直接给予的多得多。尽管“跟在孩子的后面,不要走在他的前面”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共识和要点,然而很多家长、老师却做不到。我们抑制不住“我知道”、“我懂”、 “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思想念头,成人的“自我”让我们无法安静的跟在孩子的后面。
二、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
儿童戏剧教育是在激发儿童创作戏剧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儿童乐于并善于用戏剧语言(符号)表达自我、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由师幼共同建构的指向人文精神的一种审美教育。其中,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它是指围绕某一主题,随着儿童戏剧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进程,由师幼共同建构一系列戏剧活动,从戏剧表达开始,到戏剧创作,最终形成完整的戏剧表演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组织形式。
儿童戏剧是儿童天性的需要,是儿童学习的需要,更是发展完整人的需要。在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活动,除了要具备儿童戏剧的基本要求外,它还是一种不重“表演”而重“表达”的活动。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它将幼儿生活中自然发生的模仿游戏引向更积极、更健康、更具艺术品位的方向。
三、跟随幼儿走进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
(一)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常见误区
笔者调查发现:初次接触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往往会陷入以下几个误区:(1)对其内涵和外延不甚了解,难以与童话剧、故事表演等其它幼儿教育中常见的艺术形式区别开来;(2)实施活动时,更多注重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舞台上的完整呈现;(3)希望幼儿能够按照教师创作的剧本进行实施。许多教师表示:陷入以上误区后,便极易由于幼儿不能理解、完整实施教师意图等原因,使得教师有明显的矛盾、纠结等心理状态。笔者认为教师身在事外,没有人戏,没有跟随幼儿一起走进戏剧,是造成教师负面心理感受的原因。
(二)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以《我的幸运一天》为例
《我的幸运一天》讲的是:一只小肥猪找错了门,来到了狐狸家。狐狸简直不敢相信午餐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为了能吃上一顿可口、鲜嫩的猪肉,狐狸应小猪的要求给它洗澡,喂东西,按摩。当狐狸累趴下的时候,小猪逃走了。
在看到这一活动时,笔者思考作为教师——儿童戏剧教育的实施者,应该如何入戏呢?学习了相关理论后,我们从“戏剧表达”、“戏剧创作”、 “戏剧表演”来人手:
1.“戏剧表达”是指儿童在假想的情景中,通过扮演角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作为教师,首先得以游戏者的身份活跃在活动中。这种平等的师幼关系能很快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好奇心。在原先架构好的框架下,幼儿一步一步地阅读,通过动作的大小、轻重、快慢不断体验和表现狐狸、小猪的差异明显的情绪变化,在分角色模仿对话中感受狐狸、小猪不同的性格特征。
2.“戏剧创作”是指儿童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虚构的情景中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行动,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一般说来,戏剧创作的主要角色、故事线索是教师需要提前构思的,其它如角色的形象、角色间的关系、场景的创作、冲突的产生与解决则是活动过程中师幼共同创作的。针对《我的幸运一天》这个孩子,笔者首先引导幼儿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小猪和狐狸之间发生了故事。幼儿给出了很多可能性。如: “小猪太着急了,走错路了”、“小兔子家门口没有标记”、“小兔子家和狐狸家门牌号是一样的”等。最后大家通过举手来共同决定该故事发生的原因。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倾听者和追问者,帮助幼儿将小猪和狐狸的相遇创作的合理一些,而幼儿通过不断地想、表达、推翻、再想、再表达、再推翻,最后得出大家都认可的情节和场景。利用类似的创作方法,幼儿用声音、动作和装扮探索角色形象;在虚构的情景中,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能力设想与原故事不同的情节发展;结合戏剧情节的发展,安排或布置不同场景……最终幼儿以角色身份即兴完成戏剧作品的完整情节创作,完成幼儿的剧本创作。这是一个师幼合作的过程,更是一个幼儿合作的过程。
3.“戏剧表演”是指具有想“演给别人看”欲望的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可多次传递的、不断丰富的舞台性戏剧作品,从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戏剧艺术活动。中班以戏剧表达与戏剧创作为主,只对戏剧表演进行初步的探索。对于幼儿来说,剧场在他们心中还没有概念。因此在戏剧表演实施前,教师一定要给幼儿直观经验上的支持(比如带幼儿看一场剧场演出,用视频让幼儿了解剧场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将幼儿的讨论总结为剧场的不同分区(如舞台区、候场区、观众席等)以及戏剧表演的步骤。在戏剧表演的初期施行过程中,本着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的原则,教师可以将幼儿根据剧中角色数量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幼儿都担任不同的角色。随着表演的不断成熟,当全班幼儿需要演出一台戏时,则可以将演员遴选的过程交给幼儿来处理。幼儿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他人推荐。当遇到多名幼儿均心仪某一角色时候,角色竞演就应运而生了。在演员确定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回忆真正戏剧表演过程中的报幕、换道具等过程,使幼儿对主持人、道具师等戏剧表演中的辅助角色进行认知及扮演。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如:“我们穿什么?谁给我们化妆?”等对服装师、化妆师等其它角色进行认识。总之,教师在观察、参与的过程及时捕捉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三)注重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的延伸——区域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游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应;游戏练习并巩固已习得的各种能力;游戏促进认知发展;游戏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在实施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区域游戏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让幼儿的自我学习在这里有了舞台。
1.阅读区阅读区是幼儿发现语言“魅力”、产生阅读兴趣的地方。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的素材通常来自于各种图画书。虽然幼儿不能在幼儿园里看到真的小动物。但是书中有许多丰富的素材可以让幼儿发现、感受、模仿。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画书,并让幼儿在各种书籍中感受到各种动物以及与它们相关的情节、场景,从而为幼儿的戏剧表达和戏剧创作提供支持。
2.表演区:表演区的游戏内容是宽泛的。主题式戏剧教育活中,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表演机会,弥补了集体活动中幼儿个别表演时间不够的问题。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故事表演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在表演区里,笔者曾看到平时不善表达的孩子,在同伴的鼓励和配合下大声地对话;不爱合作的幼儿因为需要与同伴合作才能游戏而提高了合作的意识;有个性的幼儿在这里创作属于自己的剧本表演……幼儿在表演区里展现天性,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进入游戏。
同时,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断产生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同伴讨论和互助来自行解决问题或者师幼共同解决问题。如表演初期幼儿缺乏道具,对白也不熟练, “观众”对“演员”的表演不甚满意。此时,教师即可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解决——制作道具或用替代物表演(用水粉笔替代木柴,用小椅子加垫子替代沙发等)。这种从无道具到有道具再到替代物的加入,使得幼儿的表演活动形式更加丰富。
3.美工区:美工区是让幼儿进行美术和手工的活动区。在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它承担了更多道具制作的功能。同时也给一些不愿意表演的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当表演区的幼儿提出道具哪里来时,这里就忙活开了。小动物头饰、水桶、木柴等一件件道具在孩子们的巧手中出来了。把它们投放到美工区,不仅是提供了表演的道具,也是幼儿作品的展示。
四、结语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戏剧教育是让这颗美的种子发芽的一种养分,教师是让这颗美的种子发芽的一缕阳光。为幼儿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尊重幼儿的想法,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去表达,欣赏幼儿的创作。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心,让我们放慢脚步,跟随幼儿这只“小蜗牛”走进戏剧,一起欣赏成长中美丽的风景。
关键词:跟随;幼儿;主题式;戏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110-002
一、跟随式教育的优势
台湾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中写道: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以上行文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跟随儿童成长的真谛和优势——当我们沉下心来跟随儿童时,我们也将分享儿童成长的快乐。当我们观察到儿童实在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才走过去,帮他一把时,他获得的将比我们直接给予的多得多。尽管“跟在孩子的后面,不要走在他的前面”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共识和要点,然而很多家长、老师却做不到。我们抑制不住“我知道”、“我懂”、 “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思想念头,成人的“自我”让我们无法安静的跟在孩子的后面。
二、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
儿童戏剧教育是在激发儿童创作戏剧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儿童乐于并善于用戏剧语言(符号)表达自我、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由师幼共同建构的指向人文精神的一种审美教育。其中,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它是指围绕某一主题,随着儿童戏剧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进程,由师幼共同建构一系列戏剧活动,从戏剧表达开始,到戏剧创作,最终形成完整的戏剧表演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组织形式。
儿童戏剧是儿童天性的需要,是儿童学习的需要,更是发展完整人的需要。在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活动,除了要具备儿童戏剧的基本要求外,它还是一种不重“表演”而重“表达”的活动。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它将幼儿生活中自然发生的模仿游戏引向更积极、更健康、更具艺术品位的方向。
三、跟随幼儿走进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
(一)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常见误区
笔者调查发现:初次接触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往往会陷入以下几个误区:(1)对其内涵和外延不甚了解,难以与童话剧、故事表演等其它幼儿教育中常见的艺术形式区别开来;(2)实施活动时,更多注重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舞台上的完整呈现;(3)希望幼儿能够按照教师创作的剧本进行实施。许多教师表示:陷入以上误区后,便极易由于幼儿不能理解、完整实施教师意图等原因,使得教师有明显的矛盾、纠结等心理状态。笔者认为教师身在事外,没有人戏,没有跟随幼儿一起走进戏剧,是造成教师负面心理感受的原因。
(二)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以《我的幸运一天》为例
《我的幸运一天》讲的是:一只小肥猪找错了门,来到了狐狸家。狐狸简直不敢相信午餐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为了能吃上一顿可口、鲜嫩的猪肉,狐狸应小猪的要求给它洗澡,喂东西,按摩。当狐狸累趴下的时候,小猪逃走了。
在看到这一活动时,笔者思考作为教师——儿童戏剧教育的实施者,应该如何入戏呢?学习了相关理论后,我们从“戏剧表达”、“戏剧创作”、 “戏剧表演”来人手:
1.“戏剧表达”是指儿童在假想的情景中,通过扮演角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作为教师,首先得以游戏者的身份活跃在活动中。这种平等的师幼关系能很快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好奇心。在原先架构好的框架下,幼儿一步一步地阅读,通过动作的大小、轻重、快慢不断体验和表现狐狸、小猪的差异明显的情绪变化,在分角色模仿对话中感受狐狸、小猪不同的性格特征。
2.“戏剧创作”是指儿童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虚构的情景中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行动,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一般说来,戏剧创作的主要角色、故事线索是教师需要提前构思的,其它如角色的形象、角色间的关系、场景的创作、冲突的产生与解决则是活动过程中师幼共同创作的。针对《我的幸运一天》这个孩子,笔者首先引导幼儿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小猪和狐狸之间发生了故事。幼儿给出了很多可能性。如: “小猪太着急了,走错路了”、“小兔子家门口没有标记”、“小兔子家和狐狸家门牌号是一样的”等。最后大家通过举手来共同决定该故事发生的原因。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倾听者和追问者,帮助幼儿将小猪和狐狸的相遇创作的合理一些,而幼儿通过不断地想、表达、推翻、再想、再表达、再推翻,最后得出大家都认可的情节和场景。利用类似的创作方法,幼儿用声音、动作和装扮探索角色形象;在虚构的情景中,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能力设想与原故事不同的情节发展;结合戏剧情节的发展,安排或布置不同场景……最终幼儿以角色身份即兴完成戏剧作品的完整情节创作,完成幼儿的剧本创作。这是一个师幼合作的过程,更是一个幼儿合作的过程。
3.“戏剧表演”是指具有想“演给别人看”欲望的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可多次传递的、不断丰富的舞台性戏剧作品,从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戏剧艺术活动。中班以戏剧表达与戏剧创作为主,只对戏剧表演进行初步的探索。对于幼儿来说,剧场在他们心中还没有概念。因此在戏剧表演实施前,教师一定要给幼儿直观经验上的支持(比如带幼儿看一场剧场演出,用视频让幼儿了解剧场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将幼儿的讨论总结为剧场的不同分区(如舞台区、候场区、观众席等)以及戏剧表演的步骤。在戏剧表演的初期施行过程中,本着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的原则,教师可以将幼儿根据剧中角色数量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幼儿都担任不同的角色。随着表演的不断成熟,当全班幼儿需要演出一台戏时,则可以将演员遴选的过程交给幼儿来处理。幼儿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他人推荐。当遇到多名幼儿均心仪某一角色时候,角色竞演就应运而生了。在演员确定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回忆真正戏剧表演过程中的报幕、换道具等过程,使幼儿对主持人、道具师等戏剧表演中的辅助角色进行认知及扮演。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如:“我们穿什么?谁给我们化妆?”等对服装师、化妆师等其它角色进行认识。总之,教师在观察、参与的过程及时捕捉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三)注重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的延伸——区域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游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应;游戏练习并巩固已习得的各种能力;游戏促进认知发展;游戏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在实施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区域游戏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让幼儿的自我学习在这里有了舞台。
1.阅读区阅读区是幼儿发现语言“魅力”、产生阅读兴趣的地方。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的素材通常来自于各种图画书。虽然幼儿不能在幼儿园里看到真的小动物。但是书中有许多丰富的素材可以让幼儿发现、感受、模仿。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画书,并让幼儿在各种书籍中感受到各种动物以及与它们相关的情节、场景,从而为幼儿的戏剧表达和戏剧创作提供支持。
2.表演区:表演区的游戏内容是宽泛的。主题式戏剧教育活中,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表演机会,弥补了集体活动中幼儿个别表演时间不够的问题。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故事表演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在表演区里,笔者曾看到平时不善表达的孩子,在同伴的鼓励和配合下大声地对话;不爱合作的幼儿因为需要与同伴合作才能游戏而提高了合作的意识;有个性的幼儿在这里创作属于自己的剧本表演……幼儿在表演区里展现天性,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进入游戏。
同时,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断产生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同伴讨论和互助来自行解决问题或者师幼共同解决问题。如表演初期幼儿缺乏道具,对白也不熟练, “观众”对“演员”的表演不甚满意。此时,教师即可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解决——制作道具或用替代物表演(用水粉笔替代木柴,用小椅子加垫子替代沙发等)。这种从无道具到有道具再到替代物的加入,使得幼儿的表演活动形式更加丰富。
3.美工区:美工区是让幼儿进行美术和手工的活动区。在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它承担了更多道具制作的功能。同时也给一些不愿意表演的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当表演区的幼儿提出道具哪里来时,这里就忙活开了。小动物头饰、水桶、木柴等一件件道具在孩子们的巧手中出来了。把它们投放到美工区,不仅是提供了表演的道具,也是幼儿作品的展示。
四、结语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戏剧教育是让这颗美的种子发芽的一种养分,教师是让这颗美的种子发芽的一缕阳光。为幼儿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尊重幼儿的想法,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去表达,欣赏幼儿的创作。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心,让我们放慢脚步,跟随幼儿这只“小蜗牛”走进戏剧,一起欣赏成长中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