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积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语文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合作。
【关键词】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 自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64-02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以及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一般已习惯个人独立做事,鲜少有人会想过去寻求与他人合作。本人现就合作学习这个话题来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1 要积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都比较薄弱又或者根本就没有那个合作意识。学生们我行我素,有的甚至可能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更不用说有什么合作的技能和意识了。 针对这一种情况,我们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愿意合作,乐于合作。
1.1 给予外部激励。
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起小学们的合作热情和意识,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小红花等,当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1.2 给予集体(小组)表扬。
小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为了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利用集体(小组)表扬。如,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是表扬个人,而是转向表扬整个小组,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能更加快速地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以及这种意识。
1.3 可通过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来培养合作意识。
当然,这些问题通常一 个人是无法解决的,这也就无可避免地需要寻求帮助,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需要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长城》这一课时,“不朽”这一个词的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时教师就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大家的合作探讨,促使学生们较好的理解“不朽”的涵义,从而在讨论学习中培养出学生的合作意识。
2 语文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
有的教师随意性很强,有时灵机一动或心血来潮就让学生讨论讨论,但究竟讨论什么!用什么方式讨论!达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考虑不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有准确导向和学习的重难点,否则他们会抓不住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在学习《庐山的云雾》这课时,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第2、3自然段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能读”引导小组成员放声朗读课文;2、“我能帮”,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在小组里提出,让其他会伙伴帮忙解决;当然可以借助工具书! 也可以寻求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老师的帮助;3、“我会读”在段落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学生学生会真的学有收获。
3 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3.1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讲授《大作家的小老师》时,可引导学生“为什么小姑娘是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地个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
3.2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 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地积极思考。
3.3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以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4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合作学习,如一些较为简单的,只要看书都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内容,就无须进行合作学习了。又或者一些知识点是非老师讲解而不能理解的,就要讲授,而不能什么都想着合作。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设置合作学习主题。所设主题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主题内容本身应能唤起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增强小组活动的实践性, 能容“兴趣性”、“探究性”、“开放性”与“梯度性”于问题之中, 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问题。同时为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合作, 所合作的内容最好取其中的某点, 或某一片段,如在《剪枝的学问》这一课上,采用小组讨论“生活中减少为了增加的例子你还发现了没有?”等等。只有留给学生这样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和任务,才不会使合作学习失去意义,流于形式。
5 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合作
学生在探究中离不开合作,这一点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营造愉悦、宽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合作学习、主动思维视为一种乐事。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分组讨论等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如在《花瓣飘香》这一课里,在学生已理解小姑娘为什么摘花瓣,是送给她生病的母亲,此时,教师可再回过头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为什么她只摘花瓣不摘整朵的花呢?”,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小姑娘也很爱花。“为什么她摘带露水的花瓣?”讨论的结果是,“那时的花儿最鲜艳,妈妈看了最舒服”;“为什么我买了两盆花?”讨论的结果是,“我被小姑娘的爱心打动了,感染了,我也学着小姑娘表达对母亲的爱。””学生就是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中,体会到小姑娘爱惜花草,感受到她的金子般的美好心灵。同时也让他们在这样的合作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究、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式上,由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控制以及完成。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内在的需求,它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思维相互激励,语言训练不断得到强化,养成了合作的良好习惯,不但丰富了情感,而且增强了在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并最终促进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 窦桂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出 版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
[4] 《教育学》 杨秀治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年2月修订版
[5] 《教育心理学》 林丰勋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3月第1版
【关键词】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 自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64-02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以及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一般已习惯个人独立做事,鲜少有人会想过去寻求与他人合作。本人现就合作学习这个话题来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1 要积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都比较薄弱又或者根本就没有那个合作意识。学生们我行我素,有的甚至可能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更不用说有什么合作的技能和意识了。 针对这一种情况,我们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愿意合作,乐于合作。
1.1 给予外部激励。
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起小学们的合作热情和意识,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小红花等,当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1.2 给予集体(小组)表扬。
小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为了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利用集体(小组)表扬。如,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是表扬个人,而是转向表扬整个小组,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能更加快速地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以及这种意识。
1.3 可通过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来培养合作意识。
当然,这些问题通常一 个人是无法解决的,这也就无可避免地需要寻求帮助,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需要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长城》这一课时,“不朽”这一个词的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时教师就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大家的合作探讨,促使学生们较好的理解“不朽”的涵义,从而在讨论学习中培养出学生的合作意识。
2 语文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
有的教师随意性很强,有时灵机一动或心血来潮就让学生讨论讨论,但究竟讨论什么!用什么方式讨论!达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考虑不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有准确导向和学习的重难点,否则他们会抓不住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在学习《庐山的云雾》这课时,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第2、3自然段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能读”引导小组成员放声朗读课文;2、“我能帮”,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在小组里提出,让其他会伙伴帮忙解决;当然可以借助工具书! 也可以寻求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老师的帮助;3、“我会读”在段落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学生学生会真的学有收获。
3 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3.1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讲授《大作家的小老师》时,可引导学生“为什么小姑娘是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地个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
3.2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 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地积极思考。
3.3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以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4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合作学习,如一些较为简单的,只要看书都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内容,就无须进行合作学习了。又或者一些知识点是非老师讲解而不能理解的,就要讲授,而不能什么都想着合作。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设置合作学习主题。所设主题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主题内容本身应能唤起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增强小组活动的实践性, 能容“兴趣性”、“探究性”、“开放性”与“梯度性”于问题之中, 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问题。同时为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合作, 所合作的内容最好取其中的某点, 或某一片段,如在《剪枝的学问》这一课上,采用小组讨论“生活中减少为了增加的例子你还发现了没有?”等等。只有留给学生这样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和任务,才不会使合作学习失去意义,流于形式。
5 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合作
学生在探究中离不开合作,这一点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营造愉悦、宽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合作学习、主动思维视为一种乐事。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分组讨论等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如在《花瓣飘香》这一课里,在学生已理解小姑娘为什么摘花瓣,是送给她生病的母亲,此时,教师可再回过头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为什么她只摘花瓣不摘整朵的花呢?”,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小姑娘也很爱花。“为什么她摘带露水的花瓣?”讨论的结果是,“那时的花儿最鲜艳,妈妈看了最舒服”;“为什么我买了两盆花?”讨论的结果是,“我被小姑娘的爱心打动了,感染了,我也学着小姑娘表达对母亲的爱。””学生就是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中,体会到小姑娘爱惜花草,感受到她的金子般的美好心灵。同时也让他们在这样的合作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究、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式上,由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控制以及完成。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内在的需求,它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思维相互激励,语言训练不断得到强化,养成了合作的良好习惯,不但丰富了情感,而且增强了在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并最终促进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 窦桂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出 版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
[4] 《教育学》 杨秀治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年2月修订版
[5] 《教育心理学》 林丰勋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