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56-02
  
  
  1 改变传统观念——创新能力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创造只是个别天才人物的事情,一般人不可企及。这种观念十分落后。必须彻底摒弃。其实,创新能力并不神秘,它是人性的重要特质,是人的巨大潜在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刨造力的培养。它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如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技能、创造道德、创造美感等。它不是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发明创造和产生“专利”。就教育的涵义来说,学生的创新与成人的创薪是有区别的。成人的创新,应当是创造社会上从未有过的新事物,独创与新颖为其主要特征。如科学方面已经验证的新理论、工程技术方面的新发明、文学戏剧方面的新创作、图画音乐方面的新作品等。而对学生的创新要求不同于成人。只要学生创作自己从未见过、听过或接触过的东西的行为,丽不是模仿抄袭别人的,都可视为创新。只有澄清上面那种对创新的模糊认识,才能便于对学生进行刨新能力的培养。这是进行刨新教育的前提之一。
   其次。还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过去我们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总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就是人才.培养学生升学就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人才观也是滞后予时代的。“人才”的概念应该理解为德才兼备的人,具有某种专长的人。人才应是多种类型、多种规格、多种层次的,绝不应该是单纯天赋好、学业优、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人。这才是我们应该树立的正确的人才观。这是我们进行甜新教育的又一前提。
  2 营造民主氛围——创新教育的沃壤
   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也不是单纯的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交流,还应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那种压抑韵郁郁寡欢的心情。不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只有乐观的、和谐的、民主的气氛才是发挥创造力的肥祆土壤。因此,必须改变那种传统的关于师生的定位,那种“师道尊严第一”的文化心态,那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那种载舞绝对控制教卷整个过程的做法,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融洽的氛围。学生才能积极探索,锐意铹薪,雳能有窘出发挥令性的夫她,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教师要和学生保持人格的平等,师生互相尊重,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古人,敢为天下先,而且在学业上要宽容。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特别是与教材、与教师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幼携的、错误的观点,不要把学生限制蓟预先设置的“标准答案”中。
  3 学会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是“要我学”,不是学生主动的“我要学”,学生缺乏自主权和自主精神,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何况创新教育离不开个性教育呢?上海著餐特级教师陈钟粱说:“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投有个性就没有创新。”由此看来,要迸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意昧着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能力去学习,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不让现成的结论套住。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正体现了这一恩想,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至高目标,语文的创造性也恰恰体现在这里。然而语文教育却长期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状态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严重抑铺了学生创造性。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值得借鉴学习,他从不以差人自居而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引导调动各位嘉宾或现蠕锄仑簋白蟹嘉白一黼瓣毹耐抽自一杯一旁不适时机地营造轻松气氛,把话题引向深入。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也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就应当做“节目主持人”或“导演”,,让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只有当学生思维“卡壳”时,教师才予以及时点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源泉
   创造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有机统一的结果。只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学生才能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各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善于发散思维的人恩维敏捷灵活。思考问题能够随机应变,不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而常能够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构思。从而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见解。发散思维是龟!造思维的基础:丽创造性思维又离不开聚合思维,所以娈培养创造能力,必须抓好这两种恩维的培养,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创造力不竭的源泉。 要培养发散思维。就要教会学生多角度思考,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要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样性.特别要打破思维定势,敏捷两灵活地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螫积极发虞学生的求羿思维,抒写售已的独特感受。如对“荷花与污泥”这则作文材料,一般人都赞美荷花,偏偏有作者这样写道:“其实,污泥更具有令人称颂的好风格。试想,如果不是污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而且尤其可贵的是出污泥总是一尘不染。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这么默默地奉献着,即使千百每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这就是利用发散思维创新的例予。
  5 开展创造性活动——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
   语文学科是最适宜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学科,也是最便于培养学生刨新能力的学科。语义课内、外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如课堂辩论会、智力竞赛、成语接力赛、即席演讲、口头作文、即兴咏物、征文比赛、编辑班搬、必趣小组等,都能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例如每年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编成~-个集子,给作文集题名、编目录、写序亩或结合重大节日搞征文比赛等,都能很好地使学生的刨造潜能得到发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6 加强学法指导一创新能力的钥匙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门类日益增多,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匾对这种形势,无论是科技工作者或是普通劳动者。不学会学习又怎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那种“一日所学,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今和未来需要的是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科学预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中自学能力是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如果离开学校后不会自学。不能独立获取新信息、新知识,他就不能紧跟科学前进的步伐,也就不可能科学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自然就不可能革新和创造了。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髂力的培-养便成了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应承担起这个重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48-01      1 精心的任务设计  1.1 趣味性应与教育性相结合。   课堂小组讨论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往往只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或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即任务的教育性原则。以 J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51-01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 当前教育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教学活动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个人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给学生以充足的语言实践机会
在讲求个性的今天,每一家酒店都在挖掘自身的独特卖点。而对于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来说,会展作为其先天属性,散发出会展酒店的独有型格,不仅在奥林匹克园区中独树一帜,更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会展人心中首选的下榻之所。    低调不张扬  夜幕中,仔细看在国家会议中心主体建筑的背后,可以发现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矗立在一片柔和的灯光之中,近似的外观、相同的色调,如果不是这名字,大家很容易将这个建筑和周边的写字楼画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53-01     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语言精炼,意味深长。它们是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54-02       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是师生关系的艺术家。语文教学的艺术是激发学生热情的艺术,是推动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我实现的艺术。教师的职责不是"照亮"学生,而是"点燃"学生的热情与潜能,让他们能够自己照亮自己。语文教师在语文实践中主要起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55-02     从事数学教学已经很多年了,在从事数学教学的这些年里,我一直在不断反思。反思这几年的教学总感到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的考试中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基本的题目的掌握还存在有很大的问题。平时教学中总感到有些问题学生都会了,不需要过多强调,但事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52-01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是被忽视的。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59-02     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