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写作
首先,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一样可以写出成功的文章。我在写评语的时候,多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使学生发扬优点。讲评时,不只注重写作文的尖子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中等生尤其是作文较差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老师认可。所以,我讲评的时候,对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扬。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让学生来出谋画策,看如何改进,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其次,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我们要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首先从内容入手,培养学生观察力。学生写文章无从下手,往往缺乏观察,头脑中没有素材、身边的人、事视而不见。生活是写作源泉,指导是写作钥匙,在学生写作前,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如:写人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用人物自己的动作、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写动物要从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写植物要从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积累与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他们才能处处留心观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出事物才细腻、逼真。此外我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初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
第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我在这里提倡的是健康的模仿,学生习作一般都从模仿开始。然而,有两个问题有必要弄清。第一,怎么模仿?有人是“依葫芦画瓢”,这种仿写相当于绘画上的临摹,以模仿得“像”为目标。也有人是处于主动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为人家的方法所拘。为了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利用人家的方法不妨斟酌损益,取长去短,还可以创立自己的方法。我们提倡的是后一种模仿。第二,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迈出第一步后,紧接着就要创造,创造才是写作的真正目标。
第四、通过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如何通过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是要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有不尽的锻炼听说能力的时机和场所。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常常视而不见。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指导,注重训练。鼓励学生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
二是要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爱听。设计话题的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观察过的动物、植物、游戏活动、节日趣闻等,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让学生广开思路,及时肯定他们能运用好词佳句,以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的转化。
再次,纠正学生的语病要着眼于所表达的内容。学生说不明白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话头,更不应代替他们表达,而要帮助他们把要说的内容想明白,然后再说清楚。
总之,听说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不仅有话想说,而且通过训练做到有话会说。通过语言表达推动书面表达。
第五、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的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关键词:写作
首先,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一样可以写出成功的文章。我在写评语的时候,多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使学生发扬优点。讲评时,不只注重写作文的尖子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中等生尤其是作文较差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老师认可。所以,我讲评的时候,对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扬。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让学生来出谋画策,看如何改进,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其次,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我们要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首先从内容入手,培养学生观察力。学生写文章无从下手,往往缺乏观察,头脑中没有素材、身边的人、事视而不见。生活是写作源泉,指导是写作钥匙,在学生写作前,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如:写人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用人物自己的动作、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写动物要从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写植物要从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积累与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他们才能处处留心观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出事物才细腻、逼真。此外我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初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
第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我在这里提倡的是健康的模仿,学生习作一般都从模仿开始。然而,有两个问题有必要弄清。第一,怎么模仿?有人是“依葫芦画瓢”,这种仿写相当于绘画上的临摹,以模仿得“像”为目标。也有人是处于主动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为人家的方法所拘。为了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利用人家的方法不妨斟酌损益,取长去短,还可以创立自己的方法。我们提倡的是后一种模仿。第二,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迈出第一步后,紧接着就要创造,创造才是写作的真正目标。
第四、通过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如何通过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是要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有不尽的锻炼听说能力的时机和场所。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常常视而不见。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指导,注重训练。鼓励学生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
二是要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爱听。设计话题的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观察过的动物、植物、游戏活动、节日趣闻等,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让学生广开思路,及时肯定他们能运用好词佳句,以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的转化。
再次,纠正学生的语病要着眼于所表达的内容。学生说不明白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话头,更不应代替他们表达,而要帮助他们把要说的内容想明白,然后再说清楚。
总之,听说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不仅有话想说,而且通过训练做到有话会说。通过语言表达推动书面表达。
第五、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的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