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程改革,为教学注入生机
1.教师的自主性更大了。新教材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每节课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讲课时,往往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就能跟着说出许多自己的生活体验,课堂气氛很热烈。怎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思考的。
由于传统教育的许多不利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一切跟着老师走,不愿也不相信自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而也丧失了孩子应有的对一切都感到好奇、都想探究出原因的活泼天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两点:一是学生能完成的实验,决不做演示;另一条就是学生能自己准备的器材,尽量不用学校实验室的器材。这不单单是为了省钱,而是让学生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准备的乐趣,感受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跟着老师、被动的作着安排好的活动,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
2.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新教材强调探究、创新,教学中很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往往能表现出令教师感到吃惊的能力。例如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思妙想就常常令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眼前一亮;学生在实践活动、调查活动中表现出的灵活性、方法的多样性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学生课后的一些小论文、小制作更是构思新奇、很有新意,令很多成年人叹为观止。
3.教师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扩展。新教材的难度虽然降低了,但广度却扩大了,而且引入了当今科学的新发展、新发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更加关注科技发展的新动向。课余时间老师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了解新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的老师为开设一门选修课,积极上网、到省图书馆查资料,自己出资买书、买光盘,从而保证了他的选修课能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
4.从进入新课改后,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从教研活动内容来看,讨论课程标准的时间多了,讨论教材内容的时间少了;从教师的备课方式来看,集体研究的时候多了,独立作战的时候少了;从授课方式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了,单纯的机械接受、满堂灌少了;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多了,教师、学生单干的少了;从课后作业的形式来看,实践性的作业多了,书面作业少了。
二、新课改中的困惑与思考
1.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大大加强了科学探究的比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非常紧张,难以按时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任务。
我们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明白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某个知识的获取,而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
实施探究教学应采取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想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想结合的方式,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例如在讲授“平均速度”前,启发学生开展“比较蚂蚁等小昆虫爬行快慢”的活动,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发现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多少”的方法来比较快慢,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是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
2.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然而上课时往往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把握好“管”与“放”的分寸?
我们通过交流讨论,明确意识到: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增强对教学指导的开放性,要敢于“放手”,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將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对课堂进行适当调控,使课堂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促进学习环境和谐化、民主化。更主要的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亟待提高。
3.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仪器费时费力。探究教学给予我们很大的自主空间,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实验的大部分器材可以选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在刚刚进入新课程时如果每节课都充分准备,在时间上就是一个很大难题。同时,学校实验室的器材不能“与时俱进”,也对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4.关于对教学评价的问题。这一问题是所有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共同担心的问题,因为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指挥棒”。
面对新教材和学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热切企盼,是与时俱进、迅速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用“旧瓶装新酒”,让新教材反过来适应我们业已形成的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用自己固守的传统来诠释新教材中的新观点?勿庸置疑,我们需要的是前者。因为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1.教师的自主性更大了。新教材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每节课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讲课时,往往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就能跟着说出许多自己的生活体验,课堂气氛很热烈。怎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思考的。
由于传统教育的许多不利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一切跟着老师走,不愿也不相信自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而也丧失了孩子应有的对一切都感到好奇、都想探究出原因的活泼天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两点:一是学生能完成的实验,决不做演示;另一条就是学生能自己准备的器材,尽量不用学校实验室的器材。这不单单是为了省钱,而是让学生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准备的乐趣,感受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跟着老师、被动的作着安排好的活动,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
2.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新教材强调探究、创新,教学中很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往往能表现出令教师感到吃惊的能力。例如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思妙想就常常令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眼前一亮;学生在实践活动、调查活动中表现出的灵活性、方法的多样性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学生课后的一些小论文、小制作更是构思新奇、很有新意,令很多成年人叹为观止。
3.教师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扩展。新教材的难度虽然降低了,但广度却扩大了,而且引入了当今科学的新发展、新发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更加关注科技发展的新动向。课余时间老师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了解新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的老师为开设一门选修课,积极上网、到省图书馆查资料,自己出资买书、买光盘,从而保证了他的选修课能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
4.从进入新课改后,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从教研活动内容来看,讨论课程标准的时间多了,讨论教材内容的时间少了;从教师的备课方式来看,集体研究的时候多了,独立作战的时候少了;从授课方式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了,单纯的机械接受、满堂灌少了;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多了,教师、学生单干的少了;从课后作业的形式来看,实践性的作业多了,书面作业少了。
二、新课改中的困惑与思考
1.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大大加强了科学探究的比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非常紧张,难以按时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任务。
我们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明白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某个知识的获取,而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
实施探究教学应采取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想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想结合的方式,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例如在讲授“平均速度”前,启发学生开展“比较蚂蚁等小昆虫爬行快慢”的活动,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发现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多少”的方法来比较快慢,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是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
2.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然而上课时往往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把握好“管”与“放”的分寸?
我们通过交流讨论,明确意识到: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增强对教学指导的开放性,要敢于“放手”,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將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对课堂进行适当调控,使课堂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促进学习环境和谐化、民主化。更主要的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亟待提高。
3.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仪器费时费力。探究教学给予我们很大的自主空间,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实验的大部分器材可以选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在刚刚进入新课程时如果每节课都充分准备,在时间上就是一个很大难题。同时,学校实验室的器材不能“与时俱进”,也对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4.关于对教学评价的问题。这一问题是所有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共同担心的问题,因为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指挥棒”。
面对新教材和学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热切企盼,是与时俱进、迅速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用“旧瓶装新酒”,让新教材反过来适应我们业已形成的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用自己固守的传统来诠释新教材中的新观点?勿庸置疑,我们需要的是前者。因为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